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小阳春”。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小幅涨,深成指微微翻红,而创业板指午后跳水走低,市场整体分化。从行业表现看,医药医疗板块掀涨停潮,创新药ETF早盘涨幅超7%,诚达药业涨停、创新医疗等个股大涨;油气开采板块受国际原油价格攀升推动,通源石油、准油股份等多股大涨;光伏板块则受益于分布式光伏政策红利,组件价格企稳回升带动估值修复。不过,银行以及券商一度砸盘、消费领跌下,市场成交萎缩,能否持续反弹,仍需观望。
尽管今日指数迎来反弹,阶段的隐忧依旧,仍值得警惕:
1、缩量反弹之下暗藏隐患。当日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萎缩,仍处于地量范畴。历史数据显示,缩量上涨往往预示市场短期动能不足,需观察后续量能能否持续放大。
2、热点杂乱缺乏主线。医药板块上涨受消息、政策利好(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国企布局生物医药)和基本面改善(集采政策优化、商保支付扩容)驱动,而军工板块异动受益于消息刺激以及业绩预增预期推动。周期股(油气、光伏)则受国际油价上涨和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影响,呈现“事件驱动 + 业绩验证”的双重特征;
在此之下,市场短期继续进入杂乱无章的阶段。实际上,根据兴业证券此前的统计研究,种风格混乱、行业快速轮动、高低切换的背后,一方面是市场通过阶段性的轮动,消化此前大涨带来的交易拥挤。另一方面,也是海外市场尤其是科技龙头大跌,以及特朗普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下,市场风险偏好收缩并往一些低位方向中去躲避。而如果参考历史经验,每年的3-4月本身也是传统的轮动强度回升、同时涨跌分化强度收敛的窗口。
那么重点来了,市场进入杂乱无章的阶段下,究竟该如何应对以及掘金呢?我们认为,整体均衡配置应对下,于不确定中寻求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一方面,市场逐步进入“业绩为王”的阶段,这个时期有几个关注的核心:4月是年报和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历史数据显示,近五年4月业绩超预期个股平均跑赢大盘5.3个百分点;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 50.5%,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显示经济温和复苏。但社零消费同比仅增长4%,出口增速放缓至2.3%,内需不足仍是制约因素。这意味着周期股的反弹需谨慎,而消费板块的复苏力度将成为关键变量。除此之外,关注政策对冲预期升温、两会后政策重心转向 “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4月或迎来消费刺激政策细则。而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能通过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宽松,为市场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市场复杂环境以及业绩为王的期间,可考虑采取 “业绩打底+政策催化+估值修复”的主要策略。一是关注AI 与半导体、新能源等业绩确定性高的成长板块;二是受益于全球制造业复苏以及国内政策刺激下的周期类板块;三是适当留意市场不确定中的稳定性品种,如银行、电力以及运营商等高股息资产。
总之,4月开门红为全年行情奠定了积极基调,但市场仍处于“乱军突围”阶段。投资者需紧扣业绩主线,在科技成长与价值防御之间寻找平衡,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
4月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小阳春”。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小幅涨,深成指微微翻红,而创业板指午后跳水走低,市场整体分化。从行业表现看,医药医疗板块掀涨停潮,创新药ETF早盘涨幅超7%,诚达药业涨停、创新医疗等个股大涨;油气开采板块受国际原油价格攀升推动,通源石油、准油股份等多股大涨;光伏板块则受益于分布式光伏政策红利,组件价格企稳回升带动估值修复。不过,银行以及券商一度砸盘、消费领跌下,市场成交萎缩,能否持续反弹,仍需观望。
尽管今日指数迎来反弹,阶段的隐忧依旧,仍值得警惕:
1、缩量反弹之下暗藏隐患。当日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萎缩,仍处于地量范畴。历史数据显示,缩量上涨往往预示市场短期动能不足,需观察后续量能能否持续放大。
2、热点杂乱缺乏主线。医药板块上涨受消息、政策利好(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国企布局生物医药)和基本面改善(集采政策优化、商保支付扩容)驱动,而军工板块异动受益于消息刺激以及业绩预增预期推动。周期股(油气、光伏)则受国际油价上涨和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影响,呈现“事件驱动 + 业绩验证”的双重特征;
在此之下,市场短期继续进入杂乱无章的阶段。实际上,根据兴业证券此前的统计研究,种风格混乱、行业快速轮动、高低切换的背后,一方面是市场通过阶段性的轮动,消化此前大涨带来的交易拥挤。另一方面,也是海外市场尤其是科技龙头大跌,以及特朗普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下,市场风险偏好收缩并往一些低位方向中去躲避。而如果参考历史经验,每年的3-4月本身也是传统的轮动强度回升、同时涨跌分化强度收敛的窗口。
那么重点来了,市场进入杂乱无章的阶段下,究竟该如何应对以及掘金呢?我们认为,整体均衡配置应对下,于不确定中寻求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一方面,市场逐步进入“业绩为王”的阶段,这个时期有几个关注的核心:4月是年报和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历史数据显示,近五年4月业绩超预期个股平均跑赢大盘5.3个百分点;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 50.5%,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显示经济温和复苏。但社零消费同比仅增长4%,出口增速放缓至2.3%,内需不足仍是制约因素。这意味着周期股的反弹需谨慎,而消费板块的复苏力度将成为关键变量。除此之外,关注政策对冲预期升温、两会后政策重心转向 “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4月或迎来消费刺激政策细则。而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能通过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宽松,为市场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市场复杂环境以及业绩为王的期间,可考虑采取 “业绩打底+政策催化+估值修复”的主要策略。一是关注AI 与半导体、新能源等业绩确定性高的成长板块;二是受益于全球制造业复苏以及国内政策刺激下的周期类板块;三是适当留意市场不确定中的稳定性品种,如银行、电力以及运营商等高股息资产。
总之,4月开门红为全年行情奠定了积极基调,但市场仍处于“乱军突围”阶段。投资者需紧扣业绩主线,在科技成长与价值防御之间寻找平衡,在波动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