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份,“玻尿酸女王”赵燕在总裁办公会上的一纸“最后通牒”,将其管理的华熙生物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她要求所有涉及贪腐的员工无论职务高低,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并辞职,否则将移交司法处理。并直言,公司现有组织的熵增远超时代允许的速度,已到了必须出重手整顿的时候。
这种自揭其短,被称为“刮骨疗毒”的内部整顿,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再结合公司2024年营收下滑和利润暴跌超7成的残酷现实,可看到赵燕此举背后或是华熙生物的经营业务增长焦虑驱动。
那么关键是,由此华熙生物的业绩和股价能支棱起来么?
分析下来,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华熙生物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内控问题,还有企业战略布局问题。但公司玻尿酸业务难改善,新业务拓展需要时间,短期难改善;
二是,公司此时刀剑向内控费“抠利润”,或许是最快改善业绩的手段。只能说“玻尿酸女王”赵燕确实急了,也更多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01增长焦虑,背后是“时代新风口的错过”
之前,在消费升级与颜值经济浪潮下,玻尿酸作为"皮肤锁水神器"受到市场热捧。华熙生物作为全球最大玻尿酸原料供应商,率先享受原料端红利,更通过布局医美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如润百颜次抛原液)实现产业链延伸,充分释放价值。
而作为华熙生物背后的女人,实控人赵燕更是在2021年以565亿财富跻身女富豪榜前十,获称"玻尿酸女王"。
但狂欢背后,玻尿酸行业景气转折点已至。且遗憾的是,华熙生物未能再次把握住时代的新风口。
据2021年华熙生物、鲁商发展半年报显示,这两家公司的玻尿酸原料合计产能已超800吨,远超全球市场需求,市场从技术稀缺转向产能过剩。据沙利文《2021全球及中国透明质酸(H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玻尿酸原料平均价格从2017年210元/克暴跌至2021年124元/克,降幅达41%,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同时,2021年市场对于新成分“胶原蛋白”的追捧开始,不仅有包括创尔生物、聚源生物等企业在胶原蛋白原料领域有突破,更是有胶原蛋白护肤品龙头巨子生物(2022年港股上市)、医美重组胶原龙头锦波生物(2023年北交所上市)凭借重组胶原技术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验证新风口形成。
甚至有人提出“胶原蛋白能否成为下一个玻尿酸?”的讨论。
从此维度看,华熙生物直到2022年才收购益而康进军胶原蛋白领域的行动,显然晚了。且目前其财报未单列胶原蛋白收入,显示业务尚未成规模。所以,目前华熙生物仍困于玻尿酸的标签下,错过“胶原蛋白风口”或是其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
(资料来源:各家公告)
由上可看出,华熙生物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内部反腐问题,而是企业战略问题。若公司能在2021年年中就意识到玻尿酸原料的产能过剩以及衍生的竞争加剧、价格下滑问题,而较早布局市场新追捧的“胶原蛋白”领域,或许当下又是一番不同的境遇。
那么,华熙生物为何在此时向内部反腐“动刀”呢?分析下来有两点原因:
#02期待“拨乱反正”,提形象
公司内乱早就开始,并影响到了公司品牌价值和产品销售。
实质上,2022年时,公司创始人赵燕之前被前员工举报过侵占“小股东利益”。
事情经过大致是:2020年时,赵燕要求持有股票的早期员工以每股90元的价格卖给她,当时华熙生物的股价约为140元左右。卖给她股票的员工可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否则在2020年11月6日后(当天为员工股票解禁的日子)必须离开公司。
虽然该举报事项经过山东证监局一年时间调查,显示没有违法违规情况,但公司的内耗争斗问题还是被放在了台前。
所以在2024年度再度曝出“核心护肤品牌夸迪的前主理人枝繁繁与公司反目”的消息时,市场一片哗然,吐槽不断。
事情经过是:枝繁繁在抖音等社交媒体称其遭遇职场霸凌和网暴。她在视频中提到,夸迪官方客服号在所有的代理商群里公然造谣说:之所以代理商交了货款,没有发货,是因为货款在我这里;不给代理商发奖励,是因为第三方公司是我的关系,我让他们注销了。
虽然,华熙生物随后在官微回应与前员工纷争,称这是“离职员工通过恶意炒作离职事件”,但该事件的影响并没有结束。
因为枝繁繁作为夸迪的前主理人,曾于2021年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向消费者科普护肤知识,积累了较多的粉丝(反目事件发生时,粉丝已有22万人)且销售转化率较好。飞瓜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枝繁繁在抖音粉丝数尚不足8万的情况下,单场直播GMV达3577.4万元,销售转化率近50%。
此情况下,一部分人和枝繁繁表现出了高度共情,甚至表示不会再购买夸迪的产品,并指责华熙生物“卸磨杀驴”。如小红书上有用户留言,枝繁繁在的时候是夸迪死忠粉,现在已经成其他品牌的了。
更是有用户称,这个品牌内部也太乱了,以后还能买吗?还有人质疑,这家公司内部这么乱不知道东西能不能做好,不准备再买了......
(资料来源:小红书)
由上可看出,公司的管理内乱问题已经对品牌价值带来了影响,且影响到了产品销售。
创始人赵燕显然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赵燕在今年3月份总裁办公会上坦承:最近两年公司业绩调整较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场造成的,但更大原因是“组织、人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主动踩了刹车”。
显然,此次对内自主反腐,公司期待内部管理“拨乱反正”,并对业务经营和品牌价值上形成正反馈。
除此之外,公司业务经营增长“困局”短期难改善,对内控费“抠利润”或是较快能带来业绩改善的手段,也是本次自主反腐可带来的好处。详见下文。
#03刀尖向内:控费“抠利润”
由上,公司玻尿酸业务面临:“原料端产能过剩+产品端竞争优势下滑(胶原蛋白新成分产品抢占市场)”的境遇。且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这两年在产品研发上未能保持差异化特色定位,使得其玻尿酸业务在行业景气下行阶段,业绩承压较大。
如护肤产品,2022年之前得益于线上大主播带动,销售较好。但这两年随着线上主播红利消退,华熙生物品牌数量虽多,产品定位模糊的问题凸显。像华熙生物的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品牌均有玻尿酸次抛产品,价格带重叠,自己品牌间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再如医美产品端近期获批的“唇部”玻尿酸润致®斐然,由于国内在唇部适应症的产品较多,所以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还有公司2024年7月获批的“颈部”玻尿酸(商品名“润致·格格”),适应症不是国内首款。在爱美客嗨体®颈纹针上市多年已培养了消费者心智,大家去颈纹就想到用嗨体的情况下,公司润致·格格针抢到更多市场份额难度较大,对2024年业绩驱动力相对就较弱。
上述情况下,公司的玻尿酸业务增长“困局”或仍将持续。再加上,公司的胶原蛋白业绩贡献还较小,不能扛起第二业绩增长曲线的大旗。此基础上,公司向内控费或是能较快改善业绩的方式了。
由上不难看出,华熙生物本次“刀尖向内”进行控费抠利润的主要用意了。
那么,会有多大效果呢?
财报显示,公司在销售业绩不佳的同时,费用却高企。2018年-2023年,公司的销售期间费用率(含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以及研发费用率)由38.23%大幅提高至61.72%。
进一步拆分看,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微涨,而销售费用由2018年的2.84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28.42亿元,驱动销售费用率由22.46%到2023年度的46.78%,这是公司拓展C端护肤品加大渠道布局带来的结果,无疑对于利润的拖累是巨大的。
这导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的销售毛利率分别达73.32%、73.93%,仍属于高位,但是公司的净利率却只有9.59%和9.27%,较2018年度的33.56%出现大幅下降。
所以,在公司业务毛利率水平未有较大变化情况下,对于费用的向内控制效果会很明显,控费带来的或就是净利润率的提高。
而结合2024年财报,职工薪酬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构成中占比分别为26%、47%和44%,可以看到职工薪酬在销售期间费用中占得比重最起码在26%以上,影响还是蛮大的。
故,通过反腐间接“裁人”,降低薪酬支付,或许是能短期改善利润率的较好手段,也是业务经营短期难改善下的无奈选择。
#04小结
总结看,华熙生物的现有玻尿酸业务经营改善难度较大,而非玻尿酸业务的拓展非一时之功。在此基础上,公司进行“刀尖向内”抠利润改善业绩,或更多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只不过依靠控费带来的业绩改善,难长久。
公司未来业务经营只有真的有所改善,或才能重新被市场接纳,但这需要较长时间兑现,投资还需谨慎些,后续保持跟踪。
跟踪指标:
1)国内消费复苏,届时玻尿酸行业竞争虽激烈,但经济压力缓解下或能带动颜值经济的整体复苏,并驱动公司业绩改善,届时或有短期行情;
2)公司非玻尿酸业务有实质性突破。如非玻尿酸类推出国产首款获批产品,销售快速放量;或者非玻尿酸类产品收入贡献能达到30%,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较大支撑等等;
3)财务指标:如公司营收增速转正,且能保持2个季度以上的逐季改善;或公司利润率不断提升,并带来利润增速的增长等等。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5年3月份,“玻尿酸女王”赵燕在总裁办公会上的一纸“最后通牒”,将其管理的华熙生物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她要求所有涉及贪腐的员工无论职务高低,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并辞职,否则将移交司法处理。并直言,公司现有组织的熵增远超时代允许的速度,已到了必须出重手整顿的时候。
这种自揭其短,被称为“刮骨疗毒”的内部整顿,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再结合公司2024年营收下滑和利润暴跌超7成的残酷现实,可看到赵燕此举背后或是华熙生物的经营业务增长焦虑驱动。
那么关键是,由此华熙生物的业绩和股价能支棱起来么?
分析下来,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华熙生物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内控问题,还有企业战略布局问题。但公司玻尿酸业务难改善,新业务拓展需要时间,短期难改善;
二是,公司此时刀剑向内控费“抠利润”,或许是最快改善业绩的手段。只能说“玻尿酸女王”赵燕确实急了,也更多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01增长焦虑,背后是“时代新风口的错过”
之前,在消费升级与颜值经济浪潮下,玻尿酸作为"皮肤锁水神器"受到市场热捧。华熙生物作为全球最大玻尿酸原料供应商,率先享受原料端红利,更通过布局医美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如润百颜次抛原液)实现产业链延伸,充分释放价值。
而作为华熙生物背后的女人,实控人赵燕更是在2021年以565亿财富跻身女富豪榜前十,获称"玻尿酸女王"。
但狂欢背后,玻尿酸行业景气转折点已至。且遗憾的是,华熙生物未能再次把握住时代的新风口。
据2021年华熙生物、鲁商发展半年报显示,这两家公司的玻尿酸原料合计产能已超800吨,远超全球市场需求,市场从技术稀缺转向产能过剩。据沙利文《2021全球及中国透明质酸(H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玻尿酸原料平均价格从2017年210元/克暴跌至2021年124元/克,降幅达41%,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同时,2021年市场对于新成分“胶原蛋白”的追捧开始,不仅有包括创尔生物、聚源生物等企业在胶原蛋白原料领域有突破,更是有胶原蛋白护肤品龙头巨子生物(2022年港股上市)、医美重组胶原龙头锦波生物(2023年北交所上市)凭借重组胶原技术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验证新风口形成。
甚至有人提出“胶原蛋白能否成为下一个玻尿酸?”的讨论。
从此维度看,华熙生物直到2022年才收购益而康进军胶原蛋白领域的行动,显然晚了。且目前其财报未单列胶原蛋白收入,显示业务尚未成规模。所以,目前华熙生物仍困于玻尿酸的标签下,错过“胶原蛋白风口”或是其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
(资料来源:各家公告)
由上可看出,华熙生物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内部反腐问题,而是企业战略问题。若公司能在2021年年中就意识到玻尿酸原料的产能过剩以及衍生的竞争加剧、价格下滑问题,而较早布局市场新追捧的“胶原蛋白”领域,或许当下又是一番不同的境遇。
那么,华熙生物为何在此时向内部反腐“动刀”呢?分析下来有两点原因:
#02期待“拨乱反正”,提形象
公司内乱早就开始,并影响到了公司品牌价值和产品销售。
实质上,2022年时,公司创始人赵燕之前被前员工举报过侵占“小股东利益”。
事情经过大致是:2020年时,赵燕要求持有股票的早期员工以每股90元的价格卖给她,当时华熙生物的股价约为140元左右。卖给她股票的员工可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否则在2020年11月6日后(当天为员工股票解禁的日子)必须离开公司。
虽然该举报事项经过山东证监局一年时间调查,显示没有违法违规情况,但公司的内耗争斗问题还是被放在了台前。
所以在2024年度再度曝出“核心护肤品牌夸迪的前主理人枝繁繁与公司反目”的消息时,市场一片哗然,吐槽不断。
事情经过是:枝繁繁在抖音等社交媒体称其遭遇职场霸凌和网暴。她在视频中提到,夸迪官方客服号在所有的代理商群里公然造谣说:之所以代理商交了货款,没有发货,是因为货款在我这里;不给代理商发奖励,是因为第三方公司是我的关系,我让他们注销了。
虽然,华熙生物随后在官微回应与前员工纷争,称这是“离职员工通过恶意炒作离职事件”,但该事件的影响并没有结束。
因为枝繁繁作为夸迪的前主理人,曾于2021年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向消费者科普护肤知识,积累了较多的粉丝(反目事件发生时,粉丝已有22万人)且销售转化率较好。飞瓜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枝繁繁在抖音粉丝数尚不足8万的情况下,单场直播GMV达3577.4万元,销售转化率近50%。
此情况下,一部分人和枝繁繁表现出了高度共情,甚至表示不会再购买夸迪的产品,并指责华熙生物“卸磨杀驴”。如小红书上有用户留言,枝繁繁在的时候是夸迪死忠粉,现在已经成其他品牌的了。
更是有用户称,这个品牌内部也太乱了,以后还能买吗?还有人质疑,这家公司内部这么乱不知道东西能不能做好,不准备再买了......
(资料来源:小红书)
由上可看出,公司的管理内乱问题已经对品牌价值带来了影响,且影响到了产品销售。
创始人赵燕显然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赵燕在今年3月份总裁办公会上坦承:最近两年公司业绩调整较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市场造成的,但更大原因是“组织、人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主动踩了刹车”。
显然,此次对内自主反腐,公司期待内部管理“拨乱反正”,并对业务经营和品牌价值上形成正反馈。
除此之外,公司业务经营增长“困局”短期难改善,对内控费“抠利润”或是较快能带来业绩改善的手段,也是本次自主反腐可带来的好处。详见下文。
#03刀尖向内:控费“抠利润”
由上,公司玻尿酸业务面临:“原料端产能过剩+产品端竞争优势下滑(胶原蛋白新成分产品抢占市场)”的境遇。且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这两年在产品研发上未能保持差异化特色定位,使得其玻尿酸业务在行业景气下行阶段,业绩承压较大。
如护肤产品,2022年之前得益于线上大主播带动,销售较好。但这两年随着线上主播红利消退,华熙生物品牌数量虽多,产品定位模糊的问题凸显。像华熙生物的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品牌均有玻尿酸次抛产品,价格带重叠,自己品牌间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再如医美产品端近期获批的“唇部”玻尿酸润致®斐然,由于国内在唇部适应症的产品较多,所以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还有公司2024年7月获批的“颈部”玻尿酸(商品名“润致·格格”),适应症不是国内首款。在爱美客嗨体®颈纹针上市多年已培养了消费者心智,大家去颈纹就想到用嗨体的情况下,公司润致·格格针抢到更多市场份额难度较大,对2024年业绩驱动力相对就较弱。
上述情况下,公司的玻尿酸业务增长“困局”或仍将持续。再加上,公司的胶原蛋白业绩贡献还较小,不能扛起第二业绩增长曲线的大旗。此基础上,公司向内控费或是能较快改善业绩的方式了。
由上不难看出,华熙生物本次“刀尖向内”进行控费抠利润的主要用意了。
那么,会有多大效果呢?
财报显示,公司在销售业绩不佳的同时,费用却高企。2018年-2023年,公司的销售期间费用率(含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以及研发费用率)由38.23%大幅提高至61.72%。
进一步拆分看,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微涨,而销售费用由2018年的2.84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28.42亿元,驱动销售费用率由22.46%到2023年度的46.78%,这是公司拓展C端护肤品加大渠道布局带来的结果,无疑对于利润的拖累是巨大的。
这导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的销售毛利率分别达73.32%、73.93%,仍属于高位,但是公司的净利率却只有9.59%和9.27%,较2018年度的33.56%出现大幅下降。
所以,在公司业务毛利率水平未有较大变化情况下,对于费用的向内控制效果会很明显,控费带来的或就是净利润率的提高。
而结合2024年财报,职工薪酬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构成中占比分别为26%、47%和44%,可以看到职工薪酬在销售期间费用中占得比重最起码在26%以上,影响还是蛮大的。
故,通过反腐间接“裁人”,降低薪酬支付,或许是能短期改善利润率的较好手段,也是业务经营短期难改善下的无奈选择。
#04小结
总结看,华熙生物的现有玻尿酸业务经营改善难度较大,而非玻尿酸业务的拓展非一时之功。在此基础上,公司进行“刀尖向内”抠利润改善业绩,或更多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只不过依靠控费带来的业绩改善,难长久。
公司未来业务经营只有真的有所改善,或才能重新被市场接纳,但这需要较长时间兑现,投资还需谨慎些,后续保持跟踪。
跟踪指标:
1)国内消费复苏,届时玻尿酸行业竞争虽激烈,但经济压力缓解下或能带动颜值经济的整体复苏,并驱动公司业绩改善,届时或有短期行情;
2)公司非玻尿酸业务有实质性突破。如非玻尿酸类推出国产首款获批产品,销售快速放量;或者非玻尿酸类产品收入贡献能达到30%,对公司业绩增长带来较大支撑等等;
3)财务指标:如公司营收增速转正,且能保持2个季度以上的逐季改善;或公司利润率不断提升,并带来利润增速的增长等等。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