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新加坡3月25日电(记者刘春涛)随着核心通胀连续回落,新加坡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再次低于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的关注。多家机构认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可能在2025年年内再次下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坡度,逐步释放宽松信号,以应对增长放缓与通胀疲软的双重挑战。
数据显示,新加坡2月核心通胀同比增速降至0.6%,为自2021年中以来最低水平,而整体CPI亦回落至0.9%。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趋势具有广泛性,价格上涨的商品比例减少,外部输入型价格压力下降,加上本地服务和食品价格的放缓,使得新加坡物价水平在区域内显得尤为温和。
核心通胀回落超预期
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2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MAS Core CPI)同比上涨0.6%,整体CPI上涨0.9%。相比1月的0.8%和1.0%,2月通胀数据不仅连续两月回落,更低于市场预期中值(核心为0.7%,整体为1.0%)。
大华银行(UOB)与华侨银行(OCBC)均在24日发布分析简报指出,当前通胀的下行趋势并非偶然,而是呈现出结构性回调。UOB数据显示,CPI中价格同比涨幅高于2%的商品比例从2024年12月的36.8%降至2025年2月的31.2%;同比涨幅超过3%的商品占比也从28.9%降至20.4%,表明价格上涨广度明显收缩。
UOB报告指出,通胀放缓是广泛的,并非局限于某几个商品类别。娱乐与文化(-1.1%)、交通(-1.0%)、信息通信(-0.5%)、杂项商品与服务(-0.5%)等多个类别均录得负增长,显示价格动能普遍回落。
OCBC的分析则补充道,农历新年过后,私人服务消费降温,加之电力与天然气价格下跌、食品通胀放缓,共同促成了整体CPI的温和回落。从趋势上看,这是自2021年初以来最温和的一次核心通胀表现,也印证了需求端未出现过热。
输入性通胀显著缓解
在本地成本结构方面,UOB认为,单位劳动成本(ULC)已回落至历史长期平均水平以下,同时,平均月薪增速趋于稳定,这有助于限制服务类通胀扩散。
OCBC也指出,尽管健康保险、住房与交通等领域成本仍有上行压力,但劳动力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工资驱动型通胀。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部通胀因素的变化。UOB测算的新加坡十大贸易伙伴输入性通胀指标持续下降。该指标涵盖中国、欧盟、美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印尼与印度,代表新加坡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2024年以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通胀普遍回落,使得新加坡进口商品价格稳定甚至略有下降。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进口的经济体,新加坡的CPI对外部价格变动高度敏感。输入型价格缓和,是此次核心通胀回落的关键背景之一。
年内进一步宽松可能性上升
市场普遍关注MAS在4月货币政策声明(MPS)中的取态。UOB分析认为,MAS可能在4月将坡度由当前的1.5%年化水平下调至1.0%,作为一种温和的政策微调,释放宽松信号。
UOB在报告中判断全年核心通胀平均值可能为1.0%,处于MAS设定的1%至2%目标区间下限。在此基础上,下调坡度将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与此同时,OCBC对4月政策调整持谨慎态度。该行认为MAS可能暂时“观望”,但这不排除年中或年末再次调整坡度的可能。“若全球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美国与中国间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新加坡对外依赖的出口板块或将承压,这将迫使MAS在下半年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立场。”OCBC指出。
需要指出的是,MAS在2024年与2025年1月的政策声明中,均强调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注,并在措辞中加入“高度关注全球环境变化”等表述,显示出其对输入型风险的警惕。
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框架与其他国家不同,MAS主要通过调整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坡度、中枢和波动区间来管理通胀。在此机制下,调整坡度通常被视为最直接的宽松或紧缩工具。
自2021年起,MAS已累计上调坡度多次,构成事实上的收紧周期。而2024年1月首次将坡度从2.0%调降至1.5%,被市场解读为政策拐点的开始。
巴克莱银行、野村证券等国际机构此前研判亦指出,MAS可能在2025年“继续小幅度、渐进式地”释放宽松政策,尤其在经济增长与核心通胀双双偏弱的情形下。
总体而言,2025年2月新加坡通胀数据释放出强烈的价格压力缓解信号。在核心通胀回落至多年低位、输入型价格稳定、劳动力成本温和的多重条件下,MAS年内再次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然打开。
尽管4月是否立即行动仍具不确定性,但市场对“年内再度削减坡度”的预期已不断升温。下一步,政策走向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力度、区域贸易环境变化以及本地增长动能能否持续稳定。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新加坡3月25日电(记者刘春涛)随着核心通胀连续回落,新加坡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再次低于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的关注。多家机构认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可能在2025年年内再次下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坡度,逐步释放宽松信号,以应对增长放缓与通胀疲软的双重挑战。
数据显示,新加坡2月核心通胀同比增速降至0.6%,为自2021年中以来最低水平,而整体CPI亦回落至0.9%。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趋势具有广泛性,价格上涨的商品比例减少,外部输入型价格压力下降,加上本地服务和食品价格的放缓,使得新加坡物价水平在区域内显得尤为温和。
核心通胀回落超预期
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2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MAS Core CPI)同比上涨0.6%,整体CPI上涨0.9%。相比1月的0.8%和1.0%,2月通胀数据不仅连续两月回落,更低于市场预期中值(核心为0.7%,整体为1.0%)。
大华银行(UOB)与华侨银行(OCBC)均在24日发布分析简报指出,当前通胀的下行趋势并非偶然,而是呈现出结构性回调。UOB数据显示,CPI中价格同比涨幅高于2%的商品比例从2024年12月的36.8%降至2025年2月的31.2%;同比涨幅超过3%的商品占比也从28.9%降至20.4%,表明价格上涨广度明显收缩。
UOB报告指出,通胀放缓是广泛的,并非局限于某几个商品类别。娱乐与文化(-1.1%)、交通(-1.0%)、信息通信(-0.5%)、杂项商品与服务(-0.5%)等多个类别均录得负增长,显示价格动能普遍回落。
OCBC的分析则补充道,农历新年过后,私人服务消费降温,加之电力与天然气价格下跌、食品通胀放缓,共同促成了整体CPI的温和回落。从趋势上看,这是自2021年初以来最温和的一次核心通胀表现,也印证了需求端未出现过热。
输入性通胀显著缓解
在本地成本结构方面,UOB认为,单位劳动成本(ULC)已回落至历史长期平均水平以下,同时,平均月薪增速趋于稳定,这有助于限制服务类通胀扩散。
OCBC也指出,尽管健康保险、住房与交通等领域成本仍有上行压力,但劳动力市场总体保持稳定,未出现工资驱动型通胀。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部通胀因素的变化。UOB测算的新加坡十大贸易伙伴输入性通胀指标持续下降。该指标涵盖中国、欧盟、美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印尼与印度,代表新加坡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2024年以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通胀普遍回落,使得新加坡进口商品价格稳定甚至略有下降。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进口的经济体,新加坡的CPI对外部价格变动高度敏感。输入型价格缓和,是此次核心通胀回落的关键背景之一。
年内进一步宽松可能性上升
市场普遍关注MAS在4月货币政策声明(MPS)中的取态。UOB分析认为,MAS可能在4月将坡度由当前的1.5%年化水平下调至1.0%,作为一种温和的政策微调,释放宽松信号。
UOB在报告中判断全年核心通胀平均值可能为1.0%,处于MAS设定的1%至2%目标区间下限。在此基础上,下调坡度将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与此同时,OCBC对4月政策调整持谨慎态度。该行认为MAS可能暂时“观望”,但这不排除年中或年末再次调整坡度的可能。“若全球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美国与中国间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新加坡对外依赖的出口板块或将承压,这将迫使MAS在下半年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立场。”OCBC指出。
需要指出的是,MAS在2024年与2025年1月的政策声明中,均强调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注,并在措辞中加入“高度关注全球环境变化”等表述,显示出其对输入型风险的警惕。
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框架与其他国家不同,MAS主要通过调整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坡度、中枢和波动区间来管理通胀。在此机制下,调整坡度通常被视为最直接的宽松或紧缩工具。
自2021年起,MAS已累计上调坡度多次,构成事实上的收紧周期。而2024年1月首次将坡度从2.0%调降至1.5%,被市场解读为政策拐点的开始。
巴克莱银行、野村证券等国际机构此前研判亦指出,MAS可能在2025年“继续小幅度、渐进式地”释放宽松政策,尤其在经济增长与核心通胀双双偏弱的情形下。
总体而言,2025年2月新加坡通胀数据释放出强烈的价格压力缓解信号。在核心通胀回落至多年低位、输入型价格稳定、劳动力成本温和的多重条件下,MAS年内再次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然打开。
尽管4月是否立即行动仍具不确定性,但市场对“年内再度削减坡度”的预期已不断升温。下一步,政策走向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复苏力度、区域贸易环境变化以及本地增长动能能否持续稳定。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