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A股呈现震荡分化格局,政策进入效果观察期,经济数据显露疲态:私人部门融资偏弱,消费与出口环比放缓,政策力度未超预期。海外扰动加剧,美联储维持利率但释放鸽派信号,美国关税政策及科技股波动冲击市场情绪。国内流动性充裕但增量政策克制,市场聚焦一季报验证及二季度经济韧性。
展望4月,业绩驱动或将主导行情。顺周期板块受益于补库需求及估值低位,或成阶段性主线;科技成长方向虽面临交易拥挤与业绩压力,但AI、机器人等产业趋势明确的领域在调整后性价比凸显。策略上,“杠铃配置”仍具参考价值:一端布局高股息及顺周期修复资产,另一端逢低吸纳景气拐点明确的科技核心标的。需警惕海外政策扰动(如特朗普关税落地)、地缘风险及业绩不及预期引发的分化。中长期看,经济温和复苏与流动性宽松环境下,结构性行情仍可期,重点关注一季报超预期品种及盈利拐点明确的细分方向。
权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王睿
均衡成长风格
宏观政策:美国就业数据低于预期,美元略有走弱,美股出现较明显调整,尤其是科技股跌幅更大。德国提高财政及军工预算,欧洲股市相对较强。国内两会召开,科技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各细分消费领域的补贴也有继续维持的预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受到关注。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美联储降息的时机选择以及俄乌冲突缓和对于需求端的拉动。
投资观点:目前中国权益资产仍然是全球主要市场里较低的,市场内除了科技股和机器人等少数方向外整体估值都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成长股中有不少行业今年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盈利拐点出现,这些拐点可能在接下来的一季报和中报中得以体现,重点关注。此外,AI还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方向,短期调整到相对合理的估值范围后,相对高的景气度仍然是未来收益率的重要来源。
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吴昊
稳健价值风格
短期市场风格再平衡,成长转向低估值、顺周期。
市场进入政策真空期和效果验证期。从1-2月经济数据来看,私人部门融资仍偏弱,居民消费和出口环比2024年四季度有所放缓,或反映924以来增量政策效果边际递减。两会政策符合市场下调后的预期,财政扩张仍偏克制,提振消费的资金支持力度未超市场预期,2025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或仍在5%以上,但二季度中枢能否企稳仍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外部通胀、政策、地缘等风险仍有较高不确定性,国内政策应对仍以相机抉择为主,主动改变市场预期中枢的概率不高。驱动定价的主要基本面变化包括:1)一季报总量及结构性增速;2)2025年二季度能否维持经济增长斜率。
在投资观点方面,关注后续杠铃策略的选择。趋势成长类资产在经历较快上涨,deepseek带来的产业趋势变化被充分交易后,面临交易拥挤和一季报验证的压力,阶段性出现了股价回调,但从全市场来看,基于经济增长中枢缺乏弹性的判断,仍无其他资产挑战其在杠铃策略的位置,而整体流动性充裕,增量政策托底经济,长线资金托底市场的环境下,一端配置高弹性资产的杠铃策略在年内预计仍将有效,后续关注竞争格局良好,具备卡位优势的核心资产,何时落入高性价比区间。
当前权益资产定价略低于中位数,但结构分化巨大,高质量资产和顺周期反转资产估值仍在低分位数,因此或也具备更大的相对收益潜力。
基金经理:吴一静
均衡价值风格
3月股票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分化态势,板块热点轮动较快。宏观方面,两会落幕叠加美国关税落地在即、保留政策后手的需求下,以现有政策细则落地为主,中央层面增量政策的概率较低,后手政策需考量关税对出口形成的冲击力度。海外方面,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政策预期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的减税等政策动向。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4.25-4.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相对偏鸽。进入4月,市场关注点或加大对基本面的权重,结合一季报把握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基金经理:孙浩中
高景气成长风格
随着两会结束,国内政策思路和方向已经明确,后续观察政策的落地节奏。 “低物价”、“宽财政节奏前置”和“货币节奏后置”的政策或将继续实施,并可能根据外部市场节奏适时降准降息。国内宏观上,积极因素包括基建增速有望维持高位以及“两新”政策对制造业需求的增量。但也存在一定压力,如地产销售持续性的考验、消费刺激效果的边际递减,以及二季度后半段我国出口压力的逐渐显现。海外方面,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实施和美联储的“鸽派”变化,美国“滞胀”叙事、海外非美国家政策转向以及地缘博弈等因素可能导致宏观环境波动和预期差。
当前主要关注年报及一季报相对较好的细分行业,同时对二季度可能盈利修复的板块保持跟踪。
基金经理:吴振华
科技成长风格
2025年整体经济呈现触底回升的格局,目前市场对全年国内经济修复有一定预期,从微观层面来看,经济复苏的节奏在依次展开,对2025年的成长类资产保持谨慎乐观。
往后看,需要关注的点是:(1)关注国内货币政策对成长类资产的影响;(2)政府拟推出的产业政策对相关上市公司及板块的催化;(3)上市公司2024年报预期、2025年一季度情况;(4)特朗普的或有政策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从科技周期角度,经历了2024年的震荡整理,2025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行趋势,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下游需求的修复,未来有望迎来向上的趋势性行情。继续关注AI、国产替代、机器人方向。
基金经理:闾志刚
消费价值风格
从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来看,结构性的亮点存在,但宏观依然处于需求较弱的情况。经过一个季度的交易后,机器人和AI主题的相关板块估值大幅扩张,进入业绩披露期后,部分资金将会根据基本面情况进行重新配置,市场或将面临分化。
基金经理:管嘉琪
消费成长风格
随着deepseek的出现,国内AI水平拉到国际第一梯队,AI商业化应用也明显加快。我们认为2025年AI+消费仍然是确定性较强的方向。另外,随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提升以及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我们认为2025年底部顺周期消费类资产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基金经理:孙惠成
价值成长风格
宏观上,美国的衰退预期正逐步消除,但不确定性仍较强。欧洲逐步进入宽财政带来的复苏预期,国内尚处于春季补库阶段中。4月顺周期板块在补库需求下,基本面仍有支撑,重点关注一季报较好的顺周期标的。
基金经理:江峰
小盘逆向投资风格
过往一个月左右时间,市场处于震荡向上阶段。大趋势看,目前仍然处于估值相对合理阶段,中小盘个股总体估值也是合理略偏高,面临涨幅累积所带来的兑现风险,可能会阶段性回调。特别是进入四月份年报披露期,通常市场风险偏好较低。
对后市中长期保持乐观,国家关注资本市场,有利于市场阶段性释放积极情绪,中美关系缓和,看好未来行情。
基金经理:金山
均衡配置风格
微观层面,4月通常是业绩主导股价表现。因此,一些交易远期宏大叙事的股票,在没有短期业绩支撑的情况下,估值通常会面临一定的收缩,尤其是在前期股价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同时,一些估值合理、表观业绩增速不高但也稳定在10%-15%的股票,和高股息资产,阶段性有一定可能会跑赢。但我认为,如果我们对于产业趋势的判断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在业绩期过后,市场又会重新去交易科技成长资产的边际变化,彼时这些股票估值或又回到了中性的位置,但后续如有上涨,上涨过程中,新面孔可能要好于老面孔。
宏观上,海外方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股下跌的余波也尚未结束,美联储降息仍需时日。国内方面,财政政策的发力似乎没有更多的超预期的内容,多是按部就班地执行924以来的政策。
基金经理:王优草
科技成长风格
下个月市场科技方向投资风险偏好可能下降,下个月主要关注基本面较强的细分方向。
(注:如上内容仅用于展示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和当前市场研判,不作为投资承诺;基金管理人对提及的板块/行业不做任何推介,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上述观点仅为当前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未来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产品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信保诚基金不承担更新义务。本材料并非意在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或构成出售或购买任何证券或金融产品的要约邀请或宣传材料,亦非有关任何公司、证券或金融产品的投资意见或推荐建议。本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中信保诚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中信保诚基金立场。本材料可能含有非仅基于过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关信息可能涵盖预计及预测,但并不保证任何作出之预测将会实现。读者需全权自行决定是否依赖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刊物版权归中信保诚基金所有,未获得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刊物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信保诚基金”,且不得对本刊物中的任何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基金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责任编辑:彭紫晨
过去一个月,A股呈现震荡分化格局,政策进入效果观察期,经济数据显露疲态:私人部门融资偏弱,消费与出口环比放缓,政策力度未超预期。海外扰动加剧,美联储维持利率但释放鸽派信号,美国关税政策及科技股波动冲击市场情绪。国内流动性充裕但增量政策克制,市场聚焦一季报验证及二季度经济韧性。
展望4月,业绩驱动或将主导行情。顺周期板块受益于补库需求及估值低位,或成阶段性主线;科技成长方向虽面临交易拥挤与业绩压力,但AI、机器人等产业趋势明确的领域在调整后性价比凸显。策略上,“杠铃配置”仍具参考价值:一端布局高股息及顺周期修复资产,另一端逢低吸纳景气拐点明确的科技核心标的。需警惕海外政策扰动(如特朗普关税落地)、地缘风险及业绩不及预期引发的分化。中长期看,经济温和复苏与流动性宽松环境下,结构性行情仍可期,重点关注一季报超预期品种及盈利拐点明确的细分方向。
权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王睿
均衡成长风格
宏观政策:美国就业数据低于预期,美元略有走弱,美股出现较明显调整,尤其是科技股跌幅更大。德国提高财政及军工预算,欧洲股市相对较强。国内两会召开,科技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各细分消费领域的补贴也有继续维持的预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受到关注。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美联储降息的时机选择以及俄乌冲突缓和对于需求端的拉动。
投资观点:目前中国权益资产仍然是全球主要市场里较低的,市场内除了科技股和机器人等少数方向外整体估值都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成长股中有不少行业今年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盈利拐点出现,这些拐点可能在接下来的一季报和中报中得以体现,重点关注。此外,AI还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方向,短期调整到相对合理的估值范围后,相对高的景气度仍然是未来收益率的重要来源。
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吴昊
稳健价值风格
短期市场风格再平衡,成长转向低估值、顺周期。
市场进入政策真空期和效果验证期。从1-2月经济数据来看,私人部门融资仍偏弱,居民消费和出口环比2024年四季度有所放缓,或反映924以来增量政策效果边际递减。两会政策符合市场下调后的预期,财政扩张仍偏克制,提振消费的资金支持力度未超市场预期,2025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或仍在5%以上,但二季度中枢能否企稳仍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外部通胀、政策、地缘等风险仍有较高不确定性,国内政策应对仍以相机抉择为主,主动改变市场预期中枢的概率不高。驱动定价的主要基本面变化包括:1)一季报总量及结构性增速;2)2025年二季度能否维持经济增长斜率。
在投资观点方面,关注后续杠铃策略的选择。趋势成长类资产在经历较快上涨,deepseek带来的产业趋势变化被充分交易后,面临交易拥挤和一季报验证的压力,阶段性出现了股价回调,但从全市场来看,基于经济增长中枢缺乏弹性的判断,仍无其他资产挑战其在杠铃策略的位置,而整体流动性充裕,增量政策托底经济,长线资金托底市场的环境下,一端配置高弹性资产的杠铃策略在年内预计仍将有效,后续关注竞争格局良好,具备卡位优势的核心资产,何时落入高性价比区间。
当前权益资产定价略低于中位数,但结构分化巨大,高质量资产和顺周期反转资产估值仍在低分位数,因此或也具备更大的相对收益潜力。
基金经理:吴一静
均衡价值风格
3月股票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分化态势,板块热点轮动较快。宏观方面,两会落幕叠加美国关税落地在即、保留政策后手的需求下,以现有政策细则落地为主,中央层面增量政策的概率较低,后手政策需考量关税对出口形成的冲击力度。海外方面,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政策预期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的减税等政策动向。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4.25-4.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相对偏鸽。进入4月,市场关注点或加大对基本面的权重,结合一季报把握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基金经理:孙浩中
高景气成长风格
随着两会结束,国内政策思路和方向已经明确,后续观察政策的落地节奏。 “低物价”、“宽财政节奏前置”和“货币节奏后置”的政策或将继续实施,并可能根据外部市场节奏适时降准降息。国内宏观上,积极因素包括基建增速有望维持高位以及“两新”政策对制造业需求的增量。但也存在一定压力,如地产销售持续性的考验、消费刺激效果的边际递减,以及二季度后半段我国出口压力的逐渐显现。海外方面,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实施和美联储的“鸽派”变化,美国“滞胀”叙事、海外非美国家政策转向以及地缘博弈等因素可能导致宏观环境波动和预期差。
当前主要关注年报及一季报相对较好的细分行业,同时对二季度可能盈利修复的板块保持跟踪。
基金经理:吴振华
科技成长风格
2025年整体经济呈现触底回升的格局,目前市场对全年国内经济修复有一定预期,从微观层面来看,经济复苏的节奏在依次展开,对2025年的成长类资产保持谨慎乐观。
往后看,需要关注的点是:(1)关注国内货币政策对成长类资产的影响;(2)政府拟推出的产业政策对相关上市公司及板块的催化;(3)上市公司2024年报预期、2025年一季度情况;(4)特朗普的或有政策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从科技周期角度,经历了2024年的震荡整理,2025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行趋势,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下游需求的修复,未来有望迎来向上的趋势性行情。继续关注AI、国产替代、机器人方向。
基金经理:闾志刚
消费价值风格
从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来看,结构性的亮点存在,但宏观依然处于需求较弱的情况。经过一个季度的交易后,机器人和AI主题的相关板块估值大幅扩张,进入业绩披露期后,部分资金将会根据基本面情况进行重新配置,市场或将面临分化。
基金经理:管嘉琪
消费成长风格
随着deepseek的出现,国内AI水平拉到国际第一梯队,AI商业化应用也明显加快。我们认为2025年AI+消费仍然是确定性较强的方向。另外,随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提升以及国内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我们认为2025年底部顺周期消费类资产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基金经理:孙惠成
价值成长风格
宏观上,美国的衰退预期正逐步消除,但不确定性仍较强。欧洲逐步进入宽财政带来的复苏预期,国内尚处于春季补库阶段中。4月顺周期板块在补库需求下,基本面仍有支撑,重点关注一季报较好的顺周期标的。
基金经理:江峰
小盘逆向投资风格
过往一个月左右时间,市场处于震荡向上阶段。大趋势看,目前仍然处于估值相对合理阶段,中小盘个股总体估值也是合理略偏高,面临涨幅累积所带来的兑现风险,可能会阶段性回调。特别是进入四月份年报披露期,通常市场风险偏好较低。
对后市中长期保持乐观,国家关注资本市场,有利于市场阶段性释放积极情绪,中美关系缓和,看好未来行情。
基金经理:金山
均衡配置风格
微观层面,4月通常是业绩主导股价表现。因此,一些交易远期宏大叙事的股票,在没有短期业绩支撑的情况下,估值通常会面临一定的收缩,尤其是在前期股价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同时,一些估值合理、表观业绩增速不高但也稳定在10%-15%的股票,和高股息资产,阶段性有一定可能会跑赢。但我认为,如果我们对于产业趋势的判断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在业绩期过后,市场又会重新去交易科技成长资产的边际变化,彼时这些股票估值或又回到了中性的位置,但后续如有上涨,上涨过程中,新面孔可能要好于老面孔。
宏观上,海外方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股下跌的余波也尚未结束,美联储降息仍需时日。国内方面,财政政策的发力似乎没有更多的超预期的内容,多是按部就班地执行924以来的政策。
基金经理:王优草
科技成长风格
下个月市场科技方向投资风险偏好可能下降,下个月主要关注基本面较强的细分方向。
(注:如上内容仅用于展示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和当前市场研判,不作为投资承诺;基金管理人对提及的板块/行业不做任何推介,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上述观点仅为当前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未来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产品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信保诚基金不承担更新义务。本材料并非意在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或构成出售或购买任何证券或金融产品的要约邀请或宣传材料,亦非有关任何公司、证券或金融产品的投资意见或推荐建议。本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中信保诚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中信保诚基金立场。本材料可能含有非仅基于过往信息而提供之“前瞻性”信息,有关信息可能涵盖预计及预测,但并不保证任何作出之预测将会实现。读者需全权自行决定是否依赖本文件所提供的信息。本刊物版权归中信保诚基金所有,未获得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刊物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信保诚基金”,且不得对本刊物中的任何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基金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责任编辑:彭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