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王鹤 王钊)“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发展的路径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具创新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28日表示,从过去以产品出口为主,到本地化生产,到品牌合资合作,再到共建共生、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合作,成为中国车企更好参与全球发展的新模式、新亮点。
张永伟是在3月28日-30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做出上述表述的。他说,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汽车的发展,既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新课题。
早期阶段,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发展更多是以整车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但整车贸易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进入新发展阶段,很多车企及零部件企业选择到海外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整车生产和供应链体系逐渐向海外转移,这一模式受到很多海外国家欢迎。
张永伟说:“在本地化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合资品牌模式值得关注,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海外做本地化部署,同时还和海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甚至共建品牌。发展模式由过去的企业独自在海外发展,变成与海外企业形成资本合作、品牌共建,这种合作方式成为新趋势。 ”
他表示,还有更具合作内涵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即由中国车企利用中国制造和技术优势,赋能海外经销商或生产合作商,帮助海外国家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成就他们的汽车品牌梦想。
张永伟还表示,尽管当前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积极力量大于保守和消极力量,全球化发展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重点。
比如,跨国车企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发展,一个重要方向是重新定义中国市场,重新定义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二是更好地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具备像中国本土企业一样的快速创新和反应能力,改变过去管理和技术“两头在外”的固有模式。
建立互融共生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也是全球汽车合作的应有之义。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最不容易改变的全球合作基础就是汽车供应链。”张永伟表示,相对整车,供应链不会成为全球贸易冲突的主要方面,供应链天生的属性是网络化、全球化,推动全球合作的重点之一是以供应链为基础,构建互融共生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此外,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使用环节的服务体系互认互通,建立安全可控、有序流动、互信共治的汽车数据合作机制,搭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平台都是汽车产业全球合作进入新阶段的新课题。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3月28日电(记者 王鹤 王钊)“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发展的路径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具创新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28日表示,从过去以产品出口为主,到本地化生产,到品牌合资合作,再到共建共生、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合作,成为中国车企更好参与全球发展的新模式、新亮点。
张永伟是在3月28日-30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做出上述表述的。他说,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汽车的发展,既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新课题。
早期阶段,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发展更多是以整车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但整车贸易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进入新发展阶段,很多车企及零部件企业选择到海外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整车生产和供应链体系逐渐向海外转移,这一模式受到很多海外国家欢迎。
张永伟说:“在本地化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合资品牌模式值得关注,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海外做本地化部署,同时还和海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甚至共建品牌。发展模式由过去的企业独自在海外发展,变成与海外企业形成资本合作、品牌共建,这种合作方式成为新趋势。 ”
他表示,还有更具合作内涵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即由中国车企利用中国制造和技术优势,赋能海外经销商或生产合作商,帮助海外国家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成就他们的汽车品牌梦想。
张永伟还表示,尽管当前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积极力量大于保守和消极力量,全球化发展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重点。
比如,跨国车企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发展,一个重要方向是重新定义中国市场,重新定义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二是更好地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具备像中国本土企业一样的快速创新和反应能力,改变过去管理和技术“两头在外”的固有模式。
建立互融共生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也是全球汽车合作的应有之义。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最不容易改变的全球合作基础就是汽车供应链。”张永伟表示,相对整车,供应链不会成为全球贸易冲突的主要方面,供应链天生的属性是网络化、全球化,推动全球合作的重点之一是以供应链为基础,构建互融共生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此外,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使用环节的服务体系互认互通,建立安全可控、有序流动、互信共治的汽车数据合作机制,搭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平台都是汽车产业全球合作进入新阶段的新课题。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