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白市场要挤“泡沫”了

品观网

9小时前

珀莱雅推出了「光感美白」、「启时光蕴美白淡斑」两大系列以及「光学瓶」共计10个美白产品,再度挑战美白市场。

在“以白为美”的主流审美下,美白市场呈一片“热闹”景象。 

据美丽修行大数据,2024年美白新品注册量同比增长150%至3904个,2025年开年不到两个月,已有219个美白新品诞生,同比增长20%。

无论是国货品牌还是国际大牌,都火力全开“攻城夺地”:如,珀莱雅携独家创新成分335推出「光学瓶」,溪木源凭革新成分氧白因上新「氧白因系列」,OLAY玉兰油则借「第五代水光小白瓶」王者归来。

一些白牌也铆足了劲,向美白赛道发起冲锋,不仅新品注册量拔得头筹,在抖音销售榜也遥遥领先,甚至将OLAY玉兰油甩在了身后,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随着一大批新品牌/新产品入局,美白市场“混战”升级,一场洗牌之战已然拉开帷幕。

01

注册量激增150%

美白大年来了

美白品类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美白护肤品收入约为9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78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155.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4.84亿元)

超千亿美白市场,吸引了大量品牌涌入,试图分一杯羹。

据美丽修行大数据,当前含有“美白”宣称的商品数共计6742个,当前含有美白商品的品牌数和生产美白商品的工厂数分别为1890个、921家,近一年环比增长分别为90.98%、67.09%。

具体而言,近三年美白类新品注册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23年美白新品数同比增长214.5%至1560个,2024年继续保持三位数高增长,美白新品达3904个,同比增长150.25%。也就是说,2025年至少有近4000个美白新品涌入市场。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24.png

“2024年美白新品注册量TOP50品牌榜”,则进一步揭示了各类品牌在美白赛道的布局:

国货品牌(相对白牌而言)火力全开

过去一年,百雀羚共计推出26个宣称“美白”的新品,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9.9%;欧诗漫共计推出18个美白新品,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4.16%。

又如,珀莱雅推出了「光感美白」、「启时光蕴美白淡斑」两大系列以及「光学瓶」共计10个美白产品,再度挑战美白市场。

新锐品牌也不甘落后,如,谷雨以24个美白新品数跻身TOP3,肌肤未来以13个美白新品数跻身TOP13,敏感肌专业品牌米蓓尔,也不再满足于停留在“修护”这一定位,去年推出4个新品试水美白赛道,包括精华乳、精华水、精华液等品类。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27.png

● 白牌唱主角

整个TOP50榜单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比超六成。也就是说,白牌是推出美白新品的主力军。

其中,跻身TOP1的谜草集,过去三年几乎无美白产品面市,2024年却一口气推出42个美白新品,几乎是第二名百雀羚的两倍;

同样,特一、施莉洛、蝶恋肌等跻身TOP10的白牌,过去三年也几乎未注册任何美白相关产品,却在2024年集体爆发。

国际品牌虎视眈眈

国际品牌只占了9席,其中注册数最多的是LG生活健康旗下的秀雅韩,以21个新品数跻身TOP4,THE WHOO后注册了17个美白新品跻身第8,资生堂则注册了11个新品,排名28。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白市场有着标杆地位的OLAY玉兰油,去年只注册了4个美白新品,无缘榜单。

02

市场格局大洗牌

国货崛起、外资掉队

随着入局者增多,美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而曾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国货品牌,在大牌环伺中“杀出重围”,并对市场格局进行了重新洗牌。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30.png

国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纵观“2024年抖音美白产品GMV TOP30榜”,国产品牌占据25席,几乎霸榜,其中TOP10占据8席。

具体而言,「自然堂美白淡斑护肤礼盒」跻身TOP1,「韩束白蛮腰美白抗皱护肤套装」、「谷雨第三代光感套装」也表现不俗,紧随其后,单链接GMV均超过1亿元。

上榜产品最多的当数欧诗漫,推出的4款核心产品如「安心小白管」、「发光面膜」、「珍白因美白聚光礼盒」、「美白淡斑面膜」均榜上有名,其中,欧诗漫「安心小白管」2024年GMV超亿元,跻身抖音美白祛斑热销产品榜第4名。

摄图网_601826084_架子上的护肤品(企业商用).jpg

另据用户说数据,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间,谷雨在美白祛斑护肤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5.05%,位列第一;珀莱雅、肌肤未来和欧诗漫等知名品牌,其销售额占比均超过了3%。

国货品牌,已构成美白祛斑市场的主要力量。

白牌崭露头角

TOP30榜单中,白牌占据了7席,迷奇、仁信堂、梵贞、VC、必扬、玫瑰颂、茉博士等白牌,借势抖音在美白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具体而言,「迷奇美白赋颜嫩肤肌底液」位居TOP5,「仁信堂美白祛斑精华液」、「梵贞美白淡斑水嫩光滑补水修护面膜」、「五重维C素颜霜」、「必扬左旋vc美白淡斑冻干片」则纷纷挤进前20。

而这些上榜白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推高性价比美白单品。如,「茉博士美白保湿洗面奶」低至39.9元/支,在上榜产品中价格最低;而「梵贞美白淡斑水嫩光滑补水修护面膜」,连买带送到手54片仅需59.9元,相当于一片面膜才1.1元。

国际品牌失守

在TOP30榜单中,仅有4个国际品牌上榜,占据5个席位。

其中,OLAY玉兰油仅有两款产品上榜,其中销量最好的「OLAY玉兰油超抗美白水乳套装」才跻身榜单第6,另一款核心商品「OLAY玉兰油双小白精华液美白水乳四件套」位居第12。

而榜单前十中,仅OLAY玉兰油一枝独秀,「SK-II神仙水小灯泡美白水乳套装」位居第11,「兰蔻极光水乳亮白2件套」和「miguhara咪咕哈啦美白亮肤爽肤水」则位居榜尾,分别跻身TOP24、TOP26。

而这,正与国际巨头在华现状相呼应。包括欧莱雅、宝洁、雅诗兰黛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美妆巨头,已通过2024年财报印证了一个事实:国际大牌在中国,卖不动了。

03

“繁荣”背后,乱象横生

注册端,美白新品数激增;销售端,GMV亦一路飙升,本土美白产品数据双增背后,却难掩“良莠不齐”的市场现状。

一方面,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根据美修数据,当下市场应用最广的TOP5美白成分分别为烟酰胺、生育酚乙酸酯、光果甘草根提取物、水杨酸以及柠檬酸,以烟酰胺为例,当前含有该成分的商品共计271621个,近一年环比增长了15.86%。

对于品牌而言,这些热门成分的优势,在于其美白功效已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弊端则在于品牌已讲不出新的故事,陷入产品同质化的尴尬处境。

摄图网_601821544_罐子里的精华油(企业商用).jpg

另一方面,低价内卷,导致产品质量堪忧。

当消费者难以区分产品差异时,一些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低价策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维持利润。而这种做法,常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进而导致市场乱象横生,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计通报不合格产品535批次,其中美白祛斑类产品不合格批次为29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5.42%。2025年至今通报不合格产品88批次,其中美白祛斑类产品共计4批次。

这些不合格产品,因存在未注册、套证以及非法添加等问题,在美白市场掀起阵阵波澜。如去年4月,一款名为“欧邦琪亮白淡斑精华”的产品被检出禁用成分氢醌(含量131μg/g),就给了美白市场一记迎头痛击。

这些“浑水摸鱼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整个美白市场的健康发展。

摄图网_601557198_光影下的化妆品(企业商用).jpg

再回到上述“2024年抖音美白产品GMV TOP30榜”,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单款产品GMV过亿、跻身TOP5的迷奇,其背后的操盘手,正是一手孵化温博士创造了“白牌神话”的厦门海尼集团。

而在2023年,迷奇一度负面缠身:因天猫旗舰店所售商品虚假宣传功效,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万元。

一个曾上过“黑名单”的白牌,不仅高居抖音美白商品榜前五,还将OLAY玉兰油、兰蔻、珀莱雅、薇诺娜等一众国内外大牌甩在了身后,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美白市场的畸形。

04

“高门槛”时代,如何破局?

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美白市场亟须“挤泡沫”,回归理性与价值。

新规以来,行业监管不断收紧,尤其是美白祛斑被纳入特殊化妆品管理,需“持证上市”。与此同时,成分党崛起,在安全性及功效方面对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

简而言之,美白这门生意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不仅需要雄厚的科研底蕴支持,同时也是对品牌综合实力的全方位考验。

而从那些头部品牌推出的美白新品上,或许可以解答,如何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34.png

1.研发独家成分,开创美白新解法。

面对市场同质化难题,一些头部品牌,通过研制独家美白成分,打破成分认知局限,带来区别于市场上传统美白产品的差异化价值点。

典型如,珀莱雅「光学瓶」,添加独家开创性成分335,突破性提出“降解美白”新思路,专攻亚洲肌暗黄红难题。

摄图网_402176014_C4D胶原蛋白成分(企业商用).jpg

2.细分消费需求,开拓新人群。

随着消费者美妆心智的提升,不同肤质用户对于产品适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呈现出美白淡斑产品细分化的发展趋势。

如,溪木源重磅新品「氧白因面霜」,添加了天然敏肌美白成分氧白因,既能源头美白,又能抑制敏感因子,是为敏肌群体专研的美白淡斑产品。

3.多重功效叠加,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追求“质价比”,打造复合功效产品成为品牌新的竞技场。

如,自然堂最新力作「小白钻精华」,精准定位25+熟龄肌,将577、烟酰胺和传明酸组成“美白黄金三角”,叠加王牌成分“极地酵母喜默因”,美白提亮的同时还能提升肌肤年轻态。

总而言之,美白市场“挤泡沫”的过程,本质上是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对于品牌而言,在强监管下合规化经营只是第一步,只有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市场的认可。

2025年,新一轮美白大战已然打响,谁会沦为内卷炮灰,谁又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珀莱雅推出了「光感美白」、「启时光蕴美白淡斑」两大系列以及「光学瓶」共计10个美白产品,再度挑战美白市场。

在“以白为美”的主流审美下,美白市场呈一片“热闹”景象。 

据美丽修行大数据,2024年美白新品注册量同比增长150%至3904个,2025年开年不到两个月,已有219个美白新品诞生,同比增长20%。

无论是国货品牌还是国际大牌,都火力全开“攻城夺地”:如,珀莱雅携独家创新成分335推出「光学瓶」,溪木源凭革新成分氧白因上新「氧白因系列」,OLAY玉兰油则借「第五代水光小白瓶」王者归来。

一些白牌也铆足了劲,向美白赛道发起冲锋,不仅新品注册量拔得头筹,在抖音销售榜也遥遥领先,甚至将OLAY玉兰油甩在了身后,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随着一大批新品牌/新产品入局,美白市场“混战”升级,一场洗牌之战已然拉开帷幕。

01

注册量激增150%

美白大年来了

美白品类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美白护肤品收入约为9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78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155.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4.84亿元)

超千亿美白市场,吸引了大量品牌涌入,试图分一杯羹。

据美丽修行大数据,当前含有“美白”宣称的商品数共计6742个,当前含有美白商品的品牌数和生产美白商品的工厂数分别为1890个、921家,近一年环比增长分别为90.98%、67.09%。

具体而言,近三年美白类新品注册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23年美白新品数同比增长214.5%至1560个,2024年继续保持三位数高增长,美白新品达3904个,同比增长150.25%。也就是说,2025年至少有近4000个美白新品涌入市场。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24.png

“2024年美白新品注册量TOP50品牌榜”,则进一步揭示了各类品牌在美白赛道的布局:

国货品牌(相对白牌而言)火力全开

过去一年,百雀羚共计推出26个宣称“美白”的新品,近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9.9%;欧诗漫共计推出18个美白新品,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4.16%。

又如,珀莱雅推出了「光感美白」、「启时光蕴美白淡斑」两大系列以及「光学瓶」共计10个美白产品,再度挑战美白市场。

新锐品牌也不甘落后,如,谷雨以24个美白新品数跻身TOP3,肌肤未来以13个美白新品数跻身TOP13,敏感肌专业品牌米蓓尔,也不再满足于停留在“修护”这一定位,去年推出4个新品试水美白赛道,包括精华乳、精华水、精华液等品类。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27.png

● 白牌唱主角

整个TOP50榜单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占比超六成。也就是说,白牌是推出美白新品的主力军。

其中,跻身TOP1的谜草集,过去三年几乎无美白产品面市,2024年却一口气推出42个美白新品,几乎是第二名百雀羚的两倍;

同样,特一、施莉洛、蝶恋肌等跻身TOP10的白牌,过去三年也几乎未注册任何美白相关产品,却在2024年集体爆发。

国际品牌虎视眈眈

国际品牌只占了9席,其中注册数最多的是LG生活健康旗下的秀雅韩,以21个新品数跻身TOP4,THE WHOO后注册了17个美白新品跻身第8,资生堂则注册了11个新品,排名28。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白市场有着标杆地位的OLAY玉兰油,去年只注册了4个美白新品,无缘榜单。

02

市场格局大洗牌

国货崛起、外资掉队

随着入局者增多,美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而曾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国货品牌,在大牌环伺中“杀出重围”,并对市场格局进行了重新洗牌。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30.png

国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纵观“2024年抖音美白产品GMV TOP30榜”,国产品牌占据25席,几乎霸榜,其中TOP10占据8席。

具体而言,「自然堂美白淡斑护肤礼盒」跻身TOP1,「韩束白蛮腰美白抗皱护肤套装」、「谷雨第三代光感套装」也表现不俗,紧随其后,单链接GMV均超过1亿元。

上榜产品最多的当数欧诗漫,推出的4款核心产品如「安心小白管」、「发光面膜」、「珍白因美白聚光礼盒」、「美白淡斑面膜」均榜上有名,其中,欧诗漫「安心小白管」2024年GMV超亿元,跻身抖音美白祛斑热销产品榜第4名。

摄图网_601826084_架子上的护肤品(企业商用).jpg

另据用户说数据,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间,谷雨在美白祛斑护肤市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5.05%,位列第一;珀莱雅、肌肤未来和欧诗漫等知名品牌,其销售额占比均超过了3%。

国货品牌,已构成美白祛斑市场的主要力量。

白牌崭露头角

TOP30榜单中,白牌占据了7席,迷奇、仁信堂、梵贞、VC、必扬、玫瑰颂、茉博士等白牌,借势抖音在美白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具体而言,「迷奇美白赋颜嫩肤肌底液」位居TOP5,「仁信堂美白祛斑精华液」、「梵贞美白淡斑水嫩光滑补水修护面膜」、「五重维C素颜霜」、「必扬左旋vc美白淡斑冻干片」则纷纷挤进前20。

而这些上榜白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推高性价比美白单品。如,「茉博士美白保湿洗面奶」低至39.9元/支,在上榜产品中价格最低;而「梵贞美白淡斑水嫩光滑补水修护面膜」,连买带送到手54片仅需59.9元,相当于一片面膜才1.1元。

国际品牌失守

在TOP30榜单中,仅有4个国际品牌上榜,占据5个席位。

其中,OLAY玉兰油仅有两款产品上榜,其中销量最好的「OLAY玉兰油超抗美白水乳套装」才跻身榜单第6,另一款核心商品「OLAY玉兰油双小白精华液美白水乳四件套」位居第12。

而榜单前十中,仅OLAY玉兰油一枝独秀,「SK-II神仙水小灯泡美白水乳套装」位居第11,「兰蔻极光水乳亮白2件套」和「miguhara咪咕哈啦美白亮肤爽肤水」则位居榜尾,分别跻身TOP24、TOP26。

而这,正与国际巨头在华现状相呼应。包括欧莱雅、宝洁、雅诗兰黛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美妆巨头,已通过2024年财报印证了一个事实:国际大牌在中国,卖不动了。

03

“繁荣”背后,乱象横生

注册端,美白新品数激增;销售端,GMV亦一路飙升,本土美白产品数据双增背后,却难掩“良莠不齐”的市场现状。

一方面,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根据美修数据,当下市场应用最广的TOP5美白成分分别为烟酰胺、生育酚乙酸酯、光果甘草根提取物、水杨酸以及柠檬酸,以烟酰胺为例,当前含有该成分的商品共计271621个,近一年环比增长了15.86%。

对于品牌而言,这些热门成分的优势,在于其美白功效已被消费者广泛认可,弊端则在于品牌已讲不出新的故事,陷入产品同质化的尴尬处境。

摄图网_601821544_罐子里的精华油(企业商用).jpg

另一方面,低价内卷,导致产品质量堪忧。

当消费者难以区分产品差异时,一些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低价策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维持利润。而这种做法,常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进而导致市场乱象横生,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计通报不合格产品535批次,其中美白祛斑类产品不合格批次为29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5.42%。2025年至今通报不合格产品88批次,其中美白祛斑类产品共计4批次。

这些不合格产品,因存在未注册、套证以及非法添加等问题,在美白市场掀起阵阵波澜。如去年4月,一款名为“欧邦琪亮白淡斑精华”的产品被检出禁用成分氢醌(含量131μg/g),就给了美白市场一记迎头痛击。

这些“浑水摸鱼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整个美白市场的健康发展。

摄图网_601557198_光影下的化妆品(企业商用).jpg

再回到上述“2024年抖音美白产品GMV TOP30榜”,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单款产品GMV过亿、跻身TOP5的迷奇,其背后的操盘手,正是一手孵化温博士创造了“白牌神话”的厦门海尼集团。

而在2023年,迷奇一度负面缠身:因天猫旗舰店所售商品虚假宣传功效,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万元。

一个曾上过“黑名单”的白牌,不仅高居抖音美白商品榜前五,还将OLAY玉兰油、兰蔻、珀莱雅、薇诺娜等一众国内外大牌甩在了身后,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美白市场的畸形。

04

“高门槛”时代,如何破局?

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美白市场亟须“挤泡沫”,回归理性与价值。

新规以来,行业监管不断收紧,尤其是美白祛斑被纳入特殊化妆品管理,需“持证上市”。与此同时,成分党崛起,在安全性及功效方面对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

简而言之,美白这门生意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不仅需要雄厚的科研底蕴支持,同时也是对品牌综合实力的全方位考验。

而从那些头部品牌推出的美白新品上,或许可以解答,如何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

微信图片_20250224174134.png

1.研发独家成分,开创美白新解法。

面对市场同质化难题,一些头部品牌,通过研制独家美白成分,打破成分认知局限,带来区别于市场上传统美白产品的差异化价值点。

典型如,珀莱雅「光学瓶」,添加独家开创性成分335,突破性提出“降解美白”新思路,专攻亚洲肌暗黄红难题。

摄图网_402176014_C4D胶原蛋白成分(企业商用).jpg

2.细分消费需求,开拓新人群。

随着消费者美妆心智的提升,不同肤质用户对于产品适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呈现出美白淡斑产品细分化的发展趋势。

如,溪木源重磅新品「氧白因面霜」,添加了天然敏肌美白成分氧白因,既能源头美白,又能抑制敏感因子,是为敏肌群体专研的美白淡斑产品。

3.多重功效叠加,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追求“质价比”,打造复合功效产品成为品牌新的竞技场。

如,自然堂最新力作「小白钻精华」,精准定位25+熟龄肌,将577、烟酰胺和传明酸组成“美白黄金三角”,叠加王牌成分“极地酵母喜默因”,美白提亮的同时还能提升肌肤年轻态。

总而言之,美白市场“挤泡沫”的过程,本质上是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对于品牌而言,在强监管下合规化经营只是第一步,只有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市场的认可。

2025年,新一轮美白大战已然打响,谁会沦为内卷炮灰,谁又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