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通过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
为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扰乱破坏市场秩序,侵蚀市场信用根基,甚至还会诱发金融风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
他说,证监会稽查执法的职责使命,就是遵循反证券欺诈的基本逻辑,通过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激浊扬清,修复信用,为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为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决扭转“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监管执法有效压实相关各方法律责任。例如,压实大股东、实控人的信义义务,“董监高”人员的忠实勤勉义务,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义务,资产管理人的受托义务等等,坚决扭转“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不断提升,引导市场各方基于法律规则和市场逻辑有序博弈,持续增强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纠偏、自我修复的内生活力。
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角度
既做好“技术判断”、更做好“价值判断”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自力救济能力相对不足,是案件中“看不见的当事人”。对于执法个案中的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法益平衡等具体问题,证监会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既做好“技术判断”,更做好“价值判断”。
持续加强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聚焦执法重点,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违法行为的打击惩治。
他介绍,2024年查处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长17%,居各类案件数量之首;处罚操纵市场案42件,案均罚没款约1.2亿元,居各类案件罚没金额之首。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财务造假案例占比一半,操纵市场占比1/4。今后,对这两类违法的打击力度还将持续加强。
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恶性违法重拳出击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强化监管执法政治担当,不断提升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压降办案周期,提升办案质效,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恶性违法重拳出击,从严惩处,持续巩固并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继续发挥好与司法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的治理合力,共同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发布第一批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
在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第一批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李明表示,4宗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主要违法类型,体现严肃整治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的决心,彰显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监管态度。
最高检发布以证券犯罪为主题的第55批指导性案例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在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2月21日联合召开的“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发布了以证券犯罪为主题的第55批指导性案例。
最高检副检察长葛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违规披露、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重点打击领域,对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高管、金融从业人员、中介组织人员以及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等全链条追责,引导警示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市场各方主体依法融资、合法交易、诚信经营、履职尽责,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
全链条从严追诉财务造假犯罪
夯实资本市场诚信基石
葛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全链条从严追诉财务造假犯罪,夯实资本市场诚信基石。
葛晓燕表示,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欺诈发行证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财务造假犯罪案件69件185人,最高检挂牌督办31件重大案件,已有27件提起公诉。对组织、指挥造假的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积极参与造假的公司企业人员以及配合的中介组织人员、第三方人员依法进行全链条追责。
葛晓燕表示,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起诉案件数、人数年均增长30.5%、16%。
坚持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
葛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坚持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持续加强与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以检察履职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2月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通过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
为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扰乱破坏市场秩序,侵蚀市场信用根基,甚至还会诱发金融风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
他说,证监会稽查执法的职责使命,就是遵循反证券欺诈的基本逻辑,通过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激浊扬清,修复信用,为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为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决扭转“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通过监管执法有效压实相关各方法律责任。例如,压实大股东、实控人的信义义务,“董监高”人员的忠实勤勉义务,中介机构的“看门人”义务,资产管理人的受托义务等等,坚决扭转“公众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乱象,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不断提升,引导市场各方基于法律规则和市场逻辑有序博弈,持续增强市场自我约束、自我纠偏、自我修复的内生活力。
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角度
既做好“技术判断”、更做好“价值判断”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自力救济能力相对不足,是案件中“看不见的当事人”。对于执法个案中的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法益平衡等具体问题,证监会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既做好“技术判断”,更做好“价值判断”。
持续加强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聚焦执法重点,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违法行为的打击惩治。
他介绍,2024年查处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长17%,居各类案件数量之首;处罚操纵市场案42件,案均罚没款约1.2亿元,居各类案件罚没金额之首。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财务造假案例占比一半,操纵市场占比1/4。今后,对这两类违法的打击力度还将持续加强。
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恶性违法重拳出击
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强化监管执法政治担当,不断提升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压降办案周期,提升办案质效,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恶性违法重拳出击,从严惩处,持续巩固并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继续发挥好与司法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的治理合力,共同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发布第一批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
在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第一批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李明表示,4宗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主要违法类型,体现严肃整治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的决心,彰显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监管态度。
最高检发布以证券犯罪为主题的第55批指导性案例
上证报记者史丽摄
在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2月21日联合召开的“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发布了以证券犯罪为主题的第55批指导性案例。
最高检副检察长葛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违规披露、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等重点打击领域,对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高管、金融从业人员、中介组织人员以及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等全链条追责,引导警示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市场各方主体依法融资、合法交易、诚信经营、履职尽责,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
全链条从严追诉财务造假犯罪
夯实资本市场诚信基石
葛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全链条从严追诉财务造假犯罪,夯实资本市场诚信基石。
葛晓燕表示,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欺诈发行证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财务造假犯罪案件69件185人,最高检挂牌督办31件重大案件,已有27件提起公诉。对组织、指挥造假的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积极参与造假的公司企业人员以及配合的中介组织人员、第三方人员依法进行全链条追责。
葛晓燕表示,2022年至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起诉案件数、人数年均增长30.5%、16%。
坚持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
葛晓燕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坚持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持续加强与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以检察履职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