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14家券商资管税收贡献逾20亿元

东方财富网

3天前

2024年,上海地区14家券商资管税收贡献逾20亿元,其中6家公司贡献超2亿元。

近日,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公布了上海地区资产管理公司简况。2024年,上海地区14家券商资管税收贡献逾20亿元,其中6家公司贡献超2亿元。某券商资管人士在受访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为券商资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税收贡献的增加也反映了上海在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资产管理类公司共有14家,同比增加2家。管理资产总规模为2.7万亿元,其中管理规模最大的3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是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24.5%、21.8%、11.7%,合计占14家公司全部管理规模的58%。管理规模最小的2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仅占1%、0.8%。

税收情况方面,2024年,14家资产管理公司税收贡献为20.13亿元,同比增长23.7%。6家公司贡献过2亿元,分别是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家数占比42.9%,贡献占比72.6%。

“上海地区的券商资管行业在这一年中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不仅在资产管理规模上有所提升,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表现良好。6家公司贡献逾七成的税收,也显示出明显的头部效应。税收贡献的增加可能会增强市场对上海资产管理行业的信心,尤其是对头部公司的信心。”上述资管人士表示。

产品规模情况方面,截至2024年末,14家资产管理公司产品管理规模共计2.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公募基金288只,管理规模4386.1亿元;已转型为公募基金的大集合57只,管理规模2316.6亿元;一般大集合17只,管理规模241.8亿元;非公募产品5187只,管理规模14753.5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742只,管理规模5329.8亿元。此外,特别单项QDII产品共有124只,管理规模318亿元。

与2024年同期相比,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上升了19.9%;已转型为公募基金的大集合管理规模上升了73.2%;一般大集合管理规模下降了26.5%;非公募产品管理规模上升了19.3%;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规模上升了5.9%。

此外,创新公募基金情况方面,截至2024年末,14家资产管理公司养老目标基金10只,管理规模10亿元;科创主题基金2只,管理规模1.1亿元;可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公募基金92只,管理规模1026亿元;逐笔计提业绩报酬权益类基金15只,管理规模191亿元;普通FOF12只,管理规模55.4亿元;定制型权益类基金1只,管理规模11.2亿元;摊余成本法债基5只,管理规模366.6亿元。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4年,上海地区14家券商资管税收贡献逾20亿元,其中6家公司贡献超2亿元。

近日,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公布了上海地区资产管理公司简况。2024年,上海地区14家券商资管税收贡献逾20亿元,其中6家公司贡献超2亿元。某券商资管人士在受访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为券商资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税收贡献的增加也反映了上海在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资产管理类公司共有14家,同比增加2家。管理资产总规模为2.7万亿元,其中管理规模最大的3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是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24.5%、21.8%、11.7%,合计占14家公司全部管理规模的58%。管理规模最小的2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仅占1%、0.8%。

税收情况方面,2024年,14家资产管理公司税收贡献为20.13亿元,同比增长23.7%。6家公司贡献过2亿元,分别是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证融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家数占比42.9%,贡献占比72.6%。

“上海地区的券商资管行业在这一年中实现了显著的增长,不仅在资产管理规模上有所提升,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表现良好。6家公司贡献逾七成的税收,也显示出明显的头部效应。税收贡献的增加可能会增强市场对上海资产管理行业的信心,尤其是对头部公司的信心。”上述资管人士表示。

产品规模情况方面,截至2024年末,14家资产管理公司产品管理规模共计2.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公募基金288只,管理规模4386.1亿元;已转型为公募基金的大集合57只,管理规模2316.6亿元;一般大集合17只,管理规模241.8亿元;非公募产品5187只,管理规模14753.5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742只,管理规模5329.8亿元。此外,特别单项QDII产品共有124只,管理规模318亿元。

与2024年同期相比,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上升了19.9%;已转型为公募基金的大集合管理规模上升了73.2%;一般大集合管理规模下降了26.5%;非公募产品管理规模上升了19.3%;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规模上升了5.9%。

此外,创新公募基金情况方面,截至2024年末,14家资产管理公司养老目标基金10只,管理规模10亿元;科创主题基金2只,管理规模1.1亿元;可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公募基金92只,管理规模1026亿元;逐笔计提业绩报酬权益类基金15只,管理规模191亿元;普通FOF12只,管理规模55.4亿元;定制型权益类基金1只,管理规模11.2亿元;摊余成本法债基5只,管理规模366.6亿元。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