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2月24日电(记者 郭慕清)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正成为资本竞逐的“新蓝海”。
记者梳理发现,红杉、高瓴等顶级机构纷纷重仓布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专项政策,千亿元级产业基金矩阵正在加速形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这场关乎未来生产力的变革,正在重构智能制造、医疗康养、家庭服务的产业版图。
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的百强名单中,有37家中国企业上榜。摩根士丹利表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很多初创企业将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本体应用机会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当下,在中国,宇树科技、乐聚、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企业表现突出,正在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这些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洞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突破,为推动中国从机器人大国迈向机器人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本涌入:头部企业融资额屡创新高
根据中国机器人网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大约20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近亿和过亿元级的事件约有55起,金额超过175亿元。人形机器人赛道尤为火爆,融资总额超过70亿元。
进入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仅在1月,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额同比增长230%,机构资金加速涌入。其中,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 摘得“开年第一单”,宣布已完成新⼀轮融资。根据傅利叶披露,E系列融资共进行了两轮,⾦额合计近8亿元。据了解,本轮融资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钧⼭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
近期,宇树科技的老股转让在一级市场引发了抢购热潮,成为机器人赛道投资热度升温的典型缩影。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从2017年实现种子轮融资以来,该公司目前已完成9轮融资,包括美团、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参与。2024年,宇树科技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分别获得近10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据知情人士透露,众多投资者纷纷联系宇树科技的原始股股东,希望能够转股进入,但部分原始股东态度坚决,表示“坚决不卖”。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强大吸引力,也凸显了当前机器人赛道的投资热度。
图为智元机器人采集熨衣服场景
备受投资机构看好的还有智元机器人,其短短两年就完成八轮融资。1月6日,智元机器人官宣,其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其中人形机器人731台,轮式机器人269台。2022年下半年,高瓴创投成为智元机器人种子轮投资人,除了首轮投资以及后续连续支持智元机器人外,高瓴在产业链资源拉通、关键人才对接、战略规划等方面,均与企业深度协同,给予支持和共创。
2022年一级市场上对具身智能还没有深入理解,但高瓴创投因为一年前已开始关注和投资大模型,内部看到了大模型惊人的进展,认识到算法能力的突破正在发生质变,从而做出了对“大模型将推动千行百业软硬件变革”的前瞻性预判。对此,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表示,“我们主要从基础设施重构以及应用层新生事物的爆发两条线看。前者包括数据工具、开发工具、算力硬件等;后者主要是基于大模型的‘海量计算+智能迭代’带来了更高效、全面、精准的交互体验和输出,因此将迅速推动包括智能机器人、工业视觉等一系列对感知、识别、规划模拟、执行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除智元机器人外,高瓴创投还投资了主打一脑多形具身智能体的星海图,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通用灵巧操作智能体灵初智能、主打 To C 具身智能产品的维他动力等企业,并沿着具身智能产业链,布局了伺服电机企业富兴机电、研发生产机器人关节的环动科技、以多模态触觉感知技术见长的千觉机器人、以及主要研发机器人底层计算平台的地瓜机器人等一批核心生态企业。
图为智元机器人做家务场景
此外,成立仅一年的银河通用累计融资超12亿元,其发布的全球首个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VLA,在工业与零售场景中展现出高效抓取能力,成为资本青睐的技术标杆;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凭借360°旋转髋关节设计,可完成深蹲、躺平等高难度动作,在工业巡检与家庭服务领域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比如,蚂蚁集团通过自研与投资双线并进,旗下上海蚂蚁灵波科技发布十余个具身智能岗位,并领投初创公司星海图超2亿元Pre-A轮融资。
产业链构建,多地争相布局机器人未来赛道
随着技术的进步,创投机构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情持续升温,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以期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组负责人傅琰琰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融合载体,已经站在了新工业革命浪潮的前沿。自从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在政策的指导与鼓励下,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等多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具身智能作为与人形机器人密不可分的关键技术,被视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支持措施。例如,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地都启动或设立了国家级或地方性的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推动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比如,上海提出‘人形机器人百亿集群计划’,深圳则通过‘技改补贴+研发税收抵扣’支持核心零部件攻关。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还加速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傅琰琰说。
“总的说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三重共振,使得人形机器人赛道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 上海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说。
多位投资人表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包括乐聚、智元、傅利叶、宇树等在内的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已经陆续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有望迈入大规模量产,甚至到规模化应用阶段?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在公开演讲中表示,量产并不代表人形机器人能实现规模化应用,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与商业化落地,还需要解决技术、成本以及市场和应用场景等诸多问题。
图为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一汽红旗厂执行搬箱任务
上述上海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加速进“厂”打工,工业场景的加速落地正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的可行途径之一。当下,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展厅甚至家庭,工业场景的突破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而成本控制与场景适配仍是行业长期攻坚方向。
从在春晚舞台扭起“赛博”秧歌,到进企业“打工”,当质检员、分拣员、搬运工等,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加速奔跑,在新赛道里抢占先机。比如,乐聚机器人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优必选Walker S系列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合作,应用于汽车生产线分拣、组装等环节,已收到超500台意向订单……
图为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海尔智慧家庭场景中学习插花
“对我们来说,不仅要成功研发人形机器人,更要实现其商业化落地,将其推向市场。在这场竞争中,哪家企业能率先实现量产,并成功进入各种工业应用场景,就将占据竞争优势。当然,我们瞄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康养以及家庭服务领域,只有这个场景爆发才会带来全新消费业态的升级。”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智元机器人已交付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场景和一些展馆内机器人导览介绍等交互服务场景。智元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表示,在汽车制造、3C制造等场景下,机器人可以替代一些重复、机械的工作,需求量庞大,“解决一个工序也有上万台市场规模,未来如果真正能实现完全的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行业会成为比汽车制造业更大的一个产业。”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2月24日电(记者 郭慕清)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正成为资本竞逐的“新蓝海”。
记者梳理发现,红杉、高瓴等顶级机构纷纷重仓布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专项政策,千亿元级产业基金矩阵正在加速形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这场关乎未来生产力的变革,正在重构智能制造、医疗康养、家庭服务的产业版图。
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的百强名单中,有37家中国企业上榜。摩根士丹利表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很多初创企业将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本体应用机会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当下,在中国,宇树科技、乐聚、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企业表现突出,正在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这些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洞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突破,为推动中国从机器人大国迈向机器人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本涌入:头部企业融资额屡创新高
根据中国机器人网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大约20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近亿和过亿元级的事件约有55起,金额超过175亿元。人形机器人赛道尤为火爆,融资总额超过70亿元。
进入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热,仅在1月,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融资额同比增长230%,机构资金加速涌入。其中,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 摘得“开年第一单”,宣布已完成新⼀轮融资。根据傅利叶披露,E系列融资共进行了两轮,⾦额合计近8亿元。据了解,本轮融资由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钧⼭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
近期,宇树科技的老股转让在一级市场引发了抢购热潮,成为机器人赛道投资热度升温的典型缩影。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从2017年实现种子轮融资以来,该公司目前已完成9轮融资,包括美团、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参与。2024年,宇树科技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分别获得近10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据知情人士透露,众多投资者纷纷联系宇树科技的原始股股东,希望能够转股进入,但部分原始股东态度坚决,表示“坚决不卖”。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强大吸引力,也凸显了当前机器人赛道的投资热度。
图为智元机器人采集熨衣服场景
备受投资机构看好的还有智元机器人,其短短两年就完成八轮融资。1月6日,智元机器人官宣,其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其中人形机器人731台,轮式机器人269台。2022年下半年,高瓴创投成为智元机器人种子轮投资人,除了首轮投资以及后续连续支持智元机器人外,高瓴在产业链资源拉通、关键人才对接、战略规划等方面,均与企业深度协同,给予支持和共创。
2022年一级市场上对具身智能还没有深入理解,但高瓴创投因为一年前已开始关注和投资大模型,内部看到了大模型惊人的进展,认识到算法能力的突破正在发生质变,从而做出了对“大模型将推动千行百业软硬件变革”的前瞻性预判。对此,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表示,“我们主要从基础设施重构以及应用层新生事物的爆发两条线看。前者包括数据工具、开发工具、算力硬件等;后者主要是基于大模型的‘海量计算+智能迭代’带来了更高效、全面、精准的交互体验和输出,因此将迅速推动包括智能机器人、工业视觉等一系列对感知、识别、规划模拟、执行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除智元机器人外,高瓴创投还投资了主打一脑多形具身智能体的星海图,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通用灵巧操作智能体灵初智能、主打 To C 具身智能产品的维他动力等企业,并沿着具身智能产业链,布局了伺服电机企业富兴机电、研发生产机器人关节的环动科技、以多模态触觉感知技术见长的千觉机器人、以及主要研发机器人底层计算平台的地瓜机器人等一批核心生态企业。
图为智元机器人做家务场景
此外,成立仅一年的银河通用累计融资超12亿元,其发布的全球首个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VLA,在工业与零售场景中展现出高效抓取能力,成为资本青睐的技术标杆;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凭借360°旋转髋关节设计,可完成深蹲、躺平等高难度动作,在工业巡检与家庭服务领域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比如,蚂蚁集团通过自研与投资双线并进,旗下上海蚂蚁灵波科技发布十余个具身智能岗位,并领投初创公司星海图超2亿元Pre-A轮融资。
产业链构建,多地争相布局机器人未来赛道
随着技术的进步,创投机构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情持续升温,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以期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上海道禾长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组负责人傅琰琰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的融合载体,已经站在了新工业革命浪潮的前沿。自从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在政策的指导与鼓励下,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等多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具身智能作为与人形机器人密不可分的关键技术,被视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支持措施。例如,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地都启动或设立了国家级或地方性的创新中心,致力于推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推动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比如,上海提出‘人形机器人百亿集群计划’,深圳则通过‘技改补贴+研发税收抵扣’支持核心零部件攻关。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还加速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傅琰琰说。
“总的说来,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三重共振,使得人形机器人赛道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 上海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说。
多位投资人表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包括乐聚、智元、傅利叶、宇树等在内的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已经陆续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这是否预示着中国的人形机器人有望迈入大规模量产,甚至到规模化应用阶段?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在公开演讲中表示,量产并不代表人形机器人能实现规模化应用,要实现真正的规模化与商业化落地,还需要解决技术、成本以及市场和应用场景等诸多问题。
图为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一汽红旗厂执行搬箱任务
上述上海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加速进“厂”打工,工业场景的加速落地正成为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的可行途径之一。当下,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展厅甚至家庭,工业场景的突破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而成本控制与场景适配仍是行业长期攻坚方向。
从在春晚舞台扭起“赛博”秧歌,到进企业“打工”,当质检员、分拣员、搬运工等,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加速奔跑,在新赛道里抢占先机。比如,乐聚机器人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优必选Walker S系列与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合作,应用于汽车生产线分拣、组装等环节,已收到超500台意向订单……
图为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海尔智慧家庭场景中学习插花
“对我们来说,不仅要成功研发人形机器人,更要实现其商业化落地,将其推向市场。在这场竞争中,哪家企业能率先实现量产,并成功进入各种工业应用场景,就将占据竞争优势。当然,我们瞄准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康养以及家庭服务领域,只有这个场景爆发才会带来全新消费业态的升级。”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智元机器人已交付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场景和一些展馆内机器人导览介绍等交互服务场景。智元机器人研究院执行院长、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表示,在汽车制造、3C制造等场景下,机器人可以替代一些重复、机械的工作,需求量庞大,“解决一个工序也有上万台市场规模,未来如果真正能实现完全的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行业会成为比汽车制造业更大的一个产业。”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