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难买”VS“得买”:降维、升维与多维

东方财富网

4周前

离我们很近的,从春节之后,国内权益市场的主线就是科技,不管是科创板还是恒生科技,做的主要是一件事——逼空。

3月6日凌晨,是DeepSeek 之后科技圈又一个不眠之夜,所有人都被一个名为Manus的产品刷屏了。

苹果发布新品的同时,很多人彻夜蹲守Monica.im研发的全球首款AI Agent产品Manus的使用邀请码。

Manus来自拉丁语,就是手脑并用的意思。据介绍,Manus是一个真正自主的AI代理,能够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与传统AI助手不同,Manus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

当AI Agent通过调用一长串思维链和工具调用,最终输出一个完整、专业的结果时,用户们开始感叹AI真的能帮人类做事了。这个产品,在 GAIA 基准测试中远远甩开了 OpenAI。

AI叙事不断加强,今日的二级市场上,A股三大指数单边上行,TMT行业重整旗鼓领涨,AI智能体信创方向掀起涨停潮,芯片半导体产业链持续拉升,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数据来源:Wind)

而就在前几日,当大涨后的科技板块单日回撤超5%之时,市场也有担忧的声音。不乏投资者在过程中入场、此前经历了接连几日的波动;也不乏投资者刚刚离场便逢大涨,遭遇了“踏空之苦”。此刻我们心中有两个问题,“难买的科技股”,还要买吗?一起来聊聊~

科技股要买吗

在“难买”与“得买”之间

东方既白的蛇年清晨,DeepSeek和机器人几个关键词揭开了2025年的AI革命。

去年,如今人人都能说出名字的这家民用机器人公司正进行着C轮融资。杭州某机构的投资人Jack在看过商业计划书之后,一边挑剔着“机器人做C端怎么可能跑得通”,随手把材料丢在一边。被他一同丢弃的还有这家公司的投资机会,而且大概率是最后一次上车机会。

现下,Jack正承受着投资人最不愿面对的精神酷刑——踏空。就在这个诞生“AI六小龙”的标杆城市,某高档写字楼的投委会上又多了条拍烂的大腿。

其实Jack们不必过分自责,错过是投资必须面对的一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投资科技股,就像在迷雾中追逐星光。那些令人目眩的"未来蓝图",时而像《星际穿越》里高维空间的莫测变幻,时而又似《黑客帝国》里真假难辨的红蓝药丸。

就连看透人性的巴菲特,也曾在这片迷雾前长久驻足。1995年互联网狂潮席卷华尔街时,这位智者轻抚他的可口可乐瓶低语:“我只在能力圈内播种。”直到乔布斯把智能手机变成人体器官的延伸,直到库克让苹果长成参天巨木,这位价值投资者才伸手采摘。每一次技术跃迁都在资本市场上演着残酷的“幸存者游戏”,我们永远需要心怀敬畏。

科技股投资最有魅力也最残酷的地方,便在于容易看错更容易错过,可一旦把握住一笔成功的投资,或许能够改变命运。不管是二级市场还是在一级市场,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大部分时候,“自己的失败固然难受,别人的成功更让人揪心”,踏空令人夜不能寐。

离我们很近的,从春节之后,国内权益市场的主线就是科技,不管是科创板还是恒生科技,做的主要是一件事——逼空。此时此刻我们有理由认为,2025年全年来看,科技或成为中国资产的贝塔。

一方面,AI带来的产业革命才刚刚开始。

短期海内外的扰动,难改AI产业主线趋势。借鉴历次中国科技牛行情,比如2014年互联网+对应计算机,2019年新能源+对应电力设备,指数涨幅分别为366%、323%,持续时间以年为单位,中间出现大量十倍股,当前本轮行情远称不上透支。中国的AI渗透率在“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推动下,有望迎来"顶层设计+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证券

当下,AI产业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每个环节都在重塑。AI正逐渐渗透到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各个行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AI加速融合各行业构成市场长期逻辑,产业层面变革驱动的二级市场行情并非短期机会,持续性往往更高,而且技术的进步会持续出现,不断凝聚投资者共识驱动估值多轮上涨,这个过程中,机会不止一次。

另一方面,科技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

当前宏观语境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昨日发布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加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未来产业已经成为破局全球竞争的关键。

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的单独表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这与最近爆火的AI、机器人产业相符合,无疑今年会是不小的风口。

今日,证监会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今天的经济主题记者会,快变成科技主题记者会了。这两天,谁要是不说说DeepSeek,好像就不太时髦似的。这个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也值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科技股怎么买?

降维、升维与多维

因而,在科技股的“难买”与“得买”之间,我们有必要去找到解法,那么“降维”、“升维”与“多维”三个关键词,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有效思考。

指数工具、降维投资

投资科技个股,难度真的很大,专业的投资者都坦言,偶有所得,时常犯错。相比较于选择个股,指数基金通过指数化的一篮子设计,可以说是降维投资,降低了投资难度。

以科创综指为例,通过指数化的一篮子设计,等于是将光刻机、量子纠缠、AI大模型训练这些堪比“现代炼金术”的技术革命,巧妙封装为风格清晰且触手可及的金融工具。

而在此过程中,任何“硬科技”细分领域的突破,都不会被综合指数这样的成分股纳入机制所错过。

面对硬科技板块固有的高波动性与高研究门槛,普通投资者借助指数工具,便可无需等到万亿市值巨头诞生后再追涨,而是在技术革命的萌芽期与突破期就已经躬身入局。

科创综指以科创全景图之姿启航,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里,“不选择成为最有智慧的选择”,我们无需弄明白科创板内部大小盘是如何轮动,也不用搞懂行业是如何起落。

只要我们认可“科创景气”、“科技自立”是一个确定性较强的事情,认可眼下大热DeepSeek的意义已然超越了AI本身,一场静默的科技权力转移正在发生,那么科创综指标的或许就会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工具。

预期管理、升维投资

科技板块的投资,投资者也需要做好预期管理。回归当下,以TMT为代表的科技板块经过快速上涨后估值水位抬升、交易拥挤度加剧,叠加财报季业绩验证与政策窗口期的双重考验,短期或面临性价比回归的压力。

但真正决定AI+赛道长期走向的,仍是产业底层逻辑的演绎深度。所以我们将预期的颗粒度拆分到短期和长期,再做预期管理,并不难。其实就是对长期投资要保持乐观心态,投资中国AI产业,本质是押注一个大国对“科技自立”的执着,一个时代对生产力升级的客观需求。

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市场短期涨跌是无法预测的,为了收获长期投资回报,我们有必要承担短期的股价波动,这是通往长期回报的必经之路。

押注一份关于“大国崛起与科技自立”的看涨期权的内心力量,理应远比K线图的起伏更为磅礴。当我们认知到了这一点,便是投资思路的升维。

配置思想、多维投资

如前诉述,科技相关指数往往高成长高波动,所以在构建资产配置时,就可以引入一些相关性较低、风格差异较大的资产做组合。比如,我们可以将科创综指和红利资产,按照55开的比例做配置。

科创综指+红利投资组合

数据来源:Ifind,2020.1-2025.3

可以看到,在搭配了红利之后,组合的收益曲线确实会变得更加平滑。所以,如果大家能把科创综指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那么对于科创板短期几日的波动,就会有更高的容忍度。

未来山高路远,我们以配置战胜波动。

十八世纪末期,在蒸汽机的气缸里,人类曾窥见力量的真谛;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在大模型的参数矩阵中,我们或将找到文明的新解。唯一确定的是:这场革命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或许,有远见的投资者早已站在了趋势的风口,参与其中,每一位投资者都需要认识到:在这场伟大民族复兴的科技长征中,最大的风险将不是波动,而是缺席。(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科技股的“难买”VS“得买”:降维、升维与多维)

(责任编辑:66)

离我们很近的,从春节之后,国内权益市场的主线就是科技,不管是科创板还是恒生科技,做的主要是一件事——逼空。

3月6日凌晨,是DeepSeek 之后科技圈又一个不眠之夜,所有人都被一个名为Manus的产品刷屏了。

苹果发布新品的同时,很多人彻夜蹲守Monica.im研发的全球首款AI Agent产品Manus的使用邀请码。

Manus来自拉丁语,就是手脑并用的意思。据介绍,Manus是一个真正自主的AI代理,能够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与传统AI助手不同,Manus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

当AI Agent通过调用一长串思维链和工具调用,最终输出一个完整、专业的结果时,用户们开始感叹AI真的能帮人类做事了。这个产品,在 GAIA 基准测试中远远甩开了 OpenAI。

AI叙事不断加强,今日的二级市场上,A股三大指数单边上行,TMT行业重整旗鼓领涨,AI智能体信创方向掀起涨停潮,芯片半导体产业链持续拉升,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数据来源:Wind)

而就在前几日,当大涨后的科技板块单日回撤超5%之时,市场也有担忧的声音。不乏投资者在过程中入场、此前经历了接连几日的波动;也不乏投资者刚刚离场便逢大涨,遭遇了“踏空之苦”。此刻我们心中有两个问题,“难买的科技股”,还要买吗?一起来聊聊~

科技股要买吗

在“难买”与“得买”之间

东方既白的蛇年清晨,DeepSeek和机器人几个关键词揭开了2025年的AI革命。

去年,如今人人都能说出名字的这家民用机器人公司正进行着C轮融资。杭州某机构的投资人Jack在看过商业计划书之后,一边挑剔着“机器人做C端怎么可能跑得通”,随手把材料丢在一边。被他一同丢弃的还有这家公司的投资机会,而且大概率是最后一次上车机会。

现下,Jack正承受着投资人最不愿面对的精神酷刑——踏空。就在这个诞生“AI六小龙”的标杆城市,某高档写字楼的投委会上又多了条拍烂的大腿。

其实Jack们不必过分自责,错过是投资必须面对的一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投资科技股,就像在迷雾中追逐星光。那些令人目眩的"未来蓝图",时而像《星际穿越》里高维空间的莫测变幻,时而又似《黑客帝国》里真假难辨的红蓝药丸。

就连看透人性的巴菲特,也曾在这片迷雾前长久驻足。1995年互联网狂潮席卷华尔街时,这位智者轻抚他的可口可乐瓶低语:“我只在能力圈内播种。”直到乔布斯把智能手机变成人体器官的延伸,直到库克让苹果长成参天巨木,这位价值投资者才伸手采摘。每一次技术跃迁都在资本市场上演着残酷的“幸存者游戏”,我们永远需要心怀敬畏。

科技股投资最有魅力也最残酷的地方,便在于容易看错更容易错过,可一旦把握住一笔成功的投资,或许能够改变命运。不管是二级市场还是在一级市场,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大部分时候,“自己的失败固然难受,别人的成功更让人揪心”,踏空令人夜不能寐。

离我们很近的,从春节之后,国内权益市场的主线就是科技,不管是科创板还是恒生科技,做的主要是一件事——逼空。此时此刻我们有理由认为,2025年全年来看,科技或成为中国资产的贝塔。

一方面,AI带来的产业革命才刚刚开始。

短期海内外的扰动,难改AI产业主线趋势。借鉴历次中国科技牛行情,比如2014年互联网+对应计算机,2019年新能源+对应电力设备,指数涨幅分别为366%、323%,持续时间以年为单位,中间出现大量十倍股,当前本轮行情远称不上透支。中国的AI渗透率在“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推动下,有望迎来"顶层设计+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证券

当下,AI产业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每个环节都在重塑。AI正逐渐渗透到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各个行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AI加速融合各行业构成市场长期逻辑,产业层面变革驱动的二级市场行情并非短期机会,持续性往往更高,而且技术的进步会持续出现,不断凝聚投资者共识驱动估值多轮上涨,这个过程中,机会不止一次。

另一方面,科技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

当前宏观语境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昨日发布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加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未来产业已经成为破局全球竞争的关键。

工作报告对科技创新的单独表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这与最近爆火的AI、机器人产业相符合,无疑今年会是不小的风口。

今日,证监会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今天的经济主题记者会,快变成科技主题记者会了。这两天,谁要是不说说DeepSeek,好像就不太时髦似的。这个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也值得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科技股怎么买?

降维、升维与多维

因而,在科技股的“难买”与“得买”之间,我们有必要去找到解法,那么“降维”、“升维”与“多维”三个关键词,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有效思考。

指数工具、降维投资

投资科技个股,难度真的很大,专业的投资者都坦言,偶有所得,时常犯错。相比较于选择个股,指数基金通过指数化的一篮子设计,可以说是降维投资,降低了投资难度。

以科创综指为例,通过指数化的一篮子设计,等于是将光刻机、量子纠缠、AI大模型训练这些堪比“现代炼金术”的技术革命,巧妙封装为风格清晰且触手可及的金融工具。

而在此过程中,任何“硬科技”细分领域的突破,都不会被综合指数这样的成分股纳入机制所错过。

面对硬科技板块固有的高波动性与高研究门槛,普通投资者借助指数工具,便可无需等到万亿市值巨头诞生后再追涨,而是在技术革命的萌芽期与突破期就已经躬身入局。

科创综指以科创全景图之姿启航,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里,“不选择成为最有智慧的选择”,我们无需弄明白科创板内部大小盘是如何轮动,也不用搞懂行业是如何起落。

只要我们认可“科创景气”、“科技自立”是一个确定性较强的事情,认可眼下大热DeepSeek的意义已然超越了AI本身,一场静默的科技权力转移正在发生,那么科创综指标的或许就会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工具。

预期管理、升维投资

科技板块的投资,投资者也需要做好预期管理。回归当下,以TMT为代表的科技板块经过快速上涨后估值水位抬升、交易拥挤度加剧,叠加财报季业绩验证与政策窗口期的双重考验,短期或面临性价比回归的压力。

但真正决定AI+赛道长期走向的,仍是产业底层逻辑的演绎深度。所以我们将预期的颗粒度拆分到短期和长期,再做预期管理,并不难。其实就是对长期投资要保持乐观心态,投资中国AI产业,本质是押注一个大国对“科技自立”的执着,一个时代对生产力升级的客观需求。

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市场短期涨跌是无法预测的,为了收获长期投资回报,我们有必要承担短期的股价波动,这是通往长期回报的必经之路。

押注一份关于“大国崛起与科技自立”的看涨期权的内心力量,理应远比K线图的起伏更为磅礴。当我们认知到了这一点,便是投资思路的升维。

配置思想、多维投资

如前诉述,科技相关指数往往高成长高波动,所以在构建资产配置时,就可以引入一些相关性较低、风格差异较大的资产做组合。比如,我们可以将科创综指和红利资产,按照55开的比例做配置。

科创综指+红利投资组合

数据来源:Ifind,2020.1-2025.3

可以看到,在搭配了红利之后,组合的收益曲线确实会变得更加平滑。所以,如果大家能把科创综指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那么对于科创板短期几日的波动,就会有更高的容忍度。

未来山高路远,我们以配置战胜波动。

十八世纪末期,在蒸汽机的气缸里,人类曾窥见力量的真谛;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在大模型的参数矩阵中,我们或将找到文明的新解。唯一确定的是:这场革命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或许,有远见的投资者早已站在了趋势的风口,参与其中,每一位投资者都需要认识到:在这场伟大民族复兴的科技长征中,最大的风险将不是波动,而是缺席。(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原标题:科技股的“难买”VS“得买”:降维、升维与多维)

(责任编辑:66)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