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 取消 “仅退款” ,还要和工厂一起研发产品。
松绑 “仅退款” 的平台又多一家。阿里旗下 B2B 电商平台 1688 将于 3 月下旬取消仅退款政策。
此前,买家因质量问题发起仅退款申请后,平台会介入,进行退款,无需商家同意。仅退款政策取消后,再发生类似情况,平台将不再介入处理,转而根据买家信用体系判定,如果买家符合要求,平台会出资补贴,商品无需退回,商家也无需承担相关费用。
此外,1688 还推出新业务 “源选”,计划与白牌工厂共同研发产品,首阶段选择大健康、出行、居家领域。“源选” 也计划与品牌联名,比如与北京同仁堂合作研发草本配方漱口水。
聚集源头工厂的 1688 因低价吸引消费者。2023 年 11 月,阿里将 1688 列为四大 “战略级创新业务” 之一,并称其将以 3 - 5 年为周期持续投入。2024 年,1688 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长 55%。截至 2025 年 2 月,1688 年度活跃买家数(AAC)超过 1 亿。
巴菲特增持 5 家日本商社股票,4 家持股比例超过 9%。
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 3 月 17 日的财务文件显示,公司已增持 5 家日本商社(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伊藤忠商事和丸红)股票,在其中四家持股比例超过 9%。公司曾说,自己持有的日本股票总价值 “远超伯克希尔持有的美国以外任何其他国家的股票总价值”,并计划 “长期” 持有,比例可能高达 9.9%,但需要董事会特别批准。巴菲特今年 2 月在致股东信中说到,五大商社同意对伯克希尔 “适度放宽” 持股比例 10% 以下的限制。
叶国富要领导永辉超市的改革。
据《联商网》,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成为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名创优品于 2024 年 9 月成为永辉的第一大股东,当时名创优品以 63 亿元的价格,收购永辉 29.4% 的股份。
在内部会议上,叶国富称,2025 年,永辉的关键词是减亏,要 “三提两降”:提人效,提业绩,提毛利;降成本,降费用。
2021-2023 年,永辉超市连续亏损,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 80 亿元,但历年亏损有所收窄。2024 年,亏损额又同比扩大。据公司业绩预亏公告,永辉预计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14 亿元。2024 年下半年,永辉开始学习河南零售企业胖东来,试图通过增设顾客休息区、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等举措转型。
永辉同时在推动建设自有品牌。叶国富说,2025 年,永辉计划上架 60 支新品,孵化至少 10 支超过 1 亿元的超级大单品。同时,预计通过 3-5 年供应链生态建设,推动自有品牌达到整体销售额的 40%。
3 月 17 日,永辉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董事张轩宁反对该决议,认为董事兼 CEO 李松峰不该被排除在外,并列举理由:李松峰任职期间,带领团队学习胖东来模式,成功在全国推广永辉品质零售店;推动公司组织重塑,实现总部-大区-门店三层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和自有品牌。
LOEWE 创意总监离职,执掌期间业绩强劲。
LVMH 旗下 LOEWE 创意总监 Jonathan Anderson 宣布离职,尚未宣布去向。2013 年,年仅 29 岁的 Anderson 出任 LOEWE 创意总监,担任至今。Anderson 带领下的 LOEWE 在奢侈品行业遇冷时增长依然强劲,2023 年财年净销售额、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7.5% 和 62.5%。据媒体猜测,Anderson 可能的去向之一是集团下的 Dior。
Telegram 创始人已回迪拜。
Telegram 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Pavel Durov)当地时间 3 月 17 日称自己已返回迪拜。杜罗夫说,“在审核、合作和打击犯罪方面,Telegram 不仅满足而且超越了其法律义务”。去年 8 月,杜罗夫被指控 “未能采取行动遏制对其平台(Telegram)的犯罪利用” 在法国巴黎被捕,是 Telegram 至少第五次和政府起 “冲突”。
OpenAI 致信美国政府对 DeepSeek 提出多项指责。
从 2022 年 11 月 30 日以后,OpenAI 就成为了全球大模型的领军者,这个地位直到今年 1 月被来自中国的 DeepSeek 取代。
最近,OpenAI 向美国政府提交信函,称 DeepSeek 最新模型 R1 对美国构成 “重大风险”,并指责 DeepSeek 侵犯知识产权,带来隐私和安全风险。OpenAI 提议美国政府采取分级制度,限制技术和投资流向特定国家。
OpenAI 还在这封长达 15 页的信中称:“尽管美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但 DeepSeek 表明我们的领先优势并不大,而且正在缩小。”
宁德时代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接近磷酸铁锂。
宁德时代正加速推进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的研发进程。据悉,该新型电池的性能指标已逼近磷酸铁锂电池,且一旦实现大规模量产,其成本有望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为公司带来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预计,到 2025 年,其神行和麒麟电池在磷酸铁锂(LFP)和镍钴锰(NCM)两大产品线中的出货量占比将达到 60% 至 70%。
尽管宁德时代 2024 年营业收入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研发和产品竞争力增强。同时,宁德时代在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市场布局取得初步成果。
Figure 要建工厂:人形机器人造人形机器人。
位于美国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近期宣布要建设一座专门用于生产人形机器人的全新高产量制造工厂,名为 BotQ。这座工厂由 Figure 公司自主设计,旨在通过垂直整合策略,严格把控机器人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性能。据公司透露,工厂的第一代生产线预计每年能生产多达 12000 台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提升产量。
另外,Figure 还宣布了从原型人形机器人 Figure 02 向生产就绪的机器人 Figure 03 过渡的计划。Figure 的创新理念是,让人形机器人协助制造更多的机器人,因此这座工厂将采用机器人和人类的混合劳动力模式。
一汽-大众明年起推出 11 款 “中国特供” 大众汽车,中方深度参与。
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 2026 年起,一汽-大众将发布 11 款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大众汽车与捷达品牌车型,包括 6 款纯电、2 款插混和 2 款增程式车型及 1 款燃油车型。其中,捷达品牌首款入门级纯电车型将于明年上市。此次规划的大众品牌新车型将引入 MEB、 CMP 等电动平台,搭载由大众与 CARIAD 中国、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 CEA。
据悉,一汽-大众深度参与了本土化产品定义及研发,首款捷达品牌纯电车型将搭载一汽-大众的 SOA 电子电气架构,捷达品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由一汽-大众提出。对于混动车型,一汽大众还将发挥主导作用。
麦格纳将为小鹏、广汽组装 SKD 汽车,比亚迪考虑在德国建立第三工厂。
欧洲关税壁垒推动中国车企在本地生产与设厂。据媒体报道,小鹏、广汽将从今年 6 月开始在奥地利格拉茨的麦格纳斯太尔工厂进行生产,初期阶段将采用 SKD 模式生产,即车企预先将生产好的零部件运往当地,再交由格拉茨工厂完成最后的组装工序。
除了小鹏与广汽,比亚迪也正在匈牙利和土耳其两国建厂,并考虑在欧洲建第三工厂。最新的消息称,德国是比亚迪第三工厂的首选地,但因为德国劳动力成本高、能源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灵活性低,比亚迪目前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根据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反补贴税政策,叠加 10% 的基础关税后,小鹏和广汽的总税率达到 30.7%,比亚迪为 27%。在当地设厂能有效规避高额税率,而采用投入较轻的 SKD 模式,中国车企仅需要支付零部件的进口关税,这项关税通常低于 10%。
对于麦格纳来说,和中国车企的合作也能够缓解其压力。去年 5 月,格拉茨工厂曾被曝出计划解雇 500 名工人,由于订单量减少, 工厂曾表示 “未来三年将非常困难”。
比亚迪发布 1000V 高压平台,将建 4000 座闪充站。
比亚迪今晚发布了新一代纯电平台 “超级 e 平台”,该平台支持 1000V 充电电压,能实现 1 兆瓦的充电功率与 10 倍充电倍率。在测试中,“超级 e 平台” 可实现 1 秒 2 公里的峰值充电速度。
王传福表示,行业过去最高充电 5 分钟续航达到 255 公里,而比亚迪可以充电 5 分钟补充续航超过 400 公里。为了配合超冲技术上车,比亚迪将推进超充站的建设,它将超充站定义为 “兆瓦闪充站”,目前规划了超过 4000 座闪充站。
“超级 e 平台” 的电机也经过升级,转速超过 3 万转。汉 L 与唐 L 是比亚迪旗下首先搭载 “超级 e 平台” 的车型,今晚开启预售。汉 L 纯电版的预售价为 27 万-35 万元,唐 L 纯电版为 28 万-36 万元,两款车型的起售价均高于现款汉、唐的最高售价。汉 L 与唐 L 将于 4 月正式上市。
禾赛计划明年投产第一家海外工厂。
为规避关税风险与扩大产能,禾赛科技计划今年底开建第一家海外工厂,目标是在明年实现投产。日前禾赛曾宣布与一家欧洲车企达成长期合作,另据媒体报道,该欧洲车企是奔驰,奔驰将在欧洲和美国车型上搭载禾赛的激光雷达。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在激烈的智能化竞争中成长,目前占据全球激光雷达市场 65% 的份额。禾赛去年成功扭亏为盈,管理层预计今年调整后的净利润有可能上涨数十倍,达到 3.5 亿元至 5 亿元。
特斯拉中国推出为期 1 个月的 FSD 试用活动。
特斯拉中国宣布,从 3 月 17 日至 4 月 16 日,开展 FSD 限时免费体验活动。不过,FSD 目前仅在部分车辆上推出,并非所有车型都能覆盖到。特斯拉 FSD 于 2 月末正式在华推送,一次性买断价格为 6.4 万元,由于定价高昂且对国内道路的适配度不足,FSD 没能在国内掀起足够大的冲击。
哈啰 CEO 杨磊成永安行实控人。
共享单车上市公司永安行今日公告称,3 月 14 日,上海哈茂协议受让永安行多位股东持有的共计 13.67% 的股份,总价为 4.5 亿元;上海哈茂实控人杨磊协议受让上海云鑫持有的 6% 股份,总价为 2.19 亿元。同时,原控股股东孙继胜放弃其持有的 13.77% 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其中,上海云鑫由蚂蚁集团 100% 控股。上海哈茂由 Hong Kong RideTech Limited 100% 控股,而后者由哈啰出行 100% 控股。据哈啰 2021 年 4 月递交的招股书,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是哈啰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 36.3% 的股份。
本次受让协议生效后,永安行的控股股东变为上海哈茂,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磊。杨磊是哈啰联合创始人兼 CEO。
永安行创立于 2010 年,于 2017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永安行原主营城市公共自行车,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做付费共享单车。2022 年,永安行陷入亏损,当年与次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8 亿元和 -1.27 亿元。
龚方毅 @Barynx / 栏目主编
徐煜萌 @maaacherie_ / 作者
郭瑞婵 @stj09twinkle/ 作者
王与桐 @meisuomiber/ 作者
郑可书 @qadazhu/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