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渡边太太,正在抄底全球

盐财经

8小时前

尽管中国女性投资者群体还远远没有如“日本渡边太太”一般,达到能够扰动国际市场的地步;尽管相比当年的日本,中国仍有大量优质资产,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不让鸡蛋放在同样的篮子里,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去全球寻找收益更加可观的投资项目。

2025年,一个英文名为瑞秋的中国女孩在做家庭资产规划时,除了让钱“出海”之外,也决定提前把房贷还了。


在做这个决定前,瑞秋对比了存款利率和房贷LPR的数值,分别为1%和3%。这个数值让她做出了一个判断:这笔钱或许可以去还房贷了。说干就干,瑞秋在2月初就向银行申请了提前还贷


顾清也有同样的判断。对她来说,1%左右的利率就像闹钟,“起到一个告诉你,到期了,要取出来的作用”。


瑞秋、顾清不是孤例。


事实上,到哪里去寻找更加可观的收益、如何重新制定理财计划,几乎变成了众多中国人的一个时代课题。他们有的奔波于县城小银行间,只为了寻找3%—4%利率的存款项目;有的提前还房贷,以节省利息支出……


这样一群人,让人联想到了日本0利率时代的另一群人——渡边太太。


在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一群昭和末期的高知女性,在一杯又一杯下午茶中碰出了“保卫家庭钱包”的新出路:


在日本政府不断的降息策略下,日本利率一路下行,最终来到了0.5%甚至负利率时代。为了保住家庭的钱包、维持经济高增长时期的家庭生活水平,那些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的太太们,没有坐以待毙,转身看到了利率更高的海外市场,采取了低息借入日元,再高利率存入外国银行的办法,每月能赚取上万美元的收入。


图片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高知女性寻找“保卫家庭钱包”的新出路/《日日是好日》剧照


当然,渡边太太们能够成为套利高手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早已放开了外汇限制,另一方面是她们恰好在家庭中充当CFO的角色,支配着大量的家庭资金,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


除了炒汇套利之外,渡边太太们的身影还会出现在各种能够赚钱的金融投资项目里,美股、债券、黄金等等都是她们的目标。显然,她们也为“海外日本”的名号出了一份力。


尽管在中国,每人每年只有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投资者们看到并抓住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而今时今日,取代“日本渡边太太们”的下午茶会,社交平台成为“中国渡边太太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


图片

以往日本渡边太太们通过下午茶会进行信息交流/《住宅区的两人》剧照


信息正在大范围流动,“渡边太太现象”正在中国上演。缩小的信息差,让资产保卫战得以席卷每一个手中有资产且具备理财意识的中国人、中国家庭。


而在中国的女性中,她们既可以是“中国版的渡边太太”,详细地列出规划,在确保家庭基本开销的前提下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她们也可以是“渡边小姐”,和伴侣财务分离,独立投资理财。


尽管中国女性投资者群体还远远没有如“日本渡边太太”一般,达到能够扰动国际市场的地步;尽管相比当年的日本,中国仍有大量优质资产,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不让鸡蛋放在同样的篮子里,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去全球寻找收益更加可观的投资项目。


图片

她们把投资产品翻了个遍


顾清的一天,被各大市场开收盘的时间点切割开来。


“印度和韩国市场至少到下午三点半,恒生是下午四点结束,晚上十点半美股开盘”,顾清掰着手指头算。按照惯例,早上九点半,顾清要先查看A股市场情况,然后关注恒生指数的走势。


现在的顾清,只剩下一笔2025年到期的三年期3%利率定存,她更希望钱可以流动起来。


图片

2月19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图源:新华社


顾清的男友是金融系出身,最早,是他建议顾清可以关注美股基金。“但他不会告诉我可以买哪一支,我觉得不能靠他,也不能随便买,于是就开始研究。


从身边人获得启发的,还有周月。


2024年上半年,朋友在美股市场里大赚了一笔,周月看了看自己“一顿操作但没赚什么钱”的账户,不免有些心动。“闲钱我一般是在银行买些理财,或者在京东金融上存小金库,但随着2024年存款利率的几次下调,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都降低很多,2点几是常态。”


在周月的视角里,尽管短期内美国的政策、国际关系与战争等多重因素会影响美元的汇率,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美元则会因为全球货币的地位变得相对稳定。考虑过这一点之后,她认为,长期持有美元仍然是可行的。


图片

2月12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2日涨跌不一/图源:新华社


周月试着研究美股市场,但过于复杂的开户流程让她望而却步。“这事儿埋下了一个种子,后来我以此为基础顺着去研究美元,发现美元定存和美元理财的方式,相对简单,利率也高一些。”


平衡投资精力与收益,也是瑞秋一家关注海外投资机会时的关键考量。不过他们的海外投资则开始得更早些。从毕业后的海内外投资经验出发,在两人组建家庭的2023年,瑞秋一家决定要坚持定投美股指数基金。


“最开始我们也是只投A股,但整体来看,A股这边的波动率会高一些,大概在40%到50%之间,这对应我们能够承受的风险。但美股的话回撤大概在30%到40%,其实(如果要做选择的话)比较清晰。跑下来之后(我们)也确实发现,美股基金的收益比较好,就慢慢地更倾向于那边。确定定投(指数基金),是在两年前。”瑞秋的老公解释道。


也是从两年前开始,瑞秋以家庭为单位记账拉表,把家庭的月度开支与储蓄率可视化,以明晰家庭的钱到底都散落在什么地方。


2024年,瑞秋开始研究港险,并和无数保险经纪人聊产品。彼时,瑞秋还在孕中期。家庭即将迎来第三名成员,她在做投资决策时相当审慎。“我还是希望我这笔投资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要对比清楚他们的优缺点后,才会选择。”


图片

香港2024年本地生产总值预估同比上升2.5%/图源:新华社


瑞秋心里明白,不能完全相信保险经纪人的话术,100%的分红实现率不太可能实现。于是,她把市面上所有热门产品都翻了个遍,拉表对比了各个产品的历史分红实现率,用最差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


2024年末,瑞秋终于把港险配置下来。除了收益的考量之外,瑞秋也觉得,这是一种多币种对冲风险的办法。


投资顾问林桦告诉盐财经,其实海外投资的趋势一直存在,“和上一个时代的投资者相比,新贵们的投资习惯很不一样,具体体现在更加理性、信息差被打破,且海内外选择更加多元。从资产投资的角度来说,新贵们基本上是投资币、海房和私募”。




图片

“所有的理财都要交学费”


不过,一个关键问题是,海外投资并非如人民币定存般“保本”。就算为了更高的利率而选择美元或者其他外币定存,汇率差的存在也会带来收益的变动。


于是,一个本就奔着收益而进行投资的投资者,除了把钱掏出去之外,还必须要学习并总结。为此,有更多的投资者,选择长期持有外币,以减少汇率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所有的理财都要交学费”,周月说道。她并没有研究太长时间,便踏入了美元理财的“河流”,她始终觉得,理财这件事是需要一边做一边学的,“只有自己实践了,才能逐渐得出一些结论”。


从2024年6月开始,周月分批次逐月加码,但她万万没想到,“正好买在了汇率最高点,9月份的时候算了一下,已经赔了7600多元,心态有点崩”。


图片

东京股市小幅上涨/图源:新华社


但周月明白,在低点,更不能随意动作。而亏损之外,周月却还发现,自己的资金对不上。


“美元一般是分批次兑换的,所以每次价格都不一样。但是理财收益端只有一个总数,并不能清楚准确地知道收益。”秉持着回本的良好愿望,周月开始拉表,对比收益,研究美元的逻辑和理财的收益构成。


一开始,顾清也不懂怎么买,“特别是2024年七八月的时候有个大回调,估计有很多人看到这样的趋势就马上抛,当时我也是这样的恐慌心理,没有经验,马上抛了,导致现在还有一只重仓的美股基金还是亏损状态”。


在顾清看来,自己最初在美股上吃的亏,原因之一是不会看周期和时机。低买高卖的投资准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仍然需要人足够了解国际市场,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才能判断何时回调,回调是否到位。


图片

低买高卖的投资需要足够了解国际市场/图源:pexels


至于是加仓还是减仓的决定,则还要进一步考虑自己的“人性”。顾清由此开始自我复盘,给自己设定一个心理预期盈利点,盈利到某个点,顾清就会考虑是否要落袋为安,“投资者真的不能太贪心”。


她同时也写投资笔记,把所有的教训都记录下来。“其实像金融科技这个领域,他们会有一个大模型去研究预测,到底什么变量会对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这个变量是很多的,比如政策面的、市场面的、情绪面的,还有像Deepseek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当然Deepseek这种因素,我们这些散户是预估不到的。”


经历过几个熊市与牛市的轮回之后,顾清才找到了一点点周期上的规律。“穿越周期之后,才知道美股其实有牛长熊短的规律,所以在短周期里,其实要抄底才对。同时还要有耐心。”


无论如何,每人每年的外汇限额仍然是存在的。“(海外市场投资)也赚不了太多钱”,林桦说道。



图片

看清人性


但顾清觉得这笔学费交得值:“就是上了一课,你也不亏,对吧?”


“你到底贪不贪婪,到底敢不敢冒险,能不能懂及时止损的概念,也可以看到自己判断外部世界的眼光是怎么样的。”对顾清来说,这笔亏掉的钱让她把自己看得更清楚:“这其实是一种管理风险的能力,而不是说只是赚钱。人生也是这样,你要管理好你的健康和家庭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


顾清享受支配钱的过程。在她看来,钱如果不进行交易,便只是货币,它必然无法给人带来任何东西。她拿出30%的钱作为活钱储备,35%投资于A股的股票基金和债基中,35%则放在海外市场。


在投资中,顾清自认为是一个偏稳健,但也愿意去冒一定风险的人,她正在争取按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的比例,来配置自己的投资组合。


图片

普尔资产配置模型/图源:社交媒体


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模型广为人知,瑞秋一家则已经在践行。


从稳健的投资风格出发,瑞秋一家选择把家庭资产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一部分是能够支撑家庭6个月左右日常开支的活钱,大约是家庭资产的10%;


一部分则是家庭在三年内需要使用到的钱,以及三年内重大决策可能需要投入的钱,这部分钱大约占到家庭资产的40%左右,瑞秋会选择稳健的投资组合;


一部分则是除去前两部分之外的,家庭可以用以长期投资配置部分的钱,大约是家庭资产的10%到20%,“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用来冲一冲收益率的钱”;


剩下的,买了一些健康类的保险和分红型的保险。


这是典型的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模型,瑞秋解释道:“我们是想,在交学费的前提下,它(学费)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得把活钱还有稳健类型的东西配置清楚之后,剩下的钱再考虑去做‘交学费’这个动作。我们冲收益部分的投资比例一定会控制在不会让我们很焦虑,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前提下。”


图片

冲收益部分的投资比例要控制不影响生活/图源:pexels


定投收益的相对确定性,吸引了夫妻二人。这笔钱,他们打算放至少5到7年。因为他们投资的,更多是一种向上的长期趋势,而不是获得短期收益。保持稳健的回报之一是,从进入美股市场至今,瑞秋夫妻两人还没有亏过。


在瑞秋看来,保持稳定的投资心态,才可以长久地持有产品,“如果短期跌了你又出来,那交的学费会更多”。


对于理财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瑞秋倒是看得更开些。她自述自己是喜欢花时间研究理财产品的,尤其是在组建家庭之后,“就会想着说要怎么把钱管好”。于是,追求稳健的瑞秋也才会一页一页地,仔细地翻阅产品资料,不停地进行对比。


图片

追求稳健需要仔细地翻阅产品资料/图源:pexels


2024年12月,顾清在登上出差的飞机前看了一眼海外的股票基金,彼时数据全部在高点。


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距离当日收盘的时间不多了,顾清需要在起飞前快速决定是否要止盈、落袋为安。她思忖着自己的性格,害怕自己后悔。


飞机快要起飞了,她决定,不再操作。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顾清、周月、林桦为化名)

尽管中国女性投资者群体还远远没有如“日本渡边太太”一般,达到能够扰动国际市场的地步;尽管相比当年的日本,中国仍有大量优质资产,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不让鸡蛋放在同样的篮子里,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去全球寻找收益更加可观的投资项目。

2025年,一个英文名为瑞秋的中国女孩在做家庭资产规划时,除了让钱“出海”之外,也决定提前把房贷还了。


在做这个决定前,瑞秋对比了存款利率和房贷LPR的数值,分别为1%和3%。这个数值让她做出了一个判断:这笔钱或许可以去还房贷了。说干就干,瑞秋在2月初就向银行申请了提前还贷


顾清也有同样的判断。对她来说,1%左右的利率就像闹钟,“起到一个告诉你,到期了,要取出来的作用”。


瑞秋、顾清不是孤例。


事实上,到哪里去寻找更加可观的收益、如何重新制定理财计划,几乎变成了众多中国人的一个时代课题。他们有的奔波于县城小银行间,只为了寻找3%—4%利率的存款项目;有的提前还房贷,以节省利息支出……


这样一群人,让人联想到了日本0利率时代的另一群人——渡边太太。


在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一群昭和末期的高知女性,在一杯又一杯下午茶中碰出了“保卫家庭钱包”的新出路:


在日本政府不断的降息策略下,日本利率一路下行,最终来到了0.5%甚至负利率时代。为了保住家庭的钱包、维持经济高增长时期的家庭生活水平,那些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的太太们,没有坐以待毙,转身看到了利率更高的海外市场,采取了低息借入日元,再高利率存入外国银行的办法,每月能赚取上万美元的收入。


图片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高知女性寻找“保卫家庭钱包”的新出路/《日日是好日》剧照


当然,渡边太太们能够成为套利高手的原因,一方面是日本早已放开了外汇限制,另一方面是她们恰好在家庭中充当CFO的角色,支配着大量的家庭资金,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


除了炒汇套利之外,渡边太太们的身影还会出现在各种能够赚钱的金融投资项目里,美股、债券、黄金等等都是她们的目标。显然,她们也为“海外日本”的名号出了一份力。


尽管在中国,每人每年只有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投资者们看到并抓住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而今时今日,取代“日本渡边太太们”的下午茶会,社交平台成为“中国渡边太太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


图片

以往日本渡边太太们通过下午茶会进行信息交流/《住宅区的两人》剧照


信息正在大范围流动,“渡边太太现象”正在中国上演。缩小的信息差,让资产保卫战得以席卷每一个手中有资产且具备理财意识的中国人、中国家庭。


而在中国的女性中,她们既可以是“中国版的渡边太太”,详细地列出规划,在确保家庭基本开销的前提下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她们也可以是“渡边小姐”,和伴侣财务分离,独立投资理财。


尽管中国女性投资者群体还远远没有如“日本渡边太太”一般,达到能够扰动国际市场的地步;尽管相比当年的日本,中国仍有大量优质资产,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不让鸡蛋放在同样的篮子里,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去全球寻找收益更加可观的投资项目。


图片

她们把投资产品翻了个遍


顾清的一天,被各大市场开收盘的时间点切割开来。


“印度和韩国市场至少到下午三点半,恒生是下午四点结束,晚上十点半美股开盘”,顾清掰着手指头算。按照惯例,早上九点半,顾清要先查看A股市场情况,然后关注恒生指数的走势。


现在的顾清,只剩下一笔2025年到期的三年期3%利率定存,她更希望钱可以流动起来。


图片

2月19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图源:新华社


顾清的男友是金融系出身,最早,是他建议顾清可以关注美股基金。“但他不会告诉我可以买哪一支,我觉得不能靠他,也不能随便买,于是就开始研究。


从身边人获得启发的,还有周月。


2024年上半年,朋友在美股市场里大赚了一笔,周月看了看自己“一顿操作但没赚什么钱”的账户,不免有些心动。“闲钱我一般是在银行买些理财,或者在京东金融上存小金库,但随着2024年存款利率的几次下调,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都降低很多,2点几是常态。”


在周月的视角里,尽管短期内美国的政策、国际关系与战争等多重因素会影响美元的汇率,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美元则会因为全球货币的地位变得相对稳定。考虑过这一点之后,她认为,长期持有美元仍然是可行的。


图片

2月12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2日涨跌不一/图源:新华社


周月试着研究美股市场,但过于复杂的开户流程让她望而却步。“这事儿埋下了一个种子,后来我以此为基础顺着去研究美元,发现美元定存和美元理财的方式,相对简单,利率也高一些。”


平衡投资精力与收益,也是瑞秋一家关注海外投资机会时的关键考量。不过他们的海外投资则开始得更早些。从毕业后的海内外投资经验出发,在两人组建家庭的2023年,瑞秋一家决定要坚持定投美股指数基金。


“最开始我们也是只投A股,但整体来看,A股这边的波动率会高一些,大概在40%到50%之间,这对应我们能够承受的风险。但美股的话回撤大概在30%到40%,其实(如果要做选择的话)比较清晰。跑下来之后(我们)也确实发现,美股基金的收益比较好,就慢慢地更倾向于那边。确定定投(指数基金),是在两年前。”瑞秋的老公解释道。


也是从两年前开始,瑞秋以家庭为单位记账拉表,把家庭的月度开支与储蓄率可视化,以明晰家庭的钱到底都散落在什么地方。


2024年,瑞秋开始研究港险,并和无数保险经纪人聊产品。彼时,瑞秋还在孕中期。家庭即将迎来第三名成员,她在做投资决策时相当审慎。“我还是希望我这笔投资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要对比清楚他们的优缺点后,才会选择。”


图片

香港2024年本地生产总值预估同比上升2.5%/图源:新华社


瑞秋心里明白,不能完全相信保险经纪人的话术,100%的分红实现率不太可能实现。于是,她把市面上所有热门产品都翻了个遍,拉表对比了各个产品的历史分红实现率,用最差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


2024年末,瑞秋终于把港险配置下来。除了收益的考量之外,瑞秋也觉得,这是一种多币种对冲风险的办法。


投资顾问林桦告诉盐财经,其实海外投资的趋势一直存在,“和上一个时代的投资者相比,新贵们的投资习惯很不一样,具体体现在更加理性、信息差被打破,且海内外选择更加多元。从资产投资的角度来说,新贵们基本上是投资币、海房和私募”。




图片

“所有的理财都要交学费”


不过,一个关键问题是,海外投资并非如人民币定存般“保本”。就算为了更高的利率而选择美元或者其他外币定存,汇率差的存在也会带来收益的变动。


于是,一个本就奔着收益而进行投资的投资者,除了把钱掏出去之外,还必须要学习并总结。为此,有更多的投资者,选择长期持有外币,以减少汇率波动对收益的影响。


“所有的理财都要交学费”,周月说道。她并没有研究太长时间,便踏入了美元理财的“河流”,她始终觉得,理财这件事是需要一边做一边学的,“只有自己实践了,才能逐渐得出一些结论”。


从2024年6月开始,周月分批次逐月加码,但她万万没想到,“正好买在了汇率最高点,9月份的时候算了一下,已经赔了7600多元,心态有点崩”。


图片

东京股市小幅上涨/图源:新华社


但周月明白,在低点,更不能随意动作。而亏损之外,周月却还发现,自己的资金对不上。


“美元一般是分批次兑换的,所以每次价格都不一样。但是理财收益端只有一个总数,并不能清楚准确地知道收益。”秉持着回本的良好愿望,周月开始拉表,对比收益,研究美元的逻辑和理财的收益构成。


一开始,顾清也不懂怎么买,“特别是2024年七八月的时候有个大回调,估计有很多人看到这样的趋势就马上抛,当时我也是这样的恐慌心理,没有经验,马上抛了,导致现在还有一只重仓的美股基金还是亏损状态”。


在顾清看来,自己最初在美股上吃的亏,原因之一是不会看周期和时机。低买高卖的投资准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仍然需要人足够了解国际市场,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才能判断何时回调,回调是否到位。


图片

低买高卖的投资需要足够了解国际市场/图源:pexels


至于是加仓还是减仓的决定,则还要进一步考虑自己的“人性”。顾清由此开始自我复盘,给自己设定一个心理预期盈利点,盈利到某个点,顾清就会考虑是否要落袋为安,“投资者真的不能太贪心”。


她同时也写投资笔记,把所有的教训都记录下来。“其实像金融科技这个领域,他们会有一个大模型去研究预测,到底什么变量会对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这个变量是很多的,比如政策面的、市场面的、情绪面的,还有像Deepseek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当然Deepseek这种因素,我们这些散户是预估不到的。”


经历过几个熊市与牛市的轮回之后,顾清才找到了一点点周期上的规律。“穿越周期之后,才知道美股其实有牛长熊短的规律,所以在短周期里,其实要抄底才对。同时还要有耐心。”


无论如何,每人每年的外汇限额仍然是存在的。“(海外市场投资)也赚不了太多钱”,林桦说道。



图片

看清人性


但顾清觉得这笔学费交得值:“就是上了一课,你也不亏,对吧?”


“你到底贪不贪婪,到底敢不敢冒险,能不能懂及时止损的概念,也可以看到自己判断外部世界的眼光是怎么样的。”对顾清来说,这笔亏掉的钱让她把自己看得更清楚:“这其实是一种管理风险的能力,而不是说只是赚钱。人生也是这样,你要管理好你的健康和家庭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


顾清享受支配钱的过程。在她看来,钱如果不进行交易,便只是货币,它必然无法给人带来任何东西。她拿出30%的钱作为活钱储备,35%投资于A股的股票基金和债基中,35%则放在海外市场。


在投资中,顾清自认为是一个偏稳健,但也愿意去冒一定风险的人,她正在争取按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的比例,来配置自己的投资组合。


图片

普尔资产配置模型/图源:社交媒体


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模型广为人知,瑞秋一家则已经在践行。


从稳健的投资风格出发,瑞秋一家选择把家庭资产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一部分是能够支撑家庭6个月左右日常开支的活钱,大约是家庭资产的10%;


一部分则是家庭在三年内需要使用到的钱,以及三年内重大决策可能需要投入的钱,这部分钱大约占到家庭资产的40%左右,瑞秋会选择稳健的投资组合;


一部分则是除去前两部分之外的,家庭可以用以长期投资配置部分的钱,大约是家庭资产的10%到20%,“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用来冲一冲收益率的钱”;


剩下的,买了一些健康类的保险和分红型的保险。


这是典型的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模型,瑞秋解释道:“我们是想,在交学费的前提下,它(学费)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得把活钱还有稳健类型的东西配置清楚之后,剩下的钱再考虑去做‘交学费’这个动作。我们冲收益部分的投资比例一定会控制在不会让我们很焦虑,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前提下。”


图片

冲收益部分的投资比例要控制不影响生活/图源:pexels


定投收益的相对确定性,吸引了夫妻二人。这笔钱,他们打算放至少5到7年。因为他们投资的,更多是一种向上的长期趋势,而不是获得短期收益。保持稳健的回报之一是,从进入美股市场至今,瑞秋夫妻两人还没有亏过。


在瑞秋看来,保持稳定的投资心态,才可以长久地持有产品,“如果短期跌了你又出来,那交的学费会更多”。


对于理财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瑞秋倒是看得更开些。她自述自己是喜欢花时间研究理财产品的,尤其是在组建家庭之后,“就会想着说要怎么把钱管好”。于是,追求稳健的瑞秋也才会一页一页地,仔细地翻阅产品资料,不停地进行对比。


图片

追求稳健需要仔细地翻阅产品资料/图源:pexels


2024年12月,顾清在登上出差的飞机前看了一眼海外的股票基金,彼时数据全部在高点。


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距离当日收盘的时间不多了,顾清需要在起飞前快速决定是否要止盈、落袋为安。她思忖着自己的性格,害怕自己后悔。


飞机快要起飞了,她决定,不再操作。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顾清、周月、林桦为化名)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