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CPI增速目标为2%左右。为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向好,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我们预计,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左右,其中用于收储的专项债资金或为4000亿-6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2万亿-1.5万亿之间,其中用于“两新”的规模或将提高至5000亿-6000亿元左右。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将延续“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降息降准空间仍存,落地时点或将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从地方两会读出的经济增长目标:
一、2025年全国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为5.0%左右。北京、上海等15个地区的GDP增速目标与2024年持平,仅天津一地上调增速目标,其余15地则不同程度下调GDP目标。202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GDP目标加权平均为5.3%。大多数年份北京、上海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与最终的全国增速目标较为接近,以此来判断2025年全国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为5.0%左右。
二、各地CPI目标普遍下调至2.0%左右,预计2025年全国CPI目标也将从过去几年的3%左右下调至2%左右。
三、产业政策方面,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在DeepSeek以及人形机器人等的智能浪潮下,预计相关产业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将成为政策布局的重点领域。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表述以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2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们预计,为更好地支撑经济发展,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左右,其中用于收储的专项债资金或为4000亿-6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2万亿-1.5万亿之间,其中用于“两新”的资金规模或将接近翻倍(从3000亿提高至5000亿-6000亿元左右),以更好地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内需。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降准空间仍存,但在稳增长、稳汇率、防风险等多重考量下,降息降准落地时点或将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2024Q4货政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并明确“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后续降准降息或将更多发力。我们认为,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但考虑近期稳汇率及防风险诉求下的紧资金状况、以及在CPI、信贷等数据超预期显示基本面修复的背景下,短期内或难迎来降准降息等总量宽货币操作,其落地时点可能会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结论:
根据各省召开的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我们对2025年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行了展望,预计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CPI增速目标为2%左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向好,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我们预计,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左右,其中用于收储的专项债资金或为4000亿-6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2万亿-1.5万亿之间,其中用于“两新”的规模或将提高至5000亿-6000亿元左右。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将延续“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降息降准空间仍存,落地时点或将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于2025年2月24日发布的《债市启明|两会前瞻:经济目标与政策组合展望》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分析师:明明 彭阳 章立聪 周成华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我国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CPI增速目标为2%左右。为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向好,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我们预计,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左右,其中用于收储的专项债资金或为4000亿-6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2万亿-1.5万亿之间,其中用于“两新”的规模或将提高至5000亿-6000亿元左右。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将延续“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降息降准空间仍存,落地时点或将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从地方两会读出的经济增长目标:
一、2025年全国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为5.0%左右。北京、上海等15个地区的GDP增速目标与2024年持平,仅天津一地上调增速目标,其余15地则不同程度下调GDP目标。202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GDP目标加权平均为5.3%。大多数年份北京、上海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与最终的全国增速目标较为接近,以此来判断2025年全国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为5.0%左右。
二、各地CPI目标普遍下调至2.0%左右,预计2025年全国CPI目标也将从过去几年的3%左右下调至2%左右。
三、产业政策方面,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在DeepSeek以及人形机器人等的智能浪潮下,预计相关产业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也将成为政策布局的重点领域。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表述以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2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们预计,为更好地支撑经济发展,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左右,其中用于收储的专项债资金或为4000亿-6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2万亿-1.5万亿之间,其中用于“两新”的资金规模或将接近翻倍(从3000亿提高至5000亿-6000亿元左右),以更好地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内需。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降准空间仍存,但在稳增长、稳汇率、防风险等多重考量下,降息降准落地时点或将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2024Q4货政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并明确“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后续降准降息或将更多发力。我们认为,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但考虑近期稳汇率及防风险诉求下的紧资金状况、以及在CPI、信贷等数据超预期显示基本面修复的背景下,短期内或难迎来降准降息等总量宽货币操作,其落地时点可能会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结论:
根据各省召开的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我们对2025年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行了展望,预计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CPI增速目标为2%左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向好,宏观政策需要更加积极有为。我们预计,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赤字率或将提高至4%左右;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将增加至4.2万亿-4.5万亿左右,其中用于收储的专项债资金或为4000亿-6000亿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2万亿-1.5万亿之间,其中用于“两新”的规模或将提高至5000亿-6000亿元左右。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将延续“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降息降准空间仍存,落地时点或将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于2025年2月24日发布的《债市启明|两会前瞻:经济目标与政策组合展望》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分析师:明明 彭阳 章立聪 周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