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这优美的上升轨迹,自2月5日开始,股价长期在30元人民币徘徊的青云科技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达到了198%。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与之类似的还有另一家二线云厂商优刻得,也收获了4个涨停,8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77%。以至于两家公司接连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而且都声称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唯一的变化是,两家公司都上线了DeepSeek的系列模型。只能说,过年的这波“DeepSeek红利”实在太香了!
01.
泼天的富贵怎么就来了?
春节期间,DeepSeek在全球科技圈引发的轰动,就不必再重复了。不过在最初,至少青云科技没有意识到,这么快就会对他们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DoNews采访了青云科技的市场总监王玉圆,据她回忆,早在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V3 刚刚发布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关注到并开始进行测试,“我们没有说所有的人都扑在这件事情上,(DeepSeek-R1)部署还挺快的。”王玉圆谈到。
在此之前,青云科技已经陆续上线过一些开源的大模型,有着丰富的经验,整个过程并没什么难度。正式部署的时间是2月1日,2月4日正式上线了蒸馏版,2月6日上线了DeepSeek-R1的满血版,之后又上线了DeepSeek-V3 的满血版。
影响部署最大的问题,反而是从开源网站上下载满血版的文件,有700多G,网络传输花了较长的时间,在测试环境部署成功之后,正式部署到智算中心是分钟级的。
随之而来就是迅速增长的流量。
2月6日,由于服务器资源紧张,DeepSeek暂停了API服务充值,而且调用API的服务很不稳定,对于急于体验和使用DeepSeek的企业来说可谓是一个噩耗,以至于产生了一个新的词汇“DeepSeek难民”。而刚刚部署了DeepSeek模型的青云科技,就成为“难民”们涌入的目的地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青云科技提供的价格,与DeepSeek官方一致,但考虑促销的折扣,还要更划算一些。王玉圆告诉DoNews,刚上线时新用户注册的数量暴涨了十倍,之后满血版上线时,甚至又多出数倍。“我们上线满血版的第二天,资源就告急了,又紧急去找其他的智算中心接入进来。”
这背后的逻辑是,对企业来说,蒸馏版本尚可考虑在本地部署使用,但是满血版对机器的要求较高,还是要通过云服务来使用。青云科技的一位客户,一直通过调用大模型去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就找到青云科技表示想要稳定的满血版DeepSeek-V3的API,刚好第二天青云科技就上线了,这名客户在使用后很满意,还帮他们在圈子里打广告。
这就是泼天的富贵吗?这只是个开头。DeepSeek的出现,让整个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逻辑都发生了转变,青云科技、优刻得这样的腰部云厂商和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头部云厂商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大模型是我们的短板。”王玉圆回忆,2024年青云科技在推广私有云时,许多客户提出既需要底层算力的管理调度,也需要大模型来做具体的应用,而青云科技遇到的瓶颈就是,需要一家能够紧密合作的第三方大模型公司,因此在竞标时,面对“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百度智能云—文心大模型”这样的组合就会处于劣势。
但当企业对大模型的首选都变成开源的DeepSeek时,这个瓶颈就消失了。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在尝试用DeepSeek取代原先的大模型,DoNews采访了一家小型企业,原本使用“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的组合,也在第一时间接入了DeepSeek的API,目前和原本在用的通义大模型各支撑了一半业务进行对比。“简单的任务差别不大,复杂的任务感觉DeepSeek要好一点。”这家企业的IT负责人评价道。
青云科技股价的暴涨,虽然像是“天上掉馅饼”,实则有底层逻辑的支撑,不仅市场空间在增长,竞争形势也大大改善。
反倒是头部云厂商们,对此就有些五味杂陈了。
02.
羞答答的大厂也入局
在采访青云科技时,DoNews也尝试联系了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不过这两家大模型时代的头部云厂商,对近期的情况却有些讳莫如深。
阿里云表示希望“先让业务跑一下”,而百度智能云则选择书面回复了部分问题。
在过去两年激烈的大模型竞赛中,头部云厂商是主力军,除了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外,腾讯云、华为云和字节跳动在大模型上的投入也不小。
如果点评一家“2024年落差最大的大模型”,我可能会颁给字节跳动。2024年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奋起直追,到年底时旗下的豆包已经成为国内日活跃用户数(DAU)第一的 AI 产品,但这个成绩在DeepSeek那陡峭的增长曲线面前黯然失色。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在1月28日的日活跃用户数就首次超越豆包,2月1日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史上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应用。更扎心的是,DeepSeek可没花钱营销,而豆包……
事实证明,在AI领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追求“智能上限”,如果大模型的智能上限被拉开,那辛苦搭建的“护城河”就像小水洼一样可笑。
所以即使内心再想推广自家的大模型,当下部署DeepSeek才是云厂商们最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君不见,连股价被打击的暴跌的英伟达都第一时间部署了DeepSeek,亚马逊云科技、微软云的动作也极快。百度智能云在这方面就很务实,2月3日,百度千帆平台就上架了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并做了平台工程架构的优化,调用价格还降到了DeepSeek-V3官方价的3折。
据了解,在DeepSeek模型上线的首日,有超1.5万家客户通过百度千帆平台进行模型调用,可见这份“红利”云大厂同样能吃到。阿里云的动作慢一些,但是在2月9日,百炼平台也全面上线DeepSeek的6款模型。
在讨论“同一起跑线”时,王玉圆描述,许多客户一开始调用DeepSeek的API,发现不稳定,转而用各个云厂商的API,甚至用轮转的方式进行测试哪个更好用,“我举个例子,十秒钟这个API不响应,那我就用下一家了。”
看起来似乎是公平竞争,那在这样的竞争中,不同云厂商的优势是什么?
王玉圆认为,青云科技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提供公有云的服务,也可以提供私有化的部署。“有些传统企业很希望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同时,能给它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但DeepSeek的商业模式肯定不是这样的,不会去做私有化部署,而我们在私有云市场上,是有软硬一体化的技术、企业客户的服务经验和客户积累的。”
但在大模型的差距抵消后,云大厂依旧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就有声音,表示部分云厂商DeepSeek模型的实际效果不达预期,可能的原因就是硬件上存在差别。
比如在Amazon Bedrock Marketplace部署DeepSeek-R1模型,亚马逊云科技给出的可选实例包括 EC2 P5e 的 48xlarge 型号,单个实例包含8颗H200 GPU,以及3200Gbps的网络带宽,可以说配置豪华,能最大程度发挥模型的性能。
当然,国内云厂商也有自己的宣传点,比如百度智能云点亮了昆仑芯P800万卡集群,可以为DeepSeek适配国产化芯片来提供模型推理服务,对部分政企客户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百度方面的回复还提到,在推理引擎性能优化技术、推理服务的工程架构创新、推理服务的稳定安全保障方面,也有不少积累可用于企业对DeepSeek的使用上。
此外,价格战大概率也会(或者已经)到来;对于企业数据的定制优化、安全问题,还有一些工程化的问题,可能也是云厂商们未来竞争的焦点。
03.
红利还能吃多久?
在DeepSeek横空出世之前,中美AI的竞争,我方不能说危如累卵,但也是压力不小。
而DeepSeek的高智能、低成本,还有完全开源,可以说让中国AI产业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许多。这份技术突破的“红利”,不止让云厂商们吃到了,随着云计算为千行百业提供支持,“红利”也会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该说不说,互联网企业绝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那一批。别的公司还在“试试看”时,腾讯直接在核心应用中上线了DeepSeek。
2月13日,腾讯元宝接入了DeepSeek-R1 671B满血版。有了国内头部云厂商腾讯云的加持,“元宝版”的DeepSeek用起来比官方的还流畅,直接带动元宝在2月22日弯路超车, App Store 中国区免费排行榜中超过了豆包。
2月15日,腾讯更是在微信搜一搜测试接入DeepSeek-R1。到了2月17日,腾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腾讯元宝、微信、IMA、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等多款腾讯产品,在接入混元大模型的同时,接入DeepSeek-R1模型,欢迎体验。”直接带动腾讯股价大涨7.83%,创下了三年多以来的新高512港元。
百度也是不甘落后,2月16日宣布百度搜索全量上线DeepSeek满血版,有趣的是,事已至此百度还是强调不搞“拿来主义”——即使用了外部大模型,也要用自身的技术做优化,比如百度的联网搜索还有RAG技术等。据百度方面统计,PC端开放了1小时,就有超千万人使用。
从大模型到云,再从云到应用,DeepSeek激起的浪潮还将继续席卷,直到传递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周,DeepSeek还会陆续开源5个代码库,分享“微小但真诚”的进展。
理性的说,DeepSeek带来的红利期还将持续不短的时间。而感性的说,这份红利将由所有人共创共享,成为我们通向AGI的集体动力。
来看看这优美的上升轨迹,自2月5日开始,股价长期在30元人民币徘徊的青云科技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达到了198%。
图片来源:百度股市通
与之类似的还有另一家二线云厂商优刻得,也收获了4个涨停,8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77%。以至于两家公司接连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而且都声称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唯一的变化是,两家公司都上线了DeepSeek的系列模型。只能说,过年的这波“DeepSeek红利”实在太香了!
01.
泼天的富贵怎么就来了?
春节期间,DeepSeek在全球科技圈引发的轰动,就不必再重复了。不过在最初,至少青云科技没有意识到,这么快就会对他们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DoNews采访了青云科技的市场总监王玉圆,据她回忆,早在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V3 刚刚发布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关注到并开始进行测试,“我们没有说所有的人都扑在这件事情上,(DeepSeek-R1)部署还挺快的。”王玉圆谈到。
在此之前,青云科技已经陆续上线过一些开源的大模型,有着丰富的经验,整个过程并没什么难度。正式部署的时间是2月1日,2月4日正式上线了蒸馏版,2月6日上线了DeepSeek-R1的满血版,之后又上线了DeepSeek-V3 的满血版。
影响部署最大的问题,反而是从开源网站上下载满血版的文件,有700多G,网络传输花了较长的时间,在测试环境部署成功之后,正式部署到智算中心是分钟级的。
随之而来就是迅速增长的流量。
2月6日,由于服务器资源紧张,DeepSeek暂停了API服务充值,而且调用API的服务很不稳定,对于急于体验和使用DeepSeek的企业来说可谓是一个噩耗,以至于产生了一个新的词汇“DeepSeek难民”。而刚刚部署了DeepSeek模型的青云科技,就成为“难民”们涌入的目的地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青云科技提供的价格,与DeepSeek官方一致,但考虑促销的折扣,还要更划算一些。王玉圆告诉DoNews,刚上线时新用户注册的数量暴涨了十倍,之后满血版上线时,甚至又多出数倍。“我们上线满血版的第二天,资源就告急了,又紧急去找其他的智算中心接入进来。”
这背后的逻辑是,对企业来说,蒸馏版本尚可考虑在本地部署使用,但是满血版对机器的要求较高,还是要通过云服务来使用。青云科技的一位客户,一直通过调用大模型去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就找到青云科技表示想要稳定的满血版DeepSeek-V3的API,刚好第二天青云科技就上线了,这名客户在使用后很满意,还帮他们在圈子里打广告。
这就是泼天的富贵吗?这只是个开头。DeepSeek的出现,让整个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竞争逻辑都发生了转变,青云科技、优刻得这样的腰部云厂商和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头部云厂商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大模型是我们的短板。”王玉圆回忆,2024年青云科技在推广私有云时,许多客户提出既需要底层算力的管理调度,也需要大模型来做具体的应用,而青云科技遇到的瓶颈就是,需要一家能够紧密合作的第三方大模型公司,因此在竞标时,面对“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百度智能云—文心大模型”这样的组合就会处于劣势。
但当企业对大模型的首选都变成开源的DeepSeek时,这个瓶颈就消失了。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在尝试用DeepSeek取代原先的大模型,DoNews采访了一家小型企业,原本使用“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的组合,也在第一时间接入了DeepSeek的API,目前和原本在用的通义大模型各支撑了一半业务进行对比。“简单的任务差别不大,复杂的任务感觉DeepSeek要好一点。”这家企业的IT负责人评价道。
青云科技股价的暴涨,虽然像是“天上掉馅饼”,实则有底层逻辑的支撑,不仅市场空间在增长,竞争形势也大大改善。
反倒是头部云厂商们,对此就有些五味杂陈了。
02.
羞答答的大厂也入局
在采访青云科技时,DoNews也尝试联系了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不过这两家大模型时代的头部云厂商,对近期的情况却有些讳莫如深。
阿里云表示希望“先让业务跑一下”,而百度智能云则选择书面回复了部分问题。
在过去两年激烈的大模型竞赛中,头部云厂商是主力军,除了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外,腾讯云、华为云和字节跳动在大模型上的投入也不小。
如果点评一家“2024年落差最大的大模型”,我可能会颁给字节跳动。2024年字节跳动在大模型领域奋起直追,到年底时旗下的豆包已经成为国内日活跃用户数(DAU)第一的 AI 产品,但这个成绩在DeepSeek那陡峭的增长曲线面前黯然失色。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在1月28日的日活跃用户数就首次超越豆包,2月1日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史上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应用。更扎心的是,DeepSeek可没花钱营销,而豆包……
事实证明,在AI领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追求“智能上限”,如果大模型的智能上限被拉开,那辛苦搭建的“护城河”就像小水洼一样可笑。
所以即使内心再想推广自家的大模型,当下部署DeepSeek才是云厂商们最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君不见,连股价被打击的暴跌的英伟达都第一时间部署了DeepSeek,亚马逊云科技、微软云的动作也极快。百度智能云在这方面就很务实,2月3日,百度千帆平台就上架了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并做了平台工程架构的优化,调用价格还降到了DeepSeek-V3官方价的3折。
据了解,在DeepSeek模型上线的首日,有超1.5万家客户通过百度千帆平台进行模型调用,可见这份“红利”云大厂同样能吃到。阿里云的动作慢一些,但是在2月9日,百炼平台也全面上线DeepSeek的6款模型。
在讨论“同一起跑线”时,王玉圆描述,许多客户一开始调用DeepSeek的API,发现不稳定,转而用各个云厂商的API,甚至用轮转的方式进行测试哪个更好用,“我举个例子,十秒钟这个API不响应,那我就用下一家了。”
看起来似乎是公平竞争,那在这样的竞争中,不同云厂商的优势是什么?
王玉圆认为,青云科技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提供公有云的服务,也可以提供私有化的部署。“有些传统企业很希望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同时,能给它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但DeepSeek的商业模式肯定不是这样的,不会去做私有化部署,而我们在私有云市场上,是有软硬一体化的技术、企业客户的服务经验和客户积累的。”
但在大模型的差距抵消后,云大厂依旧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就有声音,表示部分云厂商DeepSeek模型的实际效果不达预期,可能的原因就是硬件上存在差别。
比如在Amazon Bedrock Marketplace部署DeepSeek-R1模型,亚马逊云科技给出的可选实例包括 EC2 P5e 的 48xlarge 型号,单个实例包含8颗H200 GPU,以及3200Gbps的网络带宽,可以说配置豪华,能最大程度发挥模型的性能。
当然,国内云厂商也有自己的宣传点,比如百度智能云点亮了昆仑芯P800万卡集群,可以为DeepSeek适配国产化芯片来提供模型推理服务,对部分政企客户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百度方面的回复还提到,在推理引擎性能优化技术、推理服务的工程架构创新、推理服务的稳定安全保障方面,也有不少积累可用于企业对DeepSeek的使用上。
此外,价格战大概率也会(或者已经)到来;对于企业数据的定制优化、安全问题,还有一些工程化的问题,可能也是云厂商们未来竞争的焦点。
03.
红利还能吃多久?
在DeepSeek横空出世之前,中美AI的竞争,我方不能说危如累卵,但也是压力不小。
而DeepSeek的高智能、低成本,还有完全开源,可以说让中国AI产业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许多。这份技术突破的“红利”,不止让云厂商们吃到了,随着云计算为千行百业提供支持,“红利”也会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该说不说,互联网企业绝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那一批。别的公司还在“试试看”时,腾讯直接在核心应用中上线了DeepSeek。
2月13日,腾讯元宝接入了DeepSeek-R1 671B满血版。有了国内头部云厂商腾讯云的加持,“元宝版”的DeepSeek用起来比官方的还流畅,直接带动元宝在2月22日弯路超车, App Store 中国区免费排行榜中超过了豆包。
2月15日,腾讯更是在微信搜一搜测试接入DeepSeek-R1。到了2月17日,腾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腾讯元宝、微信、IMA、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等多款腾讯产品,在接入混元大模型的同时,接入DeepSeek-R1模型,欢迎体验。”直接带动腾讯股价大涨7.83%,创下了三年多以来的新高512港元。
百度也是不甘落后,2月16日宣布百度搜索全量上线DeepSeek满血版,有趣的是,事已至此百度还是强调不搞“拿来主义”——即使用了外部大模型,也要用自身的技术做优化,比如百度的联网搜索还有RAG技术等。据百度方面统计,PC端开放了1小时,就有超千万人使用。
从大模型到云,再从云到应用,DeepSeek激起的浪潮还将继续席卷,直到传递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周,DeepSeek还会陆续开源5个代码库,分享“微小但真诚”的进展。
理性的说,DeepSeek带来的红利期还将持续不短的时间。而感性的说,这份红利将由所有人共创共享,成为我们通向AGI的集体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