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佬,又要IPO敲钟了

投资家

5小时前

终于坐不住了。...大年正月还没出,A股上市公司就急不可耐地向港交所蜂拥而至。...他直言,工程装备行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关乎民族利害,三一必须出头。...2024年,梁稳根、梁在中父子以6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63位,位居湖南富豪榜第二。

终于坐不住了。

作者 | 笔锋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终于坐不住了。
大年正月还没出,A股上市公司就急不可耐地向港交所蜂拥而至。
2025年才刚起步,宁德时代、三花智控、海天味业、恒瑞医药、迈威生物、均胜电子、先导智能、中伟股份和百利天恒9A股巨头就火速向港交所递表掀起一场“赴港上市潮”。
这波狂潮还未平息,工程机械的“老大哥”三一重工也坐不住了。
近日,这位曾以“机械茅”横扫市场的千亿巨头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加入赴港上市的行列,计划发行H股,目标为推进全球化战略和筹集资金。不过,目前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具体细节尚未确定,最终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此前,据路透社消息,三一重工计划在香港融资15亿美元(约合109亿元人民币)。消息还称,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已被选中操盘,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不过,这些投行和三一重工都拒绝置评,显然,事情还没到板上钉钉的时候。
对于外界猜测的融资金额,三一重工直接驳斥,称现在谈具体数字还为时过早,一切要等正式公告。
也就是说,目前还没和任何中介签协议,但全球顶级投行已经纷纷上门,三一重工也愿意和他们沟通。这种“暧昧”的态度,其实也反映出三一重工对这次上市的重视。


全球化之路,屡屡受挫。
三一重工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上,始终差那么一口气,而这口气,一憋就是十几年。
早在2011年,三一重工就曾满怀信心地向港交所发起冲击。当时的它,手握证监会的批准文件,34亿美元的筹资计划摆上台面,香港路演搞得风风火火。
结果呢?市场不给力,从95日开始接触投资者到922日宣布搁置计划,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港股市场一路暴跌,累计跌幅高达11.4%三一重工的A股股价也跟着遭殃,下跌4.5%眼看着上市计划就要落地生根,却因为市场的不给力,只能无奈宣布搁置。
这一搁置,就是十年。
十年间,它的全球化野心从未熄灭。
到了2022年,不甘心的三一重工再次出击,这次瞄准了瑞士证券交易所,打算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但没过多久,又改主意,突然宣布改道德国法兰克福上市。
这一变故,让市场一片哗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它在全球化道路上又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无奈之举。
结果折腾了两年,到了20244月,GDR计划还是黄了,三一重工再次铩羽而归。全球化的梦想,又一次被现实狠狠地敲打。
如今,三一重工再次出手,目标还是港股。它的赴港上市计划,与其说是突然之举,不如说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2011年首次冲击港股,到2022年辗转欧洲市场,再到如今再次聚焦港股,每一次动作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全球化。港股市场资金流动灵活,融资渠道广阔,能为三一重工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面对卡特彼勒等竞争对手,三一重工需要这样的资本助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赴港上市,正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布局,借助港股国际化平台,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加速海外扩张。

90年代的中国,大开发与大建设如火如荼,但工地上跑的几乎全是外国机械。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一位工程师创业者的心——三一集团创办人梁稳根。这位从兵器工业部下属机械厂“下海”的材料学专家,目睹外国机械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毅然决定打破这一局面。
1965年出生的梁稳根,高中毕业后放弃生产队的稳定工作,毅然参加高考,两次才考上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洪源机械厂工作。
1986年,梁稳根和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人辞职创业,先后贩羊、卖酒、做玻璃纤维,却屡屡失败。于是,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回归老本行,成立了三一集团的前身——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梁稳根创立的三一集团,从焊接材料厂起步,一路披荆斩棘。用不到二十年时间,硬是从外资巨头手中抢回了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半壁江山。
刚进入工程机械领域时,核心技术几乎被美、日、德等西方企业垄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拒绝当“搬运工”,坚持自主研发。
他带着三一一头扎进混凝土泵车领域,迅速站稳脚跟,拿下全球近四成的市场份额。接着,他们又冲进挖掘机市场,最终取代日本小松,成为全国第一,并一路杀向海外。研制出亚洲第一台千吨级路面起重机、全球吨位最大的履带起重机……彻底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
2012年,三一更是“徒弟并购师傅”,以3.6亿欧元收购了欧洲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彻底改写世界机械工程竞争格局。
梁稳根的爱国情怀,更是刻在骨子里。他直言,工程装备行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关乎民族利害,三一必须出头。他多次公开抵制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收购,甚至不惜与美国凯雷“硬刚”,坚决捍卫民族工业。
2024年,梁稳根、梁在中父子以6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63位,位居湖南富豪榜第二。
三一不仅带动民族品牌全面收复失地,还走出国门,扬威海外。面对同行的诟病,他毫不退缩,智利矿难、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三一都是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的亚洲企业,让世界见识到中国工程机械的力量。
如今,三一集团已成为中国第一家营收破千亿的工程机械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更是行业第一。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10强中,中国拥有3席,总数位列第一。
2020 - 2021年,三一重工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刻。营收连续突破千亿元,市值最高超过4000亿元,随着股价一路飙升,“机械茅”的名号也越叫越响。
截止221日收盘,三一重工股价报收17.68/股,总市值1498亿。

巅峰之后,便是一段艰难的下坡路。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基建投资放缓等多种因素叠加,让工程机械的需求大幅下滑。曾经的“黄金十年”,如今已成往事。
三一重工的营收从2020年的高峰一路下滑,2022年净利润更是暴跌六成。2024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5%。曾经风光无限的“机械茅”,如今突然黯然失色。。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竞争对手,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价格上不断发力,给三一重工带来了巨大压力。
国外的卡特彼勒、小松等行业巨头,更是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全球布局,在国际市场上对三一重工形成了围追堵截之势。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三一重工急需提振市场信心之时,20249月,三一重工又爆出高管“组团”减持的消息。7位高管拟合计减持754.91万股按照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减持金额超亿元。
消息一出,股民们瞬间炸开了锅。“自己公司的高管都不看好,我们还怎么敢持有?”投资者们纷纷表达不满。受此影响,三一重工股价应声大跌,99 日当天股价就下跌了5.52%,市值蒸发约75亿元。
尽管三一重工解释说高管减持是因为个人资金需求,与公司经营无关,但市场可不买账。毕竟敏感时期高管的任何举动,都被无限放大。
在国内市场困境重重之时,海外市场成了三一重工的“救命稻草”。
近年来,三一重工大力推进全球化战略,海外市场的收入节节攀升。从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三一重工海外销售收入达到235.42亿元,同比增长4.7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达62.23%,海外业务已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些亮眼的数据,让三一重工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卡特彼勒等国际巨头早已深耕多年,拥有成熟渠道和客户群体。三一重工想进一步扩大份额,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时,赴港上市就成了三一重工的一个关键选择。
港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跳板。相比A股,港股的国际化程度更高,融资渠道更广,资金出入境也更加灵活。对于三一重工这样的制造业巨头,港股不仅能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还能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三一重工的未来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在“内卷”的国内市场与“虎狼环伺”的国际战场之间,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局,才能在“出海”这场生死战中杀出血路。
现如今,三一重工把宝押在了赴港上市上,它能否赢得这场赌局呢?我们拭目以待。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年会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终于坐不住了。...大年正月还没出,A股上市公司就急不可耐地向港交所蜂拥而至。...他直言,工程装备行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关乎民族利害,三一必须出头。...2024年,梁稳根、梁在中父子以6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63位,位居湖南富豪榜第二。

终于坐不住了。

作者 | 笔锋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终于坐不住了。
大年正月还没出,A股上市公司就急不可耐地向港交所蜂拥而至。
2025年才刚起步,宁德时代、三花智控、海天味业、恒瑞医药、迈威生物、均胜电子、先导智能、中伟股份和百利天恒9A股巨头就火速向港交所递表掀起一场“赴港上市潮”。
这波狂潮还未平息,工程机械的“老大哥”三一重工也坐不住了。
近日,这位曾以“机械茅”横扫市场的千亿巨头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加入赴港上市的行列,计划发行H股,目标为推进全球化战略和筹集资金。不过,目前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具体细节尚未确定,最终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此前,据路透社消息,三一重工计划在香港融资15亿美元(约合109亿元人民币)。消息还称,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已被选中操盘,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不过,这些投行和三一重工都拒绝置评,显然,事情还没到板上钉钉的时候。
对于外界猜测的融资金额,三一重工直接驳斥,称现在谈具体数字还为时过早,一切要等正式公告。
也就是说,目前还没和任何中介签协议,但全球顶级投行已经纷纷上门,三一重工也愿意和他们沟通。这种“暧昧”的态度,其实也反映出三一重工对这次上市的重视。


全球化之路,屡屡受挫。
三一重工在全球市场的布局上,始终差那么一口气,而这口气,一憋就是十几年。
早在2011年,三一重工就曾满怀信心地向港交所发起冲击。当时的它,手握证监会的批准文件,34亿美元的筹资计划摆上台面,香港路演搞得风风火火。
结果呢?市场不给力,从95日开始接触投资者到922日宣布搁置计划,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港股市场一路暴跌,累计跌幅高达11.4%三一重工的A股股价也跟着遭殃,下跌4.5%眼看着上市计划就要落地生根,却因为市场的不给力,只能无奈宣布搁置。
这一搁置,就是十年。
十年间,它的全球化野心从未熄灭。
到了2022年,不甘心的三一重工再次出击,这次瞄准了瑞士证券交易所,打算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但没过多久,又改主意,突然宣布改道德国法兰克福上市。
这一变故,让市场一片哗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它在全球化道路上又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无奈之举。
结果折腾了两年,到了20244月,GDR计划还是黄了,三一重工再次铩羽而归。全球化的梦想,又一次被现实狠狠地敲打。
如今,三一重工再次出手,目标还是港股。它的赴港上市计划,与其说是突然之举,不如说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2011年首次冲击港股,到2022年辗转欧洲市场,再到如今再次聚焦港股,每一次动作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全球化。港股市场资金流动灵活,融资渠道广阔,能为三一重工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面对卡特彼勒等竞争对手,三一重工需要这样的资本助力,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赴港上市,正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布局,借助港股国际化平台,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加速海外扩张。

90年代的中国,大开发与大建设如火如荼,但工地上跑的几乎全是外国机械。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一位工程师创业者的心——三一集团创办人梁稳根。这位从兵器工业部下属机械厂“下海”的材料学专家,目睹外国机械在中国市场的垄断,毅然决定打破这一局面。
1965年出生的梁稳根,高中毕业后放弃生产队的稳定工作,毅然参加高考,两次才考上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洪源机械厂工作。
1986年,梁稳根和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人辞职创业,先后贩羊、卖酒、做玻璃纤维,却屡屡失败。于是,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回归老本行,成立了三一集团的前身——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梁稳根创立的三一集团,从焊接材料厂起步,一路披荆斩棘。用不到二十年时间,硬是从外资巨头手中抢回了中国混凝土机械市场的半壁江山。
刚进入工程机械领域时,核心技术几乎被美、日、德等西方企业垄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拒绝当“搬运工”,坚持自主研发。
他带着三一一头扎进混凝土泵车领域,迅速站稳脚跟,拿下全球近四成的市场份额。接着,他们又冲进挖掘机市场,最终取代日本小松,成为全国第一,并一路杀向海外。研制出亚洲第一台千吨级路面起重机、全球吨位最大的履带起重机……彻底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
2012年,三一更是“徒弟并购师傅”,以3.6亿欧元收购了欧洲混凝土机械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彻底改写世界机械工程竞争格局。
梁稳根的爱国情怀,更是刻在骨子里。他直言,工程装备行业是国家的战略产业,关乎民族利害,三一必须出头。他多次公开抵制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收购,甚至不惜与美国凯雷“硬刚”,坚决捍卫民族工业。
2024年,梁稳根、梁在中父子以6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63位,位居湖南富豪榜第二。
三一不仅带动民族品牌全面收复失地,还走出国门,扬威海外。面对同行的诟病,他毫不退缩,智利矿难、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三一都是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的亚洲企业,让世界见识到中国工程机械的力量。
如今,三一集团已成为中国第一家营收破千亿的工程机械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更是行业第一。2021年,全球工程机械企业10强中,中国拥有3席,总数位列第一。
2020 - 2021年,三一重工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时刻。营收连续突破千亿元,市值最高超过4000亿元,随着股价一路飙升,“机械茅”的名号也越叫越响。
截止221日收盘,三一重工股价报收17.68/股,总市值1498亿。

巅峰之后,便是一段艰难的下坡路。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基建投资放缓等多种因素叠加,让工程机械的需求大幅下滑。曾经的“黄金十年”,如今已成往事。
三一重工的营收从2020年的高峰一路下滑,2022年净利润更是暴跌六成。2024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95%。曾经风光无限的“机械茅”,如今突然黯然失色。。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竞争对手,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价格上不断发力,给三一重工带来了巨大压力。
国外的卡特彼勒、小松等行业巨头,更是凭借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全球布局,在国际市场上对三一重工形成了围追堵截之势。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三一重工急需提振市场信心之时,20249月,三一重工又爆出高管“组团”减持的消息。7位高管拟合计减持754.91万股按照公告日收盘价计算,减持金额超亿元。
消息一出,股民们瞬间炸开了锅。“自己公司的高管都不看好,我们还怎么敢持有?”投资者们纷纷表达不满。受此影响,三一重工股价应声大跌,99 日当天股价就下跌了5.52%,市值蒸发约75亿元。
尽管三一重工解释说高管减持是因为个人资金需求,与公司经营无关,但市场可不买账。毕竟敏感时期高管的任何举动,都被无限放大。
在国内市场困境重重之时,海外市场成了三一重工的“救命稻草”。
近年来,三一重工大力推进全球化战略,海外市场的收入节节攀升。从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三一重工海外销售收入达到235.42亿元,同比增长4.79%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达62.23%,海外业务已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些亮眼的数据,让三一重工看到了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但海外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卡特彼勒等国际巨头早已深耕多年,拥有成熟渠道和客户群体。三一重工想进一步扩大份额,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此时,赴港上市就成了三一重工的一个关键选择。
港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跳板。相比A股,港股的国际化程度更高,融资渠道更广,资金出入境也更加灵活。对于三一重工这样的制造业巨头,港股不仅能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还能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三一重工的未来之路,依然充满挑战。
在“内卷”的国内市场与“虎狼环伺”的国际战场之间,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局,才能在“出海”这场生死战中杀出血路。
现如今,三一重工把宝押在了赴港上市上,它能否赢得这场赌局呢?我们拭目以待。

大型峰会回顾

投资家网·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年会

投资家网·第十二届股权投资年会

“万物资生 福启未来”第十一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3上市公司智能产业对接会

2022第十四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智者谋远·2021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2021第十三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峰会

涅槃重生——投资家网2020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聚势待发——投资家网2019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资本破局—2019中国基金合伙人(GPLP)峰会

回归价值投资—2018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峰会

寻求报道:yangqin6060(微信)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