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擎易举,票据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金融市场研究》

1天前

票据的签发、支付和流转均依托企业的真实交易需求,银行通过审查相关交易背景,能够更高效、准确地确认其绿色属性,从而更精准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孔燕,上海票据交易所副总裁

原文出自:金融市场研究,2025(02):98-105.

一、引言: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票据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贸易融资特性,被视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然而,当前绿色票据业务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绿色票据在支持绿色转型中的独特优势、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理解绿色票据在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一)绿色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绿色金融作为推动这一转型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成为主导产品。然而,绿色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工具,因其独特的低成本、高效率和普惠性,被视为未来绿色金融资源供给的重要着力点。

(二)绿色票据的独特优势

绿色票据不仅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工具。与传统的绿色金融产品相比,绿色票据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①门槛低、可获得性高。与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相比,绿色票据融资的可获得性高,且手续简单、快捷,契合中小微企业的短期、高频融资需求,更适合中小微企业的日常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绿色企业的短期融资成本。

②嵌入供应链,支持绿色产业链。票据业务完全嵌入供应链之中,能够覆盖供应链上的多个场景,深入到产业的毛细血管。通过绿色票据,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支持绿色产业链的发展,实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③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票据的签发、支付和流转均依托企业的真实交易需求,银行通过审查相关交易背景,能够更高效、准确地确认其绿色属性,从而更精准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④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票据把内部债权债务的挂账与外部的索债凭证及清偿承诺统一起来,在满足买方远期支付需求、为卖方提供未来的清偿承诺的同时,又能以低廉的成本为卖方提供流动性,使债权、债务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法定化,从而推进了商业信用的规范化。

二、绿色票据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尽管绿色票据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

①识别标准不统一。绿色票据的识别标准是其发展的基础,但目前缺乏统一、独立的识别标准。现有的绿色票据认定大多沿用绿色贷款的标准,即通过用途来认定是否绿色。然而,票据与贷款存在本质区别,票据是资金垫付在先,银行融资在后,因此完全比照绿色贷款进行认定并不合理。这种标准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票据业务时做法各异,影响了绿色票据的跨区域流通和业务发展。

②统计框架不完善。由于缺乏统一的识别标准,绿色票据统计也处于起步阶段,标准不一。另外,当前的统计仅关注余额,无法动态反映票据支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全貌。这种不完善的统计框架不仅影响了绿色票据业务的透明度,也限制了其在绿色金融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③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目前,绿色票据尚未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机构开展绿色票据的动力不足。

④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绿色票据的信息披露要求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标识和信息披露规则,使得资金提供者难以评估绿色票据的真实环境效益,影响了绿色票据业务的开展。

三、推动绿色票据发展的建议

①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统一识别标准。建议在总结绿色票据实践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将绿色票据纳入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结合票据贸易融资工具的特点,出台统一的绿色票据识别标准,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明确指引。建议优先从票据的真实交易背景或用途维度来认定绿色票据,并在银行承兑和贴现环节实现多环节标识。

②完善统计框架,提升透明度。在明确识别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绿色票据统计框架。建议将绿色票据银行承兑和贴现均纳入统计,并将发生额与余额同时统计,以便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全面反映票据支持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全貌。

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将绿色票据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绿色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发挥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的引导作用,探索对绿色票据推出专项额度和更优惠的利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票据创新。

④建立信息披露框架,提升市场透明度。适应票据业务特点,建立简单易行、成本适当的信息披露框架。可以考虑从企业维度和金融机构维度两个层面开展绿色票据信息披露。企业在申请绿色票据融资时,向金融机构一对一披露相关绿色项目和产业的详细情况;金融机构通过官方网站或社会责任报告向公众披露绿色票据业务的开展情况及环境效益。

⑤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作用,利用科技赋能,强化绿色票据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通过实现绿色票据多环节标识、建立绿色票据信息库、为绿色票据流转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信息披露提供平台,提升绿色票据业务的效率和透明度。

四、结语:绿色票据的展望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票据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持绿色转型的独特优势。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统计框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以及推动信息化建设,绿色票据有望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以及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绿色票据将成为绿色金融资源供给的重要着力点,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票据的签发、支付和流转均依托企业的真实交易需求,银行通过审查相关交易背景,能够更高效、准确地确认其绿色属性,从而更精准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孔燕,上海票据交易所副总裁

原文出自:金融市场研究,2025(02):98-105.

一、引言:绿色转型的“金融引擎”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票据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贸易融资特性,被视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然而,当前绿色票据业务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绿色票据在支持绿色转型中的独特优势、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理解绿色票据在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一)绿色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绿色金融作为推动这一转型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成为主导产品。然而,绿色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工具,因其独特的低成本、高效率和普惠性,被视为未来绿色金融资源供给的重要着力点。

(二)绿色票据的独特优势

绿色票据不仅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工具。与传统的绿色金融产品相比,绿色票据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①门槛低、可获得性高。与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相比,绿色票据融资的可获得性高,且手续简单、快捷,契合中小微企业的短期、高频融资需求,更适合中小微企业的日常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绿色企业的短期融资成本。

②嵌入供应链,支持绿色产业链。票据业务完全嵌入供应链之中,能够覆盖供应链上的多个场景,深入到产业的毛细血管。通过绿色票据,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支持绿色产业链的发展,实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③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票据的签发、支付和流转均依托企业的真实交易需求,银行通过审查相关交易背景,能够更高效、准确地确认其绿色属性,从而更精准地支持绿色低碳转型。

④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票据把内部债权债务的挂账与外部的索债凭证及清偿承诺统一起来,在满足买方远期支付需求、为卖方提供未来的清偿承诺的同时,又能以低廉的成本为卖方提供流动性,使债权、债务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法定化,从而推进了商业信用的规范化。

二、绿色票据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尽管绿色票据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

①识别标准不统一。绿色票据的识别标准是其发展的基础,但目前缺乏统一、独立的识别标准。现有的绿色票据认定大多沿用绿色贷款的标准,即通过用途来认定是否绿色。然而,票据与贷款存在本质区别,票据是资金垫付在先,银行融资在后,因此完全比照绿色贷款进行认定并不合理。这种标准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票据业务时做法各异,影响了绿色票据的跨区域流通和业务发展。

②统计框架不完善。由于缺乏统一的识别标准,绿色票据统计也处于起步阶段,标准不一。另外,当前的统计仅关注余额,无法动态反映票据支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全貌。这种不完善的统计框架不仅影响了绿色票据业务的透明度,也限制了其在绿色金融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③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目前,绿色票据尚未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金融机构开展绿色票据的动力不足。

④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绿色票据的信息披露要求尚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标识和信息披露规则,使得资金提供者难以评估绿色票据的真实环境效益,影响了绿色票据业务的开展。

三、推动绿色票据发展的建议

①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统一识别标准。建议在总结绿色票据实践的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将绿色票据纳入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结合票据贸易融资工具的特点,出台统一的绿色票据识别标准,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明确指引。建议优先从票据的真实交易背景或用途维度来认定绿色票据,并在银行承兑和贴现环节实现多环节标识。

②完善统计框架,提升透明度。在明确识别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绿色票据统计框架。建议将绿色票据银行承兑和贴现均纳入统计,并将发生额与余额同时统计,以便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全面反映票据支持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全貌。

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将绿色票据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绿色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发挥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的引导作用,探索对绿色票据推出专项额度和更优惠的利率,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票据创新。

④建立信息披露框架,提升市场透明度。适应票据业务特点,建立简单易行、成本适当的信息披露框架。可以考虑从企业维度和金融机构维度两个层面开展绿色票据信息披露。企业在申请绿色票据融资时,向金融机构一对一披露相关绿色项目和产业的详细情况;金融机构通过官方网站或社会责任报告向公众披露绿色票据业务的开展情况及环境效益。

⑤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作用,利用科技赋能,强化绿色票据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通过实现绿色票据多环节标识、建立绿色票据信息库、为绿色票据流转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信息披露提供平台,提升绿色票据业务的效率和透明度。

四、结语:绿色票据的展望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票据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持绿色转型的独特优势。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统计框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以及推动信息化建设,绿色票据有望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以及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绿色票据将成为绿色金融资源供给的重要着力点,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