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深潜atom第891篇原创作品
营收、利润双双增加,
股价大跌11.92%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4年的携程,再次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全年营收533.8亿元,同比增长19.78%;归母净利润170.7亿元,同比增长72.8%。让人意外的是,携程这次公布的财报并不完善,三大表之一的现金流量表及相关数据并未公布。
在携程公布财报后,资本市场似乎对于携程的业绩似乎并不满意。2月25日收盘价462.2港元/股,股价大跌11.92%,市值险些跌破3000亿港元。
毫无疑问,越是狂奔,市场对于携程未来越是谨慎。当前的携程急需一条新的增长曲线,屡次登上热搜的携程金融,能否成为市场的安慰剂呢?
业绩优异、股价下滑,携程的可持续性疑问
受益于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增长,携程533.8亿元的营收更是来到历史最高。从数据上看,携程在2024年几乎交上了优异的答卷。
按照具体业务来看,2024年携程住宿预订业务营收216.12亿元,同比增长25.24%;交通票务营收203.01亿元,同比增长10.07%;旅游度假业务营收43.36亿元,同比增长38.09%;商旅管理业务营收25.0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他业务营收46.26,同比增长33.39%。
2024年携程净利润172.3亿元,同比增幅达547%。利润的增长,离不开主营业务的贡献。财报显示,2024年携程经营利润141.8亿元,较2023年增长25.37%。
截至2024年末,携程总资产2426亿元,较年初增加10.73%;总负债991亿元,较年初增长3.09%;资产负债率40.85%,较年初减少3.02个百分点。净资产1435亿元,较年初增加16.67%。债务方面,携程流动负债740.1亿元,较年初增加2.21%;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即期部分194.3亿元,较年初减少24.86%;另有长期债务201.3亿元,较年初增长5.39%。
从全年数据上看,几乎从所有指标上看,携程的表现无可指摘。然而,在携程公布财报当天,资本市场似乎对于携程的业绩似乎并不满意。2月25日收盘价462.2港元/股,股价下滑11.88%,再次出现业绩亮眼,股票下跌的表现。
在发布财报的同时,携程同样宣布了4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和2亿美元股息,合计约6亿美元。几乎占据了2024年携程23亿美元利润的四分之一。因为携程未公布现金流量表,但在携程流动资产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余额510.9亿元,可见对于携程的现金流影响应该不大。
2023年携程并未进行分红,而是花费了1.3亿美元进行了回购;此外,2022年携程同样未进行分红。携程连年盈利,但对于股东的回报力度不高,或许会影响股民心态。
全球经济复苏伴随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消费者旅游支出更趋谨慎,直接影响携程核心业务的增长空间。特别是飞猪、同程旅行与国际Booking.com等平台的低价策略,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对于携程的市场的压缩。
市场对于携程能否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质疑,似乎也是情理之中。早在2023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93%时股价仍下跌超10%,就透露出市场对于携程能够“高增长能否持续”的怀疑,这一次或许同样是这种担忧。
2024年第四季度,携程营收127.68亿元,同比虽增24%,但环比第三季度159亿元下降20%;单季运营利润率为18%,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或许加重了市场对于携程业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香港交易所的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财报中必须公布三大核心财务报表,呈现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务健康状况,以确保信息的透明性和完整性。
然而,在携程公布的2024年年报中,缺少了关键的现金流量表。
携程未及时公布现金流量表的客观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携程可能在初步公告中优先披露市场最关注的增长数据,现金流量表等细节留待后续完整报告中补充;又比如携程计划回购4亿美元股份并派发2亿美元现金股息,这些资本运作可能影响现金流结构。然而,这些似乎都很难解释,一个3000亿规模的企业,会意外地少公布关键财务报表。
在携程的财报重点强调“全年净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72亿元”“入境游预订量同比超100%”等增长数据,旨在向市场传递业务恢复和盈利能力的积极信号。而现金流量表包含更复杂的运营细节,是否和宣传重点相违背,不利于财报传播。
2024年,携程营业成本大增,其中三费都进行了提升。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119亿元,同比增加29.33%;一般及行政费用40.86亿元,同比增加9.43%;研发费用131.4亿元,同比增加8.42。若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流增速和巨大投入相违背,可能引发市场对“增收不增利”的进一步担忧。
哪怕暂时未公布现金流量及相关数据,从2月25日的股价,反映了市场的情绪。
现代职场和理财领域的一种观念,赚钱就要离钱近。在携程现在所有的业务中,离钱最近的也就是携程金融。现金流量表则是最能体现携程现金情况的报表,深潜atom有一个疑问,携程现金流量表的缺席,又是否和携程金融多多少少有一些关联呢?
“口碑崩塌”的金融,正在成为携程新动力?
电商平台开展金融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实现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以及与电商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为用户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样作为服务型电商的携程,同样是金融产品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不同的是,携程对待金融的态度,和其他电商平台有些不太一样。
携程金融的产品众多,针对个人的消费信贷类产品信用贷和拿去花等,年利率分别为10%-24%和7.2%-24%;针对企业的经营贷,最高50万元,最长36期,年化利率6%-24%;又比如旅行金融先囤后付,用户可以先预订酒店、机票等旅游产品,后续再付款。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携程的应付账款165.8亿元,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即期部分194.3亿元,长期债务201.3亿元。虽然并未公布供应商账期,但对携程来说,拿负债来进行贷款,然后从用户处收获利息,倒是一个赚钱的业务。
从行业来说,2024年三季度末已超480万亿元。分析人士预测,2030年我国金融资产规模或达到1000万亿元,增长空间巨大。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携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在巨大的市场面前,进场较早的携程金融似乎正在享受巨大的利益。有媒体报道2024年携程金融业务超预期,全年促成放款或将达到1000亿元+。
携程金融的业务在财报中在其他业务当中体现,并未像其他传统旅游产品一般单独体现。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按应收计算其他业务已经成为携程第三大业务,2024年全年营收462亿元,同比增长33.39%,增速远高于19.78%整体营收增速。
与旅游业务紧密相连的旅游业金融生态,让携程可以很好地利用自身的流量和品牌优势。据悉,携程金融的获客成本仅有行业成本的60%,拿去花分期产品渗透率已达机票酒店场景的35%。问题在于,携程金融是否真的获得用户的认可。
截至2024年2月15日,黑猫投诉中携程金融的投诉量高达12978条。有消费者表示,携程金融的工作态度“积极”,甚至在春节期间都不停止打电话;也有消费者表示,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启了携程金融。
2023年8月,微博昵称为“安全_云舒”的用户,在微博上爆料称自己在携程买票时,被平台选了贷款服务,而自己根本没注意到,直到被告知自己有1000块贷款逾期。这一事件很快就成为热搜,备受网友议论。顶级VIP用户都被开通了金融服务,普通用户的权益谁来守护呢。
2022年6月,携程参与发起的尚诚消费金融因“线上个人贷款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线上个人贷款业务未按规定有效识别客户身份”,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100万元,并责令改正。
借贷的下一步就是收账。天眼查数据显示,携程金融的子公司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为借款合同纠纷高达853件,其中作为原告807件。这意味着,携程金融有大量的逾期情况。
网上众多借贷平台屡次因为暴力催收登上社会新闻,这种情况似乎也困扰着携程金融的用户。《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明确规定,催收机构不得对无关第三方进行骚扰,不得使用威胁、侮辱性语言。但黑猫投诉表示,携程金融依然在给用户单位发短信;也有用户表示,携程金融给家人发短信,打电话催收。
虽然业绩持续增长,但市场依然谨慎看待携程,催生了携程在业务布局、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发力,金融便是核心产品之一,寄托了携程的厚望。但互联网金融产品众多,并不像旅游电商选择不多,携程如果不做好服务和口碑,很难成为携程给市场的安慰剂。
本文系深潜atom第891篇原创作品
营收、利润双双增加,
股价大跌11.92%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2024年的携程,再次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全年营收533.8亿元,同比增长19.78%;归母净利润170.7亿元,同比增长72.8%。让人意外的是,携程这次公布的财报并不完善,三大表之一的现金流量表及相关数据并未公布。
在携程公布财报后,资本市场似乎对于携程的业绩似乎并不满意。2月25日收盘价462.2港元/股,股价大跌11.92%,市值险些跌破3000亿港元。
毫无疑问,越是狂奔,市场对于携程未来越是谨慎。当前的携程急需一条新的增长曲线,屡次登上热搜的携程金融,能否成为市场的安慰剂呢?
业绩优异、股价下滑,携程的可持续性疑问
受益于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增长,携程533.8亿元的营收更是来到历史最高。从数据上看,携程在2024年几乎交上了优异的答卷。
按照具体业务来看,2024年携程住宿预订业务营收216.12亿元,同比增长25.24%;交通票务营收203.01亿元,同比增长10.07%;旅游度假业务营收43.36亿元,同比增长38.09%;商旅管理业务营收25.0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他业务营收46.26,同比增长33.39%。
2024年携程净利润172.3亿元,同比增幅达547%。利润的增长,离不开主营业务的贡献。财报显示,2024年携程经营利润141.8亿元,较2023年增长25.37%。
截至2024年末,携程总资产2426亿元,较年初增加10.73%;总负债991亿元,较年初增长3.09%;资产负债率40.85%,较年初减少3.02个百分点。净资产1435亿元,较年初增加16.67%。债务方面,携程流动负债740.1亿元,较年初增加2.21%;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即期部分194.3亿元,较年初减少24.86%;另有长期债务201.3亿元,较年初增长5.39%。
从全年数据上看,几乎从所有指标上看,携程的表现无可指摘。然而,在携程公布财报当天,资本市场似乎对于携程的业绩似乎并不满意。2月25日收盘价462.2港元/股,股价下滑11.88%,再次出现业绩亮眼,股票下跌的表现。
在发布财报的同时,携程同样宣布了4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和2亿美元股息,合计约6亿美元。几乎占据了2024年携程23亿美元利润的四分之一。因为携程未公布现金流量表,但在携程流动资产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余额510.9亿元,可见对于携程的现金流影响应该不大。
2023年携程并未进行分红,而是花费了1.3亿美元进行了回购;此外,2022年携程同样未进行分红。携程连年盈利,但对于股东的回报力度不高,或许会影响股民心态。
全球经济复苏伴随的通货膨胀压力导致消费者旅游支出更趋谨慎,直接影响携程核心业务的增长空间。特别是飞猪、同程旅行与国际Booking.com等平台的低价策略,在当前的消费环境下,对于携程的市场的压缩。
市场对于携程能否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质疑,似乎也是情理之中。早在2023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93%时股价仍下跌超10%,就透露出市场对于携程能够“高增长能否持续”的怀疑,这一次或许同样是这种担忧。
2024年第四季度,携程营收127.68亿元,同比虽增24%,但环比第三季度159亿元下降20%;单季运营利润率为18%,低于全年平均水平。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或许加重了市场对于携程业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香港交易所的财务报表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财报中必须公布三大核心财务报表,呈现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务健康状况,以确保信息的透明性和完整性。
然而,在携程公布的2024年年报中,缺少了关键的现金流量表。
携程未及时公布现金流量表的客观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携程可能在初步公告中优先披露市场最关注的增长数据,现金流量表等细节留待后续完整报告中补充;又比如携程计划回购4亿美元股份并派发2亿美元现金股息,这些资本运作可能影响现金流结构。然而,这些似乎都很难解释,一个3000亿规模的企业,会意外地少公布关键财务报表。
在携程的财报重点强调“全年净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172亿元”“入境游预订量同比超100%”等增长数据,旨在向市场传递业务恢复和盈利能力的积极信号。而现金流量表包含更复杂的运营细节,是否和宣传重点相违背,不利于财报传播。
2024年,携程营业成本大增,其中三费都进行了提升。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119亿元,同比增加29.33%;一般及行政费用40.86亿元,同比增加9.43%;研发费用131.4亿元,同比增加8.42。若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流增速和巨大投入相违背,可能引发市场对“增收不增利”的进一步担忧。
哪怕暂时未公布现金流量及相关数据,从2月25日的股价,反映了市场的情绪。
现代职场和理财领域的一种观念,赚钱就要离钱近。在携程现在所有的业务中,离钱最近的也就是携程金融。现金流量表则是最能体现携程现金情况的报表,深潜atom有一个疑问,携程现金流量表的缺席,又是否和携程金融多多少少有一些关联呢?
“口碑崩塌”的金融,正在成为携程新动力?
电商平台开展金融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实现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以及与电商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为用户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样作为服务型电商的携程,同样是金融产品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不同的是,携程对待金融的态度,和其他电商平台有些不太一样。
携程金融的产品众多,针对个人的消费信贷类产品信用贷和拿去花等,年利率分别为10%-24%和7.2%-24%;针对企业的经营贷,最高50万元,最长36期,年化利率6%-24%;又比如旅行金融先囤后付,用户可以先预订酒店、机票等旅游产品,后续再付款。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携程的应付账款165.8亿元,短期负债及长期负债的即期部分194.3亿元,长期债务201.3亿元。虽然并未公布供应商账期,但对携程来说,拿负债来进行贷款,然后从用户处收获利息,倒是一个赚钱的业务。
从行业来说,2024年三季度末已超480万亿元。分析人士预测,2030年我国金融资产规模或达到1000万亿元,增长空间巨大。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携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在巨大的市场面前,进场较早的携程金融似乎正在享受巨大的利益。有媒体报道2024年携程金融业务超预期,全年促成放款或将达到1000亿元+。
携程金融的业务在财报中在其他业务当中体现,并未像其他传统旅游产品一般单独体现。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按应收计算其他业务已经成为携程第三大业务,2024年全年营收462亿元,同比增长33.39%,增速远高于19.78%整体营收增速。
与旅游业务紧密相连的旅游业金融生态,让携程可以很好地利用自身的流量和品牌优势。据悉,携程金融的获客成本仅有行业成本的60%,拿去花分期产品渗透率已达机票酒店场景的35%。问题在于,携程金融是否真的获得用户的认可。
截至2024年2月15日,黑猫投诉中携程金融的投诉量高达12978条。有消费者表示,携程金融的工作态度“积极”,甚至在春节期间都不停止打电话;也有消费者表示,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启了携程金融。
2023年8月,微博昵称为“安全_云舒”的用户,在微博上爆料称自己在携程买票时,被平台选了贷款服务,而自己根本没注意到,直到被告知自己有1000块贷款逾期。这一事件很快就成为热搜,备受网友议论。顶级VIP用户都被开通了金融服务,普通用户的权益谁来守护呢。
2022年6月,携程参与发起的尚诚消费金融因“线上个人贷款业务偿债能力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线上个人贷款业务未按规定有效识别客户身份”,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100万元,并责令改正。
借贷的下一步就是收账。天眼查数据显示,携程金融的子公司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为借款合同纠纷高达853件,其中作为原告807件。这意味着,携程金融有大量的逾期情况。
网上众多借贷平台屡次因为暴力催收登上社会新闻,这种情况似乎也困扰着携程金融的用户。《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明确规定,催收机构不得对无关第三方进行骚扰,不得使用威胁、侮辱性语言。但黑猫投诉表示,携程金融依然在给用户单位发短信;也有用户表示,携程金融给家人发短信,打电话催收。
虽然业绩持续增长,但市场依然谨慎看待携程,催生了携程在业务布局、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发力,金融便是核心产品之一,寄托了携程的厚望。但互联网金融产品众多,并不像旅游电商选择不多,携程如果不做好服务和口碑,很难成为携程给市场的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