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一个事先张扬并刷屏的高规格座谈会,一份看多中国股市的外资报告,一个春节全民破圈的AI应用,共同把恒生指数打造成了2025年全球第一股市。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二十(2月17日),决策层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邀请十几位科技、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家,共商发展民营经济和产业经济大计。
会场上的焦点,除了久未露面的马云,还有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等青年企业家。
民营企业座谈会
宇树科技和DeepSeek是当前最火的两家科技独角兽企业,前者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后者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近日,德意志银行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资产正经历“Sputnik Moment”(Sputnik是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给西方世界带来极大的震撼)。欧洲人认为,中国企业的估值折价将消失,预计A股和港股牛市将持续,并超过之前高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大变动,让全球投资者看到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希望,带火了香港股市。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约25%,增速在全球主要市场指数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代表港股基本盘的恒生指数也上涨约14%,距离2024年10月初高位仅有一步之遥。
2月18日,香港恒生指数升幅为1.59%
港股的暴涨,超出了一些机构和专家的预期。大家都想知道,有哪些因素在推动港股持续上涨。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资产的估值逻辑说起。
暴涨之前,纵观全球股市,港股可谓是“价值洼地”。
港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股票市值除以公司净利润)大概为10倍,道琼斯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8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超过35倍。
从具体公司的市值也可以看出,港股“不太值钱”。同样是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4年12月底,特斯拉在美股的市值高达1.3万亿美元,比亚迪在港股的市值约为8000亿港元。根据美元和港币的汇率,两者市值相差十几倍。
差距带来落差,2024年,外资或离场或减配,以贝莱德为例,原本有大约40%的资产配置在中国,但是去年减到了20%。
冷遇持续到今年,春节前后,中国近期涌现了一大批惊艳全球的科技成果,比如DeepSeek-R1模型、在春晚跳舞的宇树机器人、动画电影《哪吒2》、为苹果手机服务的阿里Qwen AI模型。
中国人做出来的这些“黑科技”,在性能和质量上丝毫不逊于美国同类产品,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DeepSeek-R1模型的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但训练成本只要后者的5%。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跳舞机器人(宇树机器人)春晚亮相,彰显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进步。
好莱坞制片人罗伯特·金表示,《哪吒2》是大片级别的动画片,吸引了众多观众,表明近年来中国电影在“讲好故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图源:微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新的“中国创造”扭转了各路资金的刻板印象,它们纷至沓来。
第一站便来到了坐拥中国核心科技上市公司的港股市场。
除了前文所说的德意志银行,高盛、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看好中国资产。
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等在报告中表示,DeepSeek-R1的出现,以及其他最近推出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成本效益的中国人工智能模型,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叙事,提升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增长和经济利益的乐观预期。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相关人员表示,DeepSeek的成功或可成为中国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有望带来更多科技领域的创造性突破,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则在报告中提到,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在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可投资性,鉴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仓位较低,预计短期内这一势头将持续下去。
外资激活内资。2025年1月南下资金持续维持大额净流入,月净流入额约1256亿港元,创2021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
宽水养大鱼,源源不断的热钱,把恒生指数推上了“全球涨幅第一股市”的宝座。从个股来看,涨幅最大的还是有AI噱头的科技公司,尤其是“港股科技七姐妹”(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
华泰证券指出,“港股科技七姐妹”是中国科技股估值重塑的重要担当,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一键布局港股科技“七姐妹”,合计权重高达60.63%,为港股科技类主题指数中最高。
如火如荼的港股,牵动了一些个人投资者的心弦。近期,有不少粉丝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小巴,港股还会不会大涨”“现在开港股账户还来得及吗”“除了科技股,港股还有啥投资机会”……
为此,小巴邀请了四位理财专家来分析港股趋势。我们做投资决策前,可以听听他们的建议。
大头有话说
短期内,港股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估值逻辑修正阶段基本结束了,接下来大家的态度会稍微谨慎一点。
但从全年来看,恒生科技指数可能还有10%—15%的上涨空间。这是一个偏保守的预期。毕竟,恒生指数目前只有10倍市盈率、1.1倍市净率,整体估值还是偏低。
港股的火热,对A股会有一定的影响。短期来看,港股抽走了A股的部分资金,导致A股增长速度偏慢。中长期来看,港股的牛市提高了中国资产的估值,会为A股带来更多能量。
恒生指数具体会增长多少,还要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家政策的变化。首先要关注全国两会,尤其要看财政部的表态。其次要关注今年年中的各项经济数据,从这些数据看各项政策的落地效果。如果这两个节点都表现较好,那港股可能会有更好的行情。
基于以上分析,我建议,没有港股资产的普通投资者可以适当买入一些,但不要太冲动,短期可能会出现回调的风险。
除了科技板块外,“两新”(设备更新和消费更新)概念股也值得大家关注。去年各级政府出台的促消费政策,已经显现出效果了。今年的发力重点,应该是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拉动生产性消费。
港股是一个波动很大的资产,一个月内上涨14%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港股这一轮上涨,首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在改善,去年秋季出台的一揽子刺激政策,今年开始逐步落地兑现。其次,科技领域的突破也很重要,毕竟科技板块是港股的权重板块。
第三个原因是外围风险的利空出尽。特朗普上台之后,投资者的心里悬着一根刺,不知道白宫会出台什么样的关税政策。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反而让大家安心。
第四个原因是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触底反弹。2025年1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计划于1月15日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达600亿元,为近年单期发行之最。该举措一定程度上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释放稳汇率的清晰信号。
关于港股的走势,我保持乐观态度。不管是今年还是明年,港股资产应该会有不差的行情。毕竟,从整个大周期上来看,港股还是处于底部区间。
港股的红火,或许可以改善A股的投资情绪。港股和A股的行情,都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港股开年以来的行情,超出了我的预期。之前我预计特朗普上台后将推出加征关税等政策,对港股带来不确定性。这轮行情展现了投资者对特朗普政策不确定的适应程度提升,同时表现得更自信。
至于说接下来的行情,我认为,恒生指数两会前应该会技术性回调,这轮走势高点不超过25000。
基于此,我建议普通股民尽量购买指数ETF、高分红型股票,以及科技龙头股。
2024年以来,港股两度步入技术性牛市,一个是去年9月底至10月初,另一个是今年1月中旬以来。第一压力位是去年10月7日的23200点附近,中期市场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港股开年大涨,得益于港股核心资产的带动,之前的低估值带动了市场的反弹。另外,港股市场聚集了大量优质资产,中国核心科技股聚集在港股市场,在AI时代下,港股市场科技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AI与科技完美结合,港股聚集大量优质资产,促使港股市场吸引大量外资参与。
外资看涨中国资产,首先流入港股市场,首先看涨中国核心资产。
DeepSeek引发了全球资金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港股成为外资大量流入的主要对象。
对普通股民来说,如果满足港股通开通条件,可以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核心资产,也可以通过恒生ETF、H股ETF投资港股。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一个事先张扬并刷屏的高规格座谈会,一份看多中国股市的外资报告,一个春节全民破圈的AI应用,共同把恒生指数打造成了2025年全球第一股市。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二十(2月17日),决策层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邀请十几位科技、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家,共商发展民营经济和产业经济大计。
会场上的焦点,除了久未露面的马云,还有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等青年企业家。
民营企业座谈会
宇树科技和DeepSeek是当前最火的两家科技独角兽企业,前者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后者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近日,德意志银行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资产正经历“Sputnik Moment”(Sputnik是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给西方世界带来极大的震撼)。欧洲人认为,中国企业的估值折价将消失,预计A股和港股牛市将持续,并超过之前高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大变动,让全球投资者看到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希望,带火了香港股市。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约25%,增速在全球主要市场指数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代表港股基本盘的恒生指数也上涨约14%,距离2024年10月初高位仅有一步之遥。
2月18日,香港恒生指数升幅为1.59%
港股的暴涨,超出了一些机构和专家的预期。大家都想知道,有哪些因素在推动港股持续上涨。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资产的估值逻辑说起。
暴涨之前,纵观全球股市,港股可谓是“价值洼地”。
港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股票市值除以公司净利润)大概为10倍,道琼斯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8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超过35倍。
从具体公司的市值也可以看出,港股“不太值钱”。同样是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4年12月底,特斯拉在美股的市值高达1.3万亿美元,比亚迪在港股的市值约为8000亿港元。根据美元和港币的汇率,两者市值相差十几倍。
差距带来落差,2024年,外资或离场或减配,以贝莱德为例,原本有大约40%的资产配置在中国,但是去年减到了20%。
冷遇持续到今年,春节前后,中国近期涌现了一大批惊艳全球的科技成果,比如DeepSeek-R1模型、在春晚跳舞的宇树机器人、动画电影《哪吒2》、为苹果手机服务的阿里Qwen AI模型。
中国人做出来的这些“黑科技”,在性能和质量上丝毫不逊于美国同类产品,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DeepSeek-R1模型的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但训练成本只要后者的5%。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跳舞机器人(宇树机器人)春晚亮相,彰显中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进步。
好莱坞制片人罗伯特·金表示,《哪吒2》是大片级别的动画片,吸引了众多观众,表明近年来中国电影在“讲好故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图源:微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新的“中国创造”扭转了各路资金的刻板印象,它们纷至沓来。
第一站便来到了坐拥中国核心科技上市公司的港股市场。
除了前文所说的德意志银行,高盛、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看好中国资产。
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等在报告中表示,DeepSeek-R1的出现,以及其他最近推出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成本效益的中国人工智能模型,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叙事,提升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增长和经济利益的乐观预期。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相关人员表示,DeepSeek的成功或可成为中国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有望带来更多科技领域的创造性突破,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则在报告中提到,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在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可投资性,鉴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仓位较低,预计短期内这一势头将持续下去。
外资激活内资。2025年1月南下资金持续维持大额净流入,月净流入额约1256亿港元,创2021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
宽水养大鱼,源源不断的热钱,把恒生指数推上了“全球涨幅第一股市”的宝座。从个股来看,涨幅最大的还是有AI噱头的科技公司,尤其是“港股科技七姐妹”(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
华泰证券指出,“港股科技七姐妹”是中国科技股估值重塑的重要担当,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一键布局港股科技“七姐妹”,合计权重高达60.63%,为港股科技类主题指数中最高。
如火如荼的港股,牵动了一些个人投资者的心弦。近期,有不少粉丝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小巴,港股还会不会大涨”“现在开港股账户还来得及吗”“除了科技股,港股还有啥投资机会”……
为此,小巴邀请了四位理财专家来分析港股趋势。我们做投资决策前,可以听听他们的建议。
大头有话说
短期内,港股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估值逻辑修正阶段基本结束了,接下来大家的态度会稍微谨慎一点。
但从全年来看,恒生科技指数可能还有10%—15%的上涨空间。这是一个偏保守的预期。毕竟,恒生指数目前只有10倍市盈率、1.1倍市净率,整体估值还是偏低。
港股的火热,对A股会有一定的影响。短期来看,港股抽走了A股的部分资金,导致A股增长速度偏慢。中长期来看,港股的牛市提高了中国资产的估值,会为A股带来更多能量。
恒生指数具体会增长多少,还要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家政策的变化。首先要关注全国两会,尤其要看财政部的表态。其次要关注今年年中的各项经济数据,从这些数据看各项政策的落地效果。如果这两个节点都表现较好,那港股可能会有更好的行情。
基于以上分析,我建议,没有港股资产的普通投资者可以适当买入一些,但不要太冲动,短期可能会出现回调的风险。
除了科技板块外,“两新”(设备更新和消费更新)概念股也值得大家关注。去年各级政府出台的促消费政策,已经显现出效果了。今年的发力重点,应该是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拉动生产性消费。
港股是一个波动很大的资产,一个月内上涨14%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港股这一轮上涨,首要原因还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在改善,去年秋季出台的一揽子刺激政策,今年开始逐步落地兑现。其次,科技领域的突破也很重要,毕竟科技板块是港股的权重板块。
第三个原因是外围风险的利空出尽。特朗普上台之后,投资者的心里悬着一根刺,不知道白宫会出台什么样的关税政策。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反而让大家安心。
第四个原因是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触底反弹。2025年1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计划于1月15日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达600亿元,为近年单期发行之最。该举措一定程度上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释放稳汇率的清晰信号。
关于港股的走势,我保持乐观态度。不管是今年还是明年,港股资产应该会有不差的行情。毕竟,从整个大周期上来看,港股还是处于底部区间。
港股的红火,或许可以改善A股的投资情绪。港股和A股的行情,都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港股开年以来的行情,超出了我的预期。之前我预计特朗普上台后将推出加征关税等政策,对港股带来不确定性。这轮行情展现了投资者对特朗普政策不确定的适应程度提升,同时表现得更自信。
至于说接下来的行情,我认为,恒生指数两会前应该会技术性回调,这轮走势高点不超过25000。
基于此,我建议普通股民尽量购买指数ETF、高分红型股票,以及科技龙头股。
2024年以来,港股两度步入技术性牛市,一个是去年9月底至10月初,另一个是今年1月中旬以来。第一压力位是去年10月7日的23200点附近,中期市场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港股开年大涨,得益于港股核心资产的带动,之前的低估值带动了市场的反弹。另外,港股市场聚集了大量优质资产,中国核心科技股聚集在港股市场,在AI时代下,港股市场科技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AI与科技完美结合,港股聚集大量优质资产,促使港股市场吸引大量外资参与。
外资看涨中国资产,首先流入港股市场,首先看涨中国核心资产。
DeepSeek引发了全球资金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港股成为外资大量流入的主要对象。
对普通股民来说,如果满足港股通开通条件,可以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核心资产,也可以通过恒生ETF、H股ETF投资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