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点击图片上方“财金新天地”→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米筐投资(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京东的文化里总有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说过一句话,懂得让利,才有朋友,让利消费者,让利合作伙伴。
你看,他们根本就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利润让出去,让参与者多赚钱。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早些年说过,企业赚钱绝不能以压榨员工为前提。
他可是真这样干了。
比如,京东在2022年收购德邦物流时,捎带着把原本的外包员工转为自有员工,同时也全部缴纳五险一金。就这样,很多人从灵活就业,转为了正式员工。
结果是什么?
就是大家看到的,京东集团越来越不像一家民营企业,而是像一家国有企业。没有想着如何把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想着如何把员工利益最大化。
所以,京东这次“低佣”杀入外卖行业。大家的预期都很高,希望京东能够打破垄断,重塑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京东市值不足5000亿港币,而美团市值过万亿港币,已经不在一个体量级别。
京东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01
2025年2月11日,京东一则“全年免佣金招募外卖商家”的公告,瞬间点燃了互联网圈的热议。
外卖市场被美团、饿了么“双雄割据”多年后,京东以“零佣金”的颠覆性策略高调入局,直击商家痛点,甚至被业内称为“外卖行业的鲶鱼”。
商家为什么拍手叫好?
因为商家被薅得太狠了。
举个例子。
某餐饮老板王先生说,这几年就是在给平台和骑手打工。
每一单外卖,平台抽成高达30%,在35元的单价中,平台就拿走了8元。这还不算配送费用和其他运营成本,剩下的利润让他苦不堪言。
老板为了维持生计,甚至开始减少菜品质量和分量,这样外卖单量倒是有所上涨,但顾客的体验感就会快速下滑。
商家、顾客、甚至骑手也都被困在了算法茧房里,大家都很不爽。
外卖行业,似乎走近了死胡同。
而背后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利给商家、没有让利给顾客,没有让利给骑手。大家都没有得到实惠,自然大家都不开心。
所以,京东这次破局,大家的期待都很高。
但是,就事论事。京东可能给外卖行业带来一点儿光,但是很难有真正的大变革。
因为,京东实力不允许。
正如,我们一开始就讲到的,京东把利润都让出去了,自然手里就没有太多利润了。
可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
京东2024年Q3营收2604亿,净利润132亿。
美团2024年Q3营收936亿元,净利润为129亿元。
拼多多2024年Q3营收993.5亿元,净利润249亿元。
这些数据组合在一起就是,别看京东卖了很多钱,但是都在赚吆喝。反观美团、拼多多这些不起眼的生意,虽然卖得少,但是赚得比京东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京东进军外卖,并没有太多的金钱可挥霍,也就很难掀起大风大浪。
02
进一步拆分看,京东外卖如果真想做行业的鲶鱼,至少有3座大山摆在眼前。
第一座大山。业务投入并不多。
京东这次的外卖接口是在京东秒送下边。就是说,“京东外卖业务”连京东的首页都没有上,基本上是流量的二、三级入口,很难分配到足够的流量。
此外,京东过去在新业务拓展中表现得过于保守。比如社区团购投入不足200亿,而美团三年累计亏损超900亿。
外卖业务天然需持续的补贴(行业平均每单补贴约5元),以日均100万单估算,这样的补贴年亏损将超18亿,可能超出京东承受范围。
外卖和物流、快递对时效的需求不一样。快递往往是次日达,而外卖要求30分钟响应、更高的动态调度能力。
美团拥有百万级骑手网络,日均调度超5000万次,京东若自建末端配送团队,成本将陡增(骑手成本约占外卖营收70%)。
京东外卖很难获得集团的支持。
原因无他,京东当下的净利润并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扩张。
第二座大山。用户画像并不重叠。
京东App作为工具型电商平台,用户的使用场景集中于计划性购物,与外卖的高频即时需求匹配度低。
两者画像并不一样。
美团外卖用户年购买频次达30次以上,而京东用户购物频率可能不足其1/10,低频打高频的导流转化率天然受限。
意思是,用户很难在短期内改变app的标签,会为了点外卖而使用京东。
另外,京东即时零售渗透率不足20%,远低于美团的60%,同样反映用户的消费习惯未养成。
若强行导流,需投入巨额补贴重塑心智。
如美团早期通过“千团大战”烧钱培养用户习惯,而京东在补贴力度上可能受制于利润压力(京东净利率约2%,美团外卖业务净利率约6%)。
第三座大山。配送逻辑并不一致。
美团外卖将城市划分为超5万个“蜂窝”,每个蜂窝配备专属骑手与商家,实现3公里内高效匹配。
而京东到家目前覆盖城市级仓储,难以细化至社区层级,若重建需至少2-3年布局周期。这个时间足够长,长到了竞争对手见招拆招,化解京东的进攻。
说白了外行看热闹,两者看着都是送东西的,但是却隔着十万八千里。
总而言之,京东外卖眼前的三座大山,每一座都是难以逾越的挑战。
京东的转型之路铺满荆棘。
说到底,是因为京东的“责任感”压低了企业的净利率,这也使得京东在资本市场很难讲好故事,没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京东也就没有足够的利润去做更多有意义的善举。
这就注定了,京东外卖业务难以在整个行业内掀起惊涛骇浪。
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如果喜欢财金新天地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财金新天地】。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谢谢大家了。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财金新天地
请大家点击图片上方“财金新天地”→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米筐投资(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京东的文化里总有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说过一句话,懂得让利,才有朋友,让利消费者,让利合作伙伴。
你看,他们根本就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利润让出去,让参与者多赚钱。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早些年说过,企业赚钱绝不能以压榨员工为前提。
他可是真这样干了。
比如,京东在2022年收购德邦物流时,捎带着把原本的外包员工转为自有员工,同时也全部缴纳五险一金。就这样,很多人从灵活就业,转为了正式员工。
结果是什么?
就是大家看到的,京东集团越来越不像一家民营企业,而是像一家国有企业。没有想着如何把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想着如何把员工利益最大化。
所以,京东这次“低佣”杀入外卖行业。大家的预期都很高,希望京东能够打破垄断,重塑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京东市值不足5000亿港币,而美团市值过万亿港币,已经不在一个体量级别。
京东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01
2025年2月11日,京东一则“全年免佣金招募外卖商家”的公告,瞬间点燃了互联网圈的热议。
外卖市场被美团、饿了么“双雄割据”多年后,京东以“零佣金”的颠覆性策略高调入局,直击商家痛点,甚至被业内称为“外卖行业的鲶鱼”。
商家为什么拍手叫好?
因为商家被薅得太狠了。
举个例子。
某餐饮老板王先生说,这几年就是在给平台和骑手打工。
每一单外卖,平台抽成高达30%,在35元的单价中,平台就拿走了8元。这还不算配送费用和其他运营成本,剩下的利润让他苦不堪言。
老板为了维持生计,甚至开始减少菜品质量和分量,这样外卖单量倒是有所上涨,但顾客的体验感就会快速下滑。
商家、顾客、甚至骑手也都被困在了算法茧房里,大家都很不爽。
外卖行业,似乎走近了死胡同。
而背后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利给商家、没有让利给顾客,没有让利给骑手。大家都没有得到实惠,自然大家都不开心。
所以,京东这次破局,大家的期待都很高。
但是,就事论事。京东可能给外卖行业带来一点儿光,但是很难有真正的大变革。
因为,京东实力不允许。
正如,我们一开始就讲到的,京东把利润都让出去了,自然手里就没有太多利润了。
可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
京东2024年Q3营收2604亿,净利润132亿。
美团2024年Q3营收936亿元,净利润为129亿元。
拼多多2024年Q3营收993.5亿元,净利润249亿元。
这些数据组合在一起就是,别看京东卖了很多钱,但是都在赚吆喝。反观美团、拼多多这些不起眼的生意,虽然卖得少,但是赚得比京东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京东进军外卖,并没有太多的金钱可挥霍,也就很难掀起大风大浪。
02
进一步拆分看,京东外卖如果真想做行业的鲶鱼,至少有3座大山摆在眼前。
第一座大山。业务投入并不多。
京东这次的外卖接口是在京东秒送下边。就是说,“京东外卖业务”连京东的首页都没有上,基本上是流量的二、三级入口,很难分配到足够的流量。
此外,京东过去在新业务拓展中表现得过于保守。比如社区团购投入不足200亿,而美团三年累计亏损超900亿。
外卖业务天然需持续的补贴(行业平均每单补贴约5元),以日均100万单估算,这样的补贴年亏损将超18亿,可能超出京东承受范围。
外卖和物流、快递对时效的需求不一样。快递往往是次日达,而外卖要求30分钟响应、更高的动态调度能力。
美团拥有百万级骑手网络,日均调度超5000万次,京东若自建末端配送团队,成本将陡增(骑手成本约占外卖营收70%)。
京东外卖很难获得集团的支持。
原因无他,京东当下的净利润并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扩张。
第二座大山。用户画像并不重叠。
京东App作为工具型电商平台,用户的使用场景集中于计划性购物,与外卖的高频即时需求匹配度低。
两者画像并不一样。
美团外卖用户年购买频次达30次以上,而京东用户购物频率可能不足其1/10,低频打高频的导流转化率天然受限。
意思是,用户很难在短期内改变app的标签,会为了点外卖而使用京东。
另外,京东即时零售渗透率不足20%,远低于美团的60%,同样反映用户的消费习惯未养成。
若强行导流,需投入巨额补贴重塑心智。
如美团早期通过“千团大战”烧钱培养用户习惯,而京东在补贴力度上可能受制于利润压力(京东净利率约2%,美团外卖业务净利率约6%)。
第三座大山。配送逻辑并不一致。
美团外卖将城市划分为超5万个“蜂窝”,每个蜂窝配备专属骑手与商家,实现3公里内高效匹配。
而京东到家目前覆盖城市级仓储,难以细化至社区层级,若重建需至少2-3年布局周期。这个时间足够长,长到了竞争对手见招拆招,化解京东的进攻。
说白了外行看热闹,两者看着都是送东西的,但是却隔着十万八千里。
总而言之,京东外卖眼前的三座大山,每一座都是难以逾越的挑战。
京东的转型之路铺满荆棘。
说到底,是因为京东的“责任感”压低了企业的净利率,这也使得京东在资本市场很难讲好故事,没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京东也就没有足够的利润去做更多有意义的善举。
这就注定了,京东外卖业务难以在整个行业内掀起惊涛骇浪。
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如果喜欢财金新天地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财金新天地】。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谢谢大家了。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财金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