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2月23日电(记者魏雨田) 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3F持仓文件披露落下帷幕,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动向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
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段永平旗下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大卫·泰珀管理的阿帕卢萨资产,以及景林资产等多家知名外资在2024年四季度显著增持中国资产。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凸显、海外资金再平衡需求上升,以及AI技术创新带来的结构性机遇,正推动全球资本加速回流中国市场。
近期,随着13F持仓文件披露收官,多家外资机构加仓中国资产的路径逐渐清晰。知名投资人段永平执掌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在2024年四季度显著调整持仓结构,其中对拼多多的增持数量达332.11万股,持股占比提升至4.83%;同时增持阿里巴巴7100股,持股比例达3.18%。这一调仓动作与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战略转向形成呼应。
回溯至2023年9月,知名对冲基金经理大卫·泰珀(David Tepper)曾公开喊出“加仓中国”的口号,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印证了这一策略。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其管理的阿帕卢萨资产管理公司(Appaloosa Management)最大持仓为阿里巴巴,持股市值超10亿美元,占比达15.54%。当季度,该机构对京东、阿里巴巴、贝壳、百度、拼多多的增持量分别达316.59万股、184.32万股、40万股、10万股和5.5万股,并增持iShares中国大盘ETF80.21万股,显示出对中国核心资产的多维度布局。
除对冲基金外,头部私募机构也在加速布局。景林资产2024年末重点加仓物流与互联网科技领域,其中对满帮集团的持股量较三季度末增加180.24万股至2602万股;拼多多与中通快递的持仓分别新增11.77万股和63.36万股,总量达463.6万股和661.7万股。
外资的密集加仓与近期中国资产的表现形成共振。2025年以来,截至2月21日收盘,A股与港股主要指数涨幅显著,MSCI中国指数年内上涨超1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突破30%。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孙蓓琳认为,这一轮市场反弹与外资回流密切相关。“春节期间中国AI企业DeepSeek的技术突破,打破了外资对科技创新的观望态度。与此同时,美、印等主流市场估值高企,中国资产的估值折价与盈利修复潜力形成鲜明对比,科技、互联网及高端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正成为资金重估的核心标的。”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权益成长组组长兼资深基金经理郭晨认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正不断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这一趋势显著提升了中国科技资产的性价比,使其投资价值愈发凸显。随着一系列经济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外投资者极有可能重新审视并看好中国市场,中国资产也将逐步回归到合理的估值水平。
“我们明显感受到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在上升。”合远基金管华雨表示,当前外资对中国科技进步和先进制造能力的认识依然很不充分,中国优质资产的重估空间非常可观。
“外国投资者仍低配中国互联网。”瑞银投资银行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表示,美国与中国科技股之间的估值差距,也会促使投资者重新关注中国科技股。
对于科技投资方向的机会,郭晨认为,未来一年甚至若干年,科技或将是重要的投资主线。AI在经历了DeepSeek爆发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之后,未来有望迎来AI应用大规模推广所带来的更大范围的投资机会,其中不仅包含AI硬件、AI软件,也有AI向各行业渗透所产生的效率提高和模式变化。部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股上市公司,其估值相较于成熟市场的可比公司仍有吸引力,这些优质公司的价值重估或将持续。
那么该如何布局呢?方锦聪建议,在AI相关公司带动的第一阶段上涨之后,可以关注以下三类投资标的:一是被市场低估的 AI 受益者;二是估值较低且临近业绩期、具备短期催化剂的股票;三是虽并非直接的 AI 概念股,但基本面表现强劲的公司。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2月23日电(记者魏雨田) 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3F持仓文件披露落下帷幕,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动向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
最新数据显示,包括段永平旗下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大卫·泰珀管理的阿帕卢萨资产,以及景林资产等多家知名外资在2024年四季度显著增持中国资产。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凸显、海外资金再平衡需求上升,以及AI技术创新带来的结构性机遇,正推动全球资本加速回流中国市场。
近期,随着13F持仓文件披露收官,多家外资机构加仓中国资产的路径逐渐清晰。知名投资人段永平执掌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在2024年四季度显著调整持仓结构,其中对拼多多的增持数量达332.11万股,持股占比提升至4.83%;同时增持阿里巴巴7100股,持股比例达3.18%。这一调仓动作与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战略转向形成呼应。
回溯至2023年9月,知名对冲基金经理大卫·泰珀(David Tepper)曾公开喊出“加仓中国”的口号,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印证了这一策略。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其管理的阿帕卢萨资产管理公司(Appaloosa Management)最大持仓为阿里巴巴,持股市值超10亿美元,占比达15.54%。当季度,该机构对京东、阿里巴巴、贝壳、百度、拼多多的增持量分别达316.59万股、184.32万股、40万股、10万股和5.5万股,并增持iShares中国大盘ETF80.21万股,显示出对中国核心资产的多维度布局。
除对冲基金外,头部私募机构也在加速布局。景林资产2024年末重点加仓物流与互联网科技领域,其中对满帮集团的持股量较三季度末增加180.24万股至2602万股;拼多多与中通快递的持仓分别新增11.77万股和63.36万股,总量达463.6万股和661.7万股。
外资的密集加仓与近期中国资产的表现形成共振。2025年以来,截至2月21日收盘,A股与港股主要指数涨幅显著,MSCI中国指数年内上涨超1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突破30%。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孙蓓琳认为,这一轮市场反弹与外资回流密切相关。“春节期间中国AI企业DeepSeek的技术突破,打破了外资对科技创新的观望态度。与此同时,美、印等主流市场估值高企,中国资产的估值折价与盈利修复潜力形成鲜明对比,科技、互联网及高端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正成为资金重估的核心标的。”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权益成长组组长兼资深基金经理郭晨认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正不断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这一趋势显著提升了中国科技资产的性价比,使其投资价值愈发凸显。随着一系列经济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外投资者极有可能重新审视并看好中国市场,中国资产也将逐步回归到合理的估值水平。
“我们明显感受到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在上升。”合远基金管华雨表示,当前外资对中国科技进步和先进制造能力的认识依然很不充分,中国优质资产的重估空间非常可观。
“外国投资者仍低配中国互联网。”瑞银投资银行中国互联网行业研究主管方锦聪表示,美国与中国科技股之间的估值差距,也会促使投资者重新关注中国科技股。
对于科技投资方向的机会,郭晨认为,未来一年甚至若干年,科技或将是重要的投资主线。AI在经历了DeepSeek爆发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之后,未来有望迎来AI应用大规模推广所带来的更大范围的投资机会,其中不仅包含AI硬件、AI软件,也有AI向各行业渗透所产生的效率提高和模式变化。部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股上市公司,其估值相较于成熟市场的可比公司仍有吸引力,这些优质公司的价值重估或将持续。
那么该如何布局呢?方锦聪建议,在AI相关公司带动的第一阶段上涨之后,可以关注以下三类投资标的:一是被市场低估的 AI 受益者;二是估值较低且临近业绩期、具备短期催化剂的股票;三是虽并非直接的 AI 概念股,但基本面表现强劲的公司。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