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
3月24日,25岁的 “世纪婴儿” 千千因心源性猝死离世,令人痛惜,然而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心源性猝死发生前通常会有哪些症状或前兆?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突发疑似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3月25日,《医本正经》栏目组采访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心内科主治医师陈莉。她引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表示,我国每年约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18—45岁人群占比超30%。
陈莉介绍,心源性猝死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其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离子通道疾病等。年轻人突发心源性猝死,部分与过度劳累、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些因素会诱发心律失常,进而引发猝死。
她表示,心源性猝死发生前,部分人可能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若短时间内频繁发作,需格外警惕。若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应引起重视,建议尽早就医。
心源性猝死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120分钟内,被称为“黄金两小时”。陈莉说,倘若日常生活中遇到有人突发疑似心源性猝死,首先要快速判断其意识和呼吸。若患者无意识且呼吸停止,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迅速进行心肺复苏(CPR),让患者仰卧在硬板或地面上,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力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5至6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来。若现场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启动设备并严格遵循其语音提示,实施电击除颤治疗,随后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何嘉琦
3月24日,25岁的 “世纪婴儿” 千千因心源性猝死离世,令人痛惜,然而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心源性猝死发生前通常会有哪些症状或前兆?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突发疑似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如何进行紧急处理?
3月25日,《医本正经》栏目组采访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心内科主治医师陈莉。她引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表示,我国每年约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18—45岁人群占比超30%。
陈莉介绍,心源性猝死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其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离子通道疾病等。年轻人突发心源性猝死,部分与过度劳累、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些因素会诱发心律失常,进而引发猝死。
她表示,心源性猝死发生前,部分人可能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若短时间内频繁发作,需格外警惕。若发现身边人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应引起重视,建议尽早就医。
心源性猝死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120分钟内,被称为“黄金两小时”。陈莉说,倘若日常生活中遇到有人突发疑似心源性猝死,首先要快速判断其意识和呼吸。若患者无意识且呼吸停止,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迅速进行心肺复苏(CPR),让患者仰卧在硬板或地面上,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力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5至6厘米,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来。若现场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启动设备并严格遵循其语音提示,实施电击除颤治疗,随后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