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据科技日报,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的高温超导研究重大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据悉,研究团队通过持续攻关,自主研发出“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研究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镍基超导材料的开发后,在原子级平滑的基片之上,精确排列镍、氧等原子,构建出厚度仅几纳米的超薄膜。团队还在极强氧化环境下,通过界面工程,实现“原子铆钉术”,固定住了原本需要极高压环境下才能稳定存在的原子结构。
该研究成果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使镍基材料成为继铜基、铁基之后,第三类在常压下突破40开尔文(K)“麦克米兰极限”的高温超导材料体系。
超导类似于电力高速公路上的“零能耗跑车”,电流通过时不会产生能量损耗,被广泛认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前景。自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后,寻找在常压下突破40开尔文(K)“麦克米兰极限”的更高温度的超导材料,成为国际科学界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超导材料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宏观量子效应。超导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涵盖了超导量子计算、超导磁悬浮列车、热核聚变、大型加速器、大功率输电到心脑磁图诊疗等多个前沿方向,横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能源电力、机械工程、生物医学以及大科研装置等诸多领域。作为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超导技术已成为全球高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3年中国超导材料市场规模为49.8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8亿元,2025年达到92亿元。
A股市场上,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布局超导产业。
东方钽业生产的超导铌材及加速器用射频超导铌腔的研制、生产和出口,填补了国家在该领域的空白。公司生产的高纯超导铌材可用于进一步生产铌钛、铌三锡等合金材料。
西部超导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NbTi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
中钨高新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钨稀有金属新材料(湖南)有限公司是开展钨钼钽铌等稀有金属及新材料生产、科研和经营的专业公司,其中高纯铌锭、铌棒主要应用在生产超导铌钛线材领域。
永鼎股份全资子公司东部超导主营产品是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超导应用产品。公司的超导带材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联创光电1月份在机构调研时透露,旗下联创超导自主设计的基于高温超导集束缆线的D型磁体已成功完成20K温度下低温测试,该公司还中标《中核二三系统事业部超导线圈研制与测试服务分包项目》,并签订正式合同。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2月18日收盘,超导概念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2.07%,跑赢同期上证指数。3股累计涨幅超10%,分别是辰光医疗、中孚实业、法尔胜。以最新收盘价与2024年以来高点相比,6股回撤幅度超30%,分别是百利电气、辰光医疗、法尔胜、综艺股份、国林科技、宝胜股份。
估值水平方面,截至2月18日收盘,5股滚动市盈率(PE)低于20倍,分别是博威合金、金杯电工、中孚实业、中天科技、汉缆股份。市净率(PB)来看,8股市净率在2倍以下,包括中孚实业、海泰发展、汉缆股份、中天科技、宝胜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