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3月26日电(记者 王鹤)在行业“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车企具备逆势突围的能力。日前,吉利汽车发布了公司“史上最强”年报,2024年营收、利润双双攀新高,多项指标突破历史纪录;零跑汽车在2024年第四季度提前实现了盈利转正,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一度被市场“抛弃”的小鹏汽车从“生存模式”跨入“增长模式”,显露出盈利在即的强劲势头。这些亮眼业绩背后,车企做对了什么?会否还有变数?
车企进入净利润快速增长通道
吉利汽车2024年多项业绩指标突破历史纪录:全年总收入达2402亿元,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大增2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52%。净现金水平上升40%至398亿元,创历史新高。吉利旗下新能源三大品牌全年累计销量超88.8万辆,同比增长约92%,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五个月突破50%。
“2024年217万辆的销量是历史新高,85亿元的核心利润也比2023年增长了50%。这两个数据表明吉利汽车的进步。”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说。
零跑汽车则实现了扭亏为盈。零跑2024年营业收入321.6亿元,毛利率达8.4%,创历史新高;全年交付达293724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双双转正。
2015年成立的零跑,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达0.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单季度盈利目标,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盈利企业。该季度毛利率飙升至13.3%,创下公司最高纪录。
零跑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盈利的目标,全年毛利率目标10%至11%。
最近两年深陷低谷的小鹏汽车于2024年四季度逆转颓势。全年营收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61.1亿元,环比增长59.4%,创历史新高。全年净亏损57.9亿元,但同比收窄44%。毛利率从2023年的1.5%升至14.3%,汽车毛利率由负转正至8.3%,连续六个季度改善。
“通过技术降本、规模效应和经营能力提升,汽车毛利率将持续改善,目标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盈利。”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
产品竞争力+差异化优势实现规模化突围
这些2024年盈利向上的企业做对了什么,得以在市场中逆袭突围?业内人士认为,这归结于汽车产业的终极发展规律——规模化,只有规模才能产生利润。
吉利汽车方面表示,电动化、智能化成果密集落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爆款频出,公司已从技术“投入期”进入“产出期”,为销量的全面爆发提供底层支撑。整车销售收入大增,核心产品竞争力及规模效应凸显。
天风证券分析,吉利汽车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齐头并进,2024年新车周期强劲,产品覆盖5万元-80万元价格区间,形成多品牌、多层次市场布局。销量带动收入快速增长,同时规模效应下成本控制显成效。
作为传统自主品牌车企,吉利过去几年在整体汽车市场“向新”转型的过程中也曾经历销量和股价的低谷。桂生悦曾在业绩会上坦言,2022年“心情沉重”,管理层花费较长时间对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落后局面做了检讨和战略调整,重新梳理品牌定位,针对多元市场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
“2025年是吉利汽车真正的、彻底扭转过去这几年的颓势,重新回到发展快车道的转折之年。”桂生悦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说,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吉利销量不断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利润也会节节上升,屡创历史新高。
如果说吉利汽车几年前尚有多年的“家底”积累,小鹏汽车过去两年的态势则更为糟糕,在2022年至2023年小鹏汽车面临销量目标严重落空、产品策略失误、股价暴跌、年亏损扩大至百亿元等多重危机。
2023年开始,小鹏汽车整治内部腐败,对供应链降本增效,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AI战略,旗帜鲜明地为品牌打上AI智能化“标签”,加快智能化技术“上车”,释放此前积累的AI技术红利,新品MONA M03、P7+成为爆款车,公司终于从“生存模式”转向“增长模式”。
何小鹏在财报会上透露,中长期来看,小鹏汽车有三条增长曲线,一是AI+汽车,二是海外市场,三是具身机器人。
零跑汽车风格一直较为稳健,因全域自研的技术体系与高性价比整合能力得到欧洲老牌车企Stellantis集团的青睐。零跑汽车财报显示,四季度实现盈利一方面是由于对应时期整体销量上升,带来规模效应,整体固定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得益于第三、第四季度车型销售结构变化,毛利更高的C系列车型销量占比上升。零跑汽车自研自制的零部件对毛利有重要贡献,同时零跑汽车还拓宽自研自制零部件对外销售供货渠道,通过提升规模来提升收入、分摊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智驾元年如何突围?
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在2024年已过半,2025年渗透率有望超过65%,代表智能化进入了真正的拐点和爆发期。下一阶段,车企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核心能力之一是智能驾驶。
从比亚迪“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长安“北斗天枢2.0”、零跑“LEAP3.5架构”、奇瑞“猎鹰智驾”,到特斯拉推送L2级“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近几个月,几乎所有车企都宣布各自的智能驾驶战略,推动高阶智驾技术向更低价位车型普及。
有机构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汽车价格战从表面看并不那么激烈,实际打的是智驾“军备赛”。但当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规模化生产和本土化适配能力,把智驾价格下探至7万元级市场后,在“全民智驾”的营销声浪中,消费者被植入了智驾是标配的理念,如今的新车不论价格高低,若智驾不达预期,消费者可能不会买单。
小鹏汽车最早给自己贴上了AI标签,何小鹏表示,2025年下半年小鹏汽车将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L3级智能驾驶软件能力与体验,推动AI汽车快速进入“iPhone4时代”。
他预测,随着大模型包括云端、车端、芯片以及全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L3级自动驾驶将实现质的飞跃,到2026年将规模量产支持L4低速场景的无人驾驶车型。
吉利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坚定,布局较为全面。吉利汽车实现了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等全域AI智能化布局,同时在卫星导航、自研芯片、低空出行、人机交互、智能拓展等领域实现智能化的闭环,并联合了AI领域的合作企业实现了生态协同。
“吉利将在AI时代成为具有强大制造能力的科技公司,超越传统汽车公司概念。”桂生悦说。
需要指出,在市场竞争中,价格往往是最大利器。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后,“全民智驾”的口号迫使所有车企更快速行动起来实现智驾全面上车,并且覆盖车型价格不断下探。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表示,全民智驾带来的成本管控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如何在汽车行业利润率创新低的大环境下,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分摊新增成本压力,考验着车企智慧。
业内人士表示,智驾战略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车企成本控制、用户体验与经营能力的全维度比拼。在全民智驾浪潮下,唯有将技术普惠、数据闭环与生态协同深度融合的车企,方能在这场竞赛中突围。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3月26日电(记者 王鹤)在行业“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车企具备逆势突围的能力。日前,吉利汽车发布了公司“史上最强”年报,2024年营收、利润双双攀新高,多项指标突破历史纪录;零跑汽车在2024年第四季度提前实现了盈利转正,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一度被市场“抛弃”的小鹏汽车从“生存模式”跨入“增长模式”,显露出盈利在即的强劲势头。这些亮眼业绩背后,车企做对了什么?会否还有变数?
车企进入净利润快速增长通道
吉利汽车2024年多项业绩指标突破历史纪录:全年总收入达2402亿元,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大增21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52%。净现金水平上升40%至398亿元,创历史新高。吉利旗下新能源三大品牌全年累计销量超88.8万辆,同比增长约92%,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五个月突破50%。
“2024年217万辆的销量是历史新高,85亿元的核心利润也比2023年增长了50%。这两个数据表明吉利汽车的进步。”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说。
零跑汽车则实现了扭亏为盈。零跑2024年营业收入321.6亿元,毛利率达8.4%,创历史新高;全年交付达293724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双双转正。
2015年成立的零跑,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达0.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单季度盈利目标,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盈利企业。该季度毛利率飙升至13.3%,创下公司最高纪录。
零跑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盈利的目标,全年毛利率目标10%至11%。
最近两年深陷低谷的小鹏汽车于2024年四季度逆转颓势。全年营收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61.1亿元,环比增长59.4%,创历史新高。全年净亏损57.9亿元,但同比收窄44%。毛利率从2023年的1.5%升至14.3%,汽车毛利率由负转正至8.3%,连续六个季度改善。
“通过技术降本、规模效应和经营能力提升,汽车毛利率将持续改善,目标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盈利。”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
产品竞争力+差异化优势实现规模化突围
这些2024年盈利向上的企业做对了什么,得以在市场中逆袭突围?业内人士认为,这归结于汽车产业的终极发展规律——规模化,只有规模才能产生利润。
吉利汽车方面表示,电动化、智能化成果密集落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爆款频出,公司已从技术“投入期”进入“产出期”,为销量的全面爆发提供底层支撑。整车销售收入大增,核心产品竞争力及规模效应凸显。
天风证券分析,吉利汽车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齐头并进,2024年新车周期强劲,产品覆盖5万元-80万元价格区间,形成多品牌、多层次市场布局。销量带动收入快速增长,同时规模效应下成本控制显成效。
作为传统自主品牌车企,吉利过去几年在整体汽车市场“向新”转型的过程中也曾经历销量和股价的低谷。桂生悦曾在业绩会上坦言,2022年“心情沉重”,管理层花费较长时间对公司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落后局面做了检讨和战略调整,重新梳理品牌定位,针对多元市场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
“2025年是吉利汽车真正的、彻底扭转过去这几年的颓势,重新回到发展快车道的转折之年。”桂生悦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说,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吉利销量不断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利润也会节节上升,屡创历史新高。
如果说吉利汽车几年前尚有多年的“家底”积累,小鹏汽车过去两年的态势则更为糟糕,在2022年至2023年小鹏汽车面临销量目标严重落空、产品策略失误、股价暴跌、年亏损扩大至百亿元等多重危机。
2023年开始,小鹏汽车整治内部腐败,对供应链降本增效,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AI战略,旗帜鲜明地为品牌打上AI智能化“标签”,加快智能化技术“上车”,释放此前积累的AI技术红利,新品MONA M03、P7+成为爆款车,公司终于从“生存模式”转向“增长模式”。
何小鹏在财报会上透露,中长期来看,小鹏汽车有三条增长曲线,一是AI+汽车,二是海外市场,三是具身机器人。
零跑汽车风格一直较为稳健,因全域自研的技术体系与高性价比整合能力得到欧洲老牌车企Stellantis集团的青睐。零跑汽车财报显示,四季度实现盈利一方面是由于对应时期整体销量上升,带来规模效应,整体固定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得益于第三、第四季度车型销售结构变化,毛利更高的C系列车型销量占比上升。零跑汽车自研自制的零部件对毛利有重要贡献,同时零跑汽车还拓宽自研自制零部件对外销售供货渠道,通过提升规模来提升收入、分摊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智驾元年如何突围?
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在2024年已过半,2025年渗透率有望超过65%,代表智能化进入了真正的拐点和爆发期。下一阶段,车企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核心能力之一是智能驾驶。
从比亚迪“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长安“北斗天枢2.0”、零跑“LEAP3.5架构”、奇瑞“猎鹰智驾”,到特斯拉推送L2级“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近几个月,几乎所有车企都宣布各自的智能驾驶战略,推动高阶智驾技术向更低价位车型普及。
有机构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汽车价格战从表面看并不那么激烈,实际打的是智驾“军备赛”。但当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规模化生产和本土化适配能力,把智驾价格下探至7万元级市场后,在“全民智驾”的营销声浪中,消费者被植入了智驾是标配的理念,如今的新车不论价格高低,若智驾不达预期,消费者可能不会买单。
小鹏汽车最早给自己贴上了AI标签,何小鹏表示,2025年下半年小鹏汽车将有望在国内率先实现L3级智能驾驶软件能力与体验,推动AI汽车快速进入“iPhone4时代”。
他预测,随着大模型包括云端、车端、芯片以及全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L3级自动驾驶将实现质的飞跃,到2026年将规模量产支持L4低速场景的无人驾驶车型。
吉利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坚定,布局较为全面。吉利汽车实现了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等全域AI智能化布局,同时在卫星导航、自研芯片、低空出行、人机交互、智能拓展等领域实现智能化的闭环,并联合了AI领域的合作企业实现了生态协同。
“吉利将在AI时代成为具有强大制造能力的科技公司,超越传统汽车公司概念。”桂生悦说。
需要指出,在市场竞争中,价格往往是最大利器。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后,“全民智驾”的口号迫使所有车企更快速行动起来实现智驾全面上车,并且覆盖车型价格不断下探。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表示,全民智驾带来的成本管控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如何在汽车行业利润率创新低的大环境下,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分摊新增成本压力,考验着车企智慧。
业内人士表示,智驾战略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车企成本控制、用户体验与经营能力的全维度比拼。在全民智驾浪潮下,唯有将技术普惠、数据闭环与生态协同深度融合的车企,方能在这场竞赛中突围。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