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茅台,被出生地困住的一生

读懂财经

6天前

1959年2月,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拿出自产的伊力特白酒招待,胡志明饮后赞不绝口,称伊力特为“新疆茅台”。...伊力特掉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出生地限制,观点如下:。...和行业竞争比起来,出生地的局限性,更能决定伊力特的命运。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正如中国没有沃尔玛,美国也出不了美团,企业出生地的消费水平、用户偏好、区位特征等地缘因素更能决定公司的价值。

新疆茅台伊力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伊力特营收规模多次问鼎西北第一,但如今已被西凤酒、金徽酒等酒企超过,公司也错过了白酒高端化周期,营收规模已8年原地踏步。

伊力特掉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出生地限制,观点如下:

1、省内市场盖上天花板。新疆白酒市场规模只有100亿,而A股19家上市白酒企业,有8家企业年营收规模破百亿。本地市场没多大,只能去省外图发展,但伊力特迟迟没有走出新疆。

2、走不出省外也要出生地背锅。低基数下,伊力特省外市场占比出现下降。走不出省外主要是因为,新疆消费水平相对低,伊力特以百元内的低端酒为主,低端酒没品牌本就不易出省,在加上新疆距离内地最远,增加了运输成本,又间接影响了伊力特的竞争力。

/ 01 /

塞外茅台掉队

中国白酒品牌中,伊力特的诞生最为特殊。

它既不是某个特定地方历史长河里传承下来的品牌名酒,也不是一家普通的地方国有酒企改制而来,而是由入疆的新疆建设兵团用农场多余粮食自己酿造出来的口粮酒。

之后靠着兵团大面积种植粮食的资源优势,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建国早前,伊力特想方设法争取到两位酿酒专业的大学生来做工艺改良,伊力特迅速成为新疆最受欢迎的白酒。

1959年2月,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拿出自产的伊力特白酒招待,胡志明饮后赞不绝口,称伊力特为“新疆茅台”。

到上世纪90年代,伊力特来到黄金十年,不仅称霸新疆,也连续多年成为整个西北销售额最高的白酒。

但时过境迁,伊力特现在有些没落了。西凤酒已经坐稳了西北第一,老二竞争中,伊力特也已经不敌金徽酒。

让出西北酒头把交椅,倒也不全是竞对跑的快,核心还是伊力特跑不动了。

从2017年到2023年,伊力特营收规模一直在20亿上下徘徊,至今的营收高点还是2019年的23.02亿。

可能有投资人会说,2023年伊力特趋势可以,营收同比22.3亿,同比增长37.5%。

但23年高增长的前提是,口罩期新疆管理更严格,对业绩影响更大,在低基数的情况下,伊力特23年业绩反弹大。更关键的是,23年的这次反弹,也很可能透支了之后的业绩。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营收同比持平,虽没下滑,但业绩很可能压到渠道了。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存货规模20.9亿,比2023年全年(18.9亿)都多。存货激增下,伊力特存货周转天数比2023年要多了129天。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存货规模20.9亿,比2023年全年(18.9亿)都多。存货激增下,伊力特存货周转天数比2023年要多了129天。

货不好卖,钱也不好收,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金额只有2400万,同比下降88.5%。同时,低现金流也说明伊力特2.44亿的净利润大多是纸面利润。

塞外茅台,何以至此?

/ 02 /

渠道管理有瑕疵

白酒行业上一轮周期是棚改货币化带来财富效应,为白酒高端化提供了土壤。

行业也凭借高端化实现了业绩狂欢,2017年-2023年,上市白酒营收复合增速达到16.2%。但伊力特几乎错过了这轮周期,同期营收复合增速只有2.5%。

错过周期的原因很简单,伊力特没有高端化。

上一个白酒周期,很多腰部白酒都在冲击千元价格带,再不济也要冲到400元价格带以上。但

伊力特的核心单品“伊力老窖”,价格在百元左右,销售规模达10亿元,占据公司业绩近半壁江山。

产品结构也最终反映到业绩上。

从2015年到2023年,上市白酒毛利率平均提高了7个百分点,但伊力特毛利率几乎没有变化。横向对比,伊力特48%的毛利率也和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过大(70%)。

客观来说,伊力特没有高端化,和本地消费水平较低有关,但公司自身的经销管理体制也要担责任。

伊力特过去的经销商采用了买断式模式:特点是,经销商买断某些产品线的生产和销售权,自行决定市场策略和价格。

买断式经销有优点:

一是,经销商按终端需求设定市场策略,产品能更符合市场需求情况,毕竟经销商不会自己坑自己,伊力特的库存也好于行业,其库存商品占营收比重为14.7%,低于行业(16.3%)。

二是,买断制下,品牌宣传主要以经销商为主导,公司仅承担部分传统渠道的费用投放,伊力特的销售费用率(11.5%)同样低于行业(17.2%)。

看似好处不少,但缺点更大。

在买断制经销体制下,伊力特更像一个OEM制造商,其将市场策略和价格的主导权交给经销商,意味着伊力特对产品、终端掌控力不足。

这给伊力特最大的影响就是错失高端化。

白酒高端化的一个重要支撑是,永远上涨的涨价预期。涨价预期品牌只有可以给,但伊力特把价格主导权交给若干个经销商后,经销商显然不能统一规划品牌的产品价格。

种种弊病下,伊力特已经逐渐收回品牌的主导权。但管理上的失误好改,先天的出生地劣势很难变。

/ 03 /

出生地决定命运

对于白酒企业,出生地很重要。

如果酒企大本营白酒消费力有限,且没有名酒基因,就如同盐碱地难长出参天大树。这点在西北酒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2024年前三季度,A股19家上市酒企营收排名中,西北酒F4皇台酒业、天佑德酒、金徽酒、伊力特营收规模全部排在倒数后六名中。

西北酒做不大还是市场规模太小了。

酒业家调研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白酒市场发现,其整体市场规模约在500亿左右。至于伊力特的大本营新疆白酒市场规模只有100亿。

100亿市场规模是什么水平?A股19家上市白酒企业中有8家企业年营收规模破百亿。

本地市场没多大,只能去省外图发展,但伊力特迟迟没有走出新疆。

2023年新疆省外营收规模只有4.9亿,省外市场营收占比22.4%,较2022年还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

伊力特走不出新疆,同样和出生地有关。

新疆消费升级相对滞后全国,伊力特的价格升级落后于大部分酒企,上文就已经提到,核心单品“伊力老窖”价格仅在百元左右。

中低端酒缺少品牌优势本就不容易出省,看一组行业数据:

高端酒TOP3市占率在95%以上,低端白酒则高度分散,TOP3市场份额仅11%。逻辑是酒企高端化后形成的品牌优势,是其全国化份额提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而且,新疆的地理位置又加大了出省难度。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消费能力强的东部地区距离最远,将伊力特运输到内地市场,运输费用就是很高的一笔。

对高端白酒来说,运输成本高倒也不打紧,但对定位中低端的伊力特影响就大了,伊力特省外毛利率比省内毛利率要低近10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就是受运输成本的影响。

多出来的运输成本既影响了伊力特的盈利能力,又影响了伊力特省外促销费用的投入,间接影响了伊力特省外市场竞争力。

和行业竞争比起来,出生地的局限性,更能决定伊力特的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1959年2月,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拿出自产的伊力特白酒招待,胡志明饮后赞不绝口,称伊力特为“新疆茅台”。...伊力特掉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出生地限制,观点如下:。...和行业竞争比起来,出生地的局限性,更能决定伊力特的命运。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正如中国没有沃尔玛,美国也出不了美团,企业出生地的消费水平、用户偏好、区位特征等地缘因素更能决定公司的价值。

新疆茅台伊力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伊力特营收规模多次问鼎西北第一,但如今已被西凤酒、金徽酒等酒企超过,公司也错过了白酒高端化周期,营收规模已8年原地踏步。

伊力特掉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出生地限制,观点如下:

1、省内市场盖上天花板。新疆白酒市场规模只有100亿,而A股19家上市白酒企业,有8家企业年营收规模破百亿。本地市场没多大,只能去省外图发展,但伊力特迟迟没有走出新疆。

2、走不出省外也要出生地背锅。低基数下,伊力特省外市场占比出现下降。走不出省外主要是因为,新疆消费水平相对低,伊力特以百元内的低端酒为主,低端酒没品牌本就不易出省,在加上新疆距离内地最远,增加了运输成本,又间接影响了伊力特的竞争力。

/ 01 /

塞外茅台掉队

中国白酒品牌中,伊力特的诞生最为特殊。

它既不是某个特定地方历史长河里传承下来的品牌名酒,也不是一家普通的地方国有酒企改制而来,而是由入疆的新疆建设兵团用农场多余粮食自己酿造出来的口粮酒。

之后靠着兵团大面积种植粮食的资源优势,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建国早前,伊力特想方设法争取到两位酿酒专业的大学生来做工艺改良,伊力特迅速成为新疆最受欢迎的白酒。

1959年2月,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访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拿出自产的伊力特白酒招待,胡志明饮后赞不绝口,称伊力特为“新疆茅台”。

到上世纪90年代,伊力特来到黄金十年,不仅称霸新疆,也连续多年成为整个西北销售额最高的白酒。

但时过境迁,伊力特现在有些没落了。西凤酒已经坐稳了西北第一,老二竞争中,伊力特也已经不敌金徽酒。

让出西北酒头把交椅,倒也不全是竞对跑的快,核心还是伊力特跑不动了。

从2017年到2023年,伊力特营收规模一直在20亿上下徘徊,至今的营收高点还是2019年的23.02亿。

可能有投资人会说,2023年伊力特趋势可以,营收同比22.3亿,同比增长37.5%。

但23年高增长的前提是,口罩期新疆管理更严格,对业绩影响更大,在低基数的情况下,伊力特23年业绩反弹大。更关键的是,23年的这次反弹,也很可能透支了之后的业绩。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营收同比持平,虽没下滑,但业绩很可能压到渠道了。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存货规模20.9亿,比2023年全年(18.9亿)都多。存货激增下,伊力特存货周转天数比2023年要多了129天。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存货规模20.9亿,比2023年全年(18.9亿)都多。存货激增下,伊力特存货周转天数比2023年要多了129天。

货不好卖,钱也不好收,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金额只有2400万,同比下降88.5%。同时,低现金流也说明伊力特2.44亿的净利润大多是纸面利润。

塞外茅台,何以至此?

/ 02 /

渠道管理有瑕疵

白酒行业上一轮周期是棚改货币化带来财富效应,为白酒高端化提供了土壤。

行业也凭借高端化实现了业绩狂欢,2017年-2023年,上市白酒营收复合增速达到16.2%。但伊力特几乎错过了这轮周期,同期营收复合增速只有2.5%。

错过周期的原因很简单,伊力特没有高端化。

上一个白酒周期,很多腰部白酒都在冲击千元价格带,再不济也要冲到400元价格带以上。但

伊力特的核心单品“伊力老窖”,价格在百元左右,销售规模达10亿元,占据公司业绩近半壁江山。

产品结构也最终反映到业绩上。

从2015年到2023年,上市白酒毛利率平均提高了7个百分点,但伊力特毛利率几乎没有变化。横向对比,伊力特48%的毛利率也和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过大(70%)。

客观来说,伊力特没有高端化,和本地消费水平较低有关,但公司自身的经销管理体制也要担责任。

伊力特过去的经销商采用了买断式模式:特点是,经销商买断某些产品线的生产和销售权,自行决定市场策略和价格。

买断式经销有优点:

一是,经销商按终端需求设定市场策略,产品能更符合市场需求情况,毕竟经销商不会自己坑自己,伊力特的库存也好于行业,其库存商品占营收比重为14.7%,低于行业(16.3%)。

二是,买断制下,品牌宣传主要以经销商为主导,公司仅承担部分传统渠道的费用投放,伊力特的销售费用率(11.5%)同样低于行业(17.2%)。

看似好处不少,但缺点更大。

在买断制经销体制下,伊力特更像一个OEM制造商,其将市场策略和价格的主导权交给经销商,意味着伊力特对产品、终端掌控力不足。

这给伊力特最大的影响就是错失高端化。

白酒高端化的一个重要支撑是,永远上涨的涨价预期。涨价预期品牌只有可以给,但伊力特把价格主导权交给若干个经销商后,经销商显然不能统一规划品牌的产品价格。

种种弊病下,伊力特已经逐渐收回品牌的主导权。但管理上的失误好改,先天的出生地劣势很难变。

/ 03 /

出生地决定命运

对于白酒企业,出生地很重要。

如果酒企大本营白酒消费力有限,且没有名酒基因,就如同盐碱地难长出参天大树。这点在西北酒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2024年前三季度,A股19家上市酒企营收排名中,西北酒F4皇台酒业、天佑德酒、金徽酒、伊力特营收规模全部排在倒数后六名中。

西北酒做不大还是市场规模太小了。

酒业家调研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白酒市场发现,其整体市场规模约在500亿左右。至于伊力特的大本营新疆白酒市场规模只有100亿。

100亿市场规模是什么水平?A股19家上市白酒企业中有8家企业年营收规模破百亿。

本地市场没多大,只能去省外图发展,但伊力特迟迟没有走出新疆。

2023年新疆省外营收规模只有4.9亿,省外市场营收占比22.4%,较2022年还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

伊力特走不出新疆,同样和出生地有关。

新疆消费升级相对滞后全国,伊力特的价格升级落后于大部分酒企,上文就已经提到,核心单品“伊力老窖”价格仅在百元左右。

中低端酒缺少品牌优势本就不容易出省,看一组行业数据:

高端酒TOP3市占率在95%以上,低端白酒则高度分散,TOP3市场份额仅11%。逻辑是酒企高端化后形成的品牌优势,是其全国化份额提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而且,新疆的地理位置又加大了出省难度。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与消费能力强的东部地区距离最远,将伊力特运输到内地市场,运输费用就是很高的一笔。

对高端白酒来说,运输成本高倒也不打紧,但对定位中低端的伊力特影响就大了,伊力特省外毛利率比省内毛利率要低近10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就是受运输成本的影响。

多出来的运输成本既影响了伊力特的盈利能力,又影响了伊力特省外促销费用的投入,间接影响了伊力特省外市场竞争力。

和行业竞争比起来,出生地的局限性,更能决定伊力特的命运。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