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越南突然搞事!

荣茂观察

3天前

”在2月19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落实国家稳外资行动方案,今年上海要服务好400多个在谈外商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合计投资约230亿美元。

一、越南又搞战略投机!

【中国青年报】2月19日,针对越南非法侵占南沙群岛的柏礁并扩建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柏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方一贯反对有关国家在非法侵占的岛礁上开展建设活动。

【荣茂观察】

越南这边刚被中国外交部点名批评非法扩建南沙柏礁,那边又宣布铁路要和中国标准全面对接。这种左手拿刀捅人、右手递糖示好的操作,就是典型的“战略投机”,是想拿“南海问题”当筹码,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而中国此时回复,就是对越南的投机坚决说不。

前段时间,卫星图显示越南在柏礁填出3000米跑道和299米宽航道,这规模足够起降战略运输机,而中国万吨海警船就在附近游弋,双方剑拔弩张的画面感扑面而来。与此同时,越南国会同步批准的中越铁路项目,轨距和时速完全按中国标准设计,这是摆明要蹭中国经济的快车。这种做法跟七十年代黎笋掌控的越南没多大区别,最终越南玩脱了稿被中国打了“屁股”。

1987年越南军队首次强占柏礁时,中国外交部声明里那句“保留收复权利"”的警告,在38年后依然回响。但今天中越双方在南海的博弈,恐怕不仅仅是传统安全层面,还有非传统安全层面。或者说,这种博弈已升级为“基建战争”。越南用荷兰进口的挖泥船三年造10倍于前的陆地,中国则用天鲸号绞吸船在永暑礁吹填出2.8平方公里战略支点。

尽管,越南拼命填海,但受制于设备落后,吹填1平方公里要折腾大半年,而中国2015年造美济礁时,天鲸号一个月就能吹填出0.9平方公里。这种代差只会让越南经济继续放血(否则不会同意铁路建设),这就像当年苏联拼命造航母追赶美国,最终拖垮了自己的经济。

目前,中国在南沙部署的远程雷达和反舰导弹,已经形成“区域拒止”能力,越南建再多跑道也改变不了力量天平。当然,关于越南在柏礁开挖深水航道我们得防备,因为这个封闭潟湖一旦贯通,就能停泊护卫舰形成永久据点,相当于在南海腹地插了根钢钉。

二、俄外长:对俄方来说,北约部队出现在乌克兰不可接受

【中国青年网】据塔斯社等俄媒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月18日在记者会上称,对俄方来说,北约部队出现在乌克兰不可接受。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18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会谈,讨论俄乌冲突等话题。

【荣茂观察】

拉夫罗夫的这句话直接把英国派兵维和的方案砍成了废纸。美国所说的美俄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被啪啪打脸。耐人寻味的是,当美国提议中国派维和部队时,中国表示,“对假设性问题不评论”,这话里有话的功夫,够北约理解一阵子了。

俄罗斯这次为啥急眼,得把时间轴倒回三年前。2022年初北约东扩那会,普京就画下三道血线:乌克兰永远别想进北约、必须拆了军事机器、还要把纳粹势力连根拔。当时美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结果俄军直接开进顿巴斯。现在回头看,这操作跟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简直神似。当年中国也是先礼后兵,越南在苏联撑腰下疯狂搞事,我们直接“给个教训”,一个月打完收工,既没陷进战争泥潭,又让越南十年不敢嘚瑟。如今普京的算盘也差不多,既要打断乌克兰的北约梦,又要避免和北约正面硬刚,战场上拿下的顿巴斯就是现成的缓冲区。

但现在局势可比当年复杂多了。俄罗斯现在一边在谈判桌上喊着要维和部队,一边举着大棒警告北约别伸手,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战争利益。而美国现在满世界找台阶下,乌克兰5000亿美元矿产协议里藏着的小心思,连瞎子都看得懂——想用钱撬开乌克兰矿产,又怕俄罗斯掀桌子。这时候中国要是真派维和部队进场,那可就成了活靶子,所以咱们的“不评论”才是真高明,既给俄罗斯留了面子,又没让美国抓到把柄。

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北约打着维和旗号进场,结果把塞尔维亚拆得七零八落。现在俄罗斯咬死“维和部队不能有北约血统”,既堵住了西方借口,又给非北约国家留了口子。难怪美国官员急得跳脚,变着法想拉中国下水。

三、上海滩的科技创新困局:当政策红利撞上民营企业的野蛮生长

【上观新闻】“不少外资企业今年有增加投资的计划,目前我们掌握100多家企业,合计约60亿美元。”在2月19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落实国家稳外资行动方案,今年上海要服务好400多个在谈外商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合计投资约230亿美元。此外,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月19日发布的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信息公告显示,截至当日,上海市新增6款已完成登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累计已完成7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

【荣茂观察】

最近网上有个话题引发热议:杭州冒出Deepseek这样的AI新秀,网友们却纷纷喊话山东反思,结果山东一脸懵,反倒是上海被推上风口浪尖。大家想不通,上海坐拥全国最顶级的资源——政策、资金、人才要啥有啥,为啥高科技领域就是出不了领头羊?看看隔壁杭州,民营科技企业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深圳,大疆、华为、腾讯哪个不是土生土长的硬科技。唯独上海,明明端着金饭碗,怎么总给人感觉在吃老本?

深挖根源,我认为,问题出在三方面。

首先是创新基因的“偏食症”。上海引以为傲的“四大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本质上都是政策红利催生的,就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习惯了伸手要资源。而真正硬核的科技创新需要的是从零到一的冒险精神,这点上海远不如敢闯敢试的深圳。

其次是国企的“富贵病”。以上汽为例,当年引进大众生产线确实风光,但30多年过去还在搞合资代工,自家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销量不高。反观杭州的民营企业,从阿里巴巴到Deepseek,哪个不是在市场血海里杀出来的?

最要命的是创新链条的“断头路”。上海确实有顶尖科研机构,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交大每年产出大量论文专利,但成果转化率很一般。就像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钟表零件,却组装不出一块能走的手表。反观深圳,大疆创始人汪滔在中国香港科大读书时,论文还没发表就把实验室技术变成了无人机产品。这种"研发出身未捷,产品已上战场"的速度,上海至今学不来。

当然,从今天的新闻看,上海也不是没在改,开始学习杭州对科创企业“当月申报、次月拨款”的高效模式。张江科学城现在聚集了1400家高新企业,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就是在这儿突破的。但要彻底扭转局面,光靠政策补课还不够。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正是靠着"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草根精神,把华强北的电子档口变成了全球硬件硅谷。上海现在最需要的,是把陆家嘴的金融精英和漕河泾的工程师揉碎了重塑,培养出既能搞研发又能闯市场的"科技海盗"。

说到底,城市的命运和人的成长一样,太顺利了反而容易丧失狼性。上海手里捏着王炸组合——中科院+自贸区+科创板,要是能放下身段学学杭州的灵活、深圳的狠劲,把国企的臃肿包袱转化成创新动能,谁敢说下一个科技革命的风口不能从黄浦江畔刮起来?别忘了,纽约当年也是靠着华尔街的资本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技术,硬生生在硅谷眼皮底下孵化了WeWork和Peloton。上海这头东方雄狮,是继续打盹还是猛然觉醒,咱们拭目以待。

-----------------------

觉得不错请分享

”在2月19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落实国家稳外资行动方案,今年上海要服务好400多个在谈外商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合计投资约230亿美元。

一、越南又搞战略投机!

【中国青年报】2月19日,针对越南非法侵占南沙群岛的柏礁并扩建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柏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方一贯反对有关国家在非法侵占的岛礁上开展建设活动。

【荣茂观察】

越南这边刚被中国外交部点名批评非法扩建南沙柏礁,那边又宣布铁路要和中国标准全面对接。这种左手拿刀捅人、右手递糖示好的操作,就是典型的“战略投机”,是想拿“南海问题”当筹码,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而中国此时回复,就是对越南的投机坚决说不。

前段时间,卫星图显示越南在柏礁填出3000米跑道和299米宽航道,这规模足够起降战略运输机,而中国万吨海警船就在附近游弋,双方剑拔弩张的画面感扑面而来。与此同时,越南国会同步批准的中越铁路项目,轨距和时速完全按中国标准设计,这是摆明要蹭中国经济的快车。这种做法跟七十年代黎笋掌控的越南没多大区别,最终越南玩脱了稿被中国打了“屁股”。

1987年越南军队首次强占柏礁时,中国外交部声明里那句“保留收复权利"”的警告,在38年后依然回响。但今天中越双方在南海的博弈,恐怕不仅仅是传统安全层面,还有非传统安全层面。或者说,这种博弈已升级为“基建战争”。越南用荷兰进口的挖泥船三年造10倍于前的陆地,中国则用天鲸号绞吸船在永暑礁吹填出2.8平方公里战略支点。

尽管,越南拼命填海,但受制于设备落后,吹填1平方公里要折腾大半年,而中国2015年造美济礁时,天鲸号一个月就能吹填出0.9平方公里。这种代差只会让越南经济继续放血(否则不会同意铁路建设),这就像当年苏联拼命造航母追赶美国,最终拖垮了自己的经济。

目前,中国在南沙部署的远程雷达和反舰导弹,已经形成“区域拒止”能力,越南建再多跑道也改变不了力量天平。当然,关于越南在柏礁开挖深水航道我们得防备,因为这个封闭潟湖一旦贯通,就能停泊护卫舰形成永久据点,相当于在南海腹地插了根钢钉。

二、俄外长:对俄方来说,北约部队出现在乌克兰不可接受

【中国青年网】据塔斯社等俄媒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月18日在记者会上称,对俄方来说,北约部队出现在乌克兰不可接受。美国和俄罗斯代表团18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会谈,讨论俄乌冲突等话题。

【荣茂观察】

拉夫罗夫的这句话直接把英国派兵维和的方案砍成了废纸。美国所说的美俄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被啪啪打脸。耐人寻味的是,当美国提议中国派维和部队时,中国表示,“对假设性问题不评论”,这话里有话的功夫,够北约理解一阵子了。

俄罗斯这次为啥急眼,得把时间轴倒回三年前。2022年初北约东扩那会,普京就画下三道血线:乌克兰永远别想进北约、必须拆了军事机器、还要把纳粹势力连根拔。当时美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结果俄军直接开进顿巴斯。现在回头看,这操作跟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简直神似。当年中国也是先礼后兵,越南在苏联撑腰下疯狂搞事,我们直接“给个教训”,一个月打完收工,既没陷进战争泥潭,又让越南十年不敢嘚瑟。如今普京的算盘也差不多,既要打断乌克兰的北约梦,又要避免和北约正面硬刚,战场上拿下的顿巴斯就是现成的缓冲区。

但现在局势可比当年复杂多了。俄罗斯现在一边在谈判桌上喊着要维和部队,一边举着大棒警告北约别伸手,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战争利益。而美国现在满世界找台阶下,乌克兰5000亿美元矿产协议里藏着的小心思,连瞎子都看得懂——想用钱撬开乌克兰矿产,又怕俄罗斯掀桌子。这时候中国要是真派维和部队进场,那可就成了活靶子,所以咱们的“不评论”才是真高明,既给俄罗斯留了面子,又没让美国抓到把柄。

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北约打着维和旗号进场,结果把塞尔维亚拆得七零八落。现在俄罗斯咬死“维和部队不能有北约血统”,既堵住了西方借口,又给非北约国家留了口子。难怪美国官员急得跳脚,变着法想拉中国下水。

三、上海滩的科技创新困局:当政策红利撞上民营企业的野蛮生长

【上观新闻】“不少外资企业今年有增加投资的计划,目前我们掌握100多家企业,合计约60亿美元。”在2月19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落实国家稳外资行动方案,今年上海要服务好400多个在谈外商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合计投资约230亿美元。此外,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月19日发布的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信息公告显示,截至当日,上海市新增6款已完成登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累计已完成7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

【荣茂观察】

最近网上有个话题引发热议:杭州冒出Deepseek这样的AI新秀,网友们却纷纷喊话山东反思,结果山东一脸懵,反倒是上海被推上风口浪尖。大家想不通,上海坐拥全国最顶级的资源——政策、资金、人才要啥有啥,为啥高科技领域就是出不了领头羊?看看隔壁杭州,民营科技企业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深圳,大疆、华为、腾讯哪个不是土生土长的硬科技。唯独上海,明明端着金饭碗,怎么总给人感觉在吃老本?

深挖根源,我认为,问题出在三方面。

首先是创新基因的“偏食症”。上海引以为傲的“四大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本质上都是政策红利催生的,就像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习惯了伸手要资源。而真正硬核的科技创新需要的是从零到一的冒险精神,这点上海远不如敢闯敢试的深圳。

其次是国企的“富贵病”。以上汽为例,当年引进大众生产线确实风光,但30多年过去还在搞合资代工,自家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销量不高。反观杭州的民营企业,从阿里巴巴到Deepseek,哪个不是在市场血海里杀出来的?

最要命的是创新链条的“断头路”。上海确实有顶尖科研机构,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交大每年产出大量论文专利,但成果转化率很一般。就像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钟表零件,却组装不出一块能走的手表。反观深圳,大疆创始人汪滔在中国香港科大读书时,论文还没发表就把实验室技术变成了无人机产品。这种"研发出身未捷,产品已上战场"的速度,上海至今学不来。

当然,从今天的新闻看,上海也不是没在改,开始学习杭州对科创企业“当月申报、次月拨款”的高效模式。张江科学城现在聚集了1400家高新企业,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就是在这儿突破的。但要彻底扭转局面,光靠政策补课还不够。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正是靠着"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草根精神,把华强北的电子档口变成了全球硬件硅谷。上海现在最需要的,是把陆家嘴的金融精英和漕河泾的工程师揉碎了重塑,培养出既能搞研发又能闯市场的"科技海盗"。

说到底,城市的命运和人的成长一样,太顺利了反而容易丧失狼性。上海手里捏着王炸组合——中科院+自贸区+科创板,要是能放下身段学学杭州的灵活、深圳的狠劲,把国企的臃肿包袱转化成创新动能,谁敢说下一个科技革命的风口不能从黄浦江畔刮起来?别忘了,纽约当年也是靠着华尔街的资本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技术,硬生生在硅谷眼皮底下孵化了WeWork和Peloton。上海这头东方雄狮,是继续打盹还是猛然觉醒,咱们拭目以待。

-----------------------

觉得不错请分享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