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闭幕。
每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因为聚集了众多全球企业的CEO,常被人称为“CEO赶大集”。据主办方统计,论坛今年共有750多位外方代表参会,其中包括苹果、三星、西门子、宝马等企业的“掌门人”。
而就在CEO齐聚一堂时,一场城市间的“暗战”也悄然打响。
据媒体报道,除了北京的高层之外,南京、上海也分别派出了队伍拜会跨国企业高管。而那些没有“进京”的城市,则“在家”摆好了“盛大的宴席”,向这些外资企业张开怀抱。
外资是推动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显然,各大城市都不想错过它。
于是问题随之而来:
哪些城市去了北京?见了哪些企业?彼此间又聊了什么?从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隐秘的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有三座城市的主政者在北京,与外企高管进行了交流,分别是南京、北京和上海。
北京作为东道主,自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据报道,北京市市长殷勇在3月23日下午,会见了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3月24日,分别会见了德国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木原正裕。
两位北京的城市主政者,在与企业的洽谈中,都提到了同一句话——“加大在京研发投入。”
殷勇表示,施耐德电气是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希望用好北京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加大在京研发投入,研发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助力北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而在会见康林松时,尹力说,希望奔驰集团与北京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大在京科研投入力度,用好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等发展优势,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是北京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之一。
2024年期间,北汽、小米、理想等重点整车项目陆续在京投产,其中小米凭借亮眼的销量,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一匹黑马。
若施耐德和奔驰能在京津冀展开布局,一方面将有利于加快供应链本土化和数字化进程,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北京新能源车产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车领域稍显落后的奔驰,在从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中受益的同时,也将为本土车企,带去打造国际高端汽车品牌的方法论——这恰是当前烽烟四起的新能源车价格战里最稀缺的。
或许正是因此,尹力才会在与奔驰高管交流时尤其强调,“主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共同塑造更有韧性的产销体系,将更多高端车型布局到北京生产。”
与占了地利的北京相比,上海的主政者显得有些繁忙。
据报道,3月24日,上海市长龚正,在北京分别会见了美国联邦快递、新加坡淡马锡、美国万事达卡、德国宝马、德国博世等企业高管。
而就在同一天,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上海会见了来参加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
据公开报道中提及的外资企业进行统计,龚正和尹力会见的外企中,汽车相关领域的企业最多,共有4家,分别是德国宝马、德国博世、美国安波福和德国伟巴斯特;咨询公司其次,共2家,分别是新加坡淡马锡、美国贝恩;其余各领域皆为1家。
汽车是上海四大万亿产业集群之一,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了1.1万亿,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64.5万辆,是全球推广规模最大的城市。
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北京闭幕。
每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因为聚集了众多全球企业的CEO,常被人称为“CEO赶大集”。据主办方统计,论坛今年共有750多位外方代表参会,其中包括苹果、三星、西门子、宝马等企业的“掌门人”。
而就在CEO齐聚一堂时,一场城市间的“暗战”也悄然打响。
据媒体报道,除了北京的高层之外,南京、上海也分别派出了队伍拜会跨国企业高管。而那些没有“进京”的城市,则“在家”摆好了“盛大的宴席”,向这些外资企业张开怀抱。
外资是推动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显然,各大城市都不想错过它。
于是问题随之而来:
哪些城市去了北京?见了哪些企业?彼此间又聊了什么?从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隐秘的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有三座城市的主政者在北京,与外企高管进行了交流,分别是南京、北京和上海。
北京作为东道主,自然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据报道,北京市市长殷勇在3月23日下午,会见了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3月24日,分别会见了德国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和日本瑞穗金融集团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木原正裕。
两位北京的城市主政者,在与企业的洽谈中,都提到了同一句话——“加大在京研发投入。”
殷勇表示,施耐德电气是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产业链的领军企业,希望用好北京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进一步加大在京研发投入,研发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助力北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而在会见康林松时,尹力说,希望奔驰集团与北京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大在京科研投入力度,用好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人工智能、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等发展优势,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是北京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之一。
2024年期间,北汽、小米、理想等重点整车项目陆续在京投产,其中小米凭借亮眼的销量,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一匹黑马。
若施耐德和奔驰能在京津冀展开布局,一方面将有利于加快供应链本土化和数字化进程,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北京新能源车产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车领域稍显落后的奔驰,在从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中受益的同时,也将为本土车企,带去打造国际高端汽车品牌的方法论——这恰是当前烽烟四起的新能源车价格战里最稀缺的。
或许正是因此,尹力才会在与奔驰高管交流时尤其强调,“主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共同塑造更有韧性的产销体系,将更多高端车型布局到北京生产。”
与占了地利的北京相比,上海的主政者显得有些繁忙。
据报道,3月24日,上海市长龚正,在北京分别会见了美国联邦快递、新加坡淡马锡、美国万事达卡、德国宝马、德国博世等企业高管。
而就在同一天,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上海会见了来参加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
据公开报道中提及的外资企业进行统计,龚正和尹力会见的外企中,汽车相关领域的企业最多,共有4家,分别是德国宝马、德国博世、美国安波福和德国伟巴斯特;咨询公司其次,共2家,分别是新加坡淡马锡、美国贝恩;其余各领域皆为1家。
汽车是上海四大万亿产业集群之一,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了1.1万亿,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64.5万辆,是全球推广规模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