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 有 叔
过去,京东坚持给快递员交五险一金。现在,还要给外卖员交五险一金。这究竟是刘强东个人道德感爆棚,还是他出于商业模式的考量?
2020年之前的刘强东,像屠龙少年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面对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条行业巨龙,刘强东丝毫不惧。马云说,京东是重资产模式,注定失败。刘强东马上反驳说,京东的模式能持续100年,阿里巴巴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学习京东。
至于腾讯,刘强东说,自己出国求学期间,腾讯使出全力“偷袭”京东,依然战败,最后只好选择与京东合作。
曾经的京东和刘强东,都是意气风发。
不过,2020年之后,不仅对手更多更强了,消费环境也对京东更加不利了。
2020年,拼多多成了用户量第一的电商平台,成了新的巨龙。抖音、美团等等巨龙,也对电商业务志在必得。
再说消费环境,由于大流行、国际摩擦等等原因,国内的消费趋势变了,低价成了主流,不管假货真货,卖得出去就是本事。电商行业从降本增效,很快就打成了恶行竞争。导致很多品牌,在直播间赔钱赚吆喝,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京东一向主打的是“正品+高质量物流服务”,当下的环境,对京东很不利。京东也需要缩减员工待遇,放宽品控标准,把价格打下来。事实上,京东不仅没有这么做,还承诺要给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
京东到底在做什么?
曾经的京东,之所以有屠龙的勇气,主要原因是刘强东手里握着一把锋利的屠龙刀,就是京东的自营物流体系。
2007年,刘强东决定建立自营物流体系。只有同行最了解行情,按照马云的话来说,京东自己采购、自己销售、自己做物流,这是重资产模式,注定失败。不过,事实胜于雄辩。2007年之后,由于自建物流体系提升了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京东直接杀疯了。2007年京东销售额仅3.6亿,到2014年已经飙升到2600多亿,7年增长700多倍。
也正是在2014年,刘强东喊出那句话,京东的模式能持续100年,阿里巴巴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学习京东。
京东的自营物流体系,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要看懂京东的这把屠龙刀,我们需要从特写镜头,调成远景镜头,把视野拓宽,看看当时的国内市场发生了什么。
2007年,京东自建物流体系那年,中国GDP增速高达11.4%,此后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到了2014年增速仍高达7.4%。在这个周期里,国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第三方数据(贝恩公司),2012年中国消费者(含港澳)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代表人类高质量生活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成立的。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主打正品+高质量物流服务的京东,乘上了时代的东风,创造了7年业绩增长700倍的商业奇迹。
骑着快马飞奔的人,很容易产生豪迈的情怀。
2014年,刘强东打心眼里相信,京东的模式能持续100年。换句话说,刘强东相信国内的经济会继续高速增长,消费者对正品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强。
事实上,刘强东当时的对手,也相信刘强东的判断。2012年,天猫正式从阿里集团中独立出来。主打B2C业务的天猫独立的目的,就是和C2C的淘宝做出差异,更直白点说,天猫就是阿里版的京东。
京东和阿里,都相信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会与日俱增。
就在刘强东踌躇满志地向上冲锋时,没想到,拼多多成立了。拼多多诞生于2015年,当时大家觉得它的产品很low,用户多是爱占小便宜的大爷大妈。谁也没想到,短短5年,到了2020年,拼多多就成了全国用户量第一的电商平台。
24年,拼多多又在市值方面超过阿里巴巴,成为中概股市值第一的公司。
拼多多必然也做对了什么。
要看懂拼多多做对了什么,我们也需要从特写镜头,调成远景镜头,把视野拓宽,看看这几年的国内市场发生了什么。
拼多多诞生的2015年,国内GDP增速为6.9%,这是自1990年以来增速首次回落到7%以下。拼多多用户量超过阿里的2020年,国内GDP增速为2.3%。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越来越理性,对产品价格越来越敏感。
京东硬币的正面是正品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硬币的背面是全国各地巨大的仓储成本以及几十万快递员的五险一金,说人话就是,京东好是好,但是贵。
然而,此时,贵,就成了一种错。
2022年,京东的营收增速,从当年的100%下滑到10%以下。言外之意,消费者想要便宜的商品,哪怕质量差一点,哪怕物流慢一点,也没关系。也正是在2022年,刘强东下定决心将“低价”作为核心战略。具体动作大致分两步,一步是,对标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并且成立比价团队,承诺“买贵双倍赔”。另一步,是顶着内部压力,强行引入大量第三方商家和白牌商家。
从此之后,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自营体系,不再收到额外恩待,自营体系和第三方商家一视同仁,在搜索推荐中,价格权重排第一,主打的就是“谁低价推荐谁”。
与戴皇冠,必承其重。京东自建物流体系,曾经是京东的金字招牌。现在,这块金子招牌,越来越显得沉重了。
为了让京东物流以更快速度跑起来,2016年京东物流从京东集团独立出来,从此,京东物流不只是接京东的活,也接其他企业的活。京东物流不再是京东的形象担当,而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
2024年10月,京东甚至和昔日的老冤家阿里达成合作,淘宝天猫接入京东物流,京东接入支付宝。
2025年,京东又进入了外卖市场。一方面是越来越庞大的美团不断渗透手机家电市场,京东的腹地受到了侵犯。另一方面,京东的物流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因为,拼多多胜在价格,淘宝天猫胜在品类,京东胜在物流。
不论是京东想要在眼下活得更好,还是要熬过眼下的困难重新进入高速增长时代,京东都必须要反复优化自己的物流体系。
别的平台可以无限低价,可以有假冒伪劣,但是京东既要保证低价,又要保证正品,还要保证足够好的物流服务,这就是京东的命。
给快递员、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在别的企业看来是道德问题,在京东这里,既是道德问题,也是出于商业模式的考量,这也是京东的命。
刘强东是从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小档口起家的,刘强东起家的秘诀就是,在贬低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上,他坚持正品、低价、服务好。后来,刘强东坚持自建物流体系,坚持给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用的也是他起家的秘诀,他的一切布局,还是为了保障京东的产品正品、低价、服务好。
2025年,刘强东给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用的还是他起家时的秘诀。时至今日,刘强东依然和创业之初一样,手握屠龙刀,遥指着所有对手和潜在对手。
2014年《阿里巴巴正传》一书出版,书中,马云曾表示,“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或许马云早就预见到消费会有周期性波动,或许马云早就预见到京东在消费周期中会经历劫难。
但是,京东押注的是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与日俱增的需求。从个人立场来说,我不希望京东发生悲剧。
《流浪地球2》中有个情节,在地球遭遇月球冲撞的危机时,理想主义者相信地球一定能得到拯救。当时,演员李雪健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我相信京东始终都是那个理想主义者,我也相信冬天很快就会过去。
原文标题 : 京东,不想长大
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 有 叔
过去,京东坚持给快递员交五险一金。现在,还要给外卖员交五险一金。这究竟是刘强东个人道德感爆棚,还是他出于商业模式的考量?
2020年之前的刘强东,像屠龙少年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面对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条行业巨龙,刘强东丝毫不惧。马云说,京东是重资产模式,注定失败。刘强东马上反驳说,京东的模式能持续100年,阿里巴巴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学习京东。
至于腾讯,刘强东说,自己出国求学期间,腾讯使出全力“偷袭”京东,依然战败,最后只好选择与京东合作。
曾经的京东和刘强东,都是意气风发。
不过,2020年之后,不仅对手更多更强了,消费环境也对京东更加不利了。
2020年,拼多多成了用户量第一的电商平台,成了新的巨龙。抖音、美团等等巨龙,也对电商业务志在必得。
再说消费环境,由于大流行、国际摩擦等等原因,国内的消费趋势变了,低价成了主流,不管假货真货,卖得出去就是本事。电商行业从降本增效,很快就打成了恶行竞争。导致很多品牌,在直播间赔钱赚吆喝,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京东一向主打的是“正品+高质量物流服务”,当下的环境,对京东很不利。京东也需要缩减员工待遇,放宽品控标准,把价格打下来。事实上,京东不仅没有这么做,还承诺要给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
京东到底在做什么?
曾经的京东,之所以有屠龙的勇气,主要原因是刘强东手里握着一把锋利的屠龙刀,就是京东的自营物流体系。
2007年,刘强东决定建立自营物流体系。只有同行最了解行情,按照马云的话来说,京东自己采购、自己销售、自己做物流,这是重资产模式,注定失败。不过,事实胜于雄辩。2007年之后,由于自建物流体系提升了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京东直接杀疯了。2007年京东销售额仅3.6亿,到2014年已经飙升到2600多亿,7年增长700多倍。
也正是在2014年,刘强东喊出那句话,京东的模式能持续100年,阿里巴巴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学习京东。
京东的自营物流体系,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要看懂京东的这把屠龙刀,我们需要从特写镜头,调成远景镜头,把视野拓宽,看看当时的国内市场发生了什么。
2007年,京东自建物流体系那年,中国GDP增速高达11.4%,此后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到了2014年增速仍高达7.4%。在这个周期里,国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第三方数据(贝恩公司),2012年中国消费者(含港澳)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代表人类高质量生活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成立的。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主打正品+高质量物流服务的京东,乘上了时代的东风,创造了7年业绩增长700倍的商业奇迹。
骑着快马飞奔的人,很容易产生豪迈的情怀。
2014年,刘强东打心眼里相信,京东的模式能持续100年。换句话说,刘强东相信国内的经济会继续高速增长,消费者对正品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强。
事实上,刘强东当时的对手,也相信刘强东的判断。2012年,天猫正式从阿里集团中独立出来。主打B2C业务的天猫独立的目的,就是和C2C的淘宝做出差异,更直白点说,天猫就是阿里版的京东。
京东和阿里,都相信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会与日俱增。
就在刘强东踌躇满志地向上冲锋时,没想到,拼多多成立了。拼多多诞生于2015年,当时大家觉得它的产品很low,用户多是爱占小便宜的大爷大妈。谁也没想到,短短5年,到了2020年,拼多多就成了全国用户量第一的电商平台。
24年,拼多多又在市值方面超过阿里巴巴,成为中概股市值第一的公司。
拼多多必然也做对了什么。
要看懂拼多多做对了什么,我们也需要从特写镜头,调成远景镜头,把视野拓宽,看看这几年的国内市场发生了什么。
拼多多诞生的2015年,国内GDP增速为6.9%,这是自1990年以来增速首次回落到7%以下。拼多多用户量超过阿里的2020年,国内GDP增速为2.3%。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越来越理性,对产品价格越来越敏感。
京东硬币的正面是正品和高质量物流服务,硬币的背面是全国各地巨大的仓储成本以及几十万快递员的五险一金,说人话就是,京东好是好,但是贵。
然而,此时,贵,就成了一种错。
2022年,京东的营收增速,从当年的100%下滑到10%以下。言外之意,消费者想要便宜的商品,哪怕质量差一点,哪怕物流慢一点,也没关系。也正是在2022年,刘强东下定决心将“低价”作为核心战略。具体动作大致分两步,一步是,对标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并且成立比价团队,承诺“买贵双倍赔”。另一步,是顶着内部压力,强行引入大量第三方商家和白牌商家。
从此之后,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自营体系,不再收到额外恩待,自营体系和第三方商家一视同仁,在搜索推荐中,价格权重排第一,主打的就是“谁低价推荐谁”。
与戴皇冠,必承其重。京东自建物流体系,曾经是京东的金字招牌。现在,这块金子招牌,越来越显得沉重了。
为了让京东物流以更快速度跑起来,2016年京东物流从京东集团独立出来,从此,京东物流不只是接京东的活,也接其他企业的活。京东物流不再是京东的形象担当,而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
2024年10月,京东甚至和昔日的老冤家阿里达成合作,淘宝天猫接入京东物流,京东接入支付宝。
2025年,京东又进入了外卖市场。一方面是越来越庞大的美团不断渗透手机家电市场,京东的腹地受到了侵犯。另一方面,京东的物流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因为,拼多多胜在价格,淘宝天猫胜在品类,京东胜在物流。
不论是京东想要在眼下活得更好,还是要熬过眼下的困难重新进入高速增长时代,京东都必须要反复优化自己的物流体系。
别的平台可以无限低价,可以有假冒伪劣,但是京东既要保证低价,又要保证正品,还要保证足够好的物流服务,这就是京东的命。
给快递员、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在别的企业看来是道德问题,在京东这里,既是道德问题,也是出于商业模式的考量,这也是京东的命。
刘强东是从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小档口起家的,刘强东起家的秘诀就是,在贬低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上,他坚持正品、低价、服务好。后来,刘强东坚持自建物流体系,坚持给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用的也是他起家的秘诀,他的一切布局,还是为了保障京东的产品正品、低价、服务好。
2025年,刘强东给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用的还是他起家时的秘诀。时至今日,刘强东依然和创业之初一样,手握屠龙刀,遥指着所有对手和潜在对手。
2014年《阿里巴巴正传》一书出版,书中,马云曾表示,“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或许马云早就预见到消费会有周期性波动,或许马云早就预见到京东在消费周期中会经历劫难。
但是,京东押注的是国内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与日俱增的需求。从个人立场来说,我不希望京东发生悲剧。
《流浪地球2》中有个情节,在地球遭遇月球冲撞的危机时,理想主义者相信地球一定能得到拯救。当时,演员李雪健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我相信京东始终都是那个理想主义者,我也相信冬天很快就会过去。
原文标题 : 京东,不想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