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分析师及投资者会:中国移动“加码”5G-A背后是什么?

通信产业网

2周前

中国移动聚焦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高流量区域,对超过40万个基站进行AI智能化改造,目前,在“内生智能”上,中国移动已有诸多探索,通过在基站内加装智能处理单元,算力由核心网下沉至基站,让基站从一个只具备信号收发功能的单元变为具备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智能节点。

近日,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整体表现令人瞩目。2024年完成资本开支1640亿元,占收比为18.4%,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累计开通5G基站超240万个,打造全球首个规模商用5G-A网络,RedCap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在随后召开的“分析师及投资者会”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详细介绍了5G-A建设情况,中国移动积极开展5G-A试点,在5G整体投资下降的背景下加大5G-A投入力度,投资超过30亿元,并提出在2025年,中国移动继续加大5G-A投资至98亿元。

微信截图_20250324095339.png

当前,全球5G基站建设正步入存量优化阶段,行业普遍预期资本支出将趋于保守,中国移动却选择在2024年5G整体投资收缩的窗口期,对5G-A发起总攻,这份看似“逆周期”的战略布局,或正是中国移动由技术升级驱动的信心发酵。

面向价值化:加码移动通信服务

通信服务“管道化”曾是中国移动等传统运营商面临的一大困境,作为营业规模已挺近万亿俱乐部的中国移动,对5G-A的投入,本质是通信服务从“管道化”向“价值化”转型的战略选择。

在早期的通信发展阶段,运营商主要承担着信息传输的“管道”角色,业务模式单一,利润空间受限。5G-A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为通信服务的持续转型带来了契机。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鼓励应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数字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这一发展趋势更为通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高速、稳定、智能的通信服务支持,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A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银发经济、智能经济、信息消费等领域的兴起,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银发经济方面,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他们对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社交娱乐等方面的通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移动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今年的目标是实现收入稳步增长,利润良好增长,确保公司在全球运营商中保持领先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移动将继续加大对5G-A的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在技术方面,加强5G-A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在业务方面,深入挖掘各行业的需求,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同时,中国移动还将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5G-A产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深入无线AI场景,持续挖掘5G-A潜力

作为5G的升级,5G-A引入如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诸多新特性,同时,AI入端元年碰撞5G-A商用元年,将带来“联人、联物、联家、联车、联行业”的五联升级,催生大量新场景、新应用、新模式,拓展移动产业空间。

李慧镝在展望2025年发展规划时明确表示,中国移动将进一步加大5G-A投资力度,全年投入规模预计达98亿元,围绕核心技术突破、网络智能化升级、行业应用深化三大主线,构建覆盖技术、网络、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这一战略不仅旨在巩固中国移动在全球5G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从技术特点来看,中国移动将以3CC与无线AI为核心,从“千兆覆盖”到“万兆体验”的跨越。计划到2025年底新增6.8万个3CC基站,实现49个重点城市核心城区的连续覆盖。通过聚合2.6GHz、4.9GHz等多频段资源,3CC技术将单用户峰值速率从1Gbps提升至5Gbps,即使在演唱会、体育赛事等高密度场景中,用户体验速率仍可稳定在1Gbps以上,也将推动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对时延和带宽要求极高的行业应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AI驱动了数据的增长与流动,推进作为基础设施的信息通信网络规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AI与网络的融合成为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整个通信行业都在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以AI Native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发展进步,将AI不断融入核心业务流程。也正因此,在2025年中国移动将重点推动网络AI的规模化部署与改造。

其中,中国移动聚焦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高流量区域,对超过40万个基站进行AI智能化改造,目前,在“内生智能”上,中国移动已有诸多探索,通过在基站内加装智能处理单元,算力由核心网下沉至基站,让基站从一个只具备信号收发功能的单元变为具备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智能节点。5G-A智能基站能根据业务的流量特征,在毫秒间精准识别业务类型,再根据业务对网络时延和速率的不同需求智能最优顺序,就像一个熟练高效的交警在有条不紊地指挥道路上的大小车辆,让小客车走高速车道,让大货车走慢速车道,并且已有业务开通、变更监控等多个运维场景已率先达到L4级高阶自智,推进网络低成本高效运营,持续引领产业发展。

同时,智能化改造也将带来显著的智能关断/唤醒”与能效优化。基于业务潮汐特性,智能基站通过PRB利用率门限筛选低负载小区。例如,山东移动潍坊分公司利用硬关断技术,在夜间低话务时段关断射频模块,单站年节电约1600度,全网已累计节电超60万度。

从应用场景来看,中国移动计划在深圳、杭州等10个城市开展低空覆盖规模试点,覆盖面积数千平方公里。通过部署专用基站、优化波束赋形技术,低空网络可实现300米以下空域的连续覆盖,支持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应急救援等场景。

针对工业传感、智能物流等场景,中国移动将按需部署无源物联网和RedCap。无源物联网通过环境能量采集实现设备“零功耗”运行,适用于桥梁监测、仓储管理等场景;RedCap则以更低成本、更低功耗支持中速物联网连接,满足智能电表、可穿戴设备等需求,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海量数据入口。

践行商业成功:5G-A赋能千行百业

事实上,中国移动对于5G-A的积极布局,并非在投资一个确定的未来,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生态。

目前,山东移动烟台分公司将5G-A 3CC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工业园区,5G专网的建设成为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通过5G-A 3CC网络,AGV机器人全自动搬运、机械臂协同作业等场景得以高效实现。

在智慧文旅领域,5G-A 3CC技术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烟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5G-A 3CC网络,游客在景区内能够享受到全新的沉浸式体验。高清视频导览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AR互动体验则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河南移动在持续加强5G精品网络“广度 + 深度”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布局5G-A网络建设,打造中牟低空智慧文旅示范区和CBD、金融岛、智慧岛连片低空经济示范区,到牵头与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市邮政管理局、河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等相关局委、企事业单位结成党建共建团队,再到构建“通信、导航、感知、管控”一体5G-A低空智联网体系,正逐步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转变为低空经济的筑路先锋。

这些生动的案例无不印证着,5G-A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用户与产业链的生产消费行为。

正如李慧镝所强调的,5G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市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要赋能千行百业,在to B市场实现规模复制,助力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利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移动聚焦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高流量区域,对超过40万个基站进行AI智能化改造,目前,在“内生智能”上,中国移动已有诸多探索,通过在基站内加装智能处理单元,算力由核心网下沉至基站,让基站从一个只具备信号收发功能的单元变为具备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智能节点。

近日,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整体表现令人瞩目。2024年完成资本开支1640亿元,占收比为18.4%,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累计开通5G基站超240万个,打造全球首个规模商用5G-A网络,RedCap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在随后召开的“分析师及投资者会”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详细介绍了5G-A建设情况,中国移动积极开展5G-A试点,在5G整体投资下降的背景下加大5G-A投入力度,投资超过30亿元,并提出在2025年,中国移动继续加大5G-A投资至98亿元。

微信截图_20250324095339.png

当前,全球5G基站建设正步入存量优化阶段,行业普遍预期资本支出将趋于保守,中国移动却选择在2024年5G整体投资收缩的窗口期,对5G-A发起总攻,这份看似“逆周期”的战略布局,或正是中国移动由技术升级驱动的信心发酵。

面向价值化:加码移动通信服务

通信服务“管道化”曾是中国移动等传统运营商面临的一大困境,作为营业规模已挺近万亿俱乐部的中国移动,对5G-A的投入,本质是通信服务从“管道化”向“价值化”转型的战略选择。

在早期的通信发展阶段,运营商主要承担着信息传输的“管道”角色,业务模式单一,利润空间受限。5G-A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为通信服务的持续转型带来了契机。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鼓励应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数字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这一发展趋势更为通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高速、稳定、智能的通信服务支持,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5G-A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银发经济、智能经济、信息消费等领域的兴起,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银发经济方面,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他们对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社交娱乐等方面的通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移动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今年的目标是实现收入稳步增长,利润良好增长,确保公司在全球运营商中保持领先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移动将继续加大对5G-A的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

在技术方面,加强5G-A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在业务方面,深入挖掘各行业的需求,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同时,中国移动还将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5G-A产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深入无线AI场景,持续挖掘5G-A潜力

作为5G的升级,5G-A引入如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诸多新特性,同时,AI入端元年碰撞5G-A商用元年,将带来“联人、联物、联家、联车、联行业”的五联升级,催生大量新场景、新应用、新模式,拓展移动产业空间。

李慧镝在展望2025年发展规划时明确表示,中国移动将进一步加大5G-A投资力度,全年投入规模预计达98亿元,围绕核心技术突破、网络智能化升级、行业应用深化三大主线,构建覆盖技术、网络、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这一战略不仅旨在巩固中国移动在全球5G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从技术特点来看,中国移动将以3CC与无线AI为核心,从“千兆覆盖”到“万兆体验”的跨越。计划到2025年底新增6.8万个3CC基站,实现49个重点城市核心城区的连续覆盖。通过聚合2.6GHz、4.9GHz等多频段资源,3CC技术将单用户峰值速率从1Gbps提升至5Gbps,即使在演唱会、体育赛事等高密度场景中,用户体验速率仍可稳定在1Gbps以上,也将推动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对时延和带宽要求极高的行业应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AI驱动了数据的增长与流动,推进作为基础设施的信息通信网络规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AI与网络的融合成为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整个通信行业都在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以AI Native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发展进步,将AI不断融入核心业务流程。也正因此,在2025年中国移动将重点推动网络AI的规模化部署与改造。

其中,中国移动聚焦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高流量区域,对超过40万个基站进行AI智能化改造,目前,在“内生智能”上,中国移动已有诸多探索,通过在基站内加装智能处理单元,算力由核心网下沉至基站,让基站从一个只具备信号收发功能的单元变为具备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智能节点。5G-A智能基站能根据业务的流量特征,在毫秒间精准识别业务类型,再根据业务对网络时延和速率的不同需求智能最优顺序,就像一个熟练高效的交警在有条不紊地指挥道路上的大小车辆,让小客车走高速车道,让大货车走慢速车道,并且已有业务开通、变更监控等多个运维场景已率先达到L4级高阶自智,推进网络低成本高效运营,持续引领产业发展。

同时,智能化改造也将带来显著的智能关断/唤醒”与能效优化。基于业务潮汐特性,智能基站通过PRB利用率门限筛选低负载小区。例如,山东移动潍坊分公司利用硬关断技术,在夜间低话务时段关断射频模块,单站年节电约1600度,全网已累计节电超60万度。

从应用场景来看,中国移动计划在深圳、杭州等10个城市开展低空覆盖规模试点,覆盖面积数千平方公里。通过部署专用基站、优化波束赋形技术,低空网络可实现300米以下空域的连续覆盖,支持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应急救援等场景。

针对工业传感、智能物流等场景,中国移动将按需部署无源物联网和RedCap。无源物联网通过环境能量采集实现设备“零功耗”运行,适用于桥梁监测、仓储管理等场景;RedCap则以更低成本、更低功耗支持中速物联网连接,满足智能电表、可穿戴设备等需求,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海量数据入口。

践行商业成功:5G-A赋能千行百业

事实上,中国移动对于5G-A的积极布局,并非在投资一个确定的未来,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生态。

目前,山东移动烟台分公司将5G-A 3CC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工业园区,5G专网的建设成为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通过5G-A 3CC网络,AGV机器人全自动搬运、机械臂协同作业等场景得以高效实现。

在智慧文旅领域,5G-A 3CC技术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烟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5G-A 3CC网络,游客在景区内能够享受到全新的沉浸式体验。高清视频导览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AR互动体验则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河南移动在持续加强5G精品网络“广度 + 深度”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布局5G-A网络建设,打造中牟低空智慧文旅示范区和CBD、金融岛、智慧岛连片低空经济示范区,到牵头与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市邮政管理局、河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等相关局委、企事业单位结成党建共建团队,再到构建“通信、导航、感知、管控”一体5G-A低空智联网体系,正逐步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转变为低空经济的筑路先锋。

这些生动的案例无不印证着,5G-A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用户与产业链的生产消费行为。

正如李慧镝所强调的,5G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市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要赋能千行百业,在to B市场实现规模复制,助力工业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利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