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企业的上市举动往往备受瞩目,尤其是那些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近期,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拟赴港上市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波折上市路,终定赴港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歌尔微的估值达到约28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但歌尔微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早在2020年11月,歌尔股份就启动了“A拆A”上市计划。2021年底,深交所正式受理了歌尔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文件。经过两轮问询后,2022年10月,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歌尔微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通常来说,拟IPO企业成功过会后,距离A股上市就只差注册这临门一脚。然而,歌尔微却迟迟没有提交注册。
2024年5月,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基于当时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为更好地统筹歌尔微的资本运作规划,公司决定终止分拆歌尔微至创业板上市的计划,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当然,这家全球声学传感器龙头企业,在经历A股上市折戟后,上市步伐并未就此停止。在经过短暂的战略调整后,歌尔微将目光投向了香港联交所。2025年1月20日,歌尔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3月3日,中国证监会已接收其备案申请材料。
这一转变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市场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和国际化的融资平台,为歌尔微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第八、中国第一
歌尔微的前身可追溯至2004年,当时作为歌尔股份的部门,以自主开发MEMS芯片开始从事微电子业务,并一步步实现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的量产。
2017年,歌尔微正式成为独立公司,并于2019年完成与歌尔股份旗下微电子业务的整合,成为歌尔股份旗下专注于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SiP(系统级封装)及传感交互模组研发与销售的核心子公司。
自成立以来,歌尔微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涵盖芯片设计、产品开发、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IC报告,以2023年销售额计,歌尔微位列全球第八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供应商及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供应商。
在国内外业务拓展方面,歌尔微通过与苹果、谷歌等国际巨头的合作,迅速打开全球市场。公司还在美国、韩国、越南等地设立了9个全球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其国际化布局。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歌尔微累计传感器出货量超过40亿颗,为全球113家直销客户提供超过400种解决方案,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以2023年出货量计)和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和医疗等领域领先厂商。
业绩下滑,大客户依赖症难解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繁花似锦的背后,歌尔微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早在2021年,歌尔微的营收就达到33.48亿元,净利润3.29亿元。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歌尔微营收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及32.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8亿元及2.43亿元。
从营收来看,虽然2024年表现好于2023年同期,却并未回到2022年的水平,报告期内净利润整体呈现下滑状态。
歌尔微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传感器产品迭代放缓及平均售价下降影响。
此外,自歌尔微冲刺A股上市以来,其对最大客户苹果的依赖程度一直令人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一旦与大客户的合作出现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产生较大冲击。
从最新的招股书来看,这一情况仍旧存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最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6.1%、49.4%、61.8%。这意味着,歌尔微电子超过半数的收入都来自最大客户。
写在最后
歌尔微的赴港上市,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在业绩下滑和对大客户高度依赖的双重压力下,歌尔微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客户多元化和市场拓展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未来,歌尔微能否在港股市场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关键在于其能否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实现业绩反转和技术突破。我们期待歌尔微能够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开启智能传感领域的新征程。
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企业的上市举动往往备受瞩目,尤其是那些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近期,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拟赴港上市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波折上市路,终定赴港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歌尔微的估值达到约28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企业,但歌尔微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早在2020年11月,歌尔股份就启动了“A拆A”上市计划。2021年底,深交所正式受理了歌尔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文件。经过两轮问询后,2022年10月,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歌尔微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通常来说,拟IPO企业成功过会后,距离A股上市就只差注册这临门一脚。然而,歌尔微却迟迟没有提交注册。
2024年5月,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基于当时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为更好地统筹歌尔微的资本运作规划,公司决定终止分拆歌尔微至创业板上市的计划,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当然,这家全球声学传感器龙头企业,在经历A股上市折戟后,上市步伐并未就此停止。在经过短暂的战略调整后,歌尔微将目光投向了香港联交所。2025年1月20日,歌尔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3月3日,中国证监会已接收其备案申请材料。
这一转变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业内人士认为,港股市场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和国际化的融资平台,为歌尔微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第八、中国第一
歌尔微的前身可追溯至2004年,当时作为歌尔股份的部门,以自主开发MEMS芯片开始从事微电子业务,并一步步实现声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的量产。
2017年,歌尔微正式成为独立公司,并于2019年完成与歌尔股份旗下微电子业务的整合,成为歌尔股份旗下专注于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SiP(系统级封装)及传感交互模组研发与销售的核心子公司。
自成立以来,歌尔微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涵盖芯片设计、产品开发、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IC报告,以2023年销售额计,歌尔微位列全球第八大、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供应商及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供应商。
在国内外业务拓展方面,歌尔微通过与苹果、谷歌等国际巨头的合作,迅速打开全球市场。公司还在美国、韩国、越南等地设立了9个全球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其国际化布局。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歌尔微累计传感器出货量超过40亿颗,为全球113家直销客户提供超过400种解决方案,覆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以2023年出货量计)和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和医疗等领域领先厂商。
业绩下滑,大客户依赖症难解
值得注意的是,看似繁花似锦的背后,歌尔微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早在2021年,歌尔微的营收就达到33.48亿元,净利润3.29亿元。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歌尔微营收分别为31.21亿元、30.01亿元及32.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2.88亿元及2.43亿元。
从营收来看,虽然2024年表现好于2023年同期,却并未回到2022年的水平,报告期内净利润整体呈现下滑状态。
歌尔微表示,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传感器产品迭代放缓及平均售价下降影响。
此外,自歌尔微冲刺A股上市以来,其对最大客户苹果的依赖程度一直令人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一旦与大客户的合作出现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产生较大冲击。
从最新的招股书来看,这一情况仍旧存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最大客户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6.1%、49.4%、61.8%。这意味着,歌尔微电子超过半数的收入都来自最大客户。
写在最后
歌尔微的赴港上市,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在业绩下滑和对大客户高度依赖的双重压力下,歌尔微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客户多元化和市场拓展来提升自身竞争力。
未来,歌尔微能否在港股市场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关键在于其能否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实现业绩反转和技术突破。我们期待歌尔微能够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开启智能传感领域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