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两会春风,促市场发展

证券市场周刊

6天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企业盈利预期和改善市场风险偏好等机制,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从多个方面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资本市场有望在2025年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这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指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目标方面,从经济增长目标来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既能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的支撑。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信心。

从财政政策来看,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2024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同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并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重”建设等。这些措施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为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货币政策来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目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这些举措旨在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活力,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稳住楼市股市”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总体要求,显示出政策层对稳定资产价格、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提升市场效率和活跃度,增强市场对内外部冲击的韧性,助力上市公司通过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引导更多资源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域聚集。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等,为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的投资主线。

政策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上述宏观经济目标以及涉及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将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一是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积极的宏观政策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预期,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减少,从而增强投资意愿。

二是提升市场流动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增加的财政支出将释放大量流动性,为资本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稳定性。

三是增强企业盈利预期: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提升创新能力、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四是改善市场风险偏好: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大家更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推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提升。

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一系列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优化市场生态:通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增强市场的稳定性,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中长期资金的投资决策倾向于“价值投资”而非“价格投机”,这对于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和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改变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更好的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截至2024年底,有86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市值大约3万亿元,显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

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聚集,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购重组的活跃,将促进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例如,2024年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显示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的提升,增强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通过多项措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如多标准结合“加快健全科技企业支持机制”,股债联动满足新质生产力企业融资需求,培育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完善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循环,支持工具创新等。加大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等,推动算力与大模型、消费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产业链等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发展,推动市场风格向成长性投资倾斜。同时,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投资布局力度,支持科技、绿色产业领域高效整合重组,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优化投资生态,从政策层面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经济的持续复苏,中国资产的估值有望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2月10日,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引导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中国上市公司。

总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企业盈利预期和改善市场风险偏好等机制,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从多个方面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资本市场有望在2025年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和落实,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

(作者为高级经济师,郑州经贸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期货产业学院副院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企业盈利预期和改善市场风险偏好等机制,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从多个方面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资本市场有望在2025年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这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指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目标方面,从经济增长目标来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既能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的支撑。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信心。

从财政政策来看,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2024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同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并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重”建设等。这些措施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为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货币政策来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目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这些举措旨在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活力,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稳住楼市股市”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总体要求,显示出政策层对稳定资产价格、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提升市场效率和活跃度,增强市场对内外部冲击的韧性,助力上市公司通过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引导更多资源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域聚集。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等,为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的投资主线。

政策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笔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上述宏观经济目标以及涉及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将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一是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积极的宏观政策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预期,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减少,从而增强投资意愿。

二是提升市场流动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增加的财政支出将释放大量流动性,为资本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稳定性。

三是增强企业盈利预期: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提升创新能力、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四是改善市场风险偏好: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大家更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推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的提升。

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一系列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优化市场生态:通过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避免短期行为,增强市场的稳定性,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中长期资金的投资决策倾向于“价值投资”而非“价格投机”,这对于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和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改变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更好的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截至2024年底,有86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市值大约3万亿元,显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

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聚集,提升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购重组的活跃,将促进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例如,2024年上市公司实施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显示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的提升,增强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通过多项措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如多标准结合“加快健全科技企业支持机制”,股债联动满足新质生产力企业融资需求,培育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完善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循环,支持工具创新等。加大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等,推动算力与大模型、消费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产业链等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发展,推动市场风格向成长性投资倾斜。同时,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投资布局力度,支持科技、绿色产业领域高效整合重组,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通过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优化投资生态,从政策层面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和经济的持续复苏,中国资产的估值有望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2月10日,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引导更多优质外资长期投资中国上市公司。

总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稳定宏观经济预期、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企业盈利预期和改善市场风险偏好等机制,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从多个方面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资本市场有望在2025年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同时,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和落实,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

(作者为高级经济师,郑州经贸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期货产业学院副院长)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