江苏泰州杀出年入40多亿新能源IPO,净利润下滑,资金链承压

征探财经

3天前

双登集团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江苏泰州,主要从事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业务。...此外,全球化布局成为行业巨头的发展趋势,宁德时代、丰巢能源、欣旺达等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在海外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年3月11日,来自江苏泰州的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HUANGDENG GROUP CO., LTD. (简称:双登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这是继2024年8月27日递表失效后,双登集团再次申请IPO。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建银国际和华泰国际。
早在2023年6月28日,双登集团曾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请,计划募资15.75亿元。然而,在经历两轮问询后,公司于2024年4月9日撤回申请。
A股上市未果后,双登集团转战港股,并于2024年8月27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然而,该申请未能成功,递表失效。时隔数月,双登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重启上市计划。
此次转战港股,双登集团希望借助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双登集团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客户集中度较高、收入下滑以及研发费用率较低等多重挑战。

01

盈利下滑

双登集团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江苏泰州,主要从事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业务。公司专注于储能电池及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储能解决方案。

双登集团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中国铁塔、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内外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过去三年,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0%、54.2%和46.1%。
从产品结构来看,双登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72亿元、42.60亿元和44.99亿元。净利润方面,公司于2021年亏损5365.1万元,2022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81亿元;2023年增长37.1%至3.85亿元,但2024年略有下滑,降至3.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动力、储能和通信业务中,数据中心业务成为近年来唯一的增长亮点。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来自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分别为7.64亿元、9.0亿元和13.92亿元。
而同期,公司的传统业务——通信基站和电力储能的收入则有所下滑。2022年至2024年,通信基站业务收入分别为26.4亿元、24.64亿元和22.99亿元;电力储能业务收入分别为3.02亿元、4.87亿元和4.51亿元。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铅酸电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南都电源(300068.SZ)、双登集团和圣阳股份(002580.SZ),市场份额分别为40%、35%和25%。此外,理士国际(00842.HK)等新晋企业的入局,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储能巨头的加速布局,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双登集团在通信领域的先发优势正面临挤压,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公司不得不牺牲部分利润。
受行业竞争影响,双登集团的平均售价及毛利率下降,锂离子电池平均售价下跌超280元,幅度较大。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2个年度2023、2024:毛利率分别约为20.35%、16.69%,导致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8.28%,降至3.53亿元。
同时,从整体业务来看,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增长乏力。2022年至2024年,国内销售收入分别为33.95亿元、33.31亿元和36.09亿元,增速相对放缓。

02

资金链承压

双登集团的主要客户涵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中国铁塔、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内外大型通信设备商。

过去三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5.0%、54.2%和46.1%。尽管2024年一季度该比例下降至35.7%,但如中国铁塔等核心客户仍贡献超10%的收入,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仍然存在。
在产品结构方面,双登集团的铅酸电池业务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铅酸电池因循环寿命短、能量密度低、充电速度慢且易污染环境,正在加速被锂电池取代。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南都电源、圣阳股份、理士国际、雄韬股份、派能科技等企业已率先完成锂电储能产品布局。相较之下,双登集团的产品需要加大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贸易应收款达23亿元,周转天数长达157天,资金链承压。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达5.14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合计23.18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14.1%和63.68%。2024年度公司经营现金流2.61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账上现金3.95亿元,受限制现金2.35亿元,贸易应收23.18亿元。
此外,公司锂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67.1%,东南亚锂电池扩产项目或面临市场消化压力。这些数据反映出客户付款能力的下降以及业务增长放缓,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会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尽管双登集团起步于铅酸电池业务,2023年铅酸电池收入仍占总收入的56.5%,但行业正加速向锂电池转型。通信基站的锂电池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15%增长至2023年的60%。双登集团的锂电池业务收入占比也从2021年的27.3%提升至2023年的43.5%,但在2024年一季度回落至33.3%。
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长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可能影响未来的技术竞争力。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双登集团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2%、2.75%、2.37%和2.84%,远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同期均值4.1%、4.38%、3.83%和4.19%。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已超过200亿元,并在钠离子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展开布局,技术优势明显。双登集团在2021年至2024年一季度的研发开支分别为7000万元、1.01亿元、1.13亿元和219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2.5%、2.6%和2.7%,仍处于较低水平。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储能电池行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研发投入不足,会导致公司在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
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客户对储能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及成本要求日益提高。双登集团未能加快研发步伐,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
此外,全球化布局成为行业巨头的发展趋势,宁德时代、丰巢能源、欣旺达等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在海外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双登集团此次计划募资用于东南亚锂电池扩产,试图开拓海外市场。
然而,海外市场的拓展面临当地政策、贸易壁垒及国际局势等多重挑战,推进难度较大。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额分别为人民币6.78亿元、9.29亿元和8.9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6.65%、21.81%和19.77%。
从区域市场来看,亚太地区近年来销售增长较快,2022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但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却出现大幅下滑,拖累了整体海外销售表现。这些因素表明,双登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作者丨征探君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双登集团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江苏泰州,主要从事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业务。...此外,全球化布局成为行业巨头的发展趋势,宁德时代、丰巢能源、欣旺达等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在海外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年3月11日,来自江苏泰州的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HUANGDENG GROUP CO., LTD. (简称:双登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IPO上市。这是继2024年8月27日递表失效后,双登集团再次申请IPO。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建银国际和华泰国际。
早在2023年6月28日,双登集团曾向深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请,计划募资15.75亿元。然而,在经历两轮问询后,公司于2024年4月9日撤回申请。
A股上市未果后,双登集团转战港股,并于2024年8月27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然而,该申请未能成功,递表失效。时隔数月,双登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重启上市计划。
此次转战港股,双登集团希望借助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双登集团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客户集中度较高、收入下滑以及研发费用率较低等多重挑战。

01

盈利下滑

双登集团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江苏泰州,主要从事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业务。公司专注于储能电池及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储能解决方案。

双登集团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中国铁塔、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内外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过去三年,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0%、54.2%和46.1%。
从产品结构来看,双登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72亿元、42.60亿元和44.99亿元。净利润方面,公司于2021年亏损5365.1万元,2022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81亿元;2023年增长37.1%至3.85亿元,但2024年略有下滑,降至3.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动力、储能和通信业务中,数据中心业务成为近年来唯一的增长亮点。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来自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分别为7.64亿元、9.0亿元和13.92亿元。
而同期,公司的传统业务——通信基站和电力储能的收入则有所下滑。2022年至2024年,通信基站业务收入分别为26.4亿元、24.64亿元和22.99亿元;电力储能业务收入分别为3.02亿元、4.87亿元和4.51亿元。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铅酸电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南都电源(300068.SZ)、双登集团和圣阳股份(002580.SZ),市场份额分别为40%、35%和25%。此外,理士国际(00842.HK)等新晋企业的入局,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储能巨头的加速布局,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双登集团在通信领域的先发优势正面临挤压,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公司不得不牺牲部分利润。
受行业竞争影响,双登集团的平均售价及毛利率下降,锂离子电池平均售价下跌超280元,幅度较大。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2个年度2023、2024:毛利率分别约为20.35%、16.69%,导致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8.28%,降至3.53亿元。
同时,从整体业务来看,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增长乏力。2022年至2024年,国内销售收入分别为33.95亿元、33.31亿元和36.09亿元,增速相对放缓。

02

资金链承压

双登集团的主要客户涵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中国铁塔、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等国内外大型通信设备商。

过去三年,公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5.0%、54.2%和46.1%。尽管2024年一季度该比例下降至35.7%,但如中国铁塔等核心客户仍贡献超10%的收入,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仍然存在。
在产品结构方面,双登集团的铅酸电池业务占据重要位置,然而铅酸电池因循环寿命短、能量密度低、充电速度慢且易污染环境,正在加速被锂电池取代。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南都电源、圣阳股份、理士国际、雄韬股份、派能科技等企业已率先完成锂电储能产品布局。相较之下,双登集团的产品需要加大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贸易应收款达23亿元,周转天数长达157天,资金链承压。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达5.14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合计23.18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14.1%和63.68%。2024年度公司经营现金流2.61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账上现金3.95亿元,受限制现金2.35亿元,贸易应收23.18亿元。
此外,公司锂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67.1%,东南亚锂电池扩产项目或面临市场消化压力。这些数据反映出客户付款能力的下降以及业务增长放缓,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会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尽管双登集团起步于铅酸电池业务,2023年铅酸电池收入仍占总收入的56.5%,但行业正加速向锂电池转型。通信基站的锂电池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15%增长至2023年的60%。双登集团的锂电池业务收入占比也从2021年的27.3%提升至2023年的43.5%,但在2024年一季度回落至33.3%。
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长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可能影响未来的技术竞争力。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双登集团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2%、2.75%、2.37%和2.84%,远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同期均值4.1%、4.38%、3.83%和4.19%。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已超过200亿元,并在钠离子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展开布局,技术优势明显。双登集团在2021年至2024年一季度的研发开支分别为7000万元、1.01亿元、1.13亿元和219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2.5%、2.6%和2.7%,仍处于较低水平。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储能电池行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研发投入不足,会导致公司在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
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客户对储能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及成本要求日益提高。双登集团未能加快研发步伐,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
此外,全球化布局成为行业巨头的发展趋势,宁德时代、丰巢能源、欣旺达等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在海外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双登集团此次计划募资用于东南亚锂电池扩产,试图开拓海外市场。
然而,海外市场的拓展面临当地政策、贸易壁垒及国际局势等多重挑战,推进难度较大。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额分别为人民币6.78亿元、9.29亿元和8.9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6.65%、21.81%和19.77%。
从区域市场来看,亚太地区近年来销售增长较快,2022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但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却出现大幅下滑,拖累了整体海外销售表现。这些因素表明,双登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作者丨征探君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