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嫁关税成本真的那么容易吗?

美投investing

4天前

除了关税本身,我们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关税对于通胀的影响,因为这会左右美联储的立场。...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场围绕“到底谁来为关税买单”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从蛋糕模具、手提包、玩具,到家居用品和日用品,无一例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企业能转嫁关税成本吗?

除了关税本身,我们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关税对于通胀的影响,因为这会左右美联储的立场。现在美联储整体还维持着偏向降息的立场,鲍威尔在上周的记者会上也表明会忽略关税通胀的影响。但是这些态度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们会怎么做?他们会全数转嫁成本吗?其他不受影响的企业又会不会跟风呢?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场围绕“到底谁来为关税买单”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从蛋糕模具、手提包、玩具,到家居用品和日用品,无一例外。这里面是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博弈。以Nordic Ware为例,这家公司专门生产厨房用品,最近就因为3月12日起生效的25%铝关税,导致原材料成本上涨了5%到10%。但问题是,零售商不接受临时涨价。CEO就说,“你得提前60天通知他们涨价计划,他们还要评估是否合理。这一来一去,中间就耽误了几个月,我们就得先自己扛着这笔成本。”

另一家手提包公司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原本成本已经不低,如今20%的中国进口关税一加,创始人只能硬着头皮把价格调高5美元。但零售商那边呢,有的已经开始“反向砍价”,要求她降低供货价。她也只能赶紧去找越南、斯里兰卡等成本更低的代工厂,希望减轻压力。

而零售商们也有自己的压力,他们担心一旦把零售价调高,消费者可能就不买账了,而这会直接冲击它们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沃尔玛这种巨无霸,在接受价格调整之前,往往要把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一条一条地审查清楚。

这种拉锯的背后,还有一层微妙的“心理战”在进行。厂商在提涨价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同行在怎么做。T2M的CEO就说得很直白:“如果市面上有100家电视厂商,而你是其中之一,沃尔玛会直接说,’我还有99家不要求涨价的,你走不走?’” 但如果你手上的产品够独特,那谈判的筹码就大得多。比如有一家公司做的是小众的手机游戏手柄,市面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它就能顺利涨价,靠的就是独此一家。

不过,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优势,像玩具巨头MGA Entertainment也面临类似挑战。他们的产品在沃尔玛和Target都在卖,现在他们想涨价来覆盖中国玩具的新增关税,但零售商普遍不愿意。他坦白道,涨价的结果大概率是“各让一半”:自己少赚点,零售商也得接受部分涨幅。所以接下来,各大零售商和供应商就会围绕着分摊多少,进行博弈。哪些产品不得不涨价,哪些又可以提出货架呢?这些最终会决定消费者的通胀水平。

阿吉发现,除了这篇,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消息表明,转嫁关税成本并没有那么容易。像沃尔玛,Target这样的零售巨头,都在压着商品价格不涨,反而想先拿供应商开刀。而他们这么做可不是什么为了体恤消费者的行为,单纯就是担心涨价了以后,自己的市场份额、销量会受到影响。如果说零售巨头们都是如此,那么其他小型零售商就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即便川普的关税政策尽数落地,在传导到消费者过程中,也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消费者最终面临的上涨水平或许没有那么严重。

当然这还需要数据验证,但是假设这个结论没问题,那么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可是有重大的启示。其一是鲍威尔无视关税通胀的立场可以维持,未来美联储依然偏向降息。其二,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润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不利于他们的股价表现。今年投资者整体避开消费股可能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川普保不齐还会再祭出新的关税。其三,如果涨价幅度有限,那么消费放缓的程度,就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最后,就只要注意一下,利润率受到挤压的企业,是否会大量裁员。这可能是经济上目前最大的变数。值得注意。

往期推荐

01

英伟达最新财报

► 点击阅读

02

● 掌握这套方法,即可安心投资!

► 点击阅读

03

● 川普关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点击阅读

04

● 定投真的适合散户吗?

► 点击阅读

联系我们

想在订阅美投Pro前了解具体服务内容?可邮件我们了解详情:info@jdbinvesting.com

https://www.jdbinvesting.com/

除了关税本身,我们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关税对于通胀的影响,因为这会左右美联储的立场。...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场围绕“到底谁来为关税买单”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从蛋糕模具、手提包、玩具,到家居用品和日用品,无一例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企业能转嫁关税成本吗?

除了关税本身,我们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关税对于通胀的影响,因为这会左右美联储的立场。现在美联储整体还维持着偏向降息的立场,鲍威尔在上周的记者会上也表明会忽略关税通胀的影响。但是这些态度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们会怎么做?他们会全数转嫁成本吗?其他不受影响的企业又会不会跟风呢?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场围绕“到底谁来为关税买单”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从蛋糕模具、手提包、玩具,到家居用品和日用品,无一例外。这里面是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博弈。以Nordic Ware为例,这家公司专门生产厨房用品,最近就因为3月12日起生效的25%铝关税,导致原材料成本上涨了5%到10%。但问题是,零售商不接受临时涨价。CEO就说,“你得提前60天通知他们涨价计划,他们还要评估是否合理。这一来一去,中间就耽误了几个月,我们就得先自己扛着这笔成本。”

另一家手提包公司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原本成本已经不低,如今20%的中国进口关税一加,创始人只能硬着头皮把价格调高5美元。但零售商那边呢,有的已经开始“反向砍价”,要求她降低供货价。她也只能赶紧去找越南、斯里兰卡等成本更低的代工厂,希望减轻压力。

而零售商们也有自己的压力,他们担心一旦把零售价调高,消费者可能就不买账了,而这会直接冲击它们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沃尔玛这种巨无霸,在接受价格调整之前,往往要把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一条一条地审查清楚。

这种拉锯的背后,还有一层微妙的“心理战”在进行。厂商在提涨价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同行在怎么做。T2M的CEO就说得很直白:“如果市面上有100家电视厂商,而你是其中之一,沃尔玛会直接说,’我还有99家不要求涨价的,你走不走?’” 但如果你手上的产品够独特,那谈判的筹码就大得多。比如有一家公司做的是小众的手机游戏手柄,市面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它就能顺利涨价,靠的就是独此一家。

不过,并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优势,像玩具巨头MGA Entertainment也面临类似挑战。他们的产品在沃尔玛和Target都在卖,现在他们想涨价来覆盖中国玩具的新增关税,但零售商普遍不愿意。他坦白道,涨价的结果大概率是“各让一半”:自己少赚点,零售商也得接受部分涨幅。所以接下来,各大零售商和供应商就会围绕着分摊多少,进行博弈。哪些产品不得不涨价,哪些又可以提出货架呢?这些最终会决定消费者的通胀水平。

阿吉发现,除了这篇,现在已经有很多的消息表明,转嫁关税成本并没有那么容易。像沃尔玛,Target这样的零售巨头,都在压着商品价格不涨,反而想先拿供应商开刀。而他们这么做可不是什么为了体恤消费者的行为,单纯就是担心涨价了以后,自己的市场份额、销量会受到影响。如果说零售巨头们都是如此,那么其他小型零售商就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即便川普的关税政策尽数落地,在传导到消费者过程中,也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消费者最终面临的上涨水平或许没有那么严重。

当然这还需要数据验证,但是假设这个结论没问题,那么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可是有重大的启示。其一是鲍威尔无视关税通胀的立场可以维持,未来美联储依然偏向降息。其二,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润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不利于他们的股价表现。今年投资者整体避开消费股可能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川普保不齐还会再祭出新的关税。其三,如果涨价幅度有限,那么消费放缓的程度,就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最后,就只要注意一下,利润率受到挤压的企业,是否会大量裁员。这可能是经济上目前最大的变数。值得注意。

往期推荐

01

英伟达最新财报

► 点击阅读

02

● 掌握这套方法,即可安心投资!

► 点击阅读

03

● 川普关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点击阅读

04

● 定投真的适合散户吗?

► 点击阅读

联系我们

想在订阅美投Pro前了解具体服务内容?可邮件我们了解详情:info@jdbinvesting.com

https://www.jdbinvesting.com/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