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南京3月25日电(记者朱程)商务部消息称,截至3月18日,我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共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204.4万辆,带动新车销售56.1亿元。新华财经记者走访雅迪、台铃、新日等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发现,当前企业纷纷开足马力生产,库存多维持在低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历了2024年深度调整,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促消费等政策刺激下正迎来一波“小阳春”,普遍看好今年市场表现。同时,受即将实施的新国标牵引和海外市场开拓加速等因素影响,企业间智能化、全球化比拼将更加激烈。
市场需求高企 企业开足马力
无锡是国内电动自行车的重要生产基地,整车产量占全国三成以上,汇集多家行业龙头。记者近日来到无锡电动自行车集聚地——锡山电动车产业园看到,街道上随处可见装满新电动自行车的卡车,一些经销商在厂区门口焦急地等待提货,车架等物料在生产线上排起长龙……
“1月至今,公司订单充足,即便轮班倒生产依旧供不应求,库存一度只够卖3天的量。”雅迪执行董事沈瑜说。“今年整个一季度的热度超出了预期,我们都来不及做。”台铃执行总裁孙木楚说。
多位受访者表示,这一波行情,与以旧换新政策密切相关。据悉,在国补之外,深圳、济南、漳州等地相继发布新的以旧换新政策,部分省市的补贴力度更是超过2024年。以浙江为例,综合补贴达到了终端售价的四成,最高可达每辆1200元,较2024年补贴力度翻倍。“现在年轻消费者普遍求新求异,愿意为产品的设计、智能化、附加值买单,补贴政策很好地释放了换车需求。”新日电动车政府与公共事务部部长刘传冬说。
与此同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实施,新国标对电池组、控制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也将推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新国标车在智能化、安全性上都会有提升,符合市场主流需求,目前头部电动自行车企业都在加紧研发新产品,到今年下半年或将有一批新国标车集中上市,预计今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创历史新高。”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名誉理事长陆金龙说。
多位受访者表示,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4亿辆级别,每年更新换代所产生的需求就近5000万辆,加之去年全行业在严监管下深度调整所形成的低基数,预计今年行业同比增速或居高位。
严监管加速市场整合 智能化成比拼重点
2024年初,南京雨花台区一场大火,引发了全社会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的关注。各地对违规改装等行为的严厉打击,令行业深度调整,多家行业龙头业绩承压。雅迪发布的业绩预报显示,2024年预计录得纯利在12亿元至14亿元之间,较2023年26.4亿元纯利大幅下滑。爱玛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下降0.25%。
“这波行业调整虽然带来阵痛,但对市场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多家或缺乏竞争力、或不合规的企业让出市场,推动市场良性运转。”沈瑜说,9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将对电动自行车企业成本控制、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或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近年来,企业之间一直在卷价格,而新国标对智能化的要求必将推动企业比拼科技创新硬实力。”孙木楚说,以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为例,这意味着已有简易款车型几乎都要调整,企业必须从材料科学等基础领域着手加大研发投入,才能设计生产出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合规的新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国标通过增加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构建了车联网生态入口,“更高的配置意味着更多成本,这将考验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刘传冬说。
“未来智能化将重新定义电动自行车,它将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个人的伙伴。”孙木楚说,台铃已同华为、DeepSeek等企业合作,未来电动自行车不仅能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整,也将同车、路等“对话”,提升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产品的智能化也将倒逼企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在沈瑜看来,电动自行车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让行业很多生产环节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升级空间。“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入,未来企业或可通过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也可通过市场数据分析预测,实现更有效率的备货和销售。”
陆金龙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头部电动自行车企业或将开启垂直整合进程,而这个过程中,智能化将扮演重要动力,“所有关于智能化的创新,都是综合效率与成本之后的结果,这个过程并不会特别快,但发展趋势明确。”
海外市场增长迅速 新挑战不容小觑
近日,嗯哇科技位于菲律宾的第二工厂投入使用,该公司董事长康定武表示,近年来电动“三蹦子”等产品凭借良好的经济性、清洁环保和多元化的使用场景,受到国外消费者青睐,公司海外销售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目前已占据菲律宾当地近50%市场。
就在近日,无锡锡山区电动车对外贸易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锡山区246家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企业,完成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锡山区出口的10.5%。这是国内电动车产业“出海”寻机的一个缩影。“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4亿辆,渗透率已在高位,但在国外却是新产品,孕育巨大机遇。”作为该协会秘书长的沈瑜说。
为了开拓新增长空间,近年来一批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步伐,雅迪、台铃已在越南、印尼布局工厂,艾玛、新日也在印尼建立工厂。与此同时,一批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拓欧美等国外市场。
“海外市场前景广阔,但风险和机遇同在。”江苏国威摩托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晓峰说。多位受访者表示,受美国加征关税、欧洲多国购买力下滑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市场开拓面临阻碍,与此同时,在中企普遍重视的东南亚市场也面临新挑战。
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东南亚市场虽然人口多,但消费能力有限,且日系摩托车品牌已深耕当地市场多年,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暂时难以从产品和服务上形成有力竞争,而一些企业延续低价竞争老路,不惜将翻新车作为新车卖,不仅打乱市场,更对中企形象造成伤害。“东南亚市场对产品的耐用性要求高,这意味着不能做一锤子买卖,企业必须在生产‘走出去’的同时,把服务‘走出去’。”康定武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企业“扎堆”扩展东南亚等市场,也造成土地等要素成本高企、监管趋严。“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差异化很大,在一些国家,做一款车的认证就需要较高成本,这对于企业来说就很难通过一款车型来‘一鱼多吃’。”刘传冬说。孙木楚认为,电动自行车出海,正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转变,未来期望通过更多的双、多边合作,推动标准出海。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尽管挑战不小,但电动自行车具有换道超车潜力,“从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体系等角度看,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竞争力全球领先,能否打开市场关键还是要看能否做出适销对路的好产品,我们判断随着海外产能的释放和海外市场教育的推进,今年行业出口或将维持高增速。”沈瑜说。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南京3月25日电(记者朱程)商务部消息称,截至3月18日,我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共交售旧车、换购新车各204.4万辆,带动新车销售56.1亿元。新华财经记者走访雅迪、台铃、新日等多家电动自行车企业发现,当前企业纷纷开足马力生产,库存多维持在低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历了2024年深度调整,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促消费等政策刺激下正迎来一波“小阳春”,普遍看好今年市场表现。同时,受即将实施的新国标牵引和海外市场开拓加速等因素影响,企业间智能化、全球化比拼将更加激烈。
市场需求高企 企业开足马力
无锡是国内电动自行车的重要生产基地,整车产量占全国三成以上,汇集多家行业龙头。记者近日来到无锡电动自行车集聚地——锡山电动车产业园看到,街道上随处可见装满新电动自行车的卡车,一些经销商在厂区门口焦急地等待提货,车架等物料在生产线上排起长龙……
“1月至今,公司订单充足,即便轮班倒生产依旧供不应求,库存一度只够卖3天的量。”雅迪执行董事沈瑜说。“今年整个一季度的热度超出了预期,我们都来不及做。”台铃执行总裁孙木楚说。
多位受访者表示,这一波行情,与以旧换新政策密切相关。据悉,在国补之外,深圳、济南、漳州等地相继发布新的以旧换新政策,部分省市的补贴力度更是超过2024年。以浙江为例,综合补贴达到了终端售价的四成,最高可达每辆1200元,较2024年补贴力度翻倍。“现在年轻消费者普遍求新求异,愿意为产品的设计、智能化、附加值买单,补贴政策很好地释放了换车需求。”新日电动车政府与公共事务部部长刘传冬说。
与此同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实施,新国标对电池组、控制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也将推动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新国标车在智能化、安全性上都会有提升,符合市场主流需求,目前头部电动自行车企业都在加紧研发新产品,到今年下半年或将有一批新国标车集中上市,预计今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创历史新高。”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名誉理事长陆金龙说。
多位受访者表示,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4亿辆级别,每年更新换代所产生的需求就近5000万辆,加之去年全行业在严监管下深度调整所形成的低基数,预计今年行业同比增速或居高位。
严监管加速市场整合 智能化成比拼重点
2024年初,南京雨花台区一场大火,引发了全社会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的关注。各地对违规改装等行为的严厉打击,令行业深度调整,多家行业龙头业绩承压。雅迪发布的业绩预报显示,2024年预计录得纯利在12亿元至14亿元之间,较2023年26.4亿元纯利大幅下滑。爱玛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5.54亿元,同比下降0.25%。
“这波行业调整虽然带来阵痛,但对市场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多家或缺乏竞争力、或不合规的企业让出市场,推动市场良性运转。”沈瑜说,9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国标,将对电动自行车企业成本控制、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或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近年来,企业之间一直在卷价格,而新国标对智能化的要求必将推动企业比拼科技创新硬实力。”孙木楚说,以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为例,这意味着已有简易款车型几乎都要调整,企业必须从材料科学等基础领域着手加大研发投入,才能设计生产出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合规的新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国标通过增加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也构建了车联网生态入口,“更高的配置意味着更多成本,这将考验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刘传冬说。
“未来智能化将重新定义电动自行车,它将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个人的伙伴。”孙木楚说,台铃已同华为、DeepSeek等企业合作,未来电动自行车不仅能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整,也将同车、路等“对话”,提升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产品的智能化也将倒逼企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在沈瑜看来,电动自行车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让行业很多生产环节需要依靠人工完成,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升级空间。“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入,未来企业或可通过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也可通过市场数据分析预测,实现更有效率的备货和销售。”
陆金龙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头部电动自行车企业或将开启垂直整合进程,而这个过程中,智能化将扮演重要动力,“所有关于智能化的创新,都是综合效率与成本之后的结果,这个过程并不会特别快,但发展趋势明确。”
海外市场增长迅速 新挑战不容小觑
近日,嗯哇科技位于菲律宾的第二工厂投入使用,该公司董事长康定武表示,近年来电动“三蹦子”等产品凭借良好的经济性、清洁环保和多元化的使用场景,受到国外消费者青睐,公司海外销售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目前已占据菲律宾当地近50%市场。
就在近日,无锡锡山区电动车对外贸易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锡山区246家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企业,完成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锡山区出口的10.5%。这是国内电动车产业“出海”寻机的一个缩影。“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近4亿辆,渗透率已在高位,但在国外却是新产品,孕育巨大机遇。”作为该协会秘书长的沈瑜说。
为了开拓新增长空间,近年来一批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步伐,雅迪、台铃已在越南、印尼布局工厂,艾玛、新日也在印尼建立工厂。与此同时,一批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拓欧美等国外市场。
“海外市场前景广阔,但风险和机遇同在。”江苏国威摩托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晓峰说。多位受访者表示,受美国加征关税、欧洲多国购买力下滑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市场开拓面临阻碍,与此同时,在中企普遍重视的东南亚市场也面临新挑战。
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东南亚市场虽然人口多,但消费能力有限,且日系摩托车品牌已深耕当地市场多年,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暂时难以从产品和服务上形成有力竞争,而一些企业延续低价竞争老路,不惜将翻新车作为新车卖,不仅打乱市场,更对中企形象造成伤害。“东南亚市场对产品的耐用性要求高,这意味着不能做一锤子买卖,企业必须在生产‘走出去’的同时,把服务‘走出去’。”康定武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内企业“扎堆”扩展东南亚等市场,也造成土地等要素成本高企、监管趋严。“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差异化很大,在一些国家,做一款车的认证就需要较高成本,这对于企业来说就很难通过一款车型来‘一鱼多吃’。”刘传冬说。孙木楚认为,电动自行车出海,正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转变,未来期望通过更多的双、多边合作,推动标准出海。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尽管挑战不小,但电动自行车具有换道超车潜力,“从技术研发和供应链体系等角度看,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竞争力全球领先,能否打开市场关键还是要看能否做出适销对路的好产品,我们判断随着海外产能的释放和海外市场教育的推进,今年行业出口或将维持高增速。”沈瑜说。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