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0亿元市值、近400亿元营收,药明康德这艘巨轮仍然稳健

智车科技

5天前

2024年1月26日至2月19日,药明康德A股和港股的股价分别跌去31%和46%,市值累计蒸发近千亿元。

药明康德的“跟随原则”。

来源医药研究社

不负众望,药明康德带来了一份极具韧性的财报。

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92.41亿元,同比微降2.7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微降1.63%;自由现金流达到历史新高79.8亿元。

这样的表现是符合药明康德预期的。此前,药明康德曾给出2024年业绩指引,预计实现全年收入383-405亿元,自由现金流60-70亿元。

目前,阶段性业绩目标已经达成,而后药明康德还要继续上升,其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15%,公司整体收入达到415-430亿元。

市场情绪也因此振奋。3月18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收于69.68元/股,上涨8.82%;H股股价收于72.35港元/股,上涨10.54%。目前,药明康德的市值也站上超2000亿元高位。

显而易见,药明康德抵御住了2024年的多重考验,这艘巨轮还在平稳航行。

01

6000家客户看中了药明康德什么?

药明康德近400亿元营收规模,靠庞大、多样且富有粘性的客户群撑起。

在财报中,药明康德就提到,2024年末,公司整体活跃客户约6000家。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截至年末活跃客户约5500家,持续经营业务全年新增客户约1000家。

分地区来看,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0.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7.7%;来自欧洲客户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4.4%;来自中国客户收入70.7亿元,同比下降3.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11.4%。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药明康德对客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在特殊时期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要知道,对于药明康德而言,2024年并不是顺利的一年,一大表现就是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对公司发展和市场情绪造成了明显的扰动。

2024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保护基因数据和国家安全”为由,提出《生物安全法案》,要求限制药明康德、华大基因等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开展。

对此,药明康德发布澄清公告,强调“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并强烈反对未经正当程序的任何未经证实的预设性指定”。

但市场恐慌情绪一旦起来就难以平复。2024年1月26日至2月19日,药明康德A股和港股的股价分别跌去31%和46%,市值累计蒸发近千亿元。

投资市场担忧药明康德海外业务(美国收入占比超60%)将受《生物安全法案》重创,这样的情绪也几乎持续了2024年整年。

直到2024年12月7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公布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最新版本显示,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其中,投资者才稍微放下心来。

而如今财报中展示的客户合作成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药明康德的客户合作意愿依然很强,公司发展仍旧很稳。这背后,“CRDMO(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业务模式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了解,药明康德是行业中极少数在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均具备服务能力的公司。基于“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药明康德的服务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究等领域,可以满足客户从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的多元需求。

对于客户而言,这样的全面性和体系化布局无疑更加省心省力。此前,摩根士丹利曾对全球108个医药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访谈,最后总结出7条企业挑选CXO时最看重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体化、端到端”。

药明康德的“CRDMO”业务模式显然契合了这一点,也因此,在大部分客户眼中,药明康德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

而随着医药行业创新活力持续加强,在“CRDMO”业务模式助力下,药明康德确实是有望抵达新业绩目标的。

02

跟随客户、跟随分子、跟随增长

在客户合作方面,药明康德始终坚持“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可以说,药明康德能否实现新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客户制药需求是否强劲以及能否跟上药物开发热点。

具体来看,目前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仍然充沛。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23-2028年,全球制药行业的研发费用将以6.6%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其中,小型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速将达到10.8%,成为推动未来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

加之每年约有上千家Biotech成立,药明康德显然还有不小的业务拓展空间,其也看到了市场需求仍在持续释放,在财报中表示“将持续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不断拓展全球的新客户,尤其是长尾客户”。

而在药物开发热点上,当前不可错过的风口就有GLP-1等。

根据彭博行业研究的统计数据,全球有90多家药企正在研发减重药物,至少有120种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绝大多数是基于GLP-1的治疗方案。

晨星公司和Pitchbook在2024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到2031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

药明康德也敏锐捕捉到风口。在电话会上,公司管理层就指出,GLP-1产品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对未来几代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市场需求是巨大的。

目前药明康德正在持续推进涉及GLP-1的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发展。

据悉,2024年,全球小分子和多肽类GLP-1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从62个增加到85个,增幅为37%;药明康德平台上的GLP-1管线则从13个增加到20个,增幅为54%,增长速度已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另外,财报披露,2024年,药明康德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增加至41000L,预计2025年末将进一步提升至超100000L。

随着分子研发和生产工艺持续精进、产能建设不断加强等,药明康德TIDES业务逐步进入了收获期。财报显示,2024年,TIDES业务收入达到58.0亿元,同比增长70.1%。截至2024年底,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

另外,公司预计2025年TIDES业务实现60%以上的收入增长,订单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

虽然2024年药明康德的几大业务分部有一定下行趋势,如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实现收入290.5亿元,同比下降0.41%;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实现收入56.7亿元,同比下降4.82%;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下降0.34%。

但其中也有TIDES业务这样的新增长势能涌现,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或能为后续公司整体增长面的抬升提供较大助力。

同时,公司也在留意其他制药动向,小分子CRDMO管线持续扩张,叠加对成本的合理把控(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为229.65亿元,同比下降3.22%,其中原材料成本下降10.63%),药明康德增长可期。

03

结语

总体来看,药明康德在2024年以韧性穿越行业波动,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答卷。

当然,未来的航程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TIDES业务方面,跨国药企(如礼来、诺和诺德等)自建GLP-1产能的趋势可能为外包需求埋下隐忧。尽管公司管理层强调市场需求庞大且产能匹配需要时间,但若行业竞争格局转向内部垂直整合,药明康德的订单增速或将面临阶段性承压。

此外,美国市场贡献超六成营收的背后,地缘政治风险始终如影随形——关税政策的摇摆、《生物安全法案》的潜在重启可能再度冲击市场信心。

长远来看,药明康德的机遇与风险并存。但好在,公司抵御风浪的壁垒深厚,CRDMO业务模式、更灵活的本土化布局、更前瞻的产能调配策略等,将帮助药明康德行稳致远。

原文标题 : 超2000亿元市值、近400亿元营收,药明康德这艘巨轮仍然稳健

2024年1月26日至2月19日,药明康德A股和港股的股价分别跌去31%和46%,市值累计蒸发近千亿元。

药明康德的“跟随原则”。

来源医药研究社

不负众望,药明康德带来了一份极具韧性的财报。

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92.41亿元,同比微降2.73%,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微降1.63%;自由现金流达到历史新高79.8亿元。

这样的表现是符合药明康德预期的。此前,药明康德曾给出2024年业绩指引,预计实现全年收入383-405亿元,自由现金流60-70亿元。

目前,阶段性业绩目标已经达成,而后药明康德还要继续上升,其预计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15%,公司整体收入达到415-430亿元。

市场情绪也因此振奋。3月18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收于69.68元/股,上涨8.82%;H股股价收于72.35港元/股,上涨10.54%。目前,药明康德的市值也站上超2000亿元高位。

显而易见,药明康德抵御住了2024年的多重考验,这艘巨轮还在平稳航行。

01

6000家客户看中了药明康德什么?

药明康德近400亿元营收规模,靠庞大、多样且富有粘性的客户群撑起。

在财报中,药明康德就提到,2024年末,公司整体活跃客户约6000家。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截至年末活跃客户约5500家,持续经营业务全年新增客户约1000家。

分地区来看,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250.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7.7%;来自欧洲客户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4.4%;来自中国客户收入70.7亿元,同比下降3.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11.4%。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药明康德对客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在特殊时期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要知道,对于药明康德而言,2024年并不是顺利的一年,一大表现就是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对公司发展和市场情绪造成了明显的扰动。

2024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保护基因数据和国家安全”为由,提出《生物安全法案》,要求限制药明康德、华大基因等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的业务开展。

对此,药明康德发布澄清公告,强调“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并强烈反对未经正当程序的任何未经证实的预设性指定”。

但市场恐慌情绪一旦起来就难以平复。2024年1月26日至2月19日,药明康德A股和港股的股价分别跌去31%和46%,市值累计蒸发近千亿元。

投资市场担忧药明康德海外业务(美国收入占比超60%)将受《生物安全法案》重创,这样的情绪也几乎持续了2024年整年。

直到2024年12月7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公布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最新版本显示,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其中,投资者才稍微放下心来。

而如今财报中展示的客户合作成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药明康德的客户合作意愿依然很强,公司发展仍旧很稳。这背后,“CRDMO(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业务模式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了解,药明康德是行业中极少数在新药研发全产业链均具备服务能力的公司。基于“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药明康德的服务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究等领域,可以满足客户从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的多元需求。

对于客户而言,这样的全面性和体系化布局无疑更加省心省力。此前,摩根士丹利曾对全球108个医药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访谈,最后总结出7条企业挑选CXO时最看重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体化、端到端”。

药明康德的“CRDMO”业务模式显然契合了这一点,也因此,在大部分客户眼中,药明康德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

而随着医药行业创新活力持续加强,在“CRDMO”业务模式助力下,药明康德确实是有望抵达新业绩目标的。

02

跟随客户、跟随分子、跟随增长

在客户合作方面,药明康德始终坚持“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战略。可以说,药明康德能否实现新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客户制药需求是否强劲以及能否跟上药物开发热点。

具体来看,目前医药行业的创新动力仍然充沛。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23-2028年,全球制药行业的研发费用将以6.6%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其中,小型公司的研发投入增速将达到10.8%,成为推动未来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

加之每年约有上千家Biotech成立,药明康德显然还有不小的业务拓展空间,其也看到了市场需求仍在持续释放,在财报中表示“将持续通过多元化的渠道,不断拓展全球的新客户,尤其是长尾客户”。

而在药物开发热点上,当前不可错过的风口就有GLP-1等。

根据彭博行业研究的统计数据,全球有90多家药企正在研发减重药物,至少有120种药物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绝大多数是基于GLP-1的治疗方案。

晨星公司和Pitchbook在2024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到2031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

药明康德也敏锐捕捉到风口。在电话会上,公司管理层就指出,GLP-1产品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对未来几代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市场需求是巨大的。

目前药明康德正在持续推进涉及GLP-1的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发展。

据悉,2024年,全球小分子和多肽类GLP-1临床阶段候选药物从62个增加到85个,增幅为37%;药明康德平台上的GLP-1管线则从13个增加到20个,增幅为54%,增长速度已超过行业整体水平。

另外,财报披露,2024年,药明康德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增加至41000L,预计2025年末将进一步提升至超100000L。

随着分子研发和生产工艺持续精进、产能建设不断加强等,药明康德TIDES业务逐步进入了收获期。财报显示,2024年,TIDES业务收入达到58.0亿元,同比增长70.1%。截至2024年底,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3.9%。

另外,公司预计2025年TIDES业务实现60%以上的收入增长,订单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

虽然2024年药明康德的几大业务分部有一定下行趋势,如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实现收入290.5亿元,同比下降0.41%;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实现收入56.7亿元,同比下降4.82%;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下降0.34%。

但其中也有TIDES业务这样的新增长势能涌现,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或能为后续公司整体增长面的抬升提供较大助力。

同时,公司也在留意其他制药动向,小分子CRDMO管线持续扩张,叠加对成本的合理把控(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为229.65亿元,同比下降3.22%,其中原材料成本下降10.63%),药明康德增长可期。

03

结语

总体来看,药明康德在2024年以韧性穿越行业波动,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答卷。

当然,未来的航程仍面临多重挑战。比如,TIDES业务方面,跨国药企(如礼来、诺和诺德等)自建GLP-1产能的趋势可能为外包需求埋下隐忧。尽管公司管理层强调市场需求庞大且产能匹配需要时间,但若行业竞争格局转向内部垂直整合,药明康德的订单增速或将面临阶段性承压。

此外,美国市场贡献超六成营收的背后,地缘政治风险始终如影随形——关税政策的摇摆、《生物安全法案》的潜在重启可能再度冲击市场信心。

长远来看,药明康德的机遇与风险并存。但好在,公司抵御风浪的壁垒深厚,CRDMO业务模式、更灵活的本土化布局、更前瞻的产能调配策略等,将帮助药明康德行稳致远。

原文标题 : 超2000亿元市值、近400亿元营收,药明康德这艘巨轮仍然稳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