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股市正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国际大行如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纷纷发布报告,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
与此同时,知名投资人如安东尼·波顿、大卫·泰珀等最近也有发声,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其管理的私募基金近期披露的报告也显示他们并非说说而已,有些已经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了行动。
小睿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不少最新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大行的观点
在近期几份重要的国际大行报告中,德意志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非常具有代表性。该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改善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率提升,将推动A股市场继续走牛。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逐渐消失,消费支持政策和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盈利能力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德银还在报告中强调,目前MSCI中国指数的交易估值比全球指数都低,且接近其估值范围的低端,而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扩张,这种估值折扣将在某个时刻回归为溢价,并迫使投资者在中期内不得不迅速转向中国,这将出现难以在不抬高股价的前提下买到中国股票的情况。德银称,全球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未来需要调整投资组合,以避免错失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
而高盛亚太区(除日本)总裁在2025冬季达沃斯论坛时谈到前期海外投资人对于中国资产观望的时候表示:一部分观望是关于中美关系以及关税如何影响市场,还有一部分观望是因为中国有一套程序需要遵循,在实施财政刺激措施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即将到来的“两会”又会有什么样的信号,此外,已经采取的措施是否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资产战略配置报告》中,认为近期AI相关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重估了投资者对于AI所带动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乐观情绪。并预测未来12个月MSCI中国指数将升至85,高于此前预期的75。DeepSeek及其他中国AI模型“改变了市场对中国科技的叙述,重塑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增长及其经济收益的乐观情绪。” 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每年推动中国企业的每股收益增长2.5%。在AI为中国增长前景赋予更多希望的同时,该团队认为,为解决根深蒂固的宏观挑战并推动股市的可持续上涨,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仍不可或缺。
摩根大通的研报称,得益于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中国科技股近期的涨势应该比去年的涨势更具可持续性。预期中国股票未来10年至15年的每年平均回报率为7.8%。即使中国股票已经出现大幅反弹的情况下,摩根大通仍然认为中国股票具备估值吸引力,对中国股票的看法为“增持”。
摩根士丹利也在本周发布了一份重磅研究报告,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从“深度怀疑”转向“谨慎乐观”。该行将MSCI中国指数评级上调至“标配”(Equal-weight),并提高了目标价,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5年底的目标价为77点,较当前水平还有约5%的上涨空间。
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尤其是离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质变”,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政策信号明确转向:中国政府从“整顿”转向“振兴”,降低了对私营部门的监管压力,提升了市场信心;地缘政治格局改善:美国新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削弱了对中国单独制裁的担忧,乌克兰局势的缓和也有利于中国资产的风险重估;科技突破重塑信心: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如DeepSeek)证明其仍具备全球竞争力,成为市场信心的“游戏改变者”。此外,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股市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估值体系上移,股东回报显著提升,这些因素将会共同支撑了中国市场的长期表现。
知名私募投资机构的观点
回到2024年9月26日,亿万富翁大卫·泰珀(David Tepper)在CNBC节目上宣称,自己已经超越了通常的交易限额,购买了许多与中国相关的股票,此举登上了许多新闻头条。实际情况是,泰珀在去年四季度股市反弹消退之际继续押注中国,被认为并不是在“虚张声势”。因为根据今年2月初的一份监管文件,他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了多家中资上市公司和ETF基金等,增持的比例大多超过了10%。
尽管在去年四季度市场在短期急涨之后有所回调,泰珀本人也表示会利用股价下跌的机会。他指出,中国企业的市盈率只有个位数,但同时许多上市公司却有两位数的增长,且企业现金储备庞大。从近期披露的得文件来看,泰珀及其阿帕卢萨管理公司 (Appaloosa Management) 将其彼时的言论确实付诸了实践。
英国传奇投资人安东尼·波顿在近期的一个访谈视频中说到,当前,纵观环球市场,中国市场在接近低点位置,而不少其他市场处于历史高位。因此,买入中国股票是最符合逆向投资者理念的决策。“即便考虑到中国股票面临的风险,安东尼·波顿认为人们也应该关注中国境内的投资者的投资趋势”,“我当前的观点是: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牛市的早期阶段。”
他认为,就美国市场而言,2024年11月,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是美股的一个阶段性终点。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关税政策宣布后,这一进程抵达终点。
通过做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大赚的知名投资人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和大卫·泰珀一样,是少数在去年9月重大政策转变之前就看多中国股票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根据伯里的投资公司Scion Asset Management最新披露的报告来看,他在去年四季度对几只中概股进行了调整,个股的仓位上有增有减,但几只中概股依然是Scion的重仓股。同时,根据文件,Scion在第三季度购买的用于提供下行保护的看跌期权,截至12月31日已不再持有。
如果再将时间调到过去几年这个范围中,伯里一直在对中国科技股进行进出操作。Scion在2024年第一季度加大了对两大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股票投资,当时中国股市正处于底部。而这一举措也是他在2023年一度退出中国科技股后的重新回归。2024年的加仓,甚至将两家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股票增持到了其第一大和第二大重仓股。
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Karen Karniol-Tambour在上个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表示,迄今为止,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是桥水基金各类别中表现最好的。我们坚持中国市场有更大的潜在运行空间这个想法。桥水购买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这样当人民币贬值时它们可以表现良好。此外,持有中国债券也帮助桥水在中国市场表现非常好,中国债券是一种很好的分散风险的投资工具,尽管可能不会像2024年那样带来巨额回报,但仍然是多元化的有效选择。
而Baillie Gifford Pacific Horizon Investment Trust的投资经理RoderickSnell在本月的访谈中,也特别提及了中国市场与中国资产。他在回顾其所管理的产品2024年的表现时表示,尽管有许多不及预期的新闻,但中国市场实际上也非常强劲,全年涨幅超过20%,超过了印度等国家。这得益于非常低的估值以及政府开始支持经济的重大转变。相反,像韩国这样的地方表现相当糟糕,跌幅接近20%,因为像三星这样的指数权重股在AI领域难以保持其领导地位。
同时,他也提到特朗普政府对于其投资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股票可能都有影响。他在谈及其持仓方面表示:“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将持续存在,这确实带来了风险。但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机会。例如,中国现在显然需要在某些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其中最明显的领域之一就是半导体。我认为中国将继续面临压力,但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机会。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占投资组合的四分之一以上。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增加科技平台领域的持仓。如果你回顾两年多前,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持仓是显著低配的。”
除此之外,像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在本周二的报告中也提到,尽管全球贸易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但其产出需求强劲,并称中国经济出现复苏的初步迹象。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政策对贸易和通胀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及其贸易伙伴而言。而必和必拓还认为,随着利率继续下调,发达经济体预计将逐步复苏,美国经济可能会跑赢其他发达市场。
而《财富》杂志在其网站发布的文章中指出,中国股市在年初表现强劲,一些股票基准指数的表现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同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DeepSeek的AI模型取得成功之后。因此,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受挫的股票,尽管他们也在评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征收10%关税的影响。在过去一个月中,其股票市场的总价值增加了超过1.3万亿美元。MSCI中国指数有望连续第三个月跑赢印度,这是两年来最长的一次。
过去几年,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许多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持谨慎甚至悲观态度,这种情绪通过市场波动和舆论传播,也影响了我们普通投资者的信心和情绪,导致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价值产生疑虑,现在或许是我们可以调整心态的时候,正如我们在2024年四季报当中提到的:
“当喧嚣退去,复利的威力开始显现。从长期回报角度,我们对权益市场充满信心,中国的优质企业当前隐含的长期回报水平远远超过其他资产类别,放在全球看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资产,我们可以静待经济企稳回升。”
2025年,中国股市正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国际大行如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纷纷发布报告,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
与此同时,知名投资人如安东尼·波顿、大卫·泰珀等最近也有发声,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其管理的私募基金近期披露的报告也显示他们并非说说而已,有些已经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了行动。
小睿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不少最新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大行的观点
在近期几份重要的国际大行报告中,德意志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非常具有代表性。该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改善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率提升,将推动A股市场继续走牛。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逐渐消失,消费支持政策和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盈利能力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德银还在报告中强调,目前MSCI中国指数的交易估值比全球指数都低,且接近其估值范围的低端,而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扩张,这种估值折扣将在某个时刻回归为溢价,并迫使投资者在中期内不得不迅速转向中国,这将出现难以在不抬高股价的前提下买到中国股票的情况。德银称,全球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未来需要调整投资组合,以避免错失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
而高盛亚太区(除日本)总裁在2025冬季达沃斯论坛时谈到前期海外投资人对于中国资产观望的时候表示:一部分观望是关于中美关系以及关税如何影响市场,还有一部分观望是因为中国有一套程序需要遵循,在实施财政刺激措施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即将到来的“两会”又会有什么样的信号,此外,已经采取的措施是否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高盛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资产战略配置报告》中,认为近期AI相关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重估了投资者对于AI所带动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乐观情绪。并预测未来12个月MSCI中国指数将升至85,高于此前预期的75。DeepSeek及其他中国AI模型“改变了市场对中国科技的叙述,重塑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增长及其经济收益的乐观情绪。” 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内每年推动中国企业的每股收益增长2.5%。在AI为中国增长前景赋予更多希望的同时,该团队认为,为解决根深蒂固的宏观挑战并推动股市的可持续上涨,强有力的政策刺激仍不可或缺。
摩根大通的研报称,得益于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中国科技股近期的涨势应该比去年的涨势更具可持续性。预期中国股票未来10年至15年的每年平均回报率为7.8%。即使中国股票已经出现大幅反弹的情况下,摩根大通仍然认为中国股票具备估值吸引力,对中国股票的看法为“增持”。
摩根士丹利也在本周发布了一份重磅研究报告,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从“深度怀疑”转向“谨慎乐观”。该行将MSCI中国指数评级上调至“标配”(Equal-weight),并提高了目标价,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5年底的目标价为77点,较当前水平还有约5%的上涨空间。
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尤其是离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质变”,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政策信号明确转向:中国政府从“整顿”转向“振兴”,降低了对私营部门的监管压力,提升了市场信心;地缘政治格局改善:美国新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削弱了对中国单独制裁的担忧,乌克兰局势的缓和也有利于中国资产的风险重估;科技突破重塑信心: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如DeepSeek)证明其仍具备全球竞争力,成为市场信心的“游戏改变者”。此外,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股市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估值体系上移,股东回报显著提升,这些因素将会共同支撑了中国市场的长期表现。
知名私募投资机构的观点
回到2024年9月26日,亿万富翁大卫·泰珀(David Tepper)在CNBC节目上宣称,自己已经超越了通常的交易限额,购买了许多与中国相关的股票,此举登上了许多新闻头条。实际情况是,泰珀在去年四季度股市反弹消退之际继续押注中国,被认为并不是在“虚张声势”。因为根据今年2月初的一份监管文件,他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了多家中资上市公司和ETF基金等,增持的比例大多超过了10%。
尽管在去年四季度市场在短期急涨之后有所回调,泰珀本人也表示会利用股价下跌的机会。他指出,中国企业的市盈率只有个位数,但同时许多上市公司却有两位数的增长,且企业现金储备庞大。从近期披露的得文件来看,泰珀及其阿帕卢萨管理公司 (Appaloosa Management) 将其彼时的言论确实付诸了实践。
英国传奇投资人安东尼·波顿在近期的一个访谈视频中说到,当前,纵观环球市场,中国市场在接近低点位置,而不少其他市场处于历史高位。因此,买入中国股票是最符合逆向投资者理念的决策。“即便考虑到中国股票面临的风险,安东尼·波顿认为人们也应该关注中国境内的投资者的投资趋势”,“我当前的观点是: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牛市的早期阶段。”
他认为,就美国市场而言,2024年11月,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是美股的一个阶段性终点。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关税政策宣布后,这一进程抵达终点。
通过做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大赚的知名投资人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和大卫·泰珀一样,是少数在去年9月重大政策转变之前就看多中国股票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根据伯里的投资公司Scion Asset Management最新披露的报告来看,他在去年四季度对几只中概股进行了调整,个股的仓位上有增有减,但几只中概股依然是Scion的重仓股。同时,根据文件,Scion在第三季度购买的用于提供下行保护的看跌期权,截至12月31日已不再持有。
如果再将时间调到过去几年这个范围中,伯里一直在对中国科技股进行进出操作。Scion在2024年第一季度加大了对两大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股票投资,当时中国股市正处于底部。而这一举措也是他在2023年一度退出中国科技股后的重新回归。2024年的加仓,甚至将两家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股票增持到了其第一大和第二大重仓股。
桥水联席首席投资官Karen Karniol-Tambour在上个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表示,迄今为止,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是桥水基金各类别中表现最好的。我们坚持中国市场有更大的潜在运行空间这个想法。桥水购买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这样当人民币贬值时它们可以表现良好。此外,持有中国债券也帮助桥水在中国市场表现非常好,中国债券是一种很好的分散风险的投资工具,尽管可能不会像2024年那样带来巨额回报,但仍然是多元化的有效选择。
而Baillie Gifford Pacific Horizon Investment Trust的投资经理RoderickSnell在本月的访谈中,也特别提及了中国市场与中国资产。他在回顾其所管理的产品2024年的表现时表示,尽管有许多不及预期的新闻,但中国市场实际上也非常强劲,全年涨幅超过20%,超过了印度等国家。这得益于非常低的估值以及政府开始支持经济的重大转变。相反,像韩国这样的地方表现相当糟糕,跌幅接近20%,因为像三星这样的指数权重股在AI领域难以保持其领导地位。
同时,他也提到特朗普政府对于其投资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股票可能都有影响。他在谈及其持仓方面表示:“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将持续存在,这确实带来了风险。但另一方面,这也带来了机会。例如,中国现在显然需要在某些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其中最明显的领域之一就是半导体。我认为中国将继续面临压力,但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机会。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占投资组合的四分之一以上。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增加科技平台领域的持仓。如果你回顾两年多前,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持仓是显著低配的。”
除此之外,像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在本周二的报告中也提到,尽管全球贸易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但其产出需求强劲,并称中国经济出现复苏的初步迹象。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政策对贸易和通胀的影响,特别是对美国及其贸易伙伴而言。而必和必拓还认为,随着利率继续下调,发达经济体预计将逐步复苏,美国经济可能会跑赢其他发达市场。
而《财富》杂志在其网站发布的文章中指出,中国股市在年初表现强劲,一些股票基准指数的表现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同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DeepSeek的AI模型取得成功之后。因此,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受挫的股票,尽管他们也在评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征收10%关税的影响。在过去一个月中,其股票市场的总价值增加了超过1.3万亿美元。MSCI中国指数有望连续第三个月跑赢印度,这是两年来最长的一次。
过去几年,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许多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持谨慎甚至悲观态度,这种情绪通过市场波动和舆论传播,也影响了我们普通投资者的信心和情绪,导致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价值产生疑虑,现在或许是我们可以调整心态的时候,正如我们在2024年四季报当中提到的:
“当喧嚣退去,复利的威力开始显现。从长期回报角度,我们对权益市场充满信心,中国的优质企业当前隐含的长期回报水平远远超过其他资产类别,放在全球看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资产,我们可以静待经济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