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余蕊)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26日在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渗透正在引发一场从技术架构到运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推动电力系统从“机电主导”向“数智驱动”跃迁。这既为解决传统电力系统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带来了技术融合、安全风险等深层次挑战。
“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艰巨任务,电力行业必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把握技术跃迁的时间窗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杨昆说。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围绕扩消费、稳增长与结构性改革,深入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转型特征。他建议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等举措,减小消费结构性偏差,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中速高质量增长。
杨昆表示,在电力消费方面,预计2025年我国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000亿千瓦时,增长6%左右。其中,全国算力基础设施用电量将达到3600亿千瓦时,5G基站用电量将达到1400亿千瓦时左右。电力供应方面,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到2025年底,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叶向东围绕“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转型”主题,阐述了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介绍了中国华电在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立足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电力电源低碳化、物理架构电子化、运行控制智能化三大内在特征,预测了新型电力系统电子化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阐述了“内源式”科技创新如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析了智能化将给电力系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总工程师黄伟结合算力电力融合发展研究,介绍了算电融合发展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意义。他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指数分析了当前算电融合发展水平和成果,指出了算电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围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践,系统总结了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在规则体系、总体架构、价格机制、市场功能、消纳机制、监管体系、人才队伍、标准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六方面关键问题和挑战,并从总体要求、发展目标、近中期重点任务等三方面对电力市场建设进行了展望。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虎嵩林聚焦大模型的发展与安全,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人类探索未知的新工具,对于大模型安全领域的风险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余蕊)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26日在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渗透正在引发一场从技术架构到运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推动电力系统从“机电主导”向“数智驱动”跃迁。这既为解决传统电力系统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带来了技术融合、安全风险等深层次挑战。
“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艰巨任务,电力行业必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把握技术跃迁的时间窗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杨昆说。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围绕扩消费、稳增长与结构性改革,深入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转型特征。他建议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等举措,减小消费结构性偏差,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中速高质量增长。
杨昆表示,在电力消费方面,预计2025年我国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6000亿千瓦时,增长6%左右。其中,全国算力基础设施用电量将达到3600亿千瓦时,5G基站用电量将达到1400亿千瓦时左右。电力供应方面,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4.5亿千瓦,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到2025年底,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党组副书记叶向东围绕“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转型”主题,阐述了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介绍了中国华电在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立足科技创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电力电源低碳化、物理架构电子化、运行控制智能化三大内在特征,预测了新型电力系统电子化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阐述了“内源式”科技创新如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析了智能化将给电力系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总工程师黄伟结合算力电力融合发展研究,介绍了算电融合发展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意义。他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指数分析了当前算电融合发展水平和成果,指出了算电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围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践,系统总结了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在规则体系、总体架构、价格机制、市场功能、消纳机制、监管体系、人才队伍、标准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六方面关键问题和挑战,并从总体要求、发展目标、近中期重点任务等三方面对电力市场建设进行了展望。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虎嵩林聚焦大模型的发展与安全,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人类探索未知的新工具,对于大模型安全领域的风险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2025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