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3月4日电(葛佳明) 11.5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超5100个总展位数、超4.5万名海内外采购商……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风向标之一,为期四天的第33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华交会”)于3月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
数据统计显示,本届华交会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实现意向订单金额21亿美元。其中,境内采购商数量较上届增长12.93%,境外采购商数量较上届增长10.99%。从地区分布来看,日本采购商较上届增长50.25%,东南亚地区采购商因新增设东南亚专场对接活动,较上届增长28.13%。
含“新”量持续攀升
新产品、新技术在本届华交会大量涌现,不少跨界“新秀”慕名而来。其中,品牌企业占比达20%,专利企业占比15.2%,拥有新材料、新工艺的企业占比6.6%,还有52家专精特新企业闪亮登场,展览的科技含量与创新浓度持续攀升。
在服饰服装展区W2的展台内,一个略显黑暗却始终闪烁着点点星光的展位吸引了众多采购商驻足,普通的帽子却可以在黑暗中“追光”——凭借让织物发光的“黑科技”,江西大圣塑料光纤有限公司拿到了“创新奖”,也在展会上获得了不少新订单。
“‘发光面料’不同于传统面料,核心技术是在纺织时织入塑料光纤,导光不导电,导光也不导热,光电分离更安全。”江西大圣塑料光纤的展台工作人员刘兰详细地介绍着发光服饰的原理。
据了解,这种创新发光面料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会发光的时尚服饰和鞋子外,还被运用到了通信传输、灯光、发光混凝土、宠物服饰等赛道。
与此同时,AI可穿戴设备凭借贴身性、自然交互与便携性等优势,改变着传统家居行业的格局,也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本次华交会上大放异彩。
福建瑞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向客户们展示了多款可穿戴的新产品,包括能够实时监测心率和血压等健康数据的智能帽子,可监测血压、心率、睡眠质量的智能戒指和手链以及蓝牙智能眼镜。
“从前年开始,我们借助AI设计工具,加快新产品和新款式的推出速度,通过小批量、多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福建瑞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员表示,这几款专为“爱跑者”开发的产品,可以“脱手”接听电话、播放音乐和测试心率,一推出就收到众多客户的采购意向。 除了终端产品外,面对部分客户将生产环节转移的情况,公司也加强了机芯等中间部品的出口。
在W2展馆的苏豪控股展台,一条看似平平无奇的床罩也暗藏了“科技+绿色”的标签。据介绍,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中锦控股有限公司的这款3D超声波再生床罩,不仅采用了再生纤维面料,让产品更加环保。同时创新运用了超声波热压技术绘制床罩图案,相较于传统床罩用针线缝制图案,提升了床罩的轻便性、耐用性和舒适度。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双向互动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介绍称,近年来,华交会有一大新趋势,表现为相当数量的参展企业既做出口业务又可以转内销。今年华交会首次为场内552家“内外兼修”的参展企业加注“可内销”标签,占参展企业的17%左右,同时还加大境内采购商开放力度,帮助参展商将优质产品引入国内市场,打破内外贸之间的壁垒。
跨境电商展区与境外展区联动,打破内外贸壁垒,既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也为内贸企业对接国际资源搭建桥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迈向更高水平。
山东孚日集团过去主要面向国际市场,2024年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已连续20多年在家纺品类出口排名第一,但仅靠国际市场并不够。孚日集团亚洲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梁焕娥称,近年来孚日集团也开始重视国内市场,走上内外贸一体化的战略路线。她表示,品牌在国内的认知度与其他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也是增长的潜力,国内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提升。
今年在华交会孚日集团凭借浮雕超立体双面异花型毛巾获得“创新奖”。梁焕娥介绍,这款毛巾是去年底研发出来的,不仅采用双面异花型设计,而且主推环保,面料可全部分解,“今年1月,我们拿着这款产品去日本参展,价格比同类产品高30%,但拿到了多笔订单,华交会也已预约了近30家日本客户前来洽谈。”
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季胜君也表示,一方面,东方国际从市场端千方百计抢订单,在市场前端设立子公司接单,巩固欧美基本盘,还派出专业团组到非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展新型市场,另一方面,依托现有产能,在国内运动品牌方面提供供应链建设,确保产能不放空。
专场对接活动效果远超预期
为促成供需双方精准成交,本届华交会共定向邀请4个采购团组 1087名采购商与会,7场现场采购对接会,共计开展了1065轮次的对接,供需双方在“面对面”“屏对屏”交流中碰撞商机,合作意向持续升温。
其中,新增设的东南亚专场对接活动效果远超预期,成功促成15家采购商与71家参展商达成合作意向,共计开展96轮次的对接洽谈,显示出参展企业对开拓新兴市场的强烈需求。
在华交会跨境电商专馆(W4展厅),举办的跨境电商平台战略分享会中,Lazada(来赞达)跨境生态招商华东区域经理艾飒指出,中国跨境电商可将出口目的地锁定在东南亚,预计东南亚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23年的139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860亿美元。东南亚六国电商市场将持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是全球未来电商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此外,展会筹办期间主办方组织企业赴沙特、南非等地举办海外推介会,深化“一带一路”市场布局。同时,依托TikTok、Facebook等海外社媒矩阵,推出“直击华交会”系列短视频,精准触达境外采购商。众多展商纷纷表示,通过借助华交会的“线上+线下”多渠道推介,优质产品出海得到了更积极、更精准的反馈,提高了对接交流的效率。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3月4日电(葛佳明) 11.5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超5100个总展位数、超4.5万名海内外采购商……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风向标之一,为期四天的第33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华交会”)于3月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
数据统计显示,本届华交会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实现意向订单金额21亿美元。其中,境内采购商数量较上届增长12.93%,境外采购商数量较上届增长10.99%。从地区分布来看,日本采购商较上届增长50.25%,东南亚地区采购商因新增设东南亚专场对接活动,较上届增长28.13%。
含“新”量持续攀升
新产品、新技术在本届华交会大量涌现,不少跨界“新秀”慕名而来。其中,品牌企业占比达20%,专利企业占比15.2%,拥有新材料、新工艺的企业占比6.6%,还有52家专精特新企业闪亮登场,展览的科技含量与创新浓度持续攀升。
在服饰服装展区W2的展台内,一个略显黑暗却始终闪烁着点点星光的展位吸引了众多采购商驻足,普通的帽子却可以在黑暗中“追光”——凭借让织物发光的“黑科技”,江西大圣塑料光纤有限公司拿到了“创新奖”,也在展会上获得了不少新订单。
“‘发光面料’不同于传统面料,核心技术是在纺织时织入塑料光纤,导光不导电,导光也不导热,光电分离更安全。”江西大圣塑料光纤的展台工作人员刘兰详细地介绍着发光服饰的原理。
据了解,这种创新发光面料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除了会发光的时尚服饰和鞋子外,还被运用到了通信传输、灯光、发光混凝土、宠物服饰等赛道。
与此同时,AI可穿戴设备凭借贴身性、自然交互与便携性等优势,改变着传统家居行业的格局,也为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在本次华交会上大放异彩。
福建瑞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向客户们展示了多款可穿戴的新产品,包括能够实时监测心率和血压等健康数据的智能帽子,可监测血压、心率、睡眠质量的智能戒指和手链以及蓝牙智能眼镜。
“从前年开始,我们借助AI设计工具,加快新产品和新款式的推出速度,通过小批量、多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福建瑞达精工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员表示,这几款专为“爱跑者”开发的产品,可以“脱手”接听电话、播放音乐和测试心率,一推出就收到众多客户的采购意向。 除了终端产品外,面对部分客户将生产环节转移的情况,公司也加强了机芯等中间部品的出口。
在W2展馆的苏豪控股展台,一条看似平平无奇的床罩也暗藏了“科技+绿色”的标签。据介绍,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中锦控股有限公司的这款3D超声波再生床罩,不仅采用了再生纤维面料,让产品更加环保。同时创新运用了超声波热压技术绘制床罩图案,相较于传统床罩用针线缝制图案,提升了床罩的轻便性、耐用性和舒适度。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双向互动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介绍称,近年来,华交会有一大新趋势,表现为相当数量的参展企业既做出口业务又可以转内销。今年华交会首次为场内552家“内外兼修”的参展企业加注“可内销”标签,占参展企业的17%左右,同时还加大境内采购商开放力度,帮助参展商将优质产品引入国内市场,打破内外贸之间的壁垒。
跨境电商展区与境外展区联动,打破内外贸壁垒,既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也为内贸企业对接国际资源搭建桥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迈向更高水平。
山东孚日集团过去主要面向国际市场,2024年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已连续20多年在家纺品类出口排名第一,但仅靠国际市场并不够。孚日集团亚洲贸易公司副总经理梁焕娥称,近年来孚日集团也开始重视国内市场,走上内外贸一体化的战略路线。她表示,品牌在国内的认知度与其他品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这也是增长的潜力,国内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提升。
今年在华交会孚日集团凭借浮雕超立体双面异花型毛巾获得“创新奖”。梁焕娥介绍,这款毛巾是去年底研发出来的,不仅采用双面异花型设计,而且主推环保,面料可全部分解,“今年1月,我们拿着这款产品去日本参展,价格比同类产品高30%,但拿到了多笔订单,华交会也已预约了近30家日本客户前来洽谈。”
上海进出口商会会长、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季胜君也表示,一方面,东方国际从市场端千方百计抢订单,在市场前端设立子公司接单,巩固欧美基本盘,还派出专业团组到非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拓展新型市场,另一方面,依托现有产能,在国内运动品牌方面提供供应链建设,确保产能不放空。
专场对接活动效果远超预期
为促成供需双方精准成交,本届华交会共定向邀请4个采购团组 1087名采购商与会,7场现场采购对接会,共计开展了1065轮次的对接,供需双方在“面对面”“屏对屏”交流中碰撞商机,合作意向持续升温。
其中,新增设的东南亚专场对接活动效果远超预期,成功促成15家采购商与71家参展商达成合作意向,共计开展96轮次的对接洽谈,显示出参展企业对开拓新兴市场的强烈需求。
在华交会跨境电商专馆(W4展厅),举办的跨境电商平台战略分享会中,Lazada(来赞达)跨境生态招商华东区域经理艾飒指出,中国跨境电商可将出口目的地锁定在东南亚,预计东南亚电商交易规模将从2023年的139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860亿美元。东南亚六国电商市场将持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是全球未来电商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此外,展会筹办期间主办方组织企业赴沙特、南非等地举办海外推介会,深化“一带一路”市场布局。同时,依托TikTok、Facebook等海外社媒矩阵,推出“直击华交会”系列短视频,精准触达境外采购商。众多展商纷纷表示,通过借助华交会的“线上+线下”多渠道推介,优质产品出海得到了更积极、更精准的反馈,提高了对接交流的效率。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