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界的蔚来,决定不烧钱了

市井财经

3天前

18日最新消息称,Kimi又不投流了,母公司月之暗面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包括暂停多个安卓渠道的投放以及第三方广告平台的合作。...因为月之暗面不断带头烧钱,行业的CPA(用户转化人均成本)越卷越高。
文/狗蛋本蛋
DeepSeek北京分公司的办公点在海淀融科中心,入驻有段时间了。前几天,园区把DeepSeek的logo放进了一楼“精神堡垒”。
像融科这种顶级商办区,只有知名企业才有机会被展示在精神堡垒,比如,谷歌、英特尔、迪士尼、台积电、ARM、德州仪器这些世界顶尖公司,或者中金、蔚来、百度风投等国内顶流。
这么做,一方面是标识指引,另一方面是秀肌肉,让大家知道园区企业都很有实力。
去年DeepSeek没资格被展示,现在是有资格但不想展示。logo挂出来第二天,DeepSeek要求园区撤掉。狗蛋说,大概是不想像梁文锋老家那样成为打卡点。
只能说,DeepSeek的爆火,是破天流量的级别,对,破天,不是泼天。远的不说,最近10年,哪个企业有如此国民度?甚至都与“国运”挂钩了。
自身实力加上时代需要,造就了这场看似突然的流量狂潮。
去年这个时候,国内ai界的当红炸子鸡还是Kimi。现在面对DeepSeek灭霸级的崛起,Kimi有在想办法应对,比如,前几天启动了新一轮投流,全渠道推广,其中公众号投流,但凡有点儿粉丝基数的号都收到过合作邀请。
投流公众号的内容要求还挺多,超过10条,包括:
内容发布前后各1周,不能推广其他同类AI⼤模型产品;需要在文中或评论区置顶放上Kimi官⽹链接;引导评论正向化,多点赞正向评论。
不过,18日最新消息称,Kimi又不投流了,母公司月之暗面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包括暂停多个安卓渠道的投放以及第三方广告平台的合作。
原因是,自然新增用户猛涨。言外之意,不用花钱也能拉新。狗蛋说,决定可能是给金主爸爸看的。
去年这个时候,阿里领投月之暗面A+轮,小红书、美团、红杉中国跟投,总金额近10亿美元,估值来到25亿美元。
2024年8月,月之暗面再获超3亿美元融资,金主爸爸名单上多了腾讯、高榕创投,估值来到33亿美元。
此时,月之暗面成立一年半,Kimi正式推向市场才九个月。同期,国内市场上的ai大模型有一长串,但Kimi日活领先。
资本追捧背后,Kimi确实有点实力在身上,不过,也没惊艳到足以甩开国内竞品。Kimi的走红有产品能力因素,更关键的是,月之暗面很懂造势。
据公开数据推算,2024年上半年,Kimi广告投放达1.4亿元,10月和11月分别又投了2.2亿元和2亿元。是国内AI大模型中投流花费最多的,所以江湖上也称Kimi「AI营销头子」。
他们最喜欢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和小红书投流。因为月之暗面不断带头烧钱,行业的CPA(用户转化人均成本)越卷越高。
以Kimi在B站投流为例,去年初CPA30元,年底飙涨到超过50元。
这样的烧钱拉新游戏,没有金主爸爸支撑根本玩不起,有金主爸爸也不一定玩得起,百度李厂长看了都摇头:
AGI是个长期探索的事情,文小言的推广没必要像豆包、Kimi那样激进。
豆包玩投流好理解,毕竟亲爹就是分发流量的平台,有低成本流量,没有不玩的道理。
Kimi追求流量,是做大估值倒逼使然,得把雪球越滚越大。
所以去年玩到最后,只剩豆包和Kimi抗衡。
Kimi投流最喜欢打的标签有两个:最早支持长本文,清华学霸团队出品。前几天的投流,Kimi还在提此类关键词。
放在去年,这两项算是优势,但现在,长文本能力被minimax反超。
说到清华学霸团队出品,其实对用户来说,早就祛魅,只能说学霸出品保证了起点,但不保证上限。
月之暗面5个创始人中,4个出自清华。DeepSeek3个创始人,分别毕业于浙大、北大和北邮。
DeepSeek没有月之暗面的学历光环,只是轻松实现了7天增长1亿用户。IT之家 2月18日消息,DeepSeek 几十天内在自然流量中走到 3500 万 DAU。
这样的日活量助力DeepSeek反超豆包,升至国内第一,豆包紧随其后,Kimi滑落至第三。
对于烧钱投流,月之暗面创始杨植麟去年底曾经表态:
最核心的还是留存和增长,适当的投放是必要的
如果没有DeepSeek横空出世,这位清华学霸的话还有说服力。现在DeepSeek证明另一种成功路径:
模型能力足够强,获客拉新几乎0成本。
在硬核技术突破面前,菜就是原罪。这时候,Kimi如果还大搞投流,投资人怎么想?
所以暂缓投流,可能是月之暗面的最佳策略。是另一种打不过就加入的叙事。
否则,模型能力跟不上营销故事,客户留存率上不去,投流无异于竹篮打水。
客观来说,DeepSeek掀起的这波C端用户AI热,Kimi和豆包都蹭到汤了,接收了一波分流客户,这也是Kimi说的“自然新增客户猛涨”。
那么问题来了,等DeepSeek服务器不繁忙,Kimi怎么办?Kimi似乎坠入了蔚来式的困境,都是资本宠儿,前期都疯狂烧钱抢跑,但难以维持优势:
蔚来技术不如小鹏,营销不如小米,价格战打不过比亚迪。Kimi投流投不过豆包,产品应用丰富性不如豆包,长文本不如minimax,推理不如DeepSeek,有点困在了“清华学霸”的陈旧叙事中。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技术圈在选模型的时候,很多会对着跑分榜单找模型,榜单上很少会看到Kimi,也几乎没听说哪个新出的比较强的模型,是Kimi做的。
Kimi在风口期宣传做得好,控制了信息闭塞人群的心智,这些人用Kimi,是因为不知道有更好的选择。
去年8月份至今,Kimi没有再拿到新融资,想遗憾的是,尽管Kimi频繁更新产品,至今也没有硬核的技术突破。
有人建议Kimi学DeepSeek转向开源,有人建议转攻To B,毕竟To C终将玩不过有天然流量的大厂。
Kimi目前的困境,是大模型竞赛中的一个缩影,和曾经的千团大战、外卖或网约车大战不同:
AI的世界,规模不是铁律,技术才是。
据了解,Kimi 团队计划重新训练基础模型,并抓住应用层的机会。
不管Kimi还是DeepSeek,这一行,还会有下下下个对手。狗蛋说,大家可能还得提防雷军。
等技术差不多,雷总就该入场了。

18日最新消息称,Kimi又不投流了,母公司月之暗面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包括暂停多个安卓渠道的投放以及第三方广告平台的合作。...因为月之暗面不断带头烧钱,行业的CPA(用户转化人均成本)越卷越高。
文/狗蛋本蛋
DeepSeek北京分公司的办公点在海淀融科中心,入驻有段时间了。前几天,园区把DeepSeek的logo放进了一楼“精神堡垒”。
像融科这种顶级商办区,只有知名企业才有机会被展示在精神堡垒,比如,谷歌、英特尔、迪士尼、台积电、ARM、德州仪器这些世界顶尖公司,或者中金、蔚来、百度风投等国内顶流。
这么做,一方面是标识指引,另一方面是秀肌肉,让大家知道园区企业都很有实力。
去年DeepSeek没资格被展示,现在是有资格但不想展示。logo挂出来第二天,DeepSeek要求园区撤掉。狗蛋说,大概是不想像梁文锋老家那样成为打卡点。
只能说,DeepSeek的爆火,是破天流量的级别,对,破天,不是泼天。远的不说,最近10年,哪个企业有如此国民度?甚至都与“国运”挂钩了。
自身实力加上时代需要,造就了这场看似突然的流量狂潮。
去年这个时候,国内ai界的当红炸子鸡还是Kimi。现在面对DeepSeek灭霸级的崛起,Kimi有在想办法应对,比如,前几天启动了新一轮投流,全渠道推广,其中公众号投流,但凡有点儿粉丝基数的号都收到过合作邀请。
投流公众号的内容要求还挺多,超过10条,包括:
内容发布前后各1周,不能推广其他同类AI⼤模型产品;需要在文中或评论区置顶放上Kimi官⽹链接;引导评论正向化,多点赞正向评论。
不过,18日最新消息称,Kimi又不投流了,母公司月之暗面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包括暂停多个安卓渠道的投放以及第三方广告平台的合作。
原因是,自然新增用户猛涨。言外之意,不用花钱也能拉新。狗蛋说,决定可能是给金主爸爸看的。
去年这个时候,阿里领投月之暗面A+轮,小红书、美团、红杉中国跟投,总金额近10亿美元,估值来到25亿美元。
2024年8月,月之暗面再获超3亿美元融资,金主爸爸名单上多了腾讯、高榕创投,估值来到33亿美元。
此时,月之暗面成立一年半,Kimi正式推向市场才九个月。同期,国内市场上的ai大模型有一长串,但Kimi日活领先。
资本追捧背后,Kimi确实有点实力在身上,不过,也没惊艳到足以甩开国内竞品。Kimi的走红有产品能力因素,更关键的是,月之暗面很懂造势。
据公开数据推算,2024年上半年,Kimi广告投放达1.4亿元,10月和11月分别又投了2.2亿元和2亿元。是国内AI大模型中投流花费最多的,所以江湖上也称Kimi「AI营销头子」。
他们最喜欢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和小红书投流。因为月之暗面不断带头烧钱,行业的CPA(用户转化人均成本)越卷越高。
以Kimi在B站投流为例,去年初CPA30元,年底飙涨到超过50元。
这样的烧钱拉新游戏,没有金主爸爸支撑根本玩不起,有金主爸爸也不一定玩得起,百度李厂长看了都摇头:
AGI是个长期探索的事情,文小言的推广没必要像豆包、Kimi那样激进。
豆包玩投流好理解,毕竟亲爹就是分发流量的平台,有低成本流量,没有不玩的道理。
Kimi追求流量,是做大估值倒逼使然,得把雪球越滚越大。
所以去年玩到最后,只剩豆包和Kimi抗衡。
Kimi投流最喜欢打的标签有两个:最早支持长本文,清华学霸团队出品。前几天的投流,Kimi还在提此类关键词。
放在去年,这两项算是优势,但现在,长文本能力被minimax反超。
说到清华学霸团队出品,其实对用户来说,早就祛魅,只能说学霸出品保证了起点,但不保证上限。
月之暗面5个创始人中,4个出自清华。DeepSeek3个创始人,分别毕业于浙大、北大和北邮。
DeepSeek没有月之暗面的学历光环,只是轻松实现了7天增长1亿用户。IT之家 2月18日消息,DeepSeek 几十天内在自然流量中走到 3500 万 DAU。
这样的日活量助力DeepSeek反超豆包,升至国内第一,豆包紧随其后,Kimi滑落至第三。
对于烧钱投流,月之暗面创始杨植麟去年底曾经表态:
最核心的还是留存和增长,适当的投放是必要的
如果没有DeepSeek横空出世,这位清华学霸的话还有说服力。现在DeepSeek证明另一种成功路径:
模型能力足够强,获客拉新几乎0成本。
在硬核技术突破面前,菜就是原罪。这时候,Kimi如果还大搞投流,投资人怎么想?
所以暂缓投流,可能是月之暗面的最佳策略。是另一种打不过就加入的叙事。
否则,模型能力跟不上营销故事,客户留存率上不去,投流无异于竹篮打水。
客观来说,DeepSeek掀起的这波C端用户AI热,Kimi和豆包都蹭到汤了,接收了一波分流客户,这也是Kimi说的“自然新增客户猛涨”。
那么问题来了,等DeepSeek服务器不繁忙,Kimi怎么办?Kimi似乎坠入了蔚来式的困境,都是资本宠儿,前期都疯狂烧钱抢跑,但难以维持优势:
蔚来技术不如小鹏,营销不如小米,价格战打不过比亚迪。Kimi投流投不过豆包,产品应用丰富性不如豆包,长文本不如minimax,推理不如DeepSeek,有点困在了“清华学霸”的陈旧叙事中。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技术圈在选模型的时候,很多会对着跑分榜单找模型,榜单上很少会看到Kimi,也几乎没听说哪个新出的比较强的模型,是Kimi做的。
Kimi在风口期宣传做得好,控制了信息闭塞人群的心智,这些人用Kimi,是因为不知道有更好的选择。
去年8月份至今,Kimi没有再拿到新融资,想遗憾的是,尽管Kimi频繁更新产品,至今也没有硬核的技术突破。
有人建议Kimi学DeepSeek转向开源,有人建议转攻To B,毕竟To C终将玩不过有天然流量的大厂。
Kimi目前的困境,是大模型竞赛中的一个缩影,和曾经的千团大战、外卖或网约车大战不同:
AI的世界,规模不是铁律,技术才是。
据了解,Kimi 团队计划重新训练基础模型,并抓住应用层的机会。
不管Kimi还是DeepSeek,这一行,还会有下下下个对手。狗蛋说,大家可能还得提防雷军。
等技术差不多,雷总就该入场了。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