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研报表示,AI眼镜引领AI消费新场景,看好核心零部件和具备流量、内容优势的整机制造商。国产大模型成为AI眼镜需求爆发新驱动,我国具备AI眼镜规模化的产业基础,国家扩内需政策强调大力促进科技消费,产业进入需求放量期。推荐:1、主控芯片、视觉和声光学核心零部件公司;2、具备用户流量和内容生态优势的整机品牌公司;3、具备自研大模型迭代升级和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
国君策略|AI眼镜:率先落地的AI终端消费场景
事件催化:DeepSeek的高性能低成本开源解决方案成为AI眼镜需求新驱动,国务院专题学习强调大力促进科技消费,信通院开启AI眼镜专项测试加速产业标准化进程。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提出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标准化进程。AI眼镜有望成为率先落地的AI+终端消费场景。
产业势能:构建从技术、产品到应用场景的闭环,我国AI眼镜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期。AI眼镜作为定位日常高频使用场景的消费电子产品,光学显示、人机交互、轻量化等核心技术突破是规模化的关键,我国在智能手机/手表、TWS耳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构建了高效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为AI眼镜规模化生产构筑产业基础,光波导、Micro OLED、国产大模型等技术突破强化AI眼镜产业势能。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达152万台,其中RayBan Meta智能眼镜142万台,2024Q4全球AI眼镜销量大增,占全年销量近50%。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达350万台,同比增长230%,除RayBan Meta的持续增长外,多款国产AI眼镜上市成为重要增量。
产品放量:多家国产品牌密集发布AI眼镜新品。2024年国内AI智能眼镜销量5万台,全球占比约3%,星际魅族MYVU、StarV、界环、李未可等厂商销量规模领先。2025CES消费电子展上演“百镜大战”,中国品牌成为最大亮点,其中雷鸟创新、Rokid、李未可科技、闪极科技、莫界科技、未目科技、星纪魅族、引力视觉、逸文科技、INAIR等品牌密集发布AI眼镜新品,且普遍量产发售时点为2025年。预计国产品牌将打破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依托规模制造、应用场景和庞大市场优势,我国AI眼镜有望进入销量爆发期,进而带动国产供应链需求提升。场景构建:拍照AI眼镜是当前主流技术路线,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有望推动成本曲线下降。AI眼镜产品设计基于使用场景综合考虑体积、重量、功耗、成本等因素,拍照AI眼镜是当前主攻方向。2024年AI眼镜销量结构中拍照AI智能眼镜占比达94%,AR+AI智能眼镜占比仅4%,音频AI智能眼镜占比2%。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高增或也验证拍照眼镜符合当前市场需求。主控芯片在AI眼镜成本结构中占比最高,RayBan Meta的制造成本预计总计174美元,其中主板芯片成本约99.1美元,占比约56.95%,结构件、充电盒、总装、传感器成本占比高。根据维深wellsenn估算,小米AI智能眼镜综合硬件成本预计约180.5美元,其中主芯片、结构件、充电盒、存储和摄像头等零部件及代工成本占比较高。
投资建议:AI眼镜引领AI消费新场景,看好核心零部件和具备流量、内容优势的整机制造商。国产大模型成为AI眼镜需求爆发新驱动,我国具备AI眼镜规模化的产业基础,国家扩内需政策强调大力促进科技消费,产业进入需求放量期。推荐:1、主控芯片、视觉和声光学核心零部件公司;2、具备用户流量和内容生态优势的整机品牌公司;3、具备自研大模型迭代升级和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需求和头部公司新品销量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AI眼镜引领AI消费新场景,看好核心零部件和具备流量、内容优势的整机制造商。国产大模型成为AI眼镜需求爆发新驱动,我国具备AI眼镜规模化的产业基础,国家扩内需政策强调大力促进科技消费,产业进入需求放量期。推荐:1、主控芯片、视觉和声光学核心零部件公司;2、具备用户流量和内容生态优势的整机品牌公司;3、具备自研大模型迭代升级和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
国君策略|AI眼镜:率先落地的AI终端消费场景
事件催化:DeepSeek的高性能低成本开源解决方案成为AI眼镜需求新驱动,国务院专题学习强调大力促进科技消费,信通院开启AI眼镜专项测试加速产业标准化进程。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提出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推动技术创新升级和产业标准化进程。AI眼镜有望成为率先落地的AI+终端消费场景。
产业势能:构建从技术、产品到应用场景的闭环,我国AI眼镜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期。AI眼镜作为定位日常高频使用场景的消费电子产品,光学显示、人机交互、轻量化等核心技术突破是规模化的关键,我国在智能手机/手表、TWS耳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构建了高效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为AI眼镜规模化生产构筑产业基础,光波导、Micro OLED、国产大模型等技术突破强化AI眼镜产业势能。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达152万台,其中RayBan Meta智能眼镜142万台,2024Q4全球AI眼镜销量大增,占全年销量近50%。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达350万台,同比增长230%,除RayBan Meta的持续增长外,多款国产AI眼镜上市成为重要增量。
产品放量:多家国产品牌密集发布AI眼镜新品。2024年国内AI智能眼镜销量5万台,全球占比约3%,星际魅族MYVU、StarV、界环、李未可等厂商销量规模领先。2025CES消费电子展上演“百镜大战”,中国品牌成为最大亮点,其中雷鸟创新、Rokid、李未可科技、闪极科技、莫界科技、未目科技、星纪魅族、引力视觉、逸文科技、INAIR等品牌密集发布AI眼镜新品,且普遍量产发售时点为2025年。预计国产品牌将打破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依托规模制造、应用场景和庞大市场优势,我国AI眼镜有望进入销量爆发期,进而带动国产供应链需求提升。场景构建:拍照AI眼镜是当前主流技术路线,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有望推动成本曲线下降。AI眼镜产品设计基于使用场景综合考虑体积、重量、功耗、成本等因素,拍照AI眼镜是当前主攻方向。2024年AI眼镜销量结构中拍照AI智能眼镜占比达94%,AR+AI智能眼镜占比仅4%,音频AI智能眼镜占比2%。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高增或也验证拍照眼镜符合当前市场需求。主控芯片在AI眼镜成本结构中占比最高,RayBan Meta的制造成本预计总计174美元,其中主板芯片成本约99.1美元,占比约56.95%,结构件、充电盒、总装、传感器成本占比高。根据维深wellsenn估算,小米AI智能眼镜综合硬件成本预计约180.5美元,其中主芯片、结构件、充电盒、存储和摄像头等零部件及代工成本占比较高。
投资建议:AI眼镜引领AI消费新场景,看好核心零部件和具备流量、内容优势的整机制造商。国产大模型成为AI眼镜需求爆发新驱动,我国具备AI眼镜规模化的产业基础,国家扩内需政策强调大力促进科技消费,产业进入需求放量期。推荐:1、主控芯片、视觉和声光学核心零部件公司;2、具备用户流量和内容生态优势的整机品牌公司;3、具备自研大模型迭代升级和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需求和头部公司新品销量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