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一企业四度冲刺IPO,一半收入依赖加盟商,质量问题频出

征探财经

17小时前

公司向前员工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分别为9300万元、1.05亿元和8440万元,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5.1%、5.0%和5.1%。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年1月17日,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作为联席保荐人。作为中国最大连锁茶叶店,八马茶业在2013年至2022年期间曾三次冲刺A股市场,但均未成功。此次“改道”港股,是公司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八马茶业作为一家老牌茶企,多次尝试冲击资本市场,但其上市之路却一波三折。从创业板到主板,八马茶业的IPO进程屡次受挫,引发了市场和监管层的广泛关注。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八马茶业近年来的业绩增速放缓、过高的广告投入以及屡次涉足虚假宣传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潜在风险无疑将成为公司能否成功上市的重要考验。

01

盈利能力不稳

八马茶业是一家全国连锁的全茶类品牌企业,主营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和品牌零售,产品涵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多种茶类,以及茶具和茶食品等。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八马茶业在全国的连锁门店已超过3500家。
公司曾三次尝试登陆A股市场。2013年,八马茶业计划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但最终转战新三板,2018年又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2021年4月,公司申请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期间经历了深交所多次问询,主要针对其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等商业模式问题。同年9月,深交所网站显示八马茶业的审核状态为“中止”。
2022年5月,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随后于2022年8月再次向证监会提交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但到了2023年9月,公司再次撤回申请,深交所也终止了相关审核。中小板、创业板、深主板连续失利后,八马茶业在2025年将目光转向了港股市场。
在业绩表现方面,招股书数据显示,八马茶业2022年和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和21.22亿元,毛利分别为9.7亿元和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和2.06亿元。
2024年前九个月,公司营收为16.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31亿元仅增长0.98%;同期经营利润为2.9亿元,较2023年的2.8亿元略有提升,收益总额为2.1亿元,同比增长6.12%。
整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与2023年同期相比并无显著增长。相较于同期中国茶叶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12%的行业增速,八马茶业的业绩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八马茶业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8%、24.1%和12.6%。
在产品策略上,八马茶业覆盖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多种品类,虽然全面,但品种多也可能导致营销资源分散,出现难以集中精力打造爆款的情况。相较之下,行业内的新兴品牌如小罐茶、茶里等,通过聚焦单一品类或特定消费场景,迅速抢占了市场和消费者心智。

02

高度依赖营销

八马茶业业绩增速放缓的背后,其销售模式与渠道布局备受关注。公司主要通过直营线下门店、加盟商、直营网店及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报告期内,线下渠道收入占比维持在70%左右,线上渠道则约为30%。
其中,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占公司营收半壁江山,但毛利率却最低。2024年前三季度,向加盟商销售茶叶的毛利率仅46%,显著低于线下直营销售78.2%的毛利率。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加盟店,截至2024年9月末,八马茶业共有3498家门店,其中3224家为加盟店,占比超九成。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向加盟商销售产品的收入分别为9.12亿元、10.73亿元和8.18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0.2%、50.6%和49.7%。
加盟店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24年9月30日,八马茶业有77家加盟商为公司前员工或由其控制的公司,运营的加盟店达300家。报告期内,公司向前员工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分别为9300万元、1.05亿元和8440万元,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5.1%、5.0%和5.1%。

与此同时,加盟店占比也由87.99%增至92.17%,但销售收入却出现下滑,这可能是因为过度扩张市场饱和,加盟店间竞争激烈,导致单店销售额下降。这也暴露出加盟模式的潜在问题。

此外,公司对加盟店的管理难度增加,难以在产品定价与服务质量上做到统一,影响品牌整体形象。2025年1月10日,公司线下门店已增至3501家。
面对庞大的加盟商规模,如何优化新增、退出及存续机制,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并确保产品质量,成为八马茶业亟待解决的挑战。
与此同时,八马茶业在广告与宣传上的高投入也引发广泛关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重超过三成,用于广告与宣传的开支达6.66亿元,而同期研发费用仅2990.5万元,占总营收比重极低。高额广告投入与低研发支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市场对公司是否过度依赖营销、忽视产品创新的质疑。
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5.2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3.93%、32.08%和31.55%,其中用于广告与宣传的支出分别为2.09亿元、2.52亿元和2.05亿元,累计6.66亿元。
而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822万元、1162.1万元和1006.4万元,占总营收的0.45%、0.55%和0.61%,总计仅2990.5万元。过度依赖营销虽能在短期内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但长期来看,研发投入不足会导致产品创新匮乏,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

03

信任危机加剧

八马茶业家族色彩浓厚,关联交易频繁,截至2024年9月30日,有77家加盟商为公司前员工或由前员工所控制的公司,这些前员工加盟商运营的加盟店数量达到了300家。而且,广西九云茶业有限公司、吴清团以及江西优源实业有限公司等加盟商和八马茶业实控人及董监高关系密切,是八马茶业关联人士。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与实控人王文彬家族旗下的其他企业存在较多关联交易,涉及采购、销售等多个环节。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这些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尽管公司声称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但仍难以完全消除监管层和投资者的疑虑。
八马茶业为典型的家族企业,实控人王文彬家族合计持股62.8%。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和制衡机制,进而影响中小股东的利益。
八马茶业多次因质量问题登上质检“黑榜”。据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2018年至2021年,八马茶业共涉及投诉、举报113起,其中虚假宣传63起、质量问题23起,其他问题(如产品执行标准、售假、超范围经营等)27起。
2024年4月25日,八马茶业旗下加盟店因“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过度包装”问题,被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执法的典型案例之一。
在黑猫投诉等网络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对八马茶业的产品质量提出投诉,涉及“茶饼泡完发蓝”“京东购买的八马茶叶礼盒发霉长毛”“熟茶内有头发、烟头”等问题。这些投诉进一步暴露了八马茶业在质量管理与消费者信任上的薄弱环节。
此外,八马茶业涉嫌虚假宣传。2018年,公司在官网首页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招商加盟”页面展示了一份“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然而,同年9月,博鳌亚洲论坛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斥责八马茶业存在虚假宣传、伪造授权书的行为。最终,八马茶业向博鳌亚洲论坛道歉并作出赔偿。
八马茶业能否成功上市,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调整与突破,还取决于整个茶行业的市场环境与政策导向。对于这家老牌茶企而言,上市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丨征探君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END



声明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财经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征探财经原创文章,版权归征探财经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

公司向前员工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分别为9300万元、1.05亿元和8440万元,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5.1%、5.0%和5.1%。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年1月17日,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作为联席保荐人。作为中国最大连锁茶叶店,八马茶业在2013年至2022年期间曾三次冲刺A股市场,但均未成功。此次“改道”港股,是公司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八马茶业作为一家老牌茶企,多次尝试冲击资本市场,但其上市之路却一波三折。从创业板到主板,八马茶业的IPO进程屡次受挫,引发了市场和监管层的广泛关注。
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八马茶业近年来的业绩增速放缓、过高的广告投入以及屡次涉足虚假宣传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潜在风险无疑将成为公司能否成功上市的重要考验。

01

盈利能力不稳

八马茶业是一家全国连锁的全茶类品牌企业,主营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和品牌零售,产品涵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多种茶类,以及茶具和茶食品等。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八马茶业在全国的连锁门店已超过3500家。
公司曾三次尝试登陆A股市场。2013年,八马茶业计划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但最终转战新三板,2018年又在股转系统终止挂牌。2021年4月,公司申请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期间经历了深交所多次问询,主要针对其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等商业模式问题。同年9月,深交所网站显示八马茶业的审核状态为“中止”。
2022年5月,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随后于2022年8月再次向证监会提交深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但到了2023年9月,公司再次撤回申请,深交所也终止了相关审核。中小板、创业板、深主板连续失利后,八马茶业在2025年将目光转向了港股市场。
在业绩表现方面,招股书数据显示,八马茶业2022年和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和21.22亿元,毛利分别为9.7亿元和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和2.06亿元。
2024年前九个月,公司营收为16.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31亿元仅增长0.98%;同期经营利润为2.9亿元,较2023年的2.8亿元略有提升,收益总额为2.1亿元,同比增长6.12%。
整体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与2023年同期相比并无显著增长。相较于同期中国茶叶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12%的行业增速,八马茶业的业绩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八马茶业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8%、24.1%和12.6%。
在产品策略上,八马茶业覆盖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多种品类,虽然全面,但品种多也可能导致营销资源分散,出现难以集中精力打造爆款的情况。相较之下,行业内的新兴品牌如小罐茶、茶里等,通过聚焦单一品类或特定消费场景,迅速抢占了市场和消费者心智。

02

高度依赖营销

八马茶业业绩增速放缓的背后,其销售模式与渠道布局备受关注。公司主要通过直营线下门店、加盟商、直营网店及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报告期内,线下渠道收入占比维持在70%左右,线上渠道则约为30%。
其中,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占公司营收半壁江山,但毛利率却最低。2024年前三季度,向加盟商销售茶叶的毛利率仅46%,显著低于线下直营销售78.2%的毛利率。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加盟店,截至2024年9月末,八马茶业共有3498家门店,其中3224家为加盟店,占比超九成。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向加盟商销售产品的收入分别为9.12亿元、10.73亿元和8.18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0.2%、50.6%和49.7%。
加盟店数量增长迅速,截至2024年9月30日,八马茶业有77家加盟商为公司前员工或由其控制的公司,运营的加盟店达300家。报告期内,公司向前员工加盟商销售的收入分别为9300万元、1.05亿元和8440万元,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5.1%、5.0%和5.1%。

与此同时,加盟店占比也由87.99%增至92.17%,但销售收入却出现下滑,这可能是因为过度扩张市场饱和,加盟店间竞争激烈,导致单店销售额下降。这也暴露出加盟模式的潜在问题。

此外,公司对加盟店的管理难度增加,难以在产品定价与服务质量上做到统一,影响品牌整体形象。2025年1月10日,公司线下门店已增至3501家。
面对庞大的加盟商规模,如何优化新增、退出及存续机制,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并确保产品质量,成为八马茶业亟待解决的挑战。
与此同时,八马茶业在广告与宣传上的高投入也引发广泛关注。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重超过三成,用于广告与宣传的开支达6.66亿元,而同期研发费用仅2990.5万元,占总营收比重极低。高额广告投入与低研发支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市场对公司是否过度依赖营销、忽视产品创新的质疑。
八马茶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17亿元、6.81亿元、5.2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33.93%、32.08%和31.55%,其中用于广告与宣传的支出分别为2.09亿元、2.52亿元和2.05亿元,累计6.66亿元。
而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822万元、1162.1万元和1006.4万元,占总营收的0.45%、0.55%和0.61%,总计仅2990.5万元。过度依赖营销虽能在短期内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但长期来看,研发投入不足会导致产品创新匮乏,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

03

信任危机加剧

八马茶业家族色彩浓厚,关联交易频繁,截至2024年9月30日,有77家加盟商为公司前员工或由前员工所控制的公司,这些前员工加盟商运营的加盟店数量达到了300家。而且,广西九云茶业有限公司、吴清团以及江西优源实业有限公司等加盟商和八马茶业实控人及董监高关系密切,是八马茶业关联人士。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与实控人王文彬家族旗下的其他企业存在较多关联交易,涉及采购、销售等多个环节。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这些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尽管公司声称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但仍难以完全消除监管层和投资者的疑虑。
八马茶业为典型的家族企业,实控人王文彬家族合计持股62.8%。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和制衡机制,进而影响中小股东的利益。
八马茶业多次因质量问题登上质检“黑榜”。据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2018年至2021年,八马茶业共涉及投诉、举报113起,其中虚假宣传63起、质量问题23起,其他问题(如产品执行标准、售假、超范围经营等)27起。
2024年4月25日,八马茶业旗下加盟店因“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过度包装”问题,被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执法的典型案例之一。
在黑猫投诉等网络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对八马茶业的产品质量提出投诉,涉及“茶饼泡完发蓝”“京东购买的八马茶叶礼盒发霉长毛”“熟茶内有头发、烟头”等问题。这些投诉进一步暴露了八马茶业在质量管理与消费者信任上的薄弱环节。
此外,八马茶业涉嫌虚假宣传。2018年,公司在官网首页宣传其产品为“2018博鳌亚洲论坛指定用茶”,并在“招商加盟”页面展示了一份“博鳌亚洲论坛授权书”。然而,同年9月,博鳌亚洲论坛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斥责八马茶业存在虚假宣传、伪造授权书的行为。最终,八马茶业向博鳌亚洲论坛道歉并作出赔偿。
八马茶业能否成功上市,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调整与突破,还取决于整个茶行业的市场环境与政策导向。对于这家老牌茶企而言,上市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丨征探君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

END



声明



本号致力于分享更多财经知识,供读者参考交流,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

请勿依照本公众号文章中的信息自行进行投资操作,若不当使用相关信息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为征探财经原创文章,版权归征探财经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开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