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方雨虹(002271.SZ)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公告显示,东方雨虹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8亿元到1.48亿元,同比下降96%到94%。
回顾过去,2021年东方雨虹归母净利润高达42亿元,彼时可谓风光无限,是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明星企业。但随后业绩急转直下,2022年归母净利润降至21.21亿元,同比暴跌50%,到2024年也毫无起色,第四季度更是预亏11亿元,堪称历史业绩最差季度。
(来源:东方雨虹公告)
随着业绩的一路下滑,东方雨虹股价也跌跌不休。同花顺客户端数据显示,2021年6月至今,股价从62.54元/股跌至2025年2月21日的12.58元/股,期间最大跌幅87.45%;公司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1500亿元,大幅缩水至如今的306.5亿元,市值蒸发超亿元。曾经的“防水茅”,如今却业绩大幅下降,深陷泥沼。
(来源:同花顺)
直销业务锐减近50%,超百亿元应收账款
东方雨虹在业绩预告中明确指出,业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加强应收风险管控力度,主动放弃了回款不佳的直销项目,导致直销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从而导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直销业务一直是东方雨虹重要的销售模式。在2023年,直销业务还是其第二大销售模式,收入超过100亿元。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直销业务收入锐减46%,仅为28亿元左右。
(来源:东方雨虹2023年年报)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这一主动收缩直销业务的举措,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降低应收账款风险,但在短期内,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造成了巨大冲击。失去了大量直销项目的收入支撑,东方雨虹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最为直接的便是东方雨虹高悬的应收账款问题。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高达106.75亿元。
应收账款风险不仅导致了资产减值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光是2024年前三季度,东方雨虹就计提了6.34亿元的减值损失。
虽然公司进行了减值计提,但一个净利润只有20多亿元(2023年净利润22.73亿元)的企业,却背负着100多亿元应收账款,这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众多房企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东方雨虹作为房地产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其应收账款回收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若未来部分账款无法收回,公司业绩将受到进一步的严重冲击。
(来源:wind)
渠道转型导致费用激增,现金流持续三个季度为负
面对困境,东方雨虹正积极寻求转型,当前公司大力推进从大B(大型企业和机构客户)为主的直销模式向零售(C)和工程渠道(小B)为主的渠道销售模式转变。
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公司深化渠道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工程渠道及零售渠道收入共计121.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6%,同比增长8.44%,渠道销售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其中,工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66.99亿元,同比增长9.07%;零售渠道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同比增长7.66%,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74%,工程及零售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然而,渠道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在转型过程中,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渠道建设、市场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这导致短期内费用大幅增加,对利润造成了负面影响。东方雨虹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5.14亿元,较上期发生额14.76亿元出现增长。其中,广告宣传费由2023年上半年的2.91亿元,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3.15亿元,同期差旅费、办公费、小车费也均出现增长。
而且,新渠道的开拓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投入。如何在新渠道中持续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如何平衡线上线下渠道关系,以及如何应对渠道合作伙伴管理等问题,都是东方雨虹未来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不仅如此,渠道转型也影响着公司的现金流状况,2024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数据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8.89亿元、- 13.28亿元、- 4.92亿元,均为负值。持续的负现金流表明公司在经营中现金流出大于流入,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资或动用自身储备资金来维持运营。
从公司资金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东方雨虹货币资金为56.8亿元,但短期借款高达66.24亿元,速动比率降至1.24,短期偿债压力巨大。在当前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外部融资渠道受阻,公司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这将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员工持股计划巨亏,行业正值阵痛期
东方雨虹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出现巨大的浮亏。具体来看,2021年3月,东方雨虹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旨在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1411名员工自筹资金13.77亿元,并通过1:1杠杆融资,合计投资27.6亿元,以均价55.78元买入4947万股。控股股东李卫国承诺,若员工自筹资金年化收益率低于8%,他将兜底本金并补偿利息。
(来源:东方雨虹2021年年报)
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持股计划的发布,东方雨虹股价一路暴跌。从2021年最高点62.54元/股跌至2025年2月21日的12.58元/股,员工持股计划跌幅超过了70%,理论上总亏损超20亿元。若仅计算员工自筹资金部分,本金亏损已超过100%。
因此,自2022年锁定期结束,员工持股计划开始大幅减持。到2024年中报,持股数量已从当初的4947万股降至200万股,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单。
(来源:东方雨虹2021年年报)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而公司董事长李卫国虽通过减持股份和质押股份筹措资金,但目前仍存在较大缺口。若股价进一步下跌,可能再次触发强制平仓。要知道,李卫国当前持股21.79%,已质押74.06%(数据截至2025年2月21日),进一步腾挪空间有限,风险日益加剧。
从行业情况来看,防水行业仍处于“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市场集中度较低,而且,近年来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像科顺股份等传统防水企业正不断扩张,在产品质量、价格、渠道等方面与东方雨虹展开全面竞争。而三棵树等跨界防水的企业凭借在其他领域的品牌、渠道等优势进入防水行业,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此外,央企背景的北新防水也在快速扩张,2019年到2024年其防水业务收入从2.1亿元飙升至50.0亿元体量,给东方雨虹带来很大竞争压力。
不仅如此,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对东方雨虹的影响更为深远。Wind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21年的18亿平方米降至2024年的9.7亿平方米,下滑近50%。由于预售制下新房销售和竣工交付存在2年左右的时间差,未来东方雨虹的营收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大。
东方雨虹当前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从业绩下滑、直销业务困境、应收账款风险、渠道转型难题,到资金压力、员工持股计划风险,以及行业竞争和下游需求的不利因素,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考验。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实现业绩回升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东方雨虹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值得整个行业高度关注。
近日,东方雨虹(002271.SZ)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公告显示,东方雨虹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8亿元到1.48亿元,同比下降96%到94%。
回顾过去,2021年东方雨虹归母净利润高达42亿元,彼时可谓风光无限,是资本市场备受追捧的明星企业。但随后业绩急转直下,2022年归母净利润降至21.21亿元,同比暴跌50%,到2024年也毫无起色,第四季度更是预亏11亿元,堪称历史业绩最差季度。
(来源:东方雨虹公告)
随着业绩的一路下滑,东方雨虹股价也跌跌不休。同花顺客户端数据显示,2021年6月至今,股价从62.54元/股跌至2025年2月21日的12.58元/股,期间最大跌幅87.45%;公司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1500亿元,大幅缩水至如今的306.5亿元,市值蒸发超亿元。曾经的“防水茅”,如今却业绩大幅下降,深陷泥沼。
(来源:同花顺)
直销业务锐减近50%,超百亿元应收账款
东方雨虹在业绩预告中明确指出,业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加强应收风险管控力度,主动放弃了回款不佳的直销项目,导致直销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从而导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直销业务一直是东方雨虹重要的销售模式。在2023年,直销业务还是其第二大销售模式,收入超过100亿元。但到了2024年上半年,直销业务收入锐减46%,仅为28亿元左右。
(来源:东方雨虹2023年年报)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这一主动收缩直销业务的举措,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降低应收账款风险,但在短期内,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造成了巨大冲击。失去了大量直销项目的收入支撑,东方雨虹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最为直接的便是东方雨虹高悬的应收账款问题。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高达106.75亿元。
应收账款风险不仅导致了资产减值损失,还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回笼速度,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光是2024年前三季度,东方雨虹就计提了6.34亿元的减值损失。
虽然公司进行了减值计提,但一个净利润只有20多亿元(2023年净利润22.73亿元)的企业,却背负着100多亿元应收账款,这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众多房企经营状况不佳,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东方雨虹作为房地产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其应收账款回收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若未来部分账款无法收回,公司业绩将受到进一步的严重冲击。
(来源:wind)
渠道转型导致费用激增,现金流持续三个季度为负
面对困境,东方雨虹正积极寻求转型,当前公司大力推进从大B(大型企业和机构客户)为主的直销模式向零售(C)和工程渠道(小B)为主的渠道销售模式转变。
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公司深化渠道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工程渠道及零售渠道收入共计121.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9.76%,同比增长8.44%,渠道销售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其中,工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66.99亿元,同比增长9.07%;零售渠道实现营业收入54.38亿元,同比增长7.66%,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74%,工程及零售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然而,渠道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在转型过程中,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渠道建设、市场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这导致短期内费用大幅增加,对利润造成了负面影响。东方雨虹2024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5.14亿元,较上期发生额14.76亿元出现增长。其中,广告宣传费由2023年上半年的2.91亿元,增长至2024年上半年的3.15亿元,同期差旅费、办公费、小车费也均出现增长。
而且,新渠道的开拓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投入。如何在新渠道中持续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如何平衡线上线下渠道关系,以及如何应对渠道合作伙伴管理等问题,都是东方雨虹未来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不仅如此,渠道转型也影响着公司的现金流状况,2024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数据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8.89亿元、- 13.28亿元、- 4.92亿元,均为负值。持续的负现金流表明公司在经营中现金流出大于流入,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资或动用自身储备资金来维持运营。
从公司资金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东方雨虹货币资金为56.8亿元,但短期借款高达66.24亿元,速动比率降至1.24,短期偿债压力巨大。在当前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外部融资渠道受阻,公司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这将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员工持股计划巨亏,行业正值阵痛期
东方雨虹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出现巨大的浮亏。具体来看,2021年3月,东方雨虹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旨在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1411名员工自筹资金13.77亿元,并通过1:1杠杆融资,合计投资27.6亿元,以均价55.78元买入4947万股。控股股东李卫国承诺,若员工自筹资金年化收益率低于8%,他将兜底本金并补偿利息。
(来源:东方雨虹2021年年报)
然而,事与愿违,随着持股计划的发布,东方雨虹股价一路暴跌。从2021年最高点62.54元/股跌至2025年2月21日的12.58元/股,员工持股计划跌幅超过了70%,理论上总亏损超20亿元。若仅计算员工自筹资金部分,本金亏损已超过100%。
因此,自2022年锁定期结束,员工持股计划开始大幅减持。到2024年中报,持股数量已从当初的4947万股降至200万股,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名单。
(来源:东方雨虹2021年年报)
(来源:东方雨虹2024年半年报)
而公司董事长李卫国虽通过减持股份和质押股份筹措资金,但目前仍存在较大缺口。若股价进一步下跌,可能再次触发强制平仓。要知道,李卫国当前持股21.79%,已质押74.06%(数据截至2025年2月21日),进一步腾挪空间有限,风险日益加剧。
从行业情况来看,防水行业仍处于“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市场集中度较低,而且,近年来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像科顺股份等传统防水企业正不断扩张,在产品质量、价格、渠道等方面与东方雨虹展开全面竞争。而三棵树等跨界防水的企业凭借在其他领域的品牌、渠道等优势进入防水行业,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此外,央企背景的北新防水也在快速扩张,2019年到2024年其防水业务收入从2.1亿元飙升至50.0亿元体量,给东方雨虹带来很大竞争压力。
不仅如此,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对东方雨虹的影响更为深远。Wind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21年的18亿平方米降至2024年的9.7亿平方米,下滑近50%。由于预售制下新房销售和竣工交付存在2年左右的时间差,未来东方雨虹的营收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大。
东方雨虹当前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从业绩下滑、直销业务困境、应收账款风险、渠道转型难题,到资金压力、员工持股计划风险,以及行业竞争和下游需求的不利因素,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严峻考验。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实现业绩回升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东方雨虹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值得整个行业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