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3月8日,保时捷控股预计,由于投资资产贬值,2024财年税后亏损将达200亿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578亿元)。作为大众汽车最大的股东,保时捷控股在文件中披露,公司对大众汽车投资的账面价值录得19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70亿元)非现金减值损失,对保时捷汽车(以下简称保时捷)投资的减值也达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8.39亿元)。
资料显示,保时捷控股持有大众汽车31.9%的股份以及保时捷12.5%的股份。
今年2月,保时捷表示,其计划通过提前退休和补偿性裁员等自愿措施,减少其德国祖文豪森(Zuffenhausen)和魏斯阿赫(Weissach)工厂的员工数量,并将对招聘新员工采取“限制性措施”。报道称,保时捷的目标是到2029年将上述两个工厂的员工数量减少15%。
这背后是保时捷的销量下滑。2024年,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31.07万辆,同比下滑3%,其中中国市场交付仅5.69万辆,同比下降28%,这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连续三年下滑,且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据易车数据,2025年1月,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减少44.9%,仅0.37万辆。
保时捷还能维持在中国的豪车市场地位吗?
1
销量下滑、渠道压力大●
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销量达到历史巅峰,交付量达到9.57万辆,占据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9.33万辆,同比下滑2.5%;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7.93万辆,同比下滑15%。
到2024年,其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至28%,全面交付量仅5.89万辆。
不止是销量下滑问题,保时捷的经销渠道也在发生变动。
今年初,有媒体报道,国内多家保时捷线下门店突然关闭,其中关店的地区有鄂尔多斯、义乌、唐山、郑州等地方。不光是关店,不少保时捷车主还发现,买车时官方承诺的三年新年礼物也被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有消息称,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然而压库对经销商来说有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保时捷与经销商双方矛盾激化,部分保时捷经销商已停止提车,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的同时并且更换相关高管。
矛盾爆发后,保时捷更换了中国市场的高管。
同年7月,保时捷宣布,从9月1日起,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将接替柯时迈(michael kirsch),担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的业务。
12月,保时捷宣布在华增设技术部门,并由前奔驰高管李楠担任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原保时捷日本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尉岚峰(Philippvon Witzendorff)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履职保时捷中国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
上任后,潘励驰着手对经销网络进行调整。有媒体报道,潘励驰上任后,门店销售任务有所下调,但具体调整幅度视门店经营情况而定,降幅大致在15%至20%左右。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经销商难以完成销售目标,面临与品牌协商或主动退网的风险。
同时,未来两年内,保时捷将对现有约150家经销商进行优化与精简,预计到2026年底将仅保留大约100家。保时捷此次经销商网络调整,并不是简单直接削减经销商门店数量,而是会根据城市的消费和店面盈利能力进行动态调整,或精简,或优化升级,或扩张。
2
放缓电动化转型●
保时捷还需要面对自主品牌对豪车市场的冲击。
自2023年起,国内车企争相推出定价更高的豪华汽车。2023年9月,比亚迪仰望U8正式上市,成为比亚迪首款百万级别车型;2024年11月,尊界S800亮相,预售价在100万元-150万元之间;2025年2月,SU7 Ultra正式上市,起售价52.99万元;起售价78.8万元的蔚来ET9也计划在3月启动交付。
据Gangtise投研,2020年以来,得益于国内乘用车市场电动化的趋势,自主品牌在豪华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目前已提升至30%左右,份额超过了美系。预计未来随着华为系、蔚来、理想等品牌车型供给的增多,自主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但对比国内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冲击豪车市场,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依旧比较慢。
保时捷曾经的计划是,到2025年,保时捷计划在电动出行新技术方面投资150亿欧元。在2030年,保时捷力争纯电动车型占新车交付量的比例超过80%。
2024年7月,保时捷方面表示,将放弃此前设定的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80%的目标。该公司表示,尽管未来几年将推出多款备受期待的电动车型,但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比预期慢,这一目标过于激进。保时捷强调,其产品战略仍支持在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80%的目标,但最终的销量取决于市场需求。
据保时捷官网,其目前有纯电Tayan、混动Panamera、纯电Macan、混动Cayenne车型。
在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Taycan全球销量下滑了50%。保时捷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在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在经历“BEV(纯电动车)转型的放缓”。这种放缓不仅在中国发生,那里有更多先进且低成本的竞争对手涌入市场,而且在欧洲和美国也有所体现。尽管保时捷推出了升级版的2025 Taycan,增加了续航里程、性能和改进了设计,但销量仍然下滑。其表示,“许多客户,尤其是高端和豪华车市场的客户,仍然对燃油车感兴趣。”因此,保时捷计划更新其燃油车型,例如Panamera和Cayenne。
但同时,保时捷也表示,将通过更新燃油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高管团队赋予研发部门灵活性,探索多种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电动汽车的全新燃油衍生车型”。
在更换新的中国市场高管后,保时捷的销量暂未出现提振。同时,国内品牌不断加快布局豪车市场,在放缓电动化转型下,保时捷受到冲击不可避免,何时才能扭转销量下滑趋势也值得关注。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END
❖
回顾过往
……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车圈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车圈能见度原创文章,版权归车圈能见度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
图片来源:度哥
3月8日,保时捷控股预计,由于投资资产贬值,2024财年税后亏损将达200亿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578亿元)。作为大众汽车最大的股东,保时捷控股在文件中披露,公司对大众汽车投资的账面价值录得19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70亿元)非现金减值损失,对保时捷汽车(以下简称保时捷)投资的减值也达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8.39亿元)。
资料显示,保时捷控股持有大众汽车31.9%的股份以及保时捷12.5%的股份。
今年2月,保时捷表示,其计划通过提前退休和补偿性裁员等自愿措施,减少其德国祖文豪森(Zuffenhausen)和魏斯阿赫(Weissach)工厂的员工数量,并将对招聘新员工采取“限制性措施”。报道称,保时捷的目标是到2029年将上述两个工厂的员工数量减少15%。
这背后是保时捷的销量下滑。2024年,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31.07万辆,同比下滑3%,其中中国市场交付仅5.69万辆,同比下降28%,这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连续三年下滑,且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据易车数据,2025年1月,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减少44.9%,仅0.37万辆。
保时捷还能维持在中国的豪车市场地位吗?
1
销量下滑、渠道压力大●
2021年,保时捷在中国销量达到历史巅峰,交付量达到9.57万辆,占据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9.33万辆,同比下滑2.5%;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7.93万辆,同比下滑15%。
到2024年,其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至28%,全面交付量仅5.89万辆。
不止是销量下滑问题,保时捷的经销渠道也在发生变动。
今年初,有媒体报道,国内多家保时捷线下门店突然关闭,其中关店的地区有鄂尔多斯、义乌、唐山、郑州等地方。不光是关店,不少保时捷车主还发现,买车时官方承诺的三年新年礼物也被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有消息称,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选择向经销商压库,然而压库对经销商来说有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导致保时捷与经销商双方矛盾激化,部分保时捷经销商已停止提车,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的同时并且更换相关高管。
矛盾爆发后,保时捷更换了中国市场的高管。
同年7月,保时捷宣布,从9月1日起,潘励驰(alexander pollich)将接替柯时迈(michael kirsch),担任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品牌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地区的业务。
12月,保时捷宣布在华增设技术部门,并由前奔驰高管李楠担任保时捷中国技术部副总裁;原保时捷日本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尉岚峰(Philippvon Witzendorff)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履职保时捷中国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
上任后,潘励驰着手对经销网络进行调整。有媒体报道,潘励驰上任后,门店销售任务有所下调,但具体调整幅度视门店经营情况而定,降幅大致在15%至20%左右。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经销商难以完成销售目标,面临与品牌协商或主动退网的风险。
同时,未来两年内,保时捷将对现有约150家经销商进行优化与精简,预计到2026年底将仅保留大约100家。保时捷此次经销商网络调整,并不是简单直接削减经销商门店数量,而是会根据城市的消费和店面盈利能力进行动态调整,或精简,或优化升级,或扩张。
2
放缓电动化转型●
保时捷还需要面对自主品牌对豪车市场的冲击。
自2023年起,国内车企争相推出定价更高的豪华汽车。2023年9月,比亚迪仰望U8正式上市,成为比亚迪首款百万级别车型;2024年11月,尊界S800亮相,预售价在100万元-150万元之间;2025年2月,SU7 Ultra正式上市,起售价52.99万元;起售价78.8万元的蔚来ET9也计划在3月启动交付。
据Gangtise投研,2020年以来,得益于国内乘用车市场电动化的趋势,自主品牌在豪华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目前已提升至30%左右,份额超过了美系。预计未来随着华为系、蔚来、理想等品牌车型供给的增多,自主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
但对比国内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冲击豪车市场,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依旧比较慢。
保时捷曾经的计划是,到2025年,保时捷计划在电动出行新技术方面投资150亿欧元。在2030年,保时捷力争纯电动车型占新车交付量的比例超过80%。
2024年7月,保时捷方面表示,将放弃此前设定的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的80%的目标。该公司表示,尽管未来几年将推出多款备受期待的电动车型,但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比预期慢,这一目标过于激进。保时捷强调,其产品战略仍支持在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80%的目标,但最终的销量取决于市场需求。
据保时捷官网,其目前有纯电Tayan、混动Panamera、纯电Macan、混动Cayenne车型。
在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Taycan全球销量下滑了50%。保时捷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在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在经历“BEV(纯电动车)转型的放缓”。这种放缓不仅在中国发生,那里有更多先进且低成本的竞争对手涌入市场,而且在欧洲和美国也有所体现。尽管保时捷推出了升级版的2025 Taycan,增加了续航里程、性能和改进了设计,但销量仍然下滑。其表示,“许多客户,尤其是高端和豪华车市场的客户,仍然对燃油车感兴趣。”因此,保时捷计划更新其燃油车型,例如Panamera和Cayenne。
但同时,保时捷也表示,将通过更新燃油和插电混合动力车型,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高管团队赋予研发部门灵活性,探索多种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包括“电动汽车的全新燃油衍生车型”。
在更换新的中国市场高管后,保时捷的销量暂未出现提振。同时,国内品牌不断加快布局豪车市场,在放缓电动化转型下,保时捷受到冲击不可避免,何时才能扭转销量下滑趋势也值得关注。
作者丨卫河
来源丨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END
❖
回顾过往
……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车圈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车圈能见度原创文章,版权归车圈能见度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