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点击图片上方“财金新天地”→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子木聊房,作者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时隔40年,物业费彻底进入降价潮!
刚刚,江苏镇江市出台新规,对连续6个月以上的住宅物业费实施打折优惠,最多缴纳70%。此后新闻登上头条,引发讨论。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甘肃省兰州新区,对连续未入住6个月的空置住宅,物业费只收取50%。青岛6个月以上空置房,不超过60%。
还有无锡、宿迁、扬州、长沙、潍坊、石家庄、常州、烟台等,发布物业费打折的城市,全国已经蔓延到了10多个城市。
有读者问我,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为了方便炒房客和囤房大户吗?减少持有成本,变相鼓励炒房?
其实不是。
今年房地产的主要工作是“止跌回稳”,也就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而降低空置房物业费,只是配套政策之一。
炒房客和囤房客,一般不会空置房屋,而是会稍微装修一下租出去,去平抑月供支出。
而真正空置房屋的,绝大多数其实是外出务工的,他们最多就是过年回去住几天。
大城市租房需要钱,老家房子不住,还要掏物业费,这两年活儿不好干,赚不到什么钱,结果住房支出这么高,很难不动卖房的心思。
而这套政策出来,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外出务工房屋持有成本,反向推动继续持有房屋的意愿,从而达到降库存,稳楼市的作用。
没什么阴谋论。
而且,不止是空置房,正常住的房子,物业费也在降。
我看了调查报告,从去年开始,重庆、银川、武汉、青岛等城市,都相继公布了新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主张推动降价,平均降幅达到24%。
降得最厉害的是重庆,去年有10多个小区宣布降低物业费,今年大概预估能超过100个。
翻开重庆房屋论坛,几乎都是在讨论如何降物业费的。
逻辑很简单,公摊面积、预售制度、物业公司,并称中国楼市三大顽疾。
尤其物业,多少年了,很多公司的服务能力根本匹配不上物业费用。
平日里舍不得掏钱,都雇用廉价劳动力大爷大妈。管理混乱,根本谈不上“服务”的概念。
小区里的绿植死亡,墙皮掉落,垃圾清理不及时,都会加速小区的衰败程度,从而影响小区房价。
但物业公司,却从不理会,自恃掌握小区的管理大权,对业主的诉求置若罔闻,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于是,“只收钱、不干活”的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形成了无法调和的长期矛盾冲突。
当然不只是城市引导出政策打击物业费,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物业公司,甚至开始主动降低物业费,来满足业主情绪。
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为啥?
太卷了。
一方面,供应太强了。
截至2024年,全国物业管理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73.3万家,同比增速高达168.8%。恐怖如斯。
物业公司门槛低,这两年,人们找不到工作,劳动力又便宜,所以促使了这个行业的爆发。
另一方面,需求急剧衰减。
去年地产降速严重,住宅用地新开发土地面积降幅高达25.9%,新房销售同比下降12.9%。
合起来,一增一减,供需原理下,增量市场萎缩,物业公司只能被迫争夺存量资源,彻底卷起来了。
有一家公司特别离谱,广西柳州的维美物业,去年下半年还推出了“免物业费”模式,为啥呢?
因为在竞标小区物业资格时,受到了多家外来物业的挑战,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好。
如果不免费,很可能就无法续签物业合同了。为了填补员工工资,他们只能从装修、家政、售卖农产品等找补。
前几天还有一个朋友跟我说,
自己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投票把之前不干活的物业炒了,换了个新的物业,费用便宜,服务还好很多。
总指望青天大老爷是不行的,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会自立。
这可能也跟业主的“维权意识”崛起有关,过去换物业太麻烦了,一来组织不起来人,二来街道办不管,三来怕换来个更差的。
但现在,慢慢更换成功的案例都在网上发酵,越来越多人愿意换了,而且街道办支持,好公司也多。
整个环境都变了。
从2024年下半年至今出现的“物业费降价潮”,可以算得上是物业服务行业内出现的一个新现象。
接下来,物业行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卷价格”会成为常态。
其实我一直认为,价格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实是质量和服务。
你想,价格再低,低到物业都雇不起人了,小区还怎么维持,不现实。活儿得有人干,而且要干得好,物业管理有序,让业主有尊重感和被服务感,才能给小区带来强大的支撑。
国外物业费都不便宜,但却很值,小区经历过很多年,依然拿得出手,二手房也能卖得上价钱。
反而国内,物业费也不便宜,房子却衰败速度很快,理论上房子设计的生命力在50年左右,但其实20年就够呛了,烂成一堆。
所以理论上,在内卷的大环境下,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在“服务质量”层面下功夫,提供更好的产品出来,比如接入优质社区商业、医疗、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多元化业务,满足业主的多样化需求等。
之前去香港交流,那边的物业,都是定期设施维护、透明财务管理和24小时响应机制,物业寿命延长时间高达40%。
还是那句话,大家赚钱都不容易,在“不满意就换”的市场机制倒逼下,物业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得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来。
精细化运营, 想办法服务好业主。
该醒醒了,好日子彻底结束了,现在的市场,已经完全进入了“业主赋权”时代。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或在看。
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如果喜欢财金新天地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财金新天地】。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谢谢大家了。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财金新天地
请大家点击图片上方“财金新天地”→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子木聊房,作者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时隔40年,物业费彻底进入降价潮!
刚刚,江苏镇江市出台新规,对连续6个月以上的住宅物业费实施打折优惠,最多缴纳70%。此后新闻登上头条,引发讨论。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甘肃省兰州新区,对连续未入住6个月的空置住宅,物业费只收取50%。青岛6个月以上空置房,不超过60%。
还有无锡、宿迁、扬州、长沙、潍坊、石家庄、常州、烟台等,发布物业费打折的城市,全国已经蔓延到了10多个城市。
有读者问我,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为了方便炒房客和囤房大户吗?减少持有成本,变相鼓励炒房?
其实不是。
今年房地产的主要工作是“止跌回稳”,也就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而降低空置房物业费,只是配套政策之一。
炒房客和囤房客,一般不会空置房屋,而是会稍微装修一下租出去,去平抑月供支出。
而真正空置房屋的,绝大多数其实是外出务工的,他们最多就是过年回去住几天。
大城市租房需要钱,老家房子不住,还要掏物业费,这两年活儿不好干,赚不到什么钱,结果住房支出这么高,很难不动卖房的心思。
而这套政策出来,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外出务工房屋持有成本,反向推动继续持有房屋的意愿,从而达到降库存,稳楼市的作用。
没什么阴谋论。
而且,不止是空置房,正常住的房子,物业费也在降。
我看了调查报告,从去年开始,重庆、银川、武汉、青岛等城市,都相继公布了新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主张推动降价,平均降幅达到24%。
降得最厉害的是重庆,去年有10多个小区宣布降低物业费,今年大概预估能超过100个。
翻开重庆房屋论坛,几乎都是在讨论如何降物业费的。
逻辑很简单,公摊面积、预售制度、物业公司,并称中国楼市三大顽疾。
尤其物业,多少年了,很多公司的服务能力根本匹配不上物业费用。
平日里舍不得掏钱,都雇用廉价劳动力大爷大妈。管理混乱,根本谈不上“服务”的概念。
小区里的绿植死亡,墙皮掉落,垃圾清理不及时,都会加速小区的衰败程度,从而影响小区房价。
但物业公司,却从不理会,自恃掌握小区的管理大权,对业主的诉求置若罔闻,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于是,“只收钱、不干活”的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形成了无法调和的长期矛盾冲突。
当然不只是城市引导出政策打击物业费,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物业公司,甚至开始主动降低物业费,来满足业主情绪。
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为啥?
太卷了。
一方面,供应太强了。
截至2024年,全国物业管理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73.3万家,同比增速高达168.8%。恐怖如斯。
物业公司门槛低,这两年,人们找不到工作,劳动力又便宜,所以促使了这个行业的爆发。
另一方面,需求急剧衰减。
去年地产降速严重,住宅用地新开发土地面积降幅高达25.9%,新房销售同比下降12.9%。
合起来,一增一减,供需原理下,增量市场萎缩,物业公司只能被迫争夺存量资源,彻底卷起来了。
有一家公司特别离谱,广西柳州的维美物业,去年下半年还推出了“免物业费”模式,为啥呢?
因为在竞标小区物业资格时,受到了多家外来物业的挑战,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好。
如果不免费,很可能就无法续签物业合同了。为了填补员工工资,他们只能从装修、家政、售卖农产品等找补。
前几天还有一个朋友跟我说,
自己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投票把之前不干活的物业炒了,换了个新的物业,费用便宜,服务还好很多。
总指望青天大老爷是不行的,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学会自立。
这可能也跟业主的“维权意识”崛起有关,过去换物业太麻烦了,一来组织不起来人,二来街道办不管,三来怕换来个更差的。
但现在,慢慢更换成功的案例都在网上发酵,越来越多人愿意换了,而且街道办支持,好公司也多。
整个环境都变了。
从2024年下半年至今出现的“物业费降价潮”,可以算得上是物业服务行业内出现的一个新现象。
接下来,物业行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卷价格”会成为常态。
其实我一直认为,价格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实是质量和服务。
你想,价格再低,低到物业都雇不起人了,小区还怎么维持,不现实。活儿得有人干,而且要干得好,物业管理有序,让业主有尊重感和被服务感,才能给小区带来强大的支撑。
国外物业费都不便宜,但却很值,小区经历过很多年,依然拿得出手,二手房也能卖得上价钱。
反而国内,物业费也不便宜,房子却衰败速度很快,理论上房子设计的生命力在50年左右,但其实20年就够呛了,烂成一堆。
所以理论上,在内卷的大环境下,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在“服务质量”层面下功夫,提供更好的产品出来,比如接入优质社区商业、医疗、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多元化业务,满足业主的多样化需求等。
之前去香港交流,那边的物业,都是定期设施维护、透明财务管理和24小时响应机制,物业寿命延长时间高达40%。
还是那句话,大家赚钱都不容易,在“不满意就换”的市场机制倒逼下,物业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得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来。
精细化运营, 想办法服务好业主。
该醒醒了,好日子彻底结束了,现在的市场,已经完全进入了“业主赋权”时代。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或在看。
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如果喜欢财金新天地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财金新天地】。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谢谢大家了。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财金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