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年报出炉,自动驾驶的牌局谁能笑到最后?

智车科技

4天前

小马智行全力加速第七代Robotaxi方案和车型的研发,文远知行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来自人员相关费用,以及为传感器套件升级花的服务费。...关键是,随着商业化的加速,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盈利能力逐渐提升,两大巨头摆脱亏损困境、进入赚钱模式的进程有望大大缩短。

引言

自动驾驶的全球争霸赛中,有两位来自广州的 “猛将”——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最近相继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这可把大伙的好奇心勾得足足的。

再加上开年新能源车企龙头比亚迪喊出的 “智驾平权” 口号,让整个自动驾驶圈都热闹得像炸开了锅。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借着这两份年报,好好唠唠,在这场智驾科技大比拼里,到底谁能掌握话语权,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参考阅读请点击:

《从“小蛮腰”到“万亿腰”:广州自动驾驶冲击万亿产业, “智车之城” 用代码改写交通规则?》)

一、营收 “冰火两重天”:聚焦与多元的碰撞

先看营收这一关键指标,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走向。

2024 年,小马智行实现营收 5.48 亿元,同比增长 4.3%,已经是连续三年营收攀升了,妥妥成为中国营收规模最高的 L4 自动驾驶公司。

而文远知行呢,过去三年营收分别为 5.28 亿元、4.02 亿元、3.61 亿元,这下降趋势还没止住。

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业务结构的差异。

小马智行把重点放在了 Robotaxi 和 Robotruck 这两个关键板块,业务线相当聚焦。

特别是自动驾驶重卡 Robotruck,去年为小马智行贡献了 4040 万美元收入,同比 2023 年大增 61.3%。到 2024 年末,小马智行 Robotruck 路测里程超 500 万公里,货运量超 8.6 亿吨,这数据相当亮眼。

需求旺、场景相对简单,让 Robotruck 有望更早突破商业化的困境。

反观文远知行业务板块就多元分散多了,虽说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具有战略考量,但也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分散。

而且,两家公司都面临服务收入下滑的情况。

2024 年,文远知行服务板块大幅减少 7420 万元,ADAS 服务收入就减少了 1.533 亿元;

小马智行的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也同比下降约三分之一。

车企加速自研,再加上 “智驾平权” 让 L2 服务利润被压缩,这些都可能是背后的原因。

二、研发 “烧钱大战”:为未来疯狂 “下注”

从支出看,研发是绝对的大头。去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调整后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10.06 亿元、8.57 亿元,差不多都是各自收入的 2 倍,并且这投入还在持续增长。

这些钱都花哪儿了呢?都砸到自动驾驶产品的迭代升级上了。

小马智行全力加速第七代 Robotaxi 方案和车型的研发,文远知行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来自人员相关费用,以及为传感器套件升级花的服务费。

虽说现在收支缺口还很大,但好在 2024 年成功赴美上市带来了融资,两家目前弹药还算充足。

小马智行有流动资产 8.35 亿美元,文远知行有 9.98 亿美元,按照现在的运营费用及亏损水平,这些资金至少能再撑 3 年以上没问,给自动驾驶商业化跑通留了些时间。

关键是,随着商业化的加速,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盈利能力逐渐提升,两大巨头摆脱亏损困境、进入赚钱模式的进程有望大大缩短!

三、Robotaxi:商业化冲刺进行时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市场教育也稳步推进,业内都觉得 Robotaxi 在过去一年迎来了转折,进入商业化冲刺的关键阶段。

文远知行 2024 年实现了创纪录的 Robotaxi 收入,包括 Robotaxi 及无人物流车、环卫车等在内的产品收入增长 3350 万元。而且,Robobus 销量下降、价格下滑,从侧面说明来自政府采购的收入占比减少,文远知行从市场获客的能力变强了。

小马智行这边,面向公众的 Robotaxi 服务在中国一线城市快速扩张,乘客车费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相关服务收入的下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还表示,Robotaxi 的安全记录提高了 16 倍。

收入向好让两家公司今年都继续在 Robotaxi 领域扩张,以摊薄成本。

2025 年 2 月,小马智行 Robotaxi 开进广州市中心,开通 4 条专线连通机场与高铁;

3 月,文远知行首次进入北京核心城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南站之间提供商用 Robotaxi 服务。

目前,小马智行每辆全无人 Robotaxi 日均订单量超过 15 单,已在全国投放约 260 辆 Robotaxi,完成千辆规模部署大概要 2 - 3 年,万辆则需要更久,预计 2025 年 Robotaxi 业务能实现单车运营毛利由负转正(这可是商业化的里程碑)。

文远知行投放 Robotaxi 数量为 400 多辆,其创始人兼 CEO 韩旭说,等政策保障跟上,凭文远知行的积累,能迅速扩展到千辆。

对比一下,萝卜快跑在国内的规模效应更显著,去年底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现已在全国投放约 2000 台车辆,两年内车队规模将提升至 2 万台,覆盖 65 个城市。

2024 年第四季度,百度财报显示其 Robotaxi 向公众提供了 110 多万次乘坐,增长 36%;截至今年3 月,累计提供乘坐次数超 1100 万次。

百度萝卜快跑商业化的成功,也给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极大的信心,盈利的饼就在前方不远处,抓紧跑吧!

四、出海:寻找新的 “盈利密码”

在国内商业模式初步验证后,这些自动驾驶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迈向全球。

萝卜快跑出海步伐稍晚,去年 11 月底在香港获批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最早今年上半年将在迪拜开始测试。

文远知行可是相当激进,目前其 Robotaxi 已开到 9 国 30 城。

过去一年多,在瑞士苏黎世落地欧洲首个商业化的机场 Robobus 项目,又相继进入西班牙和法国,自动驾驶环卫车、物流车在新加坡投入商业化运营,落地阿联酋的 Robotaxi 规模也在扩张,还实现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强劲的国际收入。

小马智行也在提速全球化。2024 年 9 月在卢森堡建立欧洲中心,启动欧洲市场扩张计划,10 月与当地交通公司达成合作;

12 月与 PonyLink 合作取得韩国临时自动驾驶测试许可;

在新加坡,与全球陆路交通巨头康福德高集团共同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国内复杂路况检验过的技术,到海外优势明显。小马智行表示,L4 级自动驾驶技术泛化能力提升,在新地区落地难度降低,出海不用对现有产品框架做大调整。

不过,小马智行海外版图相对文远知行较小,且聚焦 Robotaxi,而文远知行还涵盖 Robobus、自动驾驶物流车及环卫车。

所以,小马智行被视为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文远知行则是 “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这也造成了二者毛利率的差异。

2024 年,文远知行毛利率为 30.7%,高出小马智行 15.5 个百分点,海外市场为文远知行的高毛利率贡献不小。

文远知行在其财报中称,2024年“实现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强劲的国际收入”。

五、未来展望:谁能称霸智驾江湖?

比亚迪的 “智驾平权”,让自动驾驶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在这场全球智驾科技大比拼中,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一个靠聚焦业务寻求突破,一个凭多元布局分散风险;

一个在 Robotruck 上发力,一个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

它们都在 Robotaxi 商业化上全力冲刺,也都面临着研发投入巨大、盈利困难等挑战。

未来,是聚焦业务的小马智行能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在 Robotaxi 和 Robotruck 领域一骑绝尘,掌握智驾话语权?还是业务多元的文远知行,通过海外市场的高盈利,以及国内市场的稳步拓展,成为智驾江湖的霸主?又或者,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其他车企凭借 “智驾平权” 等策略后来居上?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动驾驶这场大戏,越来越精彩了,咱们就搬好小板凳,拭目以待吧!亲!你说呢?

参考文献:南方财经全媒体报道《 广州报道智驾“双雄”发布首份财报,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求解“盈利方程式”丨智驾相对论①》  记者:丁莉

原文标题 : 广州智驾 “双雄”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年报出炉,自动驾驶的牌局谁能笑到最后?

小马智行全力加速第七代Robotaxi方案和车型的研发,文远知行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来自人员相关费用,以及为传感器套件升级花的服务费。...关键是,随着商业化的加速,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盈利能力逐渐提升,两大巨头摆脱亏损困境、进入赚钱模式的进程有望大大缩短。

引言

自动驾驶的全球争霸赛中,有两位来自广州的 “猛将”——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最近相继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这可把大伙的好奇心勾得足足的。

再加上开年新能源车企龙头比亚迪喊出的 “智驾平权” 口号,让整个自动驾驶圈都热闹得像炸开了锅。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借着这两份年报,好好唠唠,在这场智驾科技大比拼里,到底谁能掌握话语权,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参考阅读请点击:

《从“小蛮腰”到“万亿腰”:广州自动驾驶冲击万亿产业, “智车之城” 用代码改写交通规则?》)

一、营收 “冰火两重天”:聚焦与多元的碰撞

先看营收这一关键指标,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走向。

2024 年,小马智行实现营收 5.48 亿元,同比增长 4.3%,已经是连续三年营收攀升了,妥妥成为中国营收规模最高的 L4 自动驾驶公司。

而文远知行呢,过去三年营收分别为 5.28 亿元、4.02 亿元、3.61 亿元,这下降趋势还没止住。

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业务结构的差异。

小马智行把重点放在了 Robotaxi 和 Robotruck 这两个关键板块,业务线相当聚焦。

特别是自动驾驶重卡 Robotruck,去年为小马智行贡献了 4040 万美元收入,同比 2023 年大增 61.3%。到 2024 年末,小马智行 Robotruck 路测里程超 500 万公里,货运量超 8.6 亿吨,这数据相当亮眼。

需求旺、场景相对简单,让 Robotruck 有望更早突破商业化的困境。

反观文远知行业务板块就多元分散多了,虽说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具有战略考量,但也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分散。

而且,两家公司都面临服务收入下滑的情况。

2024 年,文远知行服务板块大幅减少 7420 万元,ADAS 服务收入就减少了 1.533 亿元;

小马智行的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也同比下降约三分之一。

车企加速自研,再加上 “智驾平权” 让 L2 服务利润被压缩,这些都可能是背后的原因。

二、研发 “烧钱大战”:为未来疯狂 “下注”

从支出看,研发是绝对的大头。去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调整后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10.06 亿元、8.57 亿元,差不多都是各自收入的 2 倍,并且这投入还在持续增长。

这些钱都花哪儿了呢?都砸到自动驾驶产品的迭代升级上了。

小马智行全力加速第七代 Robotaxi 方案和车型的研发,文远知行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来自人员相关费用,以及为传感器套件升级花的服务费。

虽说现在收支缺口还很大,但好在 2024 年成功赴美上市带来了融资,两家目前弹药还算充足。

小马智行有流动资产 8.35 亿美元,文远知行有 9.98 亿美元,按照现在的运营费用及亏损水平,这些资金至少能再撑 3 年以上没问,给自动驾驶商业化跑通留了些时间。

关键是,随着商业化的加速,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盈利能力逐渐提升,两大巨头摆脱亏损困境、进入赚钱模式的进程有望大大缩短!

三、Robotaxi:商业化冲刺进行时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市场教育也稳步推进,业内都觉得 Robotaxi 在过去一年迎来了转折,进入商业化冲刺的关键阶段。

文远知行 2024 年实现了创纪录的 Robotaxi 收入,包括 Robotaxi 及无人物流车、环卫车等在内的产品收入增长 3350 万元。而且,Robobus 销量下降、价格下滑,从侧面说明来自政府采购的收入占比减少,文远知行从市场获客的能力变强了。

小马智行这边,面向公众的 Robotaxi 服务在中国一线城市快速扩张,乘客车费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相关服务收入的下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还表示,Robotaxi 的安全记录提高了 16 倍。

收入向好让两家公司今年都继续在 Robotaxi 领域扩张,以摊薄成本。

2025 年 2 月,小马智行 Robotaxi 开进广州市中心,开通 4 条专线连通机场与高铁;

3 月,文远知行首次进入北京核心城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南站之间提供商用 Robotaxi 服务。

目前,小马智行每辆全无人 Robotaxi 日均订单量超过 15 单,已在全国投放约 260 辆 Robotaxi,完成千辆规模部署大概要 2 - 3 年,万辆则需要更久,预计 2025 年 Robotaxi 业务能实现单车运营毛利由负转正(这可是商业化的里程碑)。

文远知行投放 Robotaxi 数量为 400 多辆,其创始人兼 CEO 韩旭说,等政策保障跟上,凭文远知行的积累,能迅速扩展到千辆。

对比一下,萝卜快跑在国内的规模效应更显著,去年底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现已在全国投放约 2000 台车辆,两年内车队规模将提升至 2 万台,覆盖 65 个城市。

2024 年第四季度,百度财报显示其 Robotaxi 向公众提供了 110 多万次乘坐,增长 36%;截至今年3 月,累计提供乘坐次数超 1100 万次。

百度萝卜快跑商业化的成功,也给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极大的信心,盈利的饼就在前方不远处,抓紧跑吧!

四、出海:寻找新的 “盈利密码”

在国内商业模式初步验证后,这些自动驾驶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迈向全球。

萝卜快跑出海步伐稍晚,去年 11 月底在香港获批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最早今年上半年将在迪拜开始测试。

文远知行可是相当激进,目前其 Robotaxi 已开到 9 国 30 城。

过去一年多,在瑞士苏黎世落地欧洲首个商业化的机场 Robobus 项目,又相继进入西班牙和法国,自动驾驶环卫车、物流车在新加坡投入商业化运营,落地阿联酋的 Robotaxi 规模也在扩张,还实现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强劲的国际收入。

小马智行也在提速全球化。2024 年 9 月在卢森堡建立欧洲中心,启动欧洲市场扩张计划,10 月与当地交通公司达成合作;

12 月与 PonyLink 合作取得韩国临时自动驾驶测试许可;

在新加坡,与全球陆路交通巨头康福德高集团共同推动自动驾驶落地。

国内复杂路况检验过的技术,到海外优势明显。小马智行表示,L4 级自动驾驶技术泛化能力提升,在新地区落地难度降低,出海不用对现有产品框架做大调整。

不过,小马智行海外版图相对文远知行较小,且聚焦 Robotaxi,而文远知行还涵盖 Robobus、自动驾驶物流车及环卫车。

所以,小马智行被视为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文远知行则是 “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这也造成了二者毛利率的差异。

2024 年,文远知行毛利率为 30.7%,高出小马智行 15.5 个百分点,海外市场为文远知行的高毛利率贡献不小。

文远知行在其财报中称,2024年“实现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强劲的国际收入”。

五、未来展望:谁能称霸智驾江湖?

比亚迪的 “智驾平权”,让自动驾驶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在这场全球智驾科技大比拼中,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一个靠聚焦业务寻求突破,一个凭多元布局分散风险;

一个在 Robotruck 上发力,一个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

它们都在 Robotaxi 商业化上全力冲刺,也都面临着研发投入巨大、盈利困难等挑战。

未来,是聚焦业务的小马智行能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在 Robotaxi 和 Robotruck 领域一骑绝尘,掌握智驾话语权?还是业务多元的文远知行,通过海外市场的高盈利,以及国内市场的稳步拓展,成为智驾江湖的霸主?又或者,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其他车企凭借 “智驾平权” 等策略后来居上?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动驾驶这场大戏,越来越精彩了,咱们就搬好小板凳,拭目以待吧!亲!你说呢?

参考文献:南方财经全媒体报道《 广州报道智驾“双雄”发布首份财报,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求解“盈利方程式”丨智驾相对论①》  记者:丁莉

原文标题 : 广州智驾 “双雄”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年报出炉,自动驾驶的牌局谁能笑到最后?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