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江西省博物馆供图
在江西这片镌刻着革命荣光的红土地上,由讲解员组成的巾帼队伍——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连接“党史博物平台”,通过“菜单式”预约服务,邀请观众一起学党史、悟思想。由优秀女性骨干组建的“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承担起党史博物平台专题特展讲解、定制党建活动接待等工作。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开放的5年来,接待了党建团体5000余批次、4万余人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红色文化进军营、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社区……开放教育部不仅接待走进来的观众,更将红色文化送入大街小巷。同时,她们还邀请革命烈士后代与当代优秀党员对话,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利用微课、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云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声音响彻大地、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为满足偏远地区、革命老区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江西省博物馆自2016年起推出“与希望同行”社教项目,巾帼教育员持续为40多所农村学校送去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社教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文博力量。在希望小学的课堂上,学生通过3D技术“触摸”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这是江西省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课程”的生动实践。“我们利用3D文物、数字平板等形式进行教学,有效解决了文物不在现场的局限。”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主任娄慧莹说,“我们还设置了‘绘本+情景剧’的研学模式,根据授课地点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配置课程,让学生以新的视角关注地域文化。”
在日常工作中,开放教育部发现特殊儿童无法直接获取博物馆的丰富资源,于是,她们发起了“共护童梦”特殊儿童教育服务项目,先后对接新余、九江等10余个县市区的20所特殊学校、康复机构,以暖心关怀托举起特殊儿童的文化之梦。为视障儿童录制“虎伢子说江西”有声读物、定制特殊教材,联动手语老师开展双师授课,为孤独症儿童开辟引导式课程……“共护童梦”特殊儿童教育服务项目囊括智慧导览、专属课程、有声读物、特色读本绘本、盲文展览读本等,针对不同特殊群体打造专属课程,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博物馆展览、社教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平等均衡发展。
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以馆校合作为基础,精准对接学校素质教育课后时间,打造“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体系,用“菜单式自选课程表+自主预约”模式,灵活点单选课,打造专属定制服务。如今,开放教育部已精准对接200余所中小学校,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编修特色读本2套,设计校园博物馆、“小鸟虎”剧场、沉浸式研学等多元教育活动。以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文博活动服务师生3万余人次。同时,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培养江博志愿军“小赣将”,通过童言童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这支团队为近百个展览提供专业讲解,每年4000余次讲解服务观众近百万人,足迹遍布全省11个市、40多个乡镇,并携手社会志愿者一同搭建起双向志愿服务平台,打造了“小赣将宣讲团”“映山红课堂”等志愿者服务品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从鄱湖之滨到井冈之巅,从城市课堂到乡村学校,这些文博系统的“铿锵玫瑰”用专业和热忱,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工作人员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江西省博物馆供图
在江西这片镌刻着革命荣光的红土地上,由讲解员组成的巾帼队伍——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连接“党史博物平台”,通过“菜单式”预约服务,邀请观众一起学党史、悟思想。由优秀女性骨干组建的“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承担起党史博物平台专题特展讲解、定制党建活动接待等工作。江西省博物馆新馆开放的5年来,接待了党建团体5000余批次、4万余人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红色文化进军营、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社区……开放教育部不仅接待走进来的观众,更将红色文化送入大街小巷。同时,她们还邀请革命烈士后代与当代优秀党员对话,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利用微课、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云传播”红色文化,让红色声音响彻大地、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为满足偏远地区、革命老区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江西省博物馆自2016年起推出“与希望同行”社教项目,巾帼教育员持续为40多所农村学校送去丰富多彩的博物馆社教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文博力量。在希望小学的课堂上,学生通过3D技术“触摸”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这是江西省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课程”的生动实践。“我们利用3D文物、数字平板等形式进行教学,有效解决了文物不在现场的局限。”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主任娄慧莹说,“我们还设置了‘绘本+情景剧’的研学模式,根据授课地点的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配置课程,让学生以新的视角关注地域文化。”
在日常工作中,开放教育部发现特殊儿童无法直接获取博物馆的丰富资源,于是,她们发起了“共护童梦”特殊儿童教育服务项目,先后对接新余、九江等10余个县市区的20所特殊学校、康复机构,以暖心关怀托举起特殊儿童的文化之梦。为视障儿童录制“虎伢子说江西”有声读物、定制特殊教材,联动手语老师开展双师授课,为孤独症儿童开辟引导式课程……“共护童梦”特殊儿童教育服务项目囊括智慧导览、专属课程、有声读物、特色读本绘本、盲文展览读本等,针对不同特殊群体打造专属课程,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博物馆展览、社教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平等均衡发展。
江西省博物馆开放教育部以馆校合作为基础,精准对接学校素质教育课后时间,打造“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体系,用“菜单式自选课程表+自主预约”模式,灵活点单选课,打造专属定制服务。如今,开放教育部已精准对接200余所中小学校,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编修特色读本2套,设计校园博物馆、“小鸟虎”剧场、沉浸式研学等多元教育活动。以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文博活动服务师生3万余人次。同时,通过“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培养江博志愿军“小赣将”,通过童言童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这支团队为近百个展览提供专业讲解,每年4000余次讲解服务观众近百万人,足迹遍布全省11个市、40多个乡镇,并携手社会志愿者一同搭建起双向志愿服务平台,打造了“小赣将宣讲团”“映山红课堂”等志愿者服务品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从鄱湖之滨到井冈之巅,从城市课堂到乡村学校,这些文博系统的“铿锵玫瑰”用专业和热忱,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