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权威解读来了

券商中国

7小时前

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围绕文件展开进一步解读介绍。

来看发布会要点:

1、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两个持续”是底线任务,“四个着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

2、当前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可以明确,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3、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4、要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出现卖粮难。

5、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6、围绕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2025年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受益”省份出资、“贡献”省份获得补偿的方式,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支持。

7、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进口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弥补供需缺口、平衡贸易关系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把握好进口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冲击国内产业发展。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一揽子措施促进肉牛、奶牛等行业纾困,下一步随着政策持续发力,生产经营状况会有望好转。

8、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硬件”有了明显改善,差距更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软件”上。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教育方面,重点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

9、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2024年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经到期,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下一步改革举措,重点是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10、对一些地方把土地流转作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先条件,把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或者政策奖励,把土地流转率作为规划指标或项目申报条件等不当和错误做法,要及时予以纠正。

5年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两个持续”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始终守住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四个着力”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这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必须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从而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过渡期结束后政策会不会有变化,备受关注。

对此,韩文秀回应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5年是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扛稳责任,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慎终如始做好监测帮扶工作。中央一号文件从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韩文秀说,党中央对接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总要求、大方向是明确的。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

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发布会上,韩文秀表示,关于2025年粮食生产怎么抓,有一种声音认为,粮食增产了,再加上粮食市场也比较疲软,一些品种价格走低,2025年抓粮食的力度是不是可以松一松?对此,中央政策是明确的,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决不能因为粮食价格一时低迷,就轻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

韩文秀指出,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既要“人努力”,还要“天帮忙”。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必须立足于抗灾夺丰收,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安全系数打得更高一些;另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还在不断扩大,14亿多人要吃饭,还要吃得越来越好。

“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韩文秀说,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往往抓上去很费劲,掉下来比较容易,决不能因为工作松劲懈怠,造成生产大起大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关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韩文秀表示,一是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三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韩文秀特别谈到,节粮减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针对当前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祝卫东表示,2024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有些品种价格跌幅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从近期市场走势看,主要农产品价格趋稳,市场预期有所好转。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其中,在强化贸易与生产协调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防止谷贱伤农、肉贱伤农,维护好农民利益。

推动土地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

对于规范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祝卫东表示,中央一号文件专门作了强调和部署。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通过承包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总体上是规范有序的,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违规操作的问题,文件强调。

一是准确把握土地流转政策要求。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违背承包农户的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的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二是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制度。重点是推动土地流转规范化、制度化,平等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鼓励各地通过发布流转价格指数、实物计租等方式,推动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这样既可以避免流转费过低损害农民利益,又可以防止流转费过高影响农业竞争力。

三是坚决纠正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土地流转行为。承包地是否流转、价格怎么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决定权都在农户,农民说了算,不能下指标、定任务甚至搞强迫命令,硬把农民挤出土地。对一些地方把土地流转作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先条件,把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或者政策奖励,把土地流转率作为规划指标或项目申报条件等不当和错误做法,要及时予以纠正。

“总之,就是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祝卫东表示。

2024年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到期。祝卫东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下一步改革举措,重点是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责编:汪云鹏

校对:吕久彪

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围绕文件展开进一步解读介绍。

来看发布会要点:

1、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两个持续”是底线任务,“四个着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

2、当前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可以明确,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3、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4、要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和加工转化,稳定市场价格,防止出现卖粮难。

5、继续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

6、围绕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2025年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受益”省份出资、“贡献”省份获得补偿的方式,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支持。

7、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进口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弥补供需缺口、平衡贸易关系的重要途径。但需要把握好进口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冲击国内产业发展。有关部门正在采取一揽子措施促进肉牛、奶牛等行业纾困,下一步随着政策持续发力,生产经营状况会有望好转。

8、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硬件”有了明显改善,差距更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软件”上。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教育方面,重点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

9、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2024年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经到期,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下一步改革举措,重点是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10、对一些地方把土地流转作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先条件,把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或者政策奖励,把土地流转率作为规划指标或项目申报条件等不当和错误做法,要及时予以纠正。

5年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两个持续”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必须始终守住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四个着力”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这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必须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从而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过渡期结束后政策会不会有变化,备受关注。

对此,韩文秀回应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这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25年是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扛稳责任,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慎终如始做好监测帮扶工作。中央一号文件从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韩文秀说,党中央对接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总要求、大方向是明确的。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

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发布会上,韩文秀表示,关于2025年粮食生产怎么抓,有一种声音认为,粮食增产了,再加上粮食市场也比较疲软,一些品种价格走低,2025年抓粮食的力度是不是可以松一松?对此,中央政策是明确的,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决不能因为粮食价格一时低迷,就轻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了。

韩文秀指出,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既要“人努力”,还要“天帮忙”。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必须立足于抗灾夺丰收,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安全系数打得更高一些;另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还在不断扩大,14亿多人要吃饭,还要吃得越来越好。

“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韩文秀说,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往往抓上去很费劲,掉下来比较容易,决不能因为工作松劲懈怠,造成生产大起大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关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韩文秀表示,一是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三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韩文秀特别谈到,节粮减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针对当前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祝卫东表示,2024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有些品种价格跌幅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从近期市场走势看,主要农产品价格趋稳,市场预期有所好转。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其中,在强化贸易与生产协调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防止谷贱伤农、肉贱伤农,维护好农民利益。

推动土地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

对于规范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祝卫东表示,中央一号文件专门作了强调和部署。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通过承包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总体上是规范有序的,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违规操作的问题,文件强调。

一是准确把握土地流转政策要求。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违背承包农户的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的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

二是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制度。重点是推动土地流转规范化、制度化,平等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鼓励各地通过发布流转价格指数、实物计租等方式,推动流转费用稳定在合理水平,这样既可以避免流转费过低损害农民利益,又可以防止流转费过高影响农业竞争力。

三是坚决纠正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土地流转行为。承包地是否流转、价格怎么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决定权都在农户,农民说了算,不能下指标、定任务甚至搞强迫命令,硬把农民挤出土地。对一些地方把土地流转作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优先条件,把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或者政策奖励,把土地流转率作为规划指标或项目申报条件等不当和错误做法,要及时予以纠正。

“总之,就是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祝卫东表示。

2024年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到期。祝卫东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下一步改革举措,重点是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责编:汪云鹏

校对:吕久彪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