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丛雨萌
2月22日晚,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内人声鼎沸。四川歌手张杰与来自加拿大的“00后”唱将凡希亚共同亮相,唱响蛇年春节后成都第一场大型演唱会。
回顾2024年演艺市场,“火热”是最明显的特点。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3万场,观演人次超1000万,同比增长67.1%。
数据背后,是观众的热情与支持。从大型演唱会舞台星光熠熠,到“川味”音乐吸引年轻人驻足,再到“以演兴业”激发市场活力……从“流量入口”转型为“文化新磁场”,四川演艺市场加速成长。
大型演唱会舞台星光熠熠
2024年,四川的大型演唱会舞台星光熠熠。“情怀”与“潮流”共生的市场碰撞出这样一组数据:成都去年开展5000人规模以上大型音乐演出176场,同比增长47.9%;实现票房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43.24%。据统计,成都大型演唱会规模居全国前五位,位列“中国城市音乐演艺指数”第三名。全市音乐产业总产值达609.17亿元,同比增长7.15%。
刘德华演唱会成都站现场。演出方供图
场次与票房收入齐飞的背后,是政府、场馆、主办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核心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在赛事结束后积极探索演艺经济发展路径。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东安湖体育公园举办大型演艺活动83场次,累计吸引观众约196.8万人次,票房收入约12.67亿元,拉动景区景点、交通出行、酒店住宿、餐饮购物等周边消费规模超86.2亿元。
李宇春演唱会现场。演出方供图
在节假日观看音乐演出,正逐渐成为成都人的“文化新磁场”。
蓬勃的演唱会市场发展势头,吸引重量级奖项常驻。2024年11月,中国音乐金钟奖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成都市政府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举办第15届至第17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此前,成都已成功举办第12届至第14届金钟奖相关活动。
“川味”音乐吸引年轻人驻足
场馆升级、体验更新,是四川演艺市场“流量”变“留量”的重要原因。目前,成都市建成专业演出场馆108个,拥有举办大型演出(5000人以上)的场馆20余个。多样化的场馆,为演唱会搭建多层次的演艺空间网络。
带上一个充气沙发,在草坪上边听音乐边晒太阳,不少乐迷朋友对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半露天半室内的双面剧场“情有独钟”。3.2万平方米的天然大草坪,就是观众席。
不少专业歌手选择将成都作为其演唱会的重要一站。许巍、张靓颖等歌手,均把成都站作为其演唱会的最后一站;刀郎、崔健更将其演唱会的首站定在成都。歌手们的“全国巡演”多将目光投向成都,不仅因其饱满的市场热情,还因蜀人天生开放包容的心态。“川味”演唱会,是成都的特有演出项目。崔健演唱会邀请四川说唱歌手杨和苏共唱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并进行四川话改编;四川歌手王以太,从金融城演艺中心开启首个“万人演唱会”,将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穿插其中,让外地歌迷直呼用心;GAI周延亮相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作为从内江市威远县走出的说唱歌手,他的数个国风说唱作品中都充满“川味”;张杰更是将四川话融入专辑《要得》中,并二次创作充满四川元素的同名音乐电影,将演唱会舞台外延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川味”音乐吸引,从而驻足四川,享受音乐。
东安湖体育公园。
“以演兴业”激发演艺市场活力
跨城观演,关联交通、酒店、餐饮、旅游景区等多链条、多环节。演艺消费,正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
“伴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对作品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观演+旅游’消费呈现出高频次、个性化等特点。”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跟着演出去旅行”的新模式,正在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唱会中落地生根。
“以演兴业”是成都市龙泉驿区演艺市场的关键词。2024年,其推出“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活动,发动景区景点策划打造4大旅游主题和20条精品旅游线路,创新开展城市探索行、古镇簪花秀等60余项主题活动,吸引歌迷接续打卡消费。与此同时,整合汽贸、餐饮、文旅、住宿等企业融入粉丝消费圈,在场馆周边打造集市IP。演唱会期间,场均收入达200万元以上。
今年1月,成都市共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1520场,票房达9500万元,观众达42万人次。演艺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政策创新体系的支持。2024年底发布的《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建立奖励机制,对演出经纪机构、年度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票房、演出票务公司等进行奖励;支持领军音乐人(团队)设立个人工作室(音乐企业),支持市场主体引进国际顶级院团和艺人来蓉演出;支持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前2天至后2天期间,观众可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免预约参观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博物馆等。
下一步,成都将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东部新区等地规划建设一批座位数1500个以上的音乐厅和2000个以上的专业剧场,以及6万座以上的体育场(馆)等大型演出场所;瞄准演艺行业头部企业、知名演艺剧目(院团)建立招商引资名单,重点招引一批头部演出经纪机构、票务平台企业落户四川发展,吸引演出策划、艺人经纪、票务营销、舞台设备制造等企业汇聚,形成完整且富有活力的演艺产业链;加强省、市、县(市、区)三级政策联动,进一步激发演艺市场活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丛雨萌
2月22日晚,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内人声鼎沸。四川歌手张杰与来自加拿大的“00后”唱将凡希亚共同亮相,唱响蛇年春节后成都第一场大型演唱会。
回顾2024年演艺市场,“火热”是最明显的特点。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3万场,观演人次超1000万,同比增长67.1%。
数据背后,是观众的热情与支持。从大型演唱会舞台星光熠熠,到“川味”音乐吸引年轻人驻足,再到“以演兴业”激发市场活力……从“流量入口”转型为“文化新磁场”,四川演艺市场加速成长。
大型演唱会舞台星光熠熠
2024年,四川的大型演唱会舞台星光熠熠。“情怀”与“潮流”共生的市场碰撞出这样一组数据:成都去年开展5000人规模以上大型音乐演出176场,同比增长47.9%;实现票房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43.24%。据统计,成都大型演唱会规模居全国前五位,位列“中国城市音乐演艺指数”第三名。全市音乐产业总产值达609.17亿元,同比增长7.15%。
刘德华演唱会成都站现场。演出方供图
场次与票房收入齐飞的背后,是政府、场馆、主办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核心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在赛事结束后积极探索演艺经济发展路径。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东安湖体育公园举办大型演艺活动83场次,累计吸引观众约196.8万人次,票房收入约12.67亿元,拉动景区景点、交通出行、酒店住宿、餐饮购物等周边消费规模超86.2亿元。
李宇春演唱会现场。演出方供图
在节假日观看音乐演出,正逐渐成为成都人的“文化新磁场”。
蓬勃的演唱会市场发展势头,吸引重量级奖项常驻。2024年11月,中国音乐金钟奖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成都市政府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举办第15届至第17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此前,成都已成功举办第12届至第14届金钟奖相关活动。
“川味”音乐吸引年轻人驻足
场馆升级、体验更新,是四川演艺市场“流量”变“留量”的重要原因。目前,成都市建成专业演出场馆108个,拥有举办大型演出(5000人以上)的场馆20余个。多样化的场馆,为演唱会搭建多层次的演艺空间网络。
带上一个充气沙发,在草坪上边听音乐边晒太阳,不少乐迷朋友对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半露天半室内的双面剧场“情有独钟”。3.2万平方米的天然大草坪,就是观众席。
不少专业歌手选择将成都作为其演唱会的重要一站。许巍、张靓颖等歌手,均把成都站作为其演唱会的最后一站;刀郎、崔健更将其演唱会的首站定在成都。歌手们的“全国巡演”多将目光投向成都,不仅因其饱满的市场热情,还因蜀人天生开放包容的心态。“川味”演唱会,是成都的特有演出项目。崔健演唱会邀请四川说唱歌手杨和苏共唱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并进行四川话改编;四川歌手王以太,从金融城演艺中心开启首个“万人演唱会”,将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穿插其中,让外地歌迷直呼用心;GAI周延亮相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作为从内江市威远县走出的说唱歌手,他的数个国风说唱作品中都充满“川味”;张杰更是将四川话融入专辑《要得》中,并二次创作充满四川元素的同名音乐电影,将演唱会舞台外延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川味”音乐吸引,从而驻足四川,享受音乐。
东安湖体育公园。
“以演兴业”激发演艺市场活力
跨城观演,关联交通、酒店、餐饮、旅游景区等多链条、多环节。演艺消费,正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
“伴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对作品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观演+旅游’消费呈现出高频次、个性化等特点。”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跟着演出去旅行”的新模式,正在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唱会中落地生根。
“以演兴业”是成都市龙泉驿区演艺市场的关键词。2024年,其推出“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活动,发动景区景点策划打造4大旅游主题和20条精品旅游线路,创新开展城市探索行、古镇簪花秀等60余项主题活动,吸引歌迷接续打卡消费。与此同时,整合汽贸、餐饮、文旅、住宿等企业融入粉丝消费圈,在场馆周边打造集市IP。演唱会期间,场均收入达200万元以上。
今年1月,成都市共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1520场,票房达9500万元,观众达42万人次。演艺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政策创新体系的支持。2024年底发布的《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建立奖励机制,对演出经纪机构、年度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票房、演出票务公司等进行奖励;支持领军音乐人(团队)设立个人工作室(音乐企业),支持市场主体引进国际顶级院团和艺人来蓉演出;支持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前2天至后2天期间,观众可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免预约参观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博物馆等。
下一步,成都将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东部新区等地规划建设一批座位数1500个以上的音乐厅和2000个以上的专业剧场,以及6万座以上的体育场(馆)等大型演出场所;瞄准演艺行业头部企业、知名演艺剧目(院团)建立招商引资名单,重点招引一批头部演出经纪机构、票务平台企业落户四川发展,吸引演出策划、艺人经纪、票务营销、舞台设备制造等企业汇聚,形成完整且富有活力的演艺产业链;加强省、市、县(市、区)三级政策联动,进一步激发演艺市场活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