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盛、瑞银、美银之后,本周摩根士丹利最新加入看多中国股市的行列。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及团队发表最新观点,认为在中国科技突破的推动下,中国股市将出现更加可持续的反弹。因此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并同步上调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2025年底的目标点位。
需要提示的是,本次评级上调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在此之前,这家国际投行策略团队对于中国股票资产一直维持较谨慎的观点。
摩根士丹利转向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
日前,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及团队发表最新观点,认为在中国科技突破的推动下,中国股市将出现更加可持续的反弹。因此,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至标配(Equal Weight),并分别上调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点位至24000点、8600点、77点。
“中国股市,特别是离岸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这将带来可持续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估值复苏。”王滢在报告中写道,“这使我们比去年9月的反弹期间更有信心认为,MSCI中国指数近期表现的改善是可以持续的。”她认为,政策信号明确转向、地缘政治格局改善,以及科技突破重塑信心三大因素推动中国市场步入新阶段。
摩根士丹利表示,从数据来看,MSCI中国指数的ROE有望持续改善。这一方面来自股东回报的显著提升,MSCI中国指数的股息率自2020年来上升了75%,回购规模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AI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DeepSeek等中国企业最新技术突破的支撑下,科技密集型企业或能实现利润率和ROE的增长。
摩根士丹利认为,MSCI中国指数的ROE已从2023年中期的9%提升至11%,并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预计到2026年底,MSCI中国指数的ROE有望超过12%。
“结构性估值体系的转变为MSCI中国指数的重新估值提供了理由,降低了中国股票的风险溢价,提高了可投资性。因此,我们预计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的前瞻市盈率(forward P/E)交易区间能够从2022年以来的8至10倍提升至10至12倍,将其与新兴市场的折价幅度降至个位数百分比水平。”“预计离岸市场在短期内将表现强于A股,但在全年整体回报上两者将趋于一致。”
此外,在2月19日摩根士丹利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中,王滢提及,目前全球投资者的参与空间还很大。截至20251月31日的数据表明,全球大型长线投资者针对中国科技相关业和板块的仓位仍然低配。随着DeepSeek为市场注入新动能,全球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考虑A股市场的投资名单。
“全球投资者心态的转变显而见,而且这种心态的转变可能相较前几次的市场反弹会具粘性,并推动多的基本面投资,因为之前反弹往往多是基于对政府激措施的猜测。”王滢称。
长线外资有望回归中国资产
需要提示的是,本次评级上调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在此之前,这家国际投行策略团队对于中国股票资产一直维持较谨慎的观点。并且,随着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关注,近期多家国际投行密集上调对中国资产的评级,认为长线外资有望回归中国资产。
就在本周一,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发表最新观点,认为近期AI相关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重估了投资者对于AI所带动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乐观情绪。因此将MSCI中国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价分别上调至85点、4700点,这意味着前述两个指数未来12个月的潜在涨幅分别为16%、19%。
美国银行在2月18日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月度调查中指出,受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崛起等利好因素的带动,购买中国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或许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回归。该机构称,对中国股票的看法可能正在从“可交易”转变为“可投资”。这将是心态和资金流向的重大转变,因为大型外国投资者通常会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进行观望,并且往往只持有小额短期仓位。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2月18日发表中国股票策略称,DeepSeek用较小的成本达到同类世界领先大模型的水平,使中国创新重回全球投资者视野。他表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际金融协会(IIF)2月18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则显示,2025年1月,中国股市和债市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同时实现外资净流入,当月吸引外资流入逾百亿美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继高盛、瑞银、美银之后,本周摩根士丹利最新加入看多中国股市的行列。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及团队发表最新观点,认为在中国科技突破的推动下,中国股市将出现更加可持续的反弹。因此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并同步上调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2025年底的目标点位。
需要提示的是,本次评级上调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在此之前,这家国际投行策略团队对于中国股票资产一直维持较谨慎的观点。
摩根士丹利转向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
日前,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及团队发表最新观点,认为在中国科技突破的推动下,中国股市将出现更加可持续的反弹。因此,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评级至标配(Equal Weight),并分别上调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点位至24000点、8600点、77点。
“中国股市,特别是离岸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这将带来可持续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估值复苏。”王滢在报告中写道,“这使我们比去年9月的反弹期间更有信心认为,MSCI中国指数近期表现的改善是可以持续的。”她认为,政策信号明确转向、地缘政治格局改善,以及科技突破重塑信心三大因素推动中国市场步入新阶段。
摩根士丹利表示,从数据来看,MSCI中国指数的ROE有望持续改善。这一方面来自股东回报的显著提升,MSCI中国指数的股息率自2020年来上升了75%,回购规模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AI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DeepSeek等中国企业最新技术突破的支撑下,科技密集型企业或能实现利润率和ROE的增长。
摩根士丹利认为,MSCI中国指数的ROE已从2023年中期的9%提升至11%,并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预计到2026年底,MSCI中国指数的ROE有望超过12%。
“结构性估值体系的转变为MSCI中国指数的重新估值提供了理由,降低了中国股票的风险溢价,提高了可投资性。因此,我们预计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的前瞻市盈率(forward P/E)交易区间能够从2022年以来的8至10倍提升至10至12倍,将其与新兴市场的折价幅度降至个位数百分比水平。”“预计离岸市场在短期内将表现强于A股,但在全年整体回报上两者将趋于一致。”
此外,在2月19日摩根士丹利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中,王滢提及,目前全球投资者的参与空间还很大。截至20251月31日的数据表明,全球大型长线投资者针对中国科技相关业和板块的仓位仍然低配。随着DeepSeek为市场注入新动能,全球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考虑A股市场的投资名单。
“全球投资者心态的转变显而见,而且这种心态的转变可能相较前几次的市场反弹会具粘性,并推动多的基本面投资,因为之前反弹往往多是基于对政府激措施的猜测。”王滢称。
长线外资有望回归中国资产
需要提示的是,本次评级上调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是一次重大转变,在此之前,这家国际投行策略团队对于中国股票资产一直维持较谨慎的观点。并且,随着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关注,近期多家国际投行密集上调对中国资产的评级,认为长线外资有望回归中国资产。
就在本周一,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发表最新观点,认为近期AI相关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科技题材叙事,重估了投资者对于AI所带动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乐观情绪。因此将MSCI中国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的目标价分别上调至85点、4700点,这意味着前述两个指数未来12个月的潜在涨幅分别为16%、19%。
美国银行在2月18日发布的全球基金经理月度调查中指出,受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崛起等利好因素的带动,购买中国股票(尤其是科技股)的理由正在改善,或许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回归。该机构称,对中国股票的看法可能正在从“可交易”转变为“可投资”。这将是心态和资金流向的重大转变,因为大型外国投资者通常会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进行观望,并且往往只持有小额短期仓位。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2月18日发表中国股票策略称,DeepSeek用较小的成本达到同类世界领先大模型的水平,使中国创新重回全球投资者视野。他表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际金融协会(IIF)2月18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则显示,2025年1月,中国股市和债市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同时实现外资净流入,当月吸引外资流入逾百亿美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