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138岁少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联商网

15小时前

幻灯片上跳出的答案令人莞尔:“是‘OK’——而第一,当然是‘可口可乐’。...“我们才刚刚开始,这不是一句营销口号,”詹鲲杰语气坚定地说,“在过去的138年里,可口可乐见证了从马车到汽车,从报纸到互联网,从实体店到电商的每一次变革。

出品/联商翻译中心

编译/松柏

“把饮料行业比作冰山,我们现在看到的仅是水面上的部分。”近日,在纽约消费者分析师组会议上,可口可乐全球CEO詹鲲杰(James Quincey)以这一生动比喻,开启了一场关于全球最大饮料公司未来战略的深度对话。

在接近一小时的演讲中,詹鲲杰展现了这个138岁“少年”品牌令人惊叹的成长潜力:在已占70%渗透率的发达市场,可口可乐的份额仅为14%;在渗透率仅32%的新兴市场,每0.1%的增长都意味着千万级商机。从30个十亿美元级品牌的成长史,到革新性的“Studio X”营销转型项目,这家年收入超过400亿美元的饮料巨头展现出了不竭的创新活力。

让我们跟随他的思路,一起解码这个百年品牌的创新密码。

01

饮料行业仍是“蓝海”

“饮料行业仍是一片未完全开发的蓝海。”当詹鲲杰展示那张经典的“双瓶图”时,投资人的目光再次被这个精妙的商业隐喻吸引。 

左边的瓶子代表“发达市场”,占据全球20%的人口。在这里,商业化饮料渗透率达70%,包括酒精饮料、热饮或即饮非酒精饮料。但在这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可口可乐仅占14%的份额。即便是在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可口可乐“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体现在右边的瓶子:占全球80%人口的新兴市场。这里的商业化饮料渗透率仅32%,却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攀升。“这个数字看似微小,”他强调,“但在每天22亿份饮品的系统中,每个0.1%都意味着千万级增量。”  

零售渠道的“三驾马车”理论更显战略纵深——传统贸易渠道(夫妻店、美好小店)、现代化零售渠道(包括商超、会员店、药店、电商等)与外出消费渠道(餐饮、娱乐、服务等)各成万亿级市场。“即便在美国商超中,我们的购物篮渗透率仅为6%,”詹鲲杰用数据揭示潜力,“渠道渗透的天花板远未触及。” 

从消费者角度看,除了已有的每周固定消费的客群外,可口可乐还发现了大量的“潜在消费者”——那些消费频率略低于每周的群体。“这不仅仅是数以亿计的潜在消费者,更是品牌发展的新动力,”詹鲲杰解释道,“通过深入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能够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詹鲲杰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总结道:“如果把饮料行业比作一个冰山,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水面上的部分。真正的机会在于,如何通过持续创新和渠道深耕,去挖掘水面下的广阔空间。”

02

品牌建设绝非“一蹴而就”

“知道全球认知度第二高的词是什么吗?”詹鲲杰突然发问。幻灯片上跳出的答案令人莞尔:“是‘OK’——而第一,当然是‘可口可乐’。”  

这份品牌势能背后,是30个十亿美元级品牌的版图。其中15个是可口可乐“从零孵化”,12个通过“小规模收购+系统培育”崛起,仅3个是现成并购。詹鲲杰强调说:“这个比例体现了我们系统在品牌培育方面的核心能力。”

詹鲲杰用两则案例诠释“慢增长”的智慧。“Simply果汁”用了数十年时间,最终在去年底成为美国果汁品类冠军。“Fairlife牛奶”的故事更为戏剧性。从2014年1000万美元到2024年40亿美元,十年百倍增长的背后是乳糖不耐技术的突破。

“在发展初期,这些品牌的增长看起来都很缓慢,”詹鲲杰说,“但一旦找准了消费者价值主张,复利效应就会让它们爆发出惊人的增长力。”

在风味饮料(汽水)领域,雪碧和芬达的例子同样精彩。“如果把这两个品牌加在一起,它们将成为全球第四大非酒精即饮饮料公司,跻身快消品前十大品牌之列。”但詹鲲杰紧接着指出:“与可口可乐在可乐品类中的市场份额相比,我们的风味饮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快消品行业的讽刺之处在于,”他话带机锋,“产品周转快如闪电,品牌建设却需数十年沉淀。”过去十年,可口可乐在非碳酸饮料品类的零售额几乎翻了一番。“我们从不惧怕长周期投资,因为时间会奖励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即饮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Fuze Tea”的增长速度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

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行业内新创建的十亿美元品牌中,相当大一部分出自可口可乐之手。这个成绩单印证了詹鲲杰所说的另一句话:“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和耐心培育的过程。”

03

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

作为营销转型的核心,“Studio X”项目成为了演讲的一大亮点。“我们在全球建立了九个互联的工作室,”詹鲲杰解释道,“之所以是九个,是因为我们有九个运营单位。”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全新的营销理念:让创意突破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与放大。

“很少有项目能同时实现这三点:更快、更有效、更低成本。”詹鲲杰指着幻灯片上的数据说。从越南到印度的美食节活动,从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自发创作到个性化的数字体验,Studio X正在重塑可口可乐的营销方式。这种转变在疫情期间达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公司大胆将品牌组合从400多个精简到约200个。“这种聚焦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我们能够把资源集中在最具潜力的品牌上。”

但在詹鲲杰看来,营销的本质是建立深度连接。当被问到为什么更关注交易量而非销量时,他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想象一下,如果你卖出一瓶大容量饮料,一群人分享,每个人都没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但如果是个人包装,那就是每个消费者与品牌的一次独特互动。”

这个看似简单的解释,实际上揭示了可口可乐对未来消费趋势的深刻洞察。“在全球范围内,个人包装通常对系统的收入和盈利更有利,”詹鲲杰补充道,“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更个性化的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同样是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5%以上的包装可回收,2023年62%的实际回收率,27%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这些数字背后是可口可乐对环境责任的承诺。“从50年前美国的垃圾清理运动,到今天的循环经济,环境责任一直是我们的核心关注点,”詹鲲杰说,“这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最后一张幻灯片上,詹鲲杰用一组数字作为演讲的收尾:4000亿美元的系统市值、30个十亿美元品牌、每天22亿份的饮品服务、遍布全球的3300万个零售网点。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背后,是一个更具深意的故事。

写在最后

“我们才刚刚开始,这不是一句营销口号,”詹鲲杰语气坚定地说,“在过去的138年里,可口可乐见证了从马车到汽车,从报纸到互联网,从实体店到电商的每一次变革。但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保持着同样的信念:变革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当掌声响彻会场时,大屏幕定格在可口可乐1886年的首张广告海报旁。泛黄纸页上的花体字标语“Delicious and Refreshing”(美味畅爽),与2025年的全息投影广告交错生辉——这或许是对“138岁少年”最好的注解:变的是触达方式,不变的是对创新的永恒饥渴。 

正如詹鲲杰走下讲台前的最后一句:“在可口可乐的词典里,‘年轻’从来与年龄无关,它关乎永远相信下一个故事会更精彩。”

登录 | 注册

可口可乐,大显身手

可口可乐,“做大”家电

1元水,巨头们的游戏

被经销商和业务员轮番吐槽,中国人不再“膜拜”可口可乐

要想饮料卖得好,包装变大或变小

可口可乐Q2净利润24.11亿美元,同比下降5%

唯品会2024年净营收1084亿,GMV增至2093亿

回到顶部

幻灯片上跳出的答案令人莞尔:“是‘OK’——而第一,当然是‘可口可乐’。...“我们才刚刚开始,这不是一句营销口号,”詹鲲杰语气坚定地说,“在过去的138年里,可口可乐见证了从马车到汽车,从报纸到互联网,从实体店到电商的每一次变革。

出品/联商翻译中心

编译/松柏

“把饮料行业比作冰山,我们现在看到的仅是水面上的部分。”近日,在纽约消费者分析师组会议上,可口可乐全球CEO詹鲲杰(James Quincey)以这一生动比喻,开启了一场关于全球最大饮料公司未来战略的深度对话。

在接近一小时的演讲中,詹鲲杰展现了这个138岁“少年”品牌令人惊叹的成长潜力:在已占70%渗透率的发达市场,可口可乐的份额仅为14%;在渗透率仅32%的新兴市场,每0.1%的增长都意味着千万级商机。从30个十亿美元级品牌的成长史,到革新性的“Studio X”营销转型项目,这家年收入超过400亿美元的饮料巨头展现出了不竭的创新活力。

让我们跟随他的思路,一起解码这个百年品牌的创新密码。

01

饮料行业仍是“蓝海”

“饮料行业仍是一片未完全开发的蓝海。”当詹鲲杰展示那张经典的“双瓶图”时,投资人的目光再次被这个精妙的商业隐喻吸引。 

左边的瓶子代表“发达市场”,占据全球20%的人口。在这里,商业化饮料渗透率达70%,包括酒精饮料、热饮或即饮非酒精饮料。但在这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可口可乐仅占14%的份额。即便是在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可口可乐“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体现在右边的瓶子:占全球80%人口的新兴市场。这里的商业化饮料渗透率仅32%,却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攀升。“这个数字看似微小,”他强调,“但在每天22亿份饮品的系统中,每个0.1%都意味着千万级增量。”  

零售渠道的“三驾马车”理论更显战略纵深——传统贸易渠道(夫妻店、美好小店)、现代化零售渠道(包括商超、会员店、药店、电商等)与外出消费渠道(餐饮、娱乐、服务等)各成万亿级市场。“即便在美国商超中,我们的购物篮渗透率仅为6%,”詹鲲杰用数据揭示潜力,“渠道渗透的天花板远未触及。” 

从消费者角度看,除了已有的每周固定消费的客群外,可口可乐还发现了大量的“潜在消费者”——那些消费频率略低于每周的群体。“这不仅仅是数以亿计的潜在消费者,更是品牌发展的新动力,”詹鲲杰解释道,“通过深入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能够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詹鲲杰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总结道:“如果把饮料行业比作一个冰山,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仅仅是水面上的部分。真正的机会在于,如何通过持续创新和渠道深耕,去挖掘水面下的广阔空间。”

02

品牌建设绝非“一蹴而就”

“知道全球认知度第二高的词是什么吗?”詹鲲杰突然发问。幻灯片上跳出的答案令人莞尔:“是‘OK’——而第一,当然是‘可口可乐’。”  

这份品牌势能背后,是30个十亿美元级品牌的版图。其中15个是可口可乐“从零孵化”,12个通过“小规模收购+系统培育”崛起,仅3个是现成并购。詹鲲杰强调说:“这个比例体现了我们系统在品牌培育方面的核心能力。”

詹鲲杰用两则案例诠释“慢增长”的智慧。“Simply果汁”用了数十年时间,最终在去年底成为美国果汁品类冠军。“Fairlife牛奶”的故事更为戏剧性。从2014年1000万美元到2024年40亿美元,十年百倍增长的背后是乳糖不耐技术的突破。

“在发展初期,这些品牌的增长看起来都很缓慢,”詹鲲杰说,“但一旦找准了消费者价值主张,复利效应就会让它们爆发出惊人的增长力。”

在风味饮料(汽水)领域,雪碧和芬达的例子同样精彩。“如果把这两个品牌加在一起,它们将成为全球第四大非酒精即饮饮料公司,跻身快消品前十大品牌之列。”但詹鲲杰紧接着指出:“与可口可乐在可乐品类中的市场份额相比,我们的风味饮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快消品行业的讽刺之处在于,”他话带机锋,“产品周转快如闪电,品牌建设却需数十年沉淀。”过去十年,可口可乐在非碳酸饮料品类的零售额几乎翻了一番。“我们从不惧怕长周期投资,因为时间会奖励真正的价值创造者。”即饮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Fuze Tea”的增长速度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

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行业内新创建的十亿美元品牌中,相当大一部分出自可口可乐之手。这个成绩单印证了詹鲲杰所说的另一句话:“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和耐心培育的过程。”

03

与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

作为营销转型的核心,“Studio X”项目成为了演讲的一大亮点。“我们在全球建立了九个互联的工作室,”詹鲲杰解释道,“之所以是九个,是因为我们有九个运营单位。”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全新的营销理念:让创意突破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与放大。

“很少有项目能同时实现这三点:更快、更有效、更低成本。”詹鲲杰指着幻灯片上的数据说。从越南到印度的美食节活动,从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自发创作到个性化的数字体验,Studio X正在重塑可口可乐的营销方式。这种转变在疫情期间达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公司大胆将品牌组合从400多个精简到约200个。“这种聚焦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我们能够把资源集中在最具潜力的品牌上。”

但在詹鲲杰看来,营销的本质是建立深度连接。当被问到为什么更关注交易量而非销量时,他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想象一下,如果你卖出一瓶大容量饮料,一群人分享,每个人都没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但如果是个人包装,那就是每个消费者与品牌的一次独特互动。”

这个看似简单的解释,实际上揭示了可口可乐对未来消费趋势的深刻洞察。“在全球范围内,个人包装通常对系统的收入和盈利更有利,”詹鲲杰补充道,“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更个性化的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同样是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5%以上的包装可回收,2023年62%的实际回收率,27%的再生材料使用比例——这些数字背后是可口可乐对环境责任的承诺。“从50年前美国的垃圾清理运动,到今天的循环经济,环境责任一直是我们的核心关注点,”詹鲲杰说,“这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最后一张幻灯片上,詹鲲杰用一组数字作为演讲的收尾:4000亿美元的系统市值、30个十亿美元品牌、每天22亿份的饮品服务、遍布全球的3300万个零售网点。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背后,是一个更具深意的故事。

写在最后

“我们才刚刚开始,这不是一句营销口号,”詹鲲杰语气坚定地说,“在过去的138年里,可口可乐见证了从马车到汽车,从报纸到互联网,从实体店到电商的每一次变革。但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保持着同样的信念:变革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当掌声响彻会场时,大屏幕定格在可口可乐1886年的首张广告海报旁。泛黄纸页上的花体字标语“Delicious and Refreshing”(美味畅爽),与2025年的全息投影广告交错生辉——这或许是对“138岁少年”最好的注解:变的是触达方式,不变的是对创新的永恒饥渴。 

正如詹鲲杰走下讲台前的最后一句:“在可口可乐的词典里,‘年轻’从来与年龄无关,它关乎永远相信下一个故事会更精彩。”

登录 | 注册

可口可乐,大显身手

可口可乐,“做大”家电

1元水,巨头们的游戏

被经销商和业务员轮番吐槽,中国人不再“膜拜”可口可乐

要想饮料卖得好,包装变大或变小

可口可乐Q2净利润24.11亿美元,同比下降5%

唯品会2024年净营收1084亿,GMV增至2093亿

回到顶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