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门再创业思考:奇瑞出海,小鹏当家,理想AI

智车科技

7小时前

张小珺用时3小时,对话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晚点分别在2024年圣诞节和2025年元旦这两个特殊时间,访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葛帮宁对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的采访更是横跨3年,分别于2023年11月、2024年1月和2025年1月各进行一次访谈。

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汽车掌门人?如何在转型期握好方向盘?如何在AI时代下再创业发展……

2月24日,在某汽车集团一位高层人士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打印的、帮宁工作室出品的专访稿《对话尹同跃:“现在并非最好的奇瑞,明天一定更好”|见识INSIGHT》(作者葛帮宁)。“这是集体学习材料。”他说。

谈起近期业内关注点,他认为还有关于何小鹏和李想的两篇访谈报道也值得详读,已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学习这3篇文章。另两篇分别是晚点LatePost出品的《晚点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宋玮、赵宇撰文)、张小珺商业访谈录出品的《对李想的3小时访谈:宅男、AI、家庭、游戏和天梯》(主持人张小珺)。

汽车掌门人工作繁忙,日理万机,3篇报道的作者都花了较长时间跟踪采访。

其中,张小珺用时3小时,对话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晚点分别在2024年圣诞节和2025年元旦这两个特殊时间,访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葛帮宁对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的采访更是横跨3年,分别于2023年11月、2024年1月和2025年1月各进行一次访谈。 这让作者能探访他们更多的内心世界,从而造就了报道的深度,受到圈内圈外不少人士的关注,甚至研读。

时间的玫瑰悄然绽放,中国品牌造车潮起潮落又潮起。受访的3位掌门各具代表性。作为60后创业者,尹同跃历经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低迷与崛起时代,他本人在岁月沉淀下愈加沉稳;何小鹏刚刚把小鹏汽车从生死边缘拉回来,对CEO(首席执行官)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想则从个性十足的“微博King”逐渐隐藏锋芒,转道蓄力AI蓝图。

从报道看到,围绕企业管理、战略制定、前沿趋势等方面,尹同跃、何小鹏、李想分别表达了清晰的观点和公司最新进展,不仅透露出传统车企在转型之际的困顿与果敢,也预示了汽车产业的前沿技术和趋势走向。

3篇报道都采取对话形式,尽量原汁原味地还原访谈现场。

由此,3篇报道都含金量满满,具备了特殊的价值,就像李想所言:“尤其在大语言模型(发展)以后,传播效率最高来自于对话。包含Sam Altman(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黄仁勋(NVIDIA创始人兼CEO)的观点,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看到。”

企业管理

掌管数万人的饭碗、管理千百亿规模,汽车公司的1号位并不好干。

过去两年来,何小鹏在重新学习如何做好一名CEO,他采取了几大举措:

一是调整组织。“拆解部门墙”,强力打通全公司的横向业务流程,公司越大越要用横向管理法,横向本质是让业务流、人流、财务流横跨不同的业务和部门,使其更有效率、更可控,并统筹和平衡好整体。

调整后,何小鹏会亲管到一线,直管员工体验、企业流程制度等事项。

二是建立体系。以前小鹏没有体系。体系是一个组织的高等级,干部是一个体系的初步阶段,目前小鹏是从初步阶段往中部阶段过渡。

何小鹏谈到,公司内部的XPD(产品开发体系)现在才到第二个版本,之后最重要的是成立“质量运营中心”,确保内部形成的共识每个季度都被实施,且都被检查。

计划到2027年底,小鹏完成新的组织搭建——横向、纵向、人才、流程和工具体系全闭环。

三是人才刺激。过去一年,30个一级中心、85%的负责人都进行了调换,有人离开、有人调岗。何小鹏尝试把人才重新激活,识别哪些人适合跟着公司从0到1、哪些人适合从1到10。

他认为,看一个人有5个角度——专业、业务、管理、体系和基础。汽车就是一个多维度能力的组合,尤其在AI时代。“为什么让干研发的人去干HR?传统HR是在选育用留的框里干活,我现在更需要懂数字化和信息化的HR。”

人才的逻辑是不拘一格组合人才,要考虑长、中、短期的组合逻辑。“我还是希望大多数可以从内部提拔,而且应该更多靠筛选,尽量少培养。我觉得很多人可以重新激活,所以我们最近在重新唤醒原来流失的员工,很多P8、P9再回来。”何小鹏说。

相比何小鹏,李想历来给人一种更严格的印象,不过在管理方面,二者有很多共同之处。

2023年,理想汽车收入达到千亿元,这让李想意识到,要建立一个支撑千亿规模的运营体系。

他让过去做产品、做业务最优秀的人来主导这次体系变革,在研发、销售、管理方面建设体系,把最重要的人才——范皓宇(理想高级副总裁)、刘杰(理想商业副总裁)等人的优势发挥出来,要他们去提升运营能力。

两年里,理想构建起千亿体系能力。同时,高管也慢慢具备两个能力:怎么构建产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怎么做好运营的能力。

在管理风格上,李想喜欢高管跟他“吵架”,他认为真正的顶级团队就应该如此,如同乔布斯讲的故事:他认识一个邻居,拿着一堆普通石头放到一个机器里,几天以后,拿出来都是漂亮的球。只有打磨过、切磋中才能出好想法。

对于李想来说,员工管理是他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员工招聘、培训,设立人力资源制度等,都是他的优先级。公司18级及18级以上,还有少部分17级员工,李想亲自面试。

对已进入社会岗位的00后们,李想打通了一套新的管理方式:一是在意他,二是认同他,三是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他说,如今,对待人的模式要发生根本变化。

而尹同跃已掌管奇瑞20多年,在3位掌门中管理经验最丰富,堪称“汽车老江湖”。不过在环境变化之下,如李想所言,待人模式不一样了。尹同跃抱有相同观点,“大模型会改变很多开发方式,改变很多管理方法。这些新方向都要融入当下”。

理想达千亿规模,而奇瑞已近5000亿(2024年营收4800亿)。尹同跃坦承,奇瑞的体系能力和干部素养,还没有达到5000亿元级规模,可能还停留在800亿、1000亿时的规模,所以显得事倍功半,管理效率低下。他说,按道理,应该有更细化的管理流程,有更好的管理工具导入,但现在还没有做到。

曾经,他带着奇瑞管理层全员阅读《小米创业思考》,学习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汽车企业的意义。

在小草房精神的延续下,尹同跃提出“四心四力两声音”,即好胜心、好奇心、自信心、敬畏心,领导力、学习力、沟通力、想象力,聆听客户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以此鼓励团队、建设队伍。在他看来,人才要德才兼备,用业绩说话,这是打拼出来的,不是培训出来的。

产品战略

2024年,奇瑞燃油车的销量比重接近80%,出口销量占比高达44%,尹同跃是否掌握了出海密码?

今年1月,小鹏汽车MONA M03销量超过15000台,何小鹏是否摸准了爆款模式?

久未露面的李想大谈特谈人工智能,理想又是否在AI汽车上有先人一步的前瞻?

这些问题,在他们的产品战略规划中隐藏着答案。

2010-2020年,是奇瑞的战略转型期,此后站稳了出海地位,在出海模式上颇有建树。同时,它实行油电并行的战略,今天,燃油车仍然是奇瑞的主要利润来源。

奇瑞的想法很直白——“不做亏钱买卖”。它采用油电多品牌战略,目前来看,奇瑞的燃油车比重仍然很大,国际市场需求较高,奇瑞还不会弱化这一优势,而且还在开发新一代燃油技术以及混动技术。至于新能源产品,则依托同一电动平台集中投放,达到资源复用的效果。

品牌多、车型多,是奇瑞的特色。今年,绝大多数车企集团都在进行战略收缩与战略聚焦,尤其是东风、广汽、上汽,但奇瑞仍在坚持做加法。

对此,尹同跃的看法是,根据自身需要,提高品牌的锋利度,聚焦一个点,切进去后逐步放大,就像小刀切黄油一样。比如捷途定位旅行家和越野,虽然切口小,但非常精准。这种模式正延展到奇瑞旗下其它品牌。

小鹏能起死回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款新车:MONA M03和P7+,两款车下探到10万-20万元区间,直接拉升了销量。今年2月10日至16日,小鹏汽车以0.81万辆登顶中国汽车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其后是理想和小米。

小鹏产品价格带下沉策略的背后,一是成本产业链管控,驱动成本下降;二是产品矩阵改变,从以技术为主到以用户为主。

未来,小鹏的产品价格带将继续下探,从20万-50万扩展到10万-50万。“这是我们过去两年关于规模、消费趋势变化、全球化的整体反思。”何小鹏说。

在造车新势力创业者中,李想一直被称为“超级产品经理”,他自己说“我就是理想产品的天花板,但现在也是瓶颈”。理想早期融资能力差,反而促进公司更好、更早地推产品,由此而生的L系列相当卖座。“我最开始创办这家公司,招得最多的,是创造好产品的人。”

但MEGA带来意料之外的失利,给了理想一记耳光,让他们清醒过来。李想反思,主要原因是错判了MEGA市场规模和对纯电的理解还不够。由于运营能力的欠缺,理想缺乏一些“产品大将军”,在它补齐运营能力的同时,却耽误了现有产品的开发。

如今,李想本人和理想汽车将重心放在AI领域。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竞争在于提供什么样的“功能”,人工智能时代在于提供什么样的“能力”。从人工智能开始,企业必须得做研究、做技术研发,再去产品化。如果前两个步骤做不好,直接产品化是行不通的。

理想现有AI产品是智能驾驶和理想同学,它将以这两个产品为入口,去逐步打造智能体的梦想。

备战AI

“汽车的未来是AI”基本已成行业共识。不过,现阶段行业落地进度参差不齐,一向以AI技术领先的小鹏汽车,正将侧重点转移到汽车以及卖车本身。在被问到小鹏是all in AI还是all in汽车时,他说“现阶段当然是汽车”。

2024年,小鹏在AI驱动上的很多想法都未落实,30个中心只有几个相对积极拥抱AI。所以,2025年,小鹏将深刻反思AI如何驱动公司整个体系,而不只是驱动其中某个技术。

去年,小鹏汽车在AI方面的延缓,与更专注抓车型产品不无关系。这表明,在产业转型期,企业对生存和发展问题应掌握平衡之术。

未来,即使汽车靠AI赚钱,也是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深度整合后整体定价,将成本转嫁到整车价格中,而不是单独向用户收软件费。

小鹏一直以智驾领先为优势,但在2024年却有被后来者追平之势。对此,何小鹏仍然信心十足地说,“今天,我看到智驾的上限因为大模型的出现可以提高100倍。2025年MONA的高阶智驶版本会上车,今天还没有车企在那个级别实现自动驾驶的威力;同时整个系统,起码有3个巨大的升级,能力也许能做到现在的数十倍。大模型大幅度提高了上限和下限的高度和难度,更多人会在近两年加速淘汰。”

在访谈中,李想透露了对AI的很多看法和理想的愿景,断言“AI对于理想意味着未来的全部”。

理想正在进行的两款AI产品——理想同学(语音助手)和智能驾驶,前者是语言智能,后者是行为智能。

李想对团队有一个要求:未来几年,至少在中国范围内,必须保证大语言模型的基座模型是行业前三。公司愿意投资,把AI能力构建起来,而且不只是在汽车行业里比拼。

在智能化方面,理想起步不算早,2020年之后融到更多资金,也有了自己的收入,才开始做技术的平台化,包括智能驾驶平台、座舱平台SS、整车域控制器XCU等。这是一个创业公司从资源有限到资源增长往上成长的演进。

此过程中,理想始终聚焦商业优势。智能驾驶在发展过程中,只要能力有提升,就会带来卖车的商业价值,比如MPI接管率有500公里,而别人只有200公里,那这款车就会更好卖。

现在,李想主抓AI研发。前不久,理想汽车决定任命总裁马东辉担任智能汽车战略的负责人,负责制定与执行智能汽车业务相关战略,并取代李想的“产供销联系会主任”一职。这让李想有更多精力All in AI。

在前沿技术方面,传统车企的能力和资源倾向要逊于新势力,但该干的还得干。尹同跃称,技术方向上,电动化速度、智能化接受程度均超过预期,OpenAI、DeepSeek横空出世……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奇瑞的战略。

尹同跃去年誓言:“要像20年前投入造发动机一样,把智能化和AI作为奇瑞下一个20年突破方向。”然而,谈到具体细节时,他却三缄其口,觉得这是很新的技术,国家法律也不是很完善,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在大模型出来后,基于AI生成式的数据和场景,让大家看到追赶的希望,共识之后便是行动。

在这场产业变革浪潮中,作为车企掌门人、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尹同跃、何小鹏和李想以各自的方式,在企业管理、产品战略规划与AI变革的关键航道上探索实践。

未来,汽车市场定将更加波谲云诡,技术发展只会滚滚向前,掌门人的定力是带领车企穿越时代迷雾的关键。

像李想所言:“只要所有的中国企业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参考资料:

《对话尹同跃:“现在并非最好的奇瑞,明天一定更好”| 见识INSIGHT》

《晚点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独家 | 与李想的3小时对谈(完整版)》

原文标题 : 三掌门再创业思考:奇瑞出海,小鹏当家,理想AI

张小珺用时3小时,对话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晚点分别在2024年圣诞节和2025年元旦这两个特殊时间,访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葛帮宁对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的采访更是横跨3年,分别于2023年11月、2024年1月和2025年1月各进行一次访谈。

作者 | 杨 璐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汽车掌门人?如何在转型期握好方向盘?如何在AI时代下再创业发展……

2月24日,在某汽车集团一位高层人士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打印的、帮宁工作室出品的专访稿《对话尹同跃:“现在并非最好的奇瑞,明天一定更好”|见识INSIGHT》(作者葛帮宁)。“这是集体学习材料。”他说。

谈起近期业内关注点,他认为还有关于何小鹏和李想的两篇访谈报道也值得详读,已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学习这3篇文章。另两篇分别是晚点LatePost出品的《晚点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宋玮、赵宇撰文)、张小珺商业访谈录出品的《对李想的3小时访谈:宅男、AI、家庭、游戏和天梯》(主持人张小珺)。

汽车掌门人工作繁忙,日理万机,3篇报道的作者都花了较长时间跟踪采访。

其中,张小珺用时3小时,对话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晚点分别在2024年圣诞节和2025年元旦这两个特殊时间,访谈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葛帮宁对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的采访更是横跨3年,分别于2023年11月、2024年1月和2025年1月各进行一次访谈。 这让作者能探访他们更多的内心世界,从而造就了报道的深度,受到圈内圈外不少人士的关注,甚至研读。

时间的玫瑰悄然绽放,中国品牌造车潮起潮落又潮起。受访的3位掌门各具代表性。作为60后创业者,尹同跃历经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低迷与崛起时代,他本人在岁月沉淀下愈加沉稳;何小鹏刚刚把小鹏汽车从生死边缘拉回来,对CEO(首席执行官)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想则从个性十足的“微博King”逐渐隐藏锋芒,转道蓄力AI蓝图。

从报道看到,围绕企业管理、战略制定、前沿趋势等方面,尹同跃、何小鹏、李想分别表达了清晰的观点和公司最新进展,不仅透露出传统车企在转型之际的困顿与果敢,也预示了汽车产业的前沿技术和趋势走向。

3篇报道都采取对话形式,尽量原汁原味地还原访谈现场。

由此,3篇报道都含金量满满,具备了特殊的价值,就像李想所言:“尤其在大语言模型(发展)以后,传播效率最高来自于对话。包含Sam Altman(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黄仁勋(NVIDIA创始人兼CEO)的观点,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看到。”

企业管理

掌管数万人的饭碗、管理千百亿规模,汽车公司的1号位并不好干。

过去两年来,何小鹏在重新学习如何做好一名CEO,他采取了几大举措:

一是调整组织。“拆解部门墙”,强力打通全公司的横向业务流程,公司越大越要用横向管理法,横向本质是让业务流、人流、财务流横跨不同的业务和部门,使其更有效率、更可控,并统筹和平衡好整体。

调整后,何小鹏会亲管到一线,直管员工体验、企业流程制度等事项。

二是建立体系。以前小鹏没有体系。体系是一个组织的高等级,干部是一个体系的初步阶段,目前小鹏是从初步阶段往中部阶段过渡。

何小鹏谈到,公司内部的XPD(产品开发体系)现在才到第二个版本,之后最重要的是成立“质量运营中心”,确保内部形成的共识每个季度都被实施,且都被检查。

计划到2027年底,小鹏完成新的组织搭建——横向、纵向、人才、流程和工具体系全闭环。

三是人才刺激。过去一年,30个一级中心、85%的负责人都进行了调换,有人离开、有人调岗。何小鹏尝试把人才重新激活,识别哪些人适合跟着公司从0到1、哪些人适合从1到10。

他认为,看一个人有5个角度——专业、业务、管理、体系和基础。汽车就是一个多维度能力的组合,尤其在AI时代。“为什么让干研发的人去干HR?传统HR是在选育用留的框里干活,我现在更需要懂数字化和信息化的HR。”

人才的逻辑是不拘一格组合人才,要考虑长、中、短期的组合逻辑。“我还是希望大多数可以从内部提拔,而且应该更多靠筛选,尽量少培养。我觉得很多人可以重新激活,所以我们最近在重新唤醒原来流失的员工,很多P8、P9再回来。”何小鹏说。

相比何小鹏,李想历来给人一种更严格的印象,不过在管理方面,二者有很多共同之处。

2023年,理想汽车收入达到千亿元,这让李想意识到,要建立一个支撑千亿规模的运营体系。

他让过去做产品、做业务最优秀的人来主导这次体系变革,在研发、销售、管理方面建设体系,把最重要的人才——范皓宇(理想高级副总裁)、刘杰(理想商业副总裁)等人的优势发挥出来,要他们去提升运营能力。

两年里,理想构建起千亿体系能力。同时,高管也慢慢具备两个能力:怎么构建产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怎么做好运营的能力。

在管理风格上,李想喜欢高管跟他“吵架”,他认为真正的顶级团队就应该如此,如同乔布斯讲的故事:他认识一个邻居,拿着一堆普通石头放到一个机器里,几天以后,拿出来都是漂亮的球。只有打磨过、切磋中才能出好想法。

对于李想来说,员工管理是他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员工招聘、培训,设立人力资源制度等,都是他的优先级。公司18级及18级以上,还有少部分17级员工,李想亲自面试。

对已进入社会岗位的00后们,李想打通了一套新的管理方式:一是在意他,二是认同他,三是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他说,如今,对待人的模式要发生根本变化。

而尹同跃已掌管奇瑞20多年,在3位掌门中管理经验最丰富,堪称“汽车老江湖”。不过在环境变化之下,如李想所言,待人模式不一样了。尹同跃抱有相同观点,“大模型会改变很多开发方式,改变很多管理方法。这些新方向都要融入当下”。

理想达千亿规模,而奇瑞已近5000亿(2024年营收4800亿)。尹同跃坦承,奇瑞的体系能力和干部素养,还没有达到5000亿元级规模,可能还停留在800亿、1000亿时的规模,所以显得事倍功半,管理效率低下。他说,按道理,应该有更细化的管理流程,有更好的管理工具导入,但现在还没有做到。

曾经,他带着奇瑞管理层全员阅读《小米创业思考》,学习互联网思维对传统汽车企业的意义。

在小草房精神的延续下,尹同跃提出“四心四力两声音”,即好胜心、好奇心、自信心、敬畏心,领导力、学习力、沟通力、想象力,聆听客户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以此鼓励团队、建设队伍。在他看来,人才要德才兼备,用业绩说话,这是打拼出来的,不是培训出来的。

产品战略

2024年,奇瑞燃油车的销量比重接近80%,出口销量占比高达44%,尹同跃是否掌握了出海密码?

今年1月,小鹏汽车MONA M03销量超过15000台,何小鹏是否摸准了爆款模式?

久未露面的李想大谈特谈人工智能,理想又是否在AI汽车上有先人一步的前瞻?

这些问题,在他们的产品战略规划中隐藏着答案。

2010-2020年,是奇瑞的战略转型期,此后站稳了出海地位,在出海模式上颇有建树。同时,它实行油电并行的战略,今天,燃油车仍然是奇瑞的主要利润来源。

奇瑞的想法很直白——“不做亏钱买卖”。它采用油电多品牌战略,目前来看,奇瑞的燃油车比重仍然很大,国际市场需求较高,奇瑞还不会弱化这一优势,而且还在开发新一代燃油技术以及混动技术。至于新能源产品,则依托同一电动平台集中投放,达到资源复用的效果。

品牌多、车型多,是奇瑞的特色。今年,绝大多数车企集团都在进行战略收缩与战略聚焦,尤其是东风、广汽、上汽,但奇瑞仍在坚持做加法。

对此,尹同跃的看法是,根据自身需要,提高品牌的锋利度,聚焦一个点,切进去后逐步放大,就像小刀切黄油一样。比如捷途定位旅行家和越野,虽然切口小,但非常精准。这种模式正延展到奇瑞旗下其它品牌。

小鹏能起死回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款新车:MONA M03和P7+,两款车下探到10万-20万元区间,直接拉升了销量。今年2月10日至16日,小鹏汽车以0.81万辆登顶中国汽车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其后是理想和小米。

小鹏产品价格带下沉策略的背后,一是成本产业链管控,驱动成本下降;二是产品矩阵改变,从以技术为主到以用户为主。

未来,小鹏的产品价格带将继续下探,从20万-50万扩展到10万-50万。“这是我们过去两年关于规模、消费趋势变化、全球化的整体反思。”何小鹏说。

在造车新势力创业者中,李想一直被称为“超级产品经理”,他自己说“我就是理想产品的天花板,但现在也是瓶颈”。理想早期融资能力差,反而促进公司更好、更早地推产品,由此而生的L系列相当卖座。“我最开始创办这家公司,招得最多的,是创造好产品的人。”

但MEGA带来意料之外的失利,给了理想一记耳光,让他们清醒过来。李想反思,主要原因是错判了MEGA市场规模和对纯电的理解还不够。由于运营能力的欠缺,理想缺乏一些“产品大将军”,在它补齐运营能力的同时,却耽误了现有产品的开发。

如今,李想本人和理想汽车将重心放在AI领域。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竞争在于提供什么样的“功能”,人工智能时代在于提供什么样的“能力”。从人工智能开始,企业必须得做研究、做技术研发,再去产品化。如果前两个步骤做不好,直接产品化是行不通的。

理想现有AI产品是智能驾驶和理想同学,它将以这两个产品为入口,去逐步打造智能体的梦想。

备战AI

“汽车的未来是AI”基本已成行业共识。不过,现阶段行业落地进度参差不齐,一向以AI技术领先的小鹏汽车,正将侧重点转移到汽车以及卖车本身。在被问到小鹏是all in AI还是all in汽车时,他说“现阶段当然是汽车”。

2024年,小鹏在AI驱动上的很多想法都未落实,30个中心只有几个相对积极拥抱AI。所以,2025年,小鹏将深刻反思AI如何驱动公司整个体系,而不只是驱动其中某个技术。

去年,小鹏汽车在AI方面的延缓,与更专注抓车型产品不无关系。这表明,在产业转型期,企业对生存和发展问题应掌握平衡之术。

未来,即使汽车靠AI赚钱,也是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深度整合后整体定价,将成本转嫁到整车价格中,而不是单独向用户收软件费。

小鹏一直以智驾领先为优势,但在2024年却有被后来者追平之势。对此,何小鹏仍然信心十足地说,“今天,我看到智驾的上限因为大模型的出现可以提高100倍。2025年MONA的高阶智驶版本会上车,今天还没有车企在那个级别实现自动驾驶的威力;同时整个系统,起码有3个巨大的升级,能力也许能做到现在的数十倍。大模型大幅度提高了上限和下限的高度和难度,更多人会在近两年加速淘汰。”

在访谈中,李想透露了对AI的很多看法和理想的愿景,断言“AI对于理想意味着未来的全部”。

理想正在进行的两款AI产品——理想同学(语音助手)和智能驾驶,前者是语言智能,后者是行为智能。

李想对团队有一个要求:未来几年,至少在中国范围内,必须保证大语言模型的基座模型是行业前三。公司愿意投资,把AI能力构建起来,而且不只是在汽车行业里比拼。

在智能化方面,理想起步不算早,2020年之后融到更多资金,也有了自己的收入,才开始做技术的平台化,包括智能驾驶平台、座舱平台SS、整车域控制器XCU等。这是一个创业公司从资源有限到资源增长往上成长的演进。

此过程中,理想始终聚焦商业优势。智能驾驶在发展过程中,只要能力有提升,就会带来卖车的商业价值,比如MPI接管率有500公里,而别人只有200公里,那这款车就会更好卖。

现在,李想主抓AI研发。前不久,理想汽车决定任命总裁马东辉担任智能汽车战略的负责人,负责制定与执行智能汽车业务相关战略,并取代李想的“产供销联系会主任”一职。这让李想有更多精力All in AI。

在前沿技术方面,传统车企的能力和资源倾向要逊于新势力,但该干的还得干。尹同跃称,技术方向上,电动化速度、智能化接受程度均超过预期,OpenAI、DeepSeek横空出世……让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奇瑞的战略。

尹同跃去年誓言:“要像20年前投入造发动机一样,把智能化和AI作为奇瑞下一个20年突破方向。”然而,谈到具体细节时,他却三缄其口,觉得这是很新的技术,国家法律也不是很完善,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在大模型出来后,基于AI生成式的数据和场景,让大家看到追赶的希望,共识之后便是行动。

在这场产业变革浪潮中,作为车企掌门人、作为行业领军人物,尹同跃、何小鹏和李想以各自的方式,在企业管理、产品战略规划与AI变革的关键航道上探索实践。

未来,汽车市场定将更加波谲云诡,技术发展只会滚滚向前,掌门人的定力是带领车企穿越时代迷雾的关键。

像李想所言:“只要所有的中国企业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参考资料:

《对话尹同跃:“现在并非最好的奇瑞,明天一定更好”| 见识INSIGHT》

《晚点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CEO,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独家 | 与李想的3小时对谈(完整版)》

原文标题 : 三掌门再创业思考:奇瑞出海,小鹏当家,理想AI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